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7.45KB ,
资源ID:1062923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6292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脑卒中防治专家共识.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脑卒中防治专家共识.docx

1、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脑卒中防治专家共识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卒中防治专家共识一 前言卒中是非常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在欧美国家,卒中是死亡原因的第三位1。在我国,卒中的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居第二位。然而,不论是在欧美国家还是中国,卒中致残率均占第一位。 高血压是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现在我国则约有高血压患者1亿6 千万,我国18 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与1991 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与1991年比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差水平2。 控制血压对于预防卒中的发生和再发十分重要。近年来,新一代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受体

2、阻滞剂(ARB)在卒中的防治中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证据。因此,有必要确定ARB在卒中防治中的地位。二 高血压与卒中1. 高血压与卒中的相关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是对照组的34.5倍。有研究表明,SBP每升高10mmHg,缺血卒中发生率增加47,出血卒中增加54;DBP升高5mmHg,则卒中风险增加46。统计报道提示,亚洲人群血压增高对卒中发病的风险强度是西方人群的1.5倍。我国发生的危险因素有40-50%归于高血压3。2. 管理血压能有效降低卒中发病率不少研究证实,降压治疗可降低卒中发病率和复发率。2003年对29个抗高血压治疗随机试验的荟萃分析表明 4,降压治疗对于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能获得明

3、显的相对危险度下降。收缩压下降56mmHg和/或舒张压下降23mmHg 能使相对危险度下降40。绝对危险度为0.5(NNT200),意味着每治疗200位高血压患者就能预防1位脑卒中患者。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其患者的目标血压应当更低(BP 130 /80 mmHg)。因为脑卒中的预防效果和降压程度呈线性相关,换言之,当治疗能耐受时,应该将目标血压控制在理想血压120/80mmHg 以下5。高血压控制不良是脑卒中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6。在近期对61项研究的荟萃分析中显示:降低血压对减少卒中发生极为重要,在这项分析中,共纳入1百万患者,平均随访12年,曾记录了12万例死亡事件,发现收缩压降

4、低2mmHg可使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下降7、卒中死亡率下降107。正确的血压管理包括从高血压降到目标值高界,进而降到理想目标值,并且尽量使24小时内血压的波动幅度在20/8mmHg以内。三 ARB类别药物的概述 1概述: ARBs通过选择性阻断AT1受体,阻断了AngII的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醛固酮分泌,水钠潴留、交感神经兴奋等对机体的不良作用,产生与ACEI相似的药理学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反馈性AngII的合成增加,血液与组织中的AngII水平增高,作用在AT2受体,产生血管扩张、抗细胞增殖、调节细胞程序化凋亡等有利的药理学作用8 。2常用ARB:化学名商品名推荐服用剂量氯沙坦科素亚50mg-

5、100mg缬沙坦代文80mg-320mg厄贝沙坦安博维150mg-300mg替米沙坦美卡索40mg-80mg坎地沙坦Atacand4mg-16mg依普沙坦Teveten400mg-800mg四ARBs的神经保护作用: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脑组织中有完整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9,AT1和AT2受体的分布依照不同部位及核团而不同,在多数部位主要分布AT1. 在卒中、坐骨神经或视神经损伤、Alzheimers病、Huntington病时,AT2受体在脑内表达增加10,11。血管紧张素对渗透压、血压有短期及长期的调节作用 12。2.动物实验研究数项研究表明,长时间服用ARBs(坎地

6、沙坦、替米沙坦、氯沙坦)能降低易感卒中高血压大鼠(SHRSP)发生卒中13,14,15,同时具有非降压依赖性的益处。预先给与缬沙坦3mg/kg/d可显著减少MCAo模型小鼠脑缺血后的缺血面积,栓塞24小时后,缬沙坦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并可降低死亡率,改善半影部分的血流,减少超氧化物的产生16。同样,在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后,依贝沙坦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且细胞调亡、小胶质细胞及巨噬细胞活化减少、C-fos/C-jun表达明显减少17,18。预先给予坎地沙坦干预,在不影响血压的剂量下,治疗组梗死面积缩小、神经功能缺损轻 19,20,21。动物实验证据均支持ARBs对

7、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独立于降压作用。细胞模型的研究,在仅表达AT2受体的PC12W和NG10815细胞系,血管紧张素促进轴突生长和神经元的分化22,23。在坐骨神经或视神经损伤时,刺激AT2受体能够促进或加快轴突再生,AT2受体不仅促进髓鞘生成,还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24,25,26。五 ARB用于卒中的一级预防卒中的一级预防指对未发生卒中者,针对可治性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合理治疗,以降低卒中发生的可能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心房颤动、糖尿病等为卒中的可控制危险因素。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在有效降低并控制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防治糖尿病以及预防心房颤动方面(后三者及证据见第

8、五部分)均有肯定的作用。1.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JNC 7、ESC/ESH和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均明确指出,ARBs与利尿剂,阻滞剂,钙拮抗剂,ACE抑制剂等均为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和其它种类的抗高血压药物相比,ARBs至少具有同等有效的降压作用,ARBs的平均降压幅度均达到或略为超过其它种类抗高血压药物27。2.ARBs在卒中一级预防中循证医学证据:LIFE28(Losartan Intervention For Endpoint reduction in hypertension (LIFE) study,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终点事件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平

9、行对照试验,共纳入9193名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心脏超声证实)的患者。结果显示:治疗组(ARB,氯沙坦组)与对照组(受体阻断剂,阿替洛尔)相比,主要终点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卒中)降低13(95%CI_ 0.770.98; P 0.021)。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卒中,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相对危险度(RR)为_ 0.75 (95% CI _ 0.630.89; P0.001)。在SCOPE研究 29 (The Study on Cognition and Prognosis in the Elderly,坎地沙坦对老年人认知和预后的影响研究)中 ,对照组使用传统降压药主要是噻嗪类利尿剂,治疗组应

10、用坎地沙坦。4964名7089岁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或治疗组,平均随访3.7年。坎地沙坦治疗组的非致死性卒中和所有卒中事件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72 (95% CI _ 0.530.99; P0.04)和 0.77 (95%CI _ 0.581.02; P=0.056)。 JIKEI Heart研究30采用前瞻性、随机分组、开放平行对照、盲法终点判断的研究设计(PROBE),是亚洲最大规模的心血管临床研究之一,在日本共入选3081例高血压、冠心病和/或心衰患者,缬沙坦与非ARB药物的治疗相比较,主要研究终点为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复合终点包括卒中、TIA、MI、CHF或心绞痛的入院、主动

11、脉夹层动脉瘤、下肢动脉闭塞、血肌酐成倍升高或行透析治疗。结果显示:缬沙坦组新发卒中的相对危险度降低40%, HR=0.60, (P=0.028 ,95% CI 0.38-0.95)。六 ARB用于卒中的二级预防卒中的二级预防是指已经发生一次或多次卒中的患者为了避免再发卒中而进行的预防工作。在MOSES研究31(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fter Stroke, Eprosartan compared with nitrendipine for Secondary prevention,依普沙坦和尼群地平对卒中二级预防再发率和病死率的影响研究)中,纳入1405名经CT或M

12、RI证实为卒中的患者,平均随访2.5年。MOSE研究中,将依普沙坦治疗组与尼群地平对照组相比较,是因为在既往Syst-Eur研究(欧洲CCB与安慰剂对照治疗收缩期高血压试验,placebo-controll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Europe )中,已经证实尼群地平能降低高血压患者卒中的再发率。MOSE研究中,在两组血压无明显区别情况下,主要终点(所有原因的死亡、所有脑卒中事件和所有心血管事件)的相对危险度RR为0.79(95% CI 0.660.96; P 0.014 ;),脑卒中事件下降24。ACCESS研究32 (坎地沙坦对卒中早期的疗效评估,Evalua

13、tion of Acute Candesartan Cilexetil Therapy in Stroke Survivors)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期临床研究。共有342名患者纳入研究,治疗组给予坎地沙坦,共纳入175名患者;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共纳入167名患者。试验结果:坎地沙坦组12个月累计死亡率与安慰剂组相似P=0.07;坎地沙坦组血管事件的发生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26,其中致死性和非致死性脑血管事件两组分别为13和19。PRoFESS (卒中二级预防有效性试验,The Prevention Regimen For Effectively avoidi

14、ng Second Strokes),是一项正在进行的试验。采用22析因设计。患者随机给予替米沙坦或安慰剂,给予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加缓释双嘧达莫。34个国家700个中心参加研究,计划纳入18500名患者。治疗将持续4年直到2100名患者出现致死性或非致死性的再发卒中事件。首要结局终点是再发卒中事件的时间。次要终点包括血管事件(卒中、心肌梗死、血管性疾病死亡)和新发糖尿病33。PRoFESS届时又将为ARBs应用于卒中二级预防提供新证据。七 ARBs降压外的临床益处临床研究发现,颈动脉血管的结构病变(增厚、斑块)、代谢综合征、心肌肥厚及心房纤颤与脑卒中有关。ARBs在降压的同时,还有延缓颈动脉内

15、中膜厚度,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心脏重构,降低房颤发生及复发的作用,从而在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及再发具有重要意义。1、颈动脉的硬化的进展是与脑卒中直接相关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及颈动脉斑块的形成的程度越重发生脑卒中度风险就越高,颈动脉硬斑可使颈动脉血管狭窄产生血流动力学卒中(血流降低的脑低灌注)而颈动脉软斑块的破裂易造成栓塞性卒中。而ARB具有较好的抗动脉硬化效果, 在LIEF研究的亚组研究中发现,ARB治疗组与阿替洛尔相比,在4年治疗中2组的血压降低是一致的,氯沙坦能使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进展延缓7.9%,而阿替洛尔组仅有1.7%的延缓率。同时基础研究也证实ARB在降压的同时可以降低PAI的活性和含量,

16、从而提示ARB防治血栓的形成中也可发挥相应的作用。这些机制和临床研究结果对ARB长期治疗预防脑卒中的发生的可能提供了较好的数据。 2、近年研究发现,与其他降压药物相比,ARB类药物在改善糖代谢紊乱方面有其特殊优势。De las Heras N等34发现,缬沙坦可以有效地减少家兔主动脉的内皮功能不良和内膜增厚,从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Top C 等35研究发现,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存在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应用缬沙坦80mg/d治疗可以显著降低高胰岛素血症和HOMA指数(基于稳态模型(Homa model)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从而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VALUE试验发现,与氨氯地平

17、相比,应用缬沙坦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新发糖尿病的风险达2336。 3、众多临床试验已证实,左室肥厚(LVH)与各种心脑事件显著相关,是脑卒中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高血压伴LVH患者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LVH患者。早期有效的降压干预可以防止LVH的进展,从而进一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LIFE研究结果显示,在校正了基线和治疗后的血压、基线心电图左心室肥厚程度后,与阿替洛尔为主的治疗相比,氯沙坦为主的降压治疗逆转心电图左心室肥厚的疗效更强37。Yasunari 等研究发现,应用缬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在降压疗效相似的情况下,缬沙坦降低左心室肥厚的作用显著优于氨氯地平38。4、关于

18、心房纤颤与脑卒中的关系,ALLHAT研究表明房颤与脑卒中高度相关,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无房颤患者的4倍,新发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更高。LIFE亚组分析表明,与阿替洛尔组相比,氯沙坦组患者左心房直径减小更显著(P0.001),新发房颤进一步降低33%(P0.001),既往有房颤病史者脑卒中危险也降低45%(P=0.045)39。Fogari等40在2006年刚发表的研究中,纳入了250名至少有2次房颤史并服用胺碘酮患者,分别用缬沙坦和氨氯地平逐渐加量治疗,随访12个月,结果显示血压控制水平相同的情况下,缬沙坦组抑制了大部分房颤的复发并呈剂量相关性,而氨氯地平组未见房颤的明显改善。Val

19、-HeFT 研究显示,血浆BNP水平为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而心衰患者缬沙坦较安慰剂显著降低血浆BNP水平;亚组分析显示,基线时无房颤的病人缬沙坦显著降低新发房颤37%41。Madrid等42对厄贝沙坦在持续性AF转律后窦性节律维持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胺碘酮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患者较单用胺碘酮的患者明显降低房颤的复发。基于以上证据,中国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防治卒中专家共识建议:1.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可干预危险因素。ARB能够有效地控制血压,并可以降低高血压伴有糖尿病、心房颤动、左室肥厚、颈动脉内膜硬化等患者发生卒中,推荐ARB作为高血压患者预防卒中的一线用药。鉴于ARB有较好的耐受性

20、和依从性,长期应用有利于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和再发。2LIFE、SCOPE、JIKEI HEART证实ARB能够有效地预防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首次发病,适合用于脑卒中一级预防的用药。3 MOSES、ACCESS证实ARB可减少卒中的再次发作。4.大量实验室证据提示:ARB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参考文献:1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 2006 Update. Circulation. 2006;113:e85 e1512 科技部、卫生部、国家统计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

21、004,12:919- 922.3 王薇,赵冬,刘静,等.中国35- 64 岁人群血压水平与10年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前瞻性研究.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730- 734.4 Turnbull F. Effects of different blood-pressure-lowering regimens on 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results of prospectively designed overviews of randomised trials. Lancet 2003; 362:152715355 Collins R, Peto R,

22、 MacMahon S, et al. Blood pressure, strok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rt 2, short- term reductions in blood pressure:overview of randomized drug trials in their epidemiological context.Lancet 1990;335:827-838.6 Redon J, Cea-Calvo L, Lozano JV, etc. Differences in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Stroke

23、 Mortality Across Spain. The Prevencion de Riesgo de Ictus (PREV-ICTUS) Study. Hypertension. 2007 Feb 197 Lewington S, Clarke R, Qizilbash N, Peto R, Collins R. Age-specific relevance of usual blood pressure to vascular mortality: a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data for one million adults in 61 prosp

24、ective studies. Lancet 2002; 360:19031913.8 Shridhar N. Iyer; Carlos M. Ferrario; Mark C. Chappell Angiotensin-(17) Contributes to the Antihypertensive Effects of Blockade of the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Hypertension. 1998;31:3569 Steckelings UM, Bottari SP, Unger T. Angiotensin receptor subtypes i

25、n the brain. Trends Pharmacol Sci 1992; 13:36536810 Lucius R, Gallinat S, Rosenstiel P, et al. The Angiotensin II type 2 (AT2) receptor promotes axonal regeneration in the optic nerve of adult rats. J Exp Med 1998; 188:66167011 Ge J, Barnes NM. Alterations in angiotensin AT1 and AT2 receptor subtype

26、 levels in brain regions from patients with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Eur J Pharmacol 1996; 297:29930612 Unger T, Badoer E, Ganten D, et al. Brain angiotensin: pathways and pharmacology. Circulation 1988; 77 (suppl):I40I5413 Stier CT, Adler LA, Levin S. Stroke prevention by losartan in stroke-pro

27、ne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J Hypertens Suppl 1993; 11:374214 Kim-Mitsuyama S, Yamamoto E, Tanaka T, et al. Critical role of angiotensin II in excess salt-induced brain oxidative stress of stroke-prone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Stroke 2005; 36:1083108815 Xu J, Culman J, Blume A, Unger

28、 T. Treatment with telmisartan and lithium for stroke-prone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survival studyabstract 255. Naunyn Schmiedebergs Arch Pharmacol 2002; 365(suppl 1):R6716 Masaru Iwai, Hong-Wei Liu, Rui Chen, et. al. Possible Inhibition of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by Angiotensin II Type 2 Re

29、ceptor Stimulation. Circulation. 2004;110:843-848.17 Dai WJ, Funk A, Herdegen T, et al. Blockade of central angiotensin AT1 receptors improves neurological outcome and reduces expression of AP-1 transcription factors after focal brain ischemia in rats. Stroke 1999; 30:2391239818 Lou M, Blume A, Zhao

30、 Y,et al. Sustained blockade of brain AT1 receptors before and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alleviates neurologic deficits and reduces neuronal injury, apoptosis,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 the rat. J Cereb Blood Flow Metab 2004; 24:53654719 Lu Q, Zhu YZ, Wong PT. Angiotensin receptor gene expre

31、ssion in candesartan mediated neuroprotection. Neuroreport 2004; 15:2643264620 Groth W, Blume A, Gohlke P, et al. Chronic pre-treatment with candesartan improves recovery from focal cerebral ischaemia in rats. J Hypertens 2003; 21:21752182.21 Hosomi N, Nishiyama A, Ban CR, et al. Angiotensin type 1

32、receptor blockage improves ischemic injury following transien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Neuroscience 2005; 134:22523122 Meffert S, Stoll M, Steckelings UM, et al. The angiotensin AT2 receptor inhibits proliferation and promotes differentiation in PC12W cells. Mol Cell Endocrinol 1996; 122:5967 23 Stroth U, Meffert S, Gallinat S, et al. Angiotensin II.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