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25.43KB ,
资源ID:10629439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6294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docx

1、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2011-2012学年九年级人教版初中化学同步练习绪言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 教学内容绪言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二、考点清单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2. 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会判断一些易分辨、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 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能正确分辨物质的这两种性质。并能正确分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和联系。三、全面突破知识点1:什么是化学?1、化学研究的对象(1)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

2、化规律的科学。(2)研究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3)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2、保护环境,开辟“绿色化学”(1)绿色化学又称为环境友好化学 (2)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实现“零排放”产品有利于环境、社区安全、人体健康例1. 通过化学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 开发新的能源 B. 合成新的物质C. 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D. 防治环境污染解析: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开发新能源应在

3、了解物质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变化来实现,故A涉及了化学学科研究的领域。物质的合成,也是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的;环境污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化学工业的发展造成的,而污染的治理也要通过化学方法来解决,所以B、D两个选项也都是化学研究的任务。C属于数学研究的领域。答案:C例2. 在一些科普读物中常见下列语汇,其中跟相关物质的颜色没有必然联系的是( )A. 蓝色固体 B. 黑色粉末 C. 绿色食品 D. 白色烟雾解析:蓝色固体、黑色粉末、白色烟雾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绿色食品并不是指食品是绿色的。绿色食品特指的是:无污染、有营养、无化学添加剂的食品答案:C知识点2: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4、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动植物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铁生锈的过程。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注意: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时,不能只看有无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明显现象的,物理变化也可伴随有明显的现象,如通电时发光也放热。例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 发光、放热

5、 B. 有气体或沉淀生成C. 物质颜色发生变化 D. 有其他物质生成解析:化学变化指的是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因此本质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而颜色改变、发光、发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等是发生化学变化的伴随现象。答案:D。例2:下列变化中,与其他的变化不同的一项是( )A、葡萄酿成酒 B、冰雪融化 C、湿衣服晾干 D、瓷碗破碎解析: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键是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A项变化前是葡萄(水果),变化后是酒,很明显该选项是化学变化。B由冰变成水,C由水变为水蒸气,变化前后的冰、水、水蒸气都是一种物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发生了状态的改变。D变化前后是由大块变小块形状发生了改变,也没有新物质

6、生成,是物理变化。答案:A例3: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这种变化属于( )A. 化学变化B. 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 物理变化D. 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解析:物理变化包括有状态的改变,而化学变化中也常伴随有气体生成。答案:B知识点3: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3、它们的区别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

7、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的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4、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联系。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O2的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CO2: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如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O2和CO2的鉴别:带火星的木条燃着的木条澄清石灰水例1. 下列各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氢气的密度最小 B. 浓盐酸有挥发性C.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D.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解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密度、挥发性以及溶解性不需要在化学变化中就能表现

8、出来,因此不属于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符合化学性质的定义,属于化学性质。答案:D例2. 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 )哪些是化学变化( )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E、木棒受力折断。解析:根据性质中通常有“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有”等词语,可判断出A是性质的描述,“受热分解”是化学变化,因此A是化学性质的描述。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属于物理性质,BD所描述的内容都是由感

9、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出的,所以属物理性质。C描述的是由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是化学变化。E中的木棒折断是物质形状的改变,属物理变化。答案:哪些是物理变化( E )哪些是化学变化( C )哪些是物理性质(BD)哪些是化学性质( A )例3. 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燃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生成了氧化镁和碳;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制冷剂等。上述叙述中:是物理性质;是化学性质;是化学变化;是现象;结论;是用途;解析:性质、变化的区别。现象是变化过程中感官直接感知到的,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沉淀等。结论指生成

10、了新物质,用途是指该物质有何应用。答案:上述叙述中:是物理性质;是化学性质;是化学变化;是现象;结论;是用途;四、应考锦囊考点1:化学研究的内容和有关的化学发展史,常见题型为选择题。考点2: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考查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常见题型为选择题、简答题。考点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以及两者的本质区别,常与日常生活、图片、诗词、成语等联系在一起命题,常见题型为选择题。释疑:1. 发光、发热、变色或产生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答:不一定。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一些现象的发生,如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不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会产生上述现象,而具有上述现象的变化

11、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无色氧气变成淡蓝色液态氧;给水加热,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以小气泡放出等都是物理变化。2. 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答:不一定。爆炸有以下情况:(1)无新物质生成的爆炸。如自行车轮胎“放炮”、蒸气锅炉爆炸等;(2)发生在有限空间里的急速燃烧引起的爆炸。如炸药的爆炸等,因为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3)热核反应。如原子弹爆炸,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五、本讲小结1.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物质。2.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3.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

12、的变化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实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4.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燃性、

13、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确定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5. 注意性质、变化、现象、结论、用途的区别。六、超前思维(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自我提高1、常用仪器(1)加热仪器: (2)反应容器 直接加热的: 间接加热的: (3)计量仪器: (4)分离仪器: (5)取用仪器: (6)存放仪器: (7)夹持仪器: 2、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原则 (2)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3)物质的加热方法(4)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3、观察实验的方法4、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科学探究,以及科学探究的环节思考:我们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

14、气体有何不同?【模拟试题】(答题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1.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首先要了解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物质的运动规律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A. B. C. D. 2. 我国古代发明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A. 造纸 B. 指南针 C. 火药 D. 烧瓷器 3. 化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在日常生活中,属于化学学习中常见物质的是( )A. 衣服、桌子、电视机 B. 太阳、宇宙、太空C. 食盐、水、空气 D. 精神、意志、力量4. 下列关于绿色化学的描述,哪些不是其主要特点( )A.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用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

15、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B.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产品C.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D. 加速化学反应的进程,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质5. 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 )A. 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B. 化学正在环境保护领域发挥重要作用C. 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 D. 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6. 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 )A. 白色固体 B. 调味品 C. 易溶于水 D. 在空气中很容易变质7. 在下列新材料或社会问题中,与化学有关的是 ( )具有超塑延展性的纳米铜 无氟冰箱与臭氧空洞 泡沫快餐

16、盒与白色污染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 用来制造破冰斧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A. B. C. D. 8. 课本彩图中,一只小猫稳坐在一块透明的塑料板上,下面燃烧着温度很高的煤气灯,小猫却很安详,原因是用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塑料具有 ( )A. 耐高温并隔热的功能 B. 隔绝氧气的功能C. 导电透明的功能 D. 传热功能9.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2006年桂林市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批盗版光盘,并进行了“绿色销毁”。以下做法属于“绿色销毁”的是 ( )A. 泼上汽油焚烧

17、B. 倾倒入漓江中 C. 深埋于土中 D. 碾压粉碎后回收再利用10. 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和白色食品等。绿色食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而转化的食品;蓝色食品是海洋提供的食品;白色食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的食品。下列属于白色食品的是( )A. 油菜 B. 面粉 C. 海带 D. 食醋11. 日常生活中见到下列现象,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冬天的早晨,玻璃窗上出现美丽的雪花 B. 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爆裂C. 食物腐败 D. 用电热壶烧开水12. 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其主要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A. 台风 B. 雪灾 C. 山体滑坡 D. 森林火灾13. 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

18、的是 ( ) A. 滴水成冰 B. 木已成舟 C. 百炼成钢 D. 大浪淘沙14. 下列变化肯定是化学变化的是( )A. 蒸发 B. 燃烧 C. 爆炸 D. 变色15. 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 )A. 颜色 B. 状态 C. 硬度 D. 可燃性16.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前者属于物理性质,后者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状态、熔点 B. 硬度、密度 C. 溶解性、可燃性 D. 导电性、挥发性17.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既包含物理性质,又包含化学性质的是( )A.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 碱式碳酸铜呈绿色,受热易分解C. 铝是银白色固体、易导电、传热 D.

19、 石墨是灰黑色固体,熔点较高18. 需要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来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 白醋和水 B. 铜和铝 C. 食盐和蔗糖 D. 煤粉和黑火药19. 下列叙述表明化学性质的是( ),表明物质化学变化的是( )A. 用粮食酿酒 B. 镁条能燃烧 C.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D. 金属易生锈20. 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C.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二、填空题1.

20、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气态。请你按要求各举两例:(1)固态物质: (2)液态物质: (3)气态物质: 2. 从下列概念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中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在0时水结成冰( ) 汽油可以燃烧( )煤块变成煤粉( ) 酒精易挥发( )煤气燃烧( ) 鸡蛋变臭( )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 ) 铁的密度是7.86g/cm3( )3. 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以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它在水面上急速的游动,发出嘶嘶声

21、,立即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阅读后,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1)_(2)_(3)_(4)_。4. 下列叙述中哪些是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反应条件、反应现象、结论,填在下面的括号中: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粉末状固体( ),难溶于水( ),将其放在试管中加热( ),看到绿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试管壁有无色液滴生成( ),从导管口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了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说明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具有不稳定性( )。5. 下列短文的括号里用序号填上: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硫是一种淡黄色固

22、体( ),把块状硫粉碎( ),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 ),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 ),发出浅蓝色的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说明硫具有可燃性( )。6. 读下列短文,运用你学过的知识,将符合题意的编号填入题后的空格内。在通常状况下,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稍轻;氮气在1.01105帕,195.8时,会变成雪状固体;常温下,氮气难溶于水;在雷电的作用下,氮气可与氧气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物质;氮气可用于合成氨;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氮气能与氧气合成氨气。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7. 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环境问题、粮食

23、问题、能源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的角度通过化学方法解决问题,为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做出更大贡献。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 开发高效、无毒副作用的药品; 用生物细菌分解水而得到氢气做燃料; 研制开发超导材料; 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 研制某些人造器官; 高效化肥的合成; 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产品及其再利用的途径; 开发出不产生废物的工艺。请把有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课题序号填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1)健康问题_ (2)环境问题_(3)能源问题_ (4)粮食问题_三、实验探究1. 写出鉴别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物质的方法?(1)铜片和铁片(2)食盐水和水(3)水和酒精 2. 一个玻璃杯和

24、一盆水,甲同学说玻璃杯是空的,里面什么也没有,乙同学说玻璃杯不是空的,里面有物质,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玻璃杯中有物质而不是空的。【试题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ABCDDDDAD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DCBDCBDBDACC二、填空题:1. 固态物质:木炭、铁钉等液态物质:水、酒精等气态物质:氧气、二氧化碳等2. ADACBBDC3.(1)银白色、固体(2)硬度小(软)(3)熔点低(4)密度比水小4. 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粉末状固体( 物理性质 ),难溶于水( 物理性质 ),将其放在试管中加热(反应条件 ),看到绿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反应现

25、象 ),试管壁有无色液滴生成(反应现象 ),从导管口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反应现象 ),证明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了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结论 ),说明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具有不稳定性( 化学性质 )。5. 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 C ),把块状硫粉碎( A ),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 A),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 B ),发出浅蓝色的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说明硫具有可燃性( D )。6.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7. (1)健康问题_(2)环境问题_(3)能源问题_ (4)粮食问题_三、实验探究:1.(1)可通过观察颜色、比较硬度等方法鉴别(2)尝味道蒸干看有无固体析出比较密度等(3)闻味看有无挥发性看有无可燃性等2. 将玻璃杯倒扣在水中,如水能充满玻璃杯证明玻璃杯是空的;反之,说明玻璃杯中有物质。初中化学试卷金戈铁骑 制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