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卫生管理师职称考试之社会医学知识点及试题精粹2013卫生管理师职称考试之社会医学知识点及试题精粹 第一部分 社会医学考试必备目录1.知识点复习精要(必备知识点不能错过).012.职称考试真题练习(真题演练心里有底).123.习题集海量题库(配备答案为您节省复习时间).2012、知识点复习精要第一章 概论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社会医学以群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倡导积极的健康
2、观;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第二章 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医学模式的演变: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健康观:(理解)健康与疾病是医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最基本问题。健康观是
3、建立在一定医学模式基础上的,是对健康与疾病的本质认识,并随着医学模式的演变而转变。在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健康疾病观以传染病的发生、变化和转归的关系为依据,是消极的健康观。而现代医学模式讲健康定义为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是积极的健康观。亚健康状态: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第三章 社会因素与健康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恒常性与积累性;交互作用。经济发展水平与健康:经济发展水平对健康的促进作用(改善居民营养、
4、改善居住环境、增加卫生投入);经济发展对健康的负面效应(1.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大量化学合成物进入人类生活,2.不良行为和心理压力突出,3.社会负性事件增多,4.社会流动人口增加);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的促进作用(1.健康状况影响个人的劳动市场的表现,2.促进对自然资源的利用,3.促进教育收益的实现,4.减少疾病的直接或间接损失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社会阶层与健康:(理解)对不同社会阶层人群的健康差异的研究,目的在于以社会阶层作为一项综合指标,探讨社会经济发展对不同人群健康的影响,从不同阶层的角度研究人群健康、卫生服务需求和卫生措施等问题。研究社会阶层与健康的主要意义在于发现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的
5、策略与措施维护和促进健康。人口发展与健康:人口规模与健康(人口过多对健康影响:1加重社会负担,影响人群生活质量;2加重教育及卫生事业负担,影响人口质量;3加重环境污染和破坏)人口结构与健康(老年人口系数,儿童少年人口系数,人口性别比)人口素质与健康(身体、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人口流动与健康(代际流动:两代人社会地位的变动)第四章 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人类行为可分为显性行为和隐性行为,人类行为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影响健康的四类因素:环境因素,人类生物学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医疗卫生服务与保健因素。健康相关行为: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或疾病有关联的行为,分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
6、为。健康行为五大类:日常健康行为、避开环境危害行为、戒除不良嗜好、预警行为、合理利用卫生服务健康危险行为四大类:不良生活方式、致病行为模式、不良疾病行为、违规行为第五章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社会医学研究方法的类型:调查研究,最主要研究方法,要研究的问题及因素是客观存在的试验研究,只要是现场试验研究评价研究,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生命质量评价,卫生服务评价德尔菲法,即专家评议法文献研究,尤其用于纵向研究,但易受主观影响现场调查方法:包括现场定性研究和现场定量调查。定性研究特点是:注重事物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只对少数特殊人群研究因而结果不能外推,需要与研究对象长期密切接触,结果很少用概率统计分析。定量研究主
7、要有访谈法和自填法。深入访谈的步骤:准备工作;调查对象的选择;设计访谈提纲;访谈员的选择与培训;现场访谈;访谈结果分析和撰写报告。专题小组讨论步骤:制定专题小组谈论计划;决定小组的数量及类型;制定调查提纲;培训调查人员、进行预试验;专题小组讨论准备工作;进行专题小组讨论;对专题小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问卷的一般结构: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问卷设计的步骤:明确研究目的;建立问题库;设计问卷初稿;试用和修改;信度与效度的检验。问题和答案的设计:问题: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答案:填空式,二项选择式,多项选择式,图表式,排序式。信度:是指所得结果的可靠程度,通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及一致性
8、来判断结果的信度,通常用信度系数来评价。效度:是指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效度评价种类主要有表面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准则效度。第六章 生命质量评价生命质量评价:是指具有一定生命数量的人在一定时点上的生命质量表现。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内容:生理状态:反映个人体能和活动能力的状态,通常包括活动受限、角色受限和体力适度等三方面内容;心理状态:所有的疾病都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主要是情绪和意识;社会功能状态:包含社会交往和社会资源;主观判断与满意度:自身健康和生活判断,满意度和幸福感;其他内容:一些针对特殊人群或特定疾病的生命质量评价量表。第七章 健康管理健康危险因素
9、:是指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或者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包括环境、生物、社会、经济、心理、行为诸因素。健康危险因素的特点:潜伏期长,特异性弱,联合作用,广泛存在。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步骤:收集死亡率资料;收集个人危险因素资料;.将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计算组合危险分数;计算存在死亡危险;计算评价年龄;计算增长年龄;计算危险因素降低程度。(另要求掌握以上主要计算方法及应用,以判定个人评价类型。健康型:评价年龄小于实际年龄;自创性危险因素型: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且与增长年龄差值大;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且与增长年龄差值小;一般性危险型:评价年龄接近
10、实际年龄。)第八章 卫生服务研究卫生服务研究:是从卫生服务的供方、需方和第三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卫生系统为一定的目的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卫生服务的过程。卫生服务研究的内容: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的影响;评价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卫生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功能;卫生系统的经济分析;卫生服务效果评价。卫生服务要求:反映居民要求预防保健、增进健康、摆脱疾病、减少残疾的主观愿望,不完全是由自身的实际健康状况所决定。卫生服务需要: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
11、预防、保健、康复等卫生服务的客观需要,包括个人觉察到的需要和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两者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卫生服务需求:从经济和价值观念出发,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量。一般可分为由需要转化而来的需求和没有需要的需求两类。卫生服务利用:需求者实际利用卫生服务的数量,是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和卫生资源供给量相互制约的结果。疾病频率(度)指标: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和健康者占总人口百分比。住院服务利用的指标:住院率,人均住院天数,未住院率。影响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的因素:人口数量及其年龄性别构成;社会经济因素;文化教育;卫生服务质量及设施;医疗保健
12、制度;气候地理条件;行为心理;婚姻与家庭。第九章 社会卫生状况与卫生策略社会卫生状况:是指人群的健康,以及影响人群健康的诸社会因素的状况。人群健康状况指标: 婴儿死亡率:同年不满1周岁婴儿死亡数/某年活产总数1000孕产妇死亡率:同年孕产妇死亡数/某年活产总数100000/10万新生儿低体重百分比: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人数/同期活产婴儿总数100%平均期望寿命:假设有同时出生的一代人,按照一定的死亡概率去死亡,直至全部死亡为止,计算平均每个人存活多长时间。健康影响因素指标:主要包括人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指标和卫生保健指标两大类。卫生政策:是指卫生发展的战略与策略、政策、目标与指标、
13、对策与措施。卫生政策的特点:利益和价值倾向;目标取向;合法性、权威性和强迫性;功能多样性;过程及阶段性。“21世纪人人健康”的总体目标:提高平均期望寿命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在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改善健康的公平程度;卫生系统可持续发展,保证人民利用这一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实施策略(世卫组织建议四大行动):与贫困做斗争;在所有的环境中促进健康;部门间的协调、协商和互利;将卫生列入可持续发展规划。初级卫生保健:是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卫生保健。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原则:合理布局:注意乡村和城郊社区参与:社区参与地区卫生决策预防为主:卫生保健重点是预防和促进
14、健康适宜技术:方法和物资能被接受和适用综合途径:卫生服务与营养、教育、住房等综合考虑初级卫生保健实施策略的基本要素:主要卫生问题的预防和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改善食品量供应和合理营养;供应足够的安全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开展包括计划生育在内的妇幼保健工作;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预防和控制地方病;常见病和外伤的合理治疗;提供基本药物。第十一章 社区卫生服务社区的五个要素:人口、地域、生活服务设施、特有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的认同、一定的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社区卫生服务CHS: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解决
15、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群为对象;以家庭为单位;提供综合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1、是提供基本卫生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2、是国家卫生服务体系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的主要支点;3、是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4、是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迫切要求;5、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6
16、、是国际卫生服务的大趋势;7、是实现医学模式转变的最佳途径。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工作内容(功能):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社区预防、社区保健、社区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常见病和慢性病治疗。第十四章 慢性病的社会医学防治慢性病: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迁延不愈、缺乏明显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或病因尚未完全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慢性病的疾病自然史:无危险阶段;出现危险因素;致病因素出现;症状出现;体征出现;劳动力丧失。慢性病的危险因素:环境危险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生物遗传危险因素,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危险因素。筛查:应用简便快速的测试、体格或实验室检查等方法,从外表健康的人群中早期发现
17、未被识别的可疑病人或健康缺陷者及高危个体的一项预防措施。筛查的原则:本地区危害较大的慢性病;选择高危人群为重点进行筛查;所筛查的疾病在无症状期诊治可大大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所筛查的疾病在无症状期治疗可有更好的效果;尽可能采用价廉可得的无创伤检查方法。此外,筛查试验应符合快速、简便、经济、安全及真实可靠的标准。周期性健康检查:是按年龄段、性别和可能的健康问题而设计的个体化的健康检查。绪论8、社会医学的三个发展阶段(1)社会医学的萌芽时期(1760年到1840年)(2)社会医学的创立时期(1840年到1880年)1848年,法国医生盖林首次提出“社会医学”(3)社会医学的发展时期(1880年到现在
18、)法国医生格罗蒂扬 在德国柏林大学开设社会卫生学讲座,首次提出健康、疾病与社会的相互关系。9、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 2、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 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4、制订卫生策略和措施 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10、社会医学的学科性质 (1)社会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医学 + 社会科学 应用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医学问题。 (2)学科的发展方向:高度分化:科学研究的需要 高度综合: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 (3)关于交叉学科的特点:着眼于社会生产实践。11、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相互作
19、用及其规律,制订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12、健康、心里健康的概念13、社会医学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社会生理学 (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社会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社会病理学、社会诊断学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社会治疗学14、社会医学基本理论 (1)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观点 (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 (3)生物、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 (4)卫生服务重点是关注高危险人群和高危因素的观点 (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主导作用的观点 (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15
20、、三次卫生革命的任务 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主要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 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进一步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第二章1. 医学模式转变的各个阶段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2.医学模式的概念3.现代医学模式(1)对卫生服务的影响(2)对临床医学的影响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的动因(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原因)(2)对保护健康和防治疾病的认识深化(3)医学科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21、4)人们对卫生保健需求的提高5. 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环境因素、卫生服务因素、行为和心理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行为因素第三章 1.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机制(1)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广泛性) 作用的重叠性作用及影响的非特异性 (2)持久性与累积性二、 交互作用2. 社会因素的内涵 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环境、人口和文明程度(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制度、文化、社会心里行为因素、生活方式、生活事件3. 文化对健康的影响(1)狭义的文化 即精神文化,包括思想意识、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道德规范、习俗、教育、科学技术和知识等。(2)文化的基本特征历史性 现实性 渗透性 继承性 社会性(
22、3)文化影响健康的特征无形性 本源性 软约束性 稳定性 民族性4.经济发展水平与健康的关系24、经济发展水平对健康的促进作用25、经济发展对健康的负面作用26、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的促进双向作用5.社会阶层是指由财富、权力、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6.社会制度影响人群健康的特征双向性普遍性或稳定性变异性强制性7.社会支持: 是指一个人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情感、物质和生活上帮助。8.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行为因素与健康)9.家庭与健康10.人口与健康人口性比例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x100老年人口系数老年人口数/总人口数x100 儿童少年人口系数儿童少年人口数/
23、总人口数x100(15岁以下人口)老年型社会: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口超过7%人口流动: 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位置上的变动和阶层职业上的变动。 11.生活事件与健康 行为因素与健康1. 影响健康的因素:环境因素、卫生服务因素、行为和心理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行为因素。2. 致病行为模式(一)A型行为主要特征包括三个方面: 行为急促,具有时间紧迫感。 个性好强,好胜,竞争意识强烈,富有攻击性。 情绪激动:好发脾气,生气时易向外界发泄等。 A型行为类型与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高血脂症等疾病有关(二)C型行为主要特征包括: 童年生活不顺利,形成压抑、克制的性格,如童年缺
24、乏父母的抚爱等; 行为上过分与人合作,理智、协调、姑息、谦虚、谨慎、自信心差,过分忍耐,回避矛盾,屈服于外界权威等; 情绪上易于愤怒但不能正确地和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易生闷气,易焦虑、抑郁等。 C型行为类型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肿瘤易发行为”3. 应激 是个人对刺激产生的一种过强的精神-躯体反应,可以给人带来恐惧或焦虑。(心理)4. 霍姆斯Holmes和拉赫 Rahe(1967)开创了对生活事件的定量研究方法。5. 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 SRRS)Holmes等人对5000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若一年内经历的生
25、活事件为150LCU,则未来一年基本健康;若得150300LCU(生活变化单位),则未来一年患病概率为50%;若得300LCU以上,则来年患病的概率为70%。第五章 1.指标分类及获得方法1)指标获得途径生命统计资料、人口普查资料、卫生服务常规登记、抽样调查、疾病登记、流行学监测、其他资料2)健康相关指标A.影响健康的环境指标:人口学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负担系数、老少比、人口系数、年龄中位数、人口类型自然环境指标社会环境指标B卫生保健指标:卫生保健服务指标卫生保健资源指标3)健康状况指标A.人口统计指标B.疾病统计指标C.生长发育指标4)用寿命表法评价健康的指标症状功能评价法2.健康状况综
26、合评价1)意义2)生活质量指数PQLI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的营养、卫生保健和国民教育水平的综合指标。(1975编制)3)美国社会健康学会指标ASHA3.评价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婴儿死亡率的概念和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群)社会卫生状况的敏感指标,经常用于地区间和国家间的比较。平均期望寿命的概念和应用概念 指同时出生的一代人平均每人能活到的平均年数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群社会经济条件和卫生、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第六章 1.健康危险因素指在机体内外环境中存在的与慢性病发生、发展及死亡有关的诱发因素。包括环境危险因素、行为危险因素、生物遗传危险因素、医疗服务的危险因素。1)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研
27、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它研究人们生活在有危险因素的环境中发生死亡的概率,以及当改变不良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时,可能延长的寿命目的 促进人们改变不良行为,减少危险因素,提高健康水平。2.健康危险因素计算存在死亡危险可达到年龄评价所需要的资料3.结果评价 第七章 1.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指病伤、医疗干预、老化和社会环境改变的影响下人们的健康状态,以及与其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等相联系的主观体验。2.生命质量评价内容1、生理状态:活动受限 社会角色受限 体力程度(二)心理状态:情绪反应 认知功能(三)社会状态(1)社会整合(2)社会接触(3)亲密关系
28、(4)机会(四)主观判断和满意度(1)自我健康和生活判断(2)满意度 (3)幸福感3.生命质量评价的应用1)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测定评价2)选择治疗方法3)计算质量调整生存年数4)成本效益分析4.生命质量评价量表根据评价对象分类:普适性量表和特异性量表4.两个量表的特点与区别(WHO生活质量评价量表)第八章 1.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费孝通)以某种形式的社会组织或团体结合在一起的一群人。(WHO)2.社区卫生服务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
29、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3.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点保健人群病人4.基本工作内容社区卫生诊断健康教育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精神卫生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社区医疗社区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5.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形式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形式是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保证。1)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2)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心和站)设置知道标准6.社区诊断1)概念:是研究在特定的时间
30、与特定的范围内人群中健康状况或疾病与有关变量(影响健康的因素)的关系。广义的地讲,社区诊断包括社会诊断、流行病学诊断、行为和环境诊断、教育和组织诊断、管理与决策诊断、执行机评价。2)基本内容3)社区诊断与临床诊断的区别比较的内容临床诊断社区诊断目标治疗病人改进社区卫生状况所需信息病史、物理、实验诊断人口资料、健康问题、疾病负担、卫生服务的提供和利用、健康影响因素调查诊断内容印象诊断、鉴别诊断一般健康状况、重点疾病、高危人群、主要危险因素、制定卫生策略、计划、措施行动治疗和康复区域卫生规划及其实施评价随访症状、体征、化验等指标的改变观察健康状态的动态变化1.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群为对象以家庭为单位提供综合服务2.六位一体服务六位:健康教育和促进、社区预防、社区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常见病和慢性病治疗;一体: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上述综合、连续的优质服务3.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模式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分散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体化管理委托经营(管理)第九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