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7.01KB ,
资源ID:106192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6192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大纲试行.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大纲试行.docx

1、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大纲试行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大纲(试行)第一部分公共科目考试 第一条公共科目考试范围和目的公共科目考试范围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学技术及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科目考试的目的是测试应试者对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特别是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条公共科目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方式:笔试、闭卷二、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或150分。三、考试时间:150分钟或180分钟。四、试题难易比例司(厅、局)级领导职位考试,容易题约20%、中等难度题约50%、难题约30%;处(局)级领

2、导职位考试,容易题约30%、中等难度题约50%、难题约20%;科(局)级领导职位考试,容易题约40%、中等难度题约50%、难题约10%。五、考试内容比例政治约25%;经济约20%;法律约20%;管理约20%;科学技术约10%;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约50%。六、试题题型(一)客观性试题:判断题,选择题等。(二)主观性试题:改错题,辨析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写作题(议论文)等。第三条公共科目考试内容一、政治该部分考试内容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共党史、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一)马克思列宁主义1、哲学(1)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基本问

3、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2)物质和意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3)唯物辩证法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范畴 (4)认识和实践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认识的辩证过程 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真理与价值(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社会意识的构成和一般特点(6)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动力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社会形态的划分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7)阶级国家革命阶级的起源和本质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革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8)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 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9)社会进步与人的解放社会进步及其基本特点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的本质 人的价值 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人的全面发展2、政治经济学(1)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制度及其类型(2)商品与货币商品货币 价值规律(3)资本与剩余价值货币

5、转化为资本 资本的本质 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主义工资(4)资本积累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5)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的循环 资本的周转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6)剩余价值的分割与国民收入分配利润和平均利润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借贷资本和利息 资本主义地租 资本主义国民收入分配(7)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3、科学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 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2)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与社会主义“

6、一国胜利论” 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及其影响 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世界意义(3)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兴起与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原则和基本步骤(4)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相互关系 20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思潮 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二)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 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建国后毛泽东思想的发展2、毛泽东思想独创性的理论贡献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

7、和社会主义建设 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 关于政策和策略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 关于党的建设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的胜利旗帜 毛泽东思想的国际意义(三)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重大意义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党的思想路线 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3、社会主义本质与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本

8、质论的理论贡献和现实意义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5、社会主义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6、社会主义对外开放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与政策 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7、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8、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

9、济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意义9、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的关系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依法治国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11、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2、“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按照“一国两制”构想解决港、澳、台问题13

10、、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四)中共党史1、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民主革命纲领和策略方针的制定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探索 “八七”会议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结束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创立 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与挫折 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 瓦窑堡会议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 延安整风 中共七大和抗战的胜利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新

11、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3、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建国初期的形势和党的任务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八大”前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失误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左”倾错误的严重发展“文化大革命”及其经验教训5、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工作重点的转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党的十二大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党的十三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与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建立党的十四大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党的十五大与跨世纪的战略部署(五)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1、马克

12、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党的学说的基本思想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基本原理毛泽东党的学说思想主要内容 邓小平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主要内容2、党的纲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党的建设必须实现的四项基本要求党的政治路线和党的建设的关系3、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4、党的宗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5、党的领导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6、党的思想建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

13、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7、党员队伍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坚持共产党员标准党的基层组织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8、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干部在党的事业中的作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六项基本条件9、党的民主集中制与党的制度建设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发扬党内民主、维护中央权威加强党内监督、严肃党的纪律10、党的作风建设与反腐斗争党风建设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关系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11、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内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

14、党内矛盾的重要性批评与自我批语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解决党内矛盾的方针和原则12、维护党的团结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党的团结的基础坚持党的团结,同危害党的团结的言行作斗争13、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同世界各国政党的关系处理中国共产党同各国共产党和其它政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意义(六)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2、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高速和优化经济结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

15、战略 3、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健全民主制度加强法制建设推进机构改革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4、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任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5、推进祖国和平统一香港、澳门回归的重大意义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6、对外政策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坚持睦邻友好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七)时事政治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

16、重大问题 近两年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二、经济该部分考试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国际经济关系若干问题。(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市场 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的基本作用 市场经济的主要缺陷2、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与规则市场机制 供给与需求 成本与价格 竞争与垄断市场 规则与秩序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体制框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市场主体的类型、作用和特点 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中介机构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市场体系及其培育 商品商场 劳动力市场 金融市场 其它市场6

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金融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金融体制改革 金融机构体系 金融市场体系 金融调控监督体系 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按生产要素分配 正确处理平等与效率的关系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保障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和作用 我国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 政府宏观调控制的必要性 宏观调控目标 宏观调控体系 主要的宏观政策及其协调运用(二)国际

18、经济关系若干问题1、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原理国际贸易方式国际贸易战略与政策世界贸易组织(WTO)我国外贸体制改革2、国际投资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国际资本流动的形式和特点跨国公司与跨国银行我国利用外资的意义、原则和方式3、国际金融国际收支与外汇市场汇价及其决定外汇制度及其演变外汇储备及其规模、结构与调整的原则国际融资方式及其特点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组织4、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中国与亚洲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APEC)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对策三、法律该部分考试内容包括法学基本理论、宪法和有关部门法。(一)法学基本理论1、基本概念法及其基本特征 权利和义务 法律

19、关系2、我国当代法的体系法的分类 法的部门体系与效力等级体系3、法的制定和实施立法及其体制、程序和技术法的实施法的适用及其基本原则法的效力 法律解释及其类型违法及其构成 法律责任法律监督4、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依法治国及其主体、对象和目标法治与人治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二)宪法1、基本概念宪法及其地位 宪法监督2、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形式和基本制度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爱国统一战线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我国国家权力的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结构形式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国家政权产生的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3、我国的国家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

20、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性质、组成与职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法律地位与职权国务院的性质、地位、领导体制与职权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地位与领导体制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性质与职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性质、体制与职权村民委员会与居民委员会的性质与地位人民法院的性质、地位与组织系统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地位与组织系统4、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及其在法律上的地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5、国家赔偿制度国家赔偿法及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行政赔偿的范围、程序和义务机关刑事赔偿的范围、程序和义务机关(三)有关部门法1、行政法行政法与行政法律关系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及其特征、种类、效力和成立要件

21、行政立法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法制监督2、民法民法的调整对象民事主体与民事法律行为代理物权及所有权合同及其基本原则担保人格权及其种类 知识产权及其类别民事责任3、经济法公司法与我国的企业法律制度市场监管法律制度金融法律制度财税法律制度对外贸易与国际商贸法律制度4、社会法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和适用范围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和主要内容5、环境法自然资源法律体系环境保护法及其基本制度6、刑法刑法及其特有的原则犯罪及其构成共同犯罪和单位犯罪基本犯罪类型与国家公务人员职务有关的犯罪 刑罚的体系和种类7、诉讼程序法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适用范围和审判程序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受

22、案范围、被告的确定、举证责任、法律适用的依据和判决形式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诉讼程序仲裁的性质我国仲裁法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四、管理该部分考试内容包括行政管理和领导科学。(一)行政管理1、行政管理的地位和特征行政管理在国家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行政管理的主要特征2、政府职能政府职能的基本内容及特征政府职能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政府职能配置的原则中央政府职能地方政府职能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3、行政组织行政组织的基本理论行政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行政组织部门划分的主要方法行政组织与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行政组织与非政府公共部门的关系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机构编制管理4

23、、人事行政与中国国家公务员管理人事行政的任务及管理机制人力资源开发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由来与发展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色国家公务员管理的主要内容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5、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政策制定的体制、程序与方法政策执行的手段与方法行政信息的开发、利用与管理6、财务行政财务行政管理的内容、功能、目的和原则依法确立税种、税目、生产率及加强税收完善机关财务管理政府采购7、行政监督行政监督的体系与廉政勤政建设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政党监督社会监督8、行政效率效率与公平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和方法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9、行政改革行政改革与行政环境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和策略中国行政

24、区划体制改革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与调整中国行政改革与行政管理现代化西文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发展趋势(二)领导科学1、领导工作是一门科学领导科学的对象领导理论的由来与发展毛泽东和邓小平的领导理论2、领导的本质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领导活动的基本矛盾和规律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与联系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3、领导者和领导班子领导者的素质领导者的权力与影响力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领导班子整体效能我国领导体制及其改革4、领导职能领导决策领导用人领导沟通与协调领导激励与凝聚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条件和程序思想政治工作5、领导方法与领导效能领导工作的基本方法领导艺术及其特点领导效能的提高领导效能的考评五、科学技术该部分考试内容

25、包括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常识与科学前沿问题、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一)科学技术与社会1、科学技术及其作用科学技术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技术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2、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政策我国科学技术工作的基本方针我国科学技术规划和计划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研究与开发保护知识产权技术创新国家创新体系(二)科学常识与科学前沿问题1、科学常识热力学三定律电磁理论太阳系银河系地球光年燃烧理论元素周期律新陈代谢生物进化细胞 基因遗传变异核酸蛋白质2、科学前沿问题物质结构宇宙起源生命起源人类起源智力的本质复杂性问题(三)高新

26、技术及其产业通信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产业生物技术及其应用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现代化环境科学技术环境保护产业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六、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一)历史1、中国古代史(1)先秦我国早期的人类黄河和长江流域的氏族公社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2)秦汉、魏晋、南北朝秦统一六国与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央集权制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社会经济的发展三国鼎立和南北朝形成农民起义中外文化交流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3)隋唐、五代、宋辽金科举制度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科

27、学技术和思想文化文学艺术(4)元、明、清中央集权的加强行省制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祖国疆域的奠定社会经济的发展赋税人口增长农民起义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文学艺术2、中国近代史(1840-1949)(1)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鸦片战争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列强的侵华战略与不平等条约及其后果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洋务运动与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与争取民主共和的斗争向西方学习的思潮(2)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洋军阀的统治新文化运动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南京国民政府及其体制的变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三十年代的文学艺术从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日本帝国

28、主义的武装入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作用官僚买办资本重庆谈判人民解放战争与国民党政权的覆灭3、中国现代史(1949-)(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与共同纲领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抗美援朝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经济措施和政治措施“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根源及其严重后果外交工作的新突破(2)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制定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和推广四个经济特区的创立和全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历程政治体制改革历程教育体制改革历程科技体制改革历程金融税收体制改革历程我国国际战略的调整香港、澳门的回归4、世界史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希腊、罗马文化世界三大宗教起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德意志宗教改革欧洲文艺复兴 英国革命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欧美的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