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141.28KB ,
资源ID:1061318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6131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六章 成本理论.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六章 成本理论.docx

1、第六章 成本理论第六章 成本理论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企业的生产成本通常被看成是企业对所购买的生产要素的支出。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经济学中常用的成本概念。一、机会成本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是要研究一个经济社会如何对经济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问题。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它的生产用途方面。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它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由此,便产生了机会成本的概念。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生产要素在其它

2、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比如说,修建道路要占用土地,这些土地本来可用于种植水稻、果树或是放牧,或者用来办工厂,但选择了修建道路就必须放弃其他用途。假定在这些其他用途中,种植水稻带来的收益最高,那么土地用作修筑道路的机会成本就是这块土地种植水稻可能带来的收益。因此,当我们选定了资源的某种用途,也就意味着放弃了这种用途以外的其它用途所可能带来的收益。 机会成本通常并不是实际所发生的成本,而是基于资源用途选择时所产生的观念上的成本。这种观念上的成本不仅影响着厂商的决策,而且也影响着个人的决策。例如,一名大学本科毕业生如果准备报考全日制研究生,他要考虑的成本不仅包括学费、书费、生活费等,而且还

3、要考虑,如果读研究生就要放弃直接就业可能带来的收人,这就是读研究生的机会成本。因此,当读研究生的预期收入小于读研究生的机会成本时,这名学生很可能就会放弃读研究生的打算。二、显成本和隐成本 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两个部分。企业生产的显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例如,某厂商雇佣了一定数量的工人,从银行取得了一定数量的贷款,并租用了一定数量的土地,为此,这个厂商就需要向工人支付工资,向银行支付利息,向土地出租者支付地租,这些支出便构成了该厂商生产的显成本。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讲,这些支出的价格必须等于这些生产要素使用在其它用途时所能得到的收入。否则,

4、这个企业就不能购买或租用到这些生产要素,并保持对它们的使用权。 企业生产的隐成本是指厂商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例如,为了进行生产,一个厂商除了雇佣一定数量的工人、从银行取得一定数量的贷款和租用一定数量的土地之外,还动用了自己的资金和土地,并亲自管理企业。经济学家指出,既然借用了它人的资本需要付利息,租用了他人的土地需付地租,聘用他人来管理企业需要付薪金,那么,同样的道理,当厂商使用了自有生产要素时也应该得到报酬。所不同的是,现在厂商是自己向自已支付地租和薪金,所以,这些自有要素投入就应该计入成本之中。由于这笔成本支出不如显成本那么明显,故被称为隐成本。隐成本

5、也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它最佳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收入来计算,否则,厂商会把自有生产要素转移出本企业,以获得更高的报酬。 假定一个个体经营者开了一家小商店,房屋租金为每月2000元,每月进货总金额为5000元,月销售额为10000元,如果从会计账面看,成本包括每月租金和进货成本。这样计算出来的成本就是显性成本,也称为会计成本,因为他必须支付这么多的货币才能得到所需要的物品,相应地,他的会计利润为3000元。然而在经济学家看来,这里实际上还存在着显成本之外的经营成本。既然此人自己兼任小店经理和店员,他所付出的劳动也是一种成本,虽然此处不必有一份雇用合同,也不必支付工资,这样的成

6、本称为隐成本,通常包括厂商自有要素的投入。由于隐成本不涉及实际的市场交易,就带来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测算隐性成本?从店主自己的角度来说,自已经营店铺的劳动成本是他放弃的在别处工作的收人,因为如果他选择别的工作能给他带来2000元的月收人的话,那么2000元就构成了他自营商店的隐成本。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为什么要把隐性成本包括在经营成本中,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解释成本是如何影响厂商决策的。如果上面提到的这位店主并不满足于每月3000元的会计利润,这时若有某家公司愿出4000元的月薪聘用他,他很有可能会关闭店铺去那家公司工作。对许多小规模的工商企业来说,隐性成本所占的比重相当高,包括厂商自己投人

7、劳动应得的报酬、厂商投人自有资金应得的利息、厂商用自已的房产作为经营场地应得的租金等。如果忽略这些因素,就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试想,如果上面那位店主的店面房产权是属于自已的,他就会比较将房子出租和自已开店哪个更合算。对现代大型企业来说,最主要的隐成本就是投入自有资金应得的利息。三、利润 企业的所有显成本和隐成本之和构成总成本。企业的经济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简称企业的利润。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就是最大的经济利润。经济利润也被称为超额利润。 在经济学中,还需区别经济利润和正常利润。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的支付。根据上面对隐成本的分析可知,正常利润是

8、隐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经济利润中不包括正常利润。 由于厂商的经济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总成本,所以,当经济利润为零时,厂商仍然得到了全部的正常利润。 四、沉没成本 如果一项开支已经付出,并且不管作出何种选择都无法收回,则这种开支称为沉没成本。例如,假定你花10元钱买了一张电影票,看了20分钟后你觉得这个电影很糟糕,这时你就面临着一个决策问题,到底是硬着头皮继续往下看呢,还是马上离开。无论这时你作出何种选择,买电影票所付出的10元钱终归是已经花出去了,没有办法再收回,那么,这10元钱对你来说就是一项沉没成本。这时你真正值得考虑的事不是已经花掉的那10元钱,而是如何度过电影结束前的这段时间,是继续看呢

9、还是去做别的事情。 另外一个例子同样可以说明,认识沉没成本对于决策的重要性。假如你花10000元买了一台计算机,一个月后,厂家又推出了一种性能更好的新型计算机,而价格只有5000元,厂家允许你用原买的计算机外加2000元换一台新的。这时你可能会感到既愤怒又遗憾,觉得原来买计算机的那10000元花得太冤枉,原来的计算机性能差先别说,而你买了以后还几乎没用过呢。于是,一气之下你决定近几年内不再买新的计算机,并打算更加频繁地使用原来买的这台计算机,直到你认为那10000元投资至少已经部分收回为止。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学家可能会给你一个忠告,劝你更加理性地考虑这个问题。他会告诉你,已花掉的那10000元

10、是沉没成本,你唯一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新计算机的额外性能是否值得你再追加2000元。如果值,就买;如果不值,就别买。第二节 短期成本分析 对应于生产函数分析中的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成本分析也分为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经济学中所说的短期是指厂商不能根据它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在短期内企业根据其所要达到的产量,只能调整原料、燃料及生产工人等生产要素的数量,而不能调.整厂房、大型设备以及管理人员等生产要素的数量。短期内可以调整的成本称为可变成本,短期内不能调整的成本称为固定成本。长期内所有的要素成本都是可变的,因而长期成本中没有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分。一、短期成本的分类1. 短期总成

11、本 短期内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称为短期总成本。短期总成本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其中主要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可变成本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其中主要包括购买原材料、燃料的支出以及雇用生产工人的支出。若以STC代表短期总成本,以FC代表固定成本,以VC代表可变成本,则有:STC=FC+VC2. 短期平均成本 短期内每生产一单位产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称为短期平均成本。短期平均成本分为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平均固定成本是平均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是平均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如果以Q代表产量,则有:STC/Q=F

12、C/Q+VC/Q 如果以SAC代表短期平均成本,以 AFC代表平均固定成本,以AVC代表平均可变成本,则可把上式写为:SAC=AFC+AVC3. 短期边际成本在短期内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称为短期边际成本。如果以SMC代表短期边际成本,以Q代表增加的产量,则有: SMC=STC/Q或者: STC dTC SMC=lim - = - Q0 Q dQ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短期中固定成本并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因此,短期边际成本实际是指可变成本而言的。二 短期成本曲线表61是一张某厂商的短期成本表列。表中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各栏可以分别由相应的总成本的各栏推算出来。该表体现了各种短期成

13、本之间的相互关系。表61 短期成本表产量Q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总不变成本TFC总可变成本TVC总成本STC平均不变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平均总成本SAC边际成本SMC01200012001120060018001200.0600.01800.0600212008002000600.0400.01000.0200312009002100400.0300.0700.01004120010502250300.0262.0562.01505120014002600240.0280.0520.03506120021003300200.0350.0550.0700 图61是根据表61绘制的短期成本

14、曲线图。图中的横轴表示产量Q,纵轴表示成本C。 在图61中,总固定成本TFC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它表示在短期内无论产量如何变化,总固定成本是不变的。 总可变 成本TVC曲线是一条由原点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在达到一定的产量水平(2.5单位)之前,总可变成本的增量是递减的。在达到这个产量水平之后,总可变成本的增量是递增的。或者说,在一定的产量水平点,总可变成本存在着一个拐点(C点)。在拐点之前,TVC曲线的斜率是递减的,在拐点之后,TVC曲线的斜率是递增的。TVC曲线的这一特征来源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这一点在下一个问题中会得到进一步的说明。 总成本TC曲线是通过把每一产量水平上的总不变成本和总

15、可变成本垂直相加而得到的,因此,TC曲线是一条由水平的TFC曲线与纵轴的交点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在每一个产量点上,不仅TC曲线的斜率和TVC曲线的斜率相等。而且TC曲线和TVC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等于固定的总不变成本TFC。平均不变成本AFC曲线是一条向两轴逐渐靠近的双曲线,它表示平均不变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平均可变成本AVC曲线、平均总成本AC曲线和边际成本MC曲线都呈U型,即它们都表现出随产量的增加而先降后升的特征。它们的这种U型特征都可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来解释。这也将在下一个问题中作进一步分析。 图6-1短期成本曲线三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 MC曲线的U型特征表

16、现了边际成本MC随产量增加而先递减后递增的性质。这一性质是由短期生产中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决定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表示在其它条件不变时,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它所带来的边际产量先是递增的,在达到最大值以后就开始递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也可以通过以下的形式表示出来: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尤其是固定要素投入量和要素价格不变时,当产量由零开始不断增加时,起初由于可变要素投入量相对于固定要素投入量来说比较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会增加,但当可变要素投入量达到一定数值时,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就会使边际产量减少,从而降低生产效率,使边际成本递增。这就说明,短期生产函

17、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表现为:边际报酬的递增价段与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相对应,边际报酬的递减阶段与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相对应,边际报酬的极大值与边际成本的极小值相对应。正因这样,MC曲线才会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特征。 用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决定的MC曲线的U型特征,可以解释其它一些短期成本曲线的特征和短期成本曲线相互之间的某些关系:1. 关于TC曲线、TVC曲线和MC曲线之间的关系。 由于MCdTC/dQ,又由于每一产量点上的TC曲线和TVC曲线的斜率是相等的,所以,每一产量点上的MC值就是相应的TC曲线和TVC曲线的斜率。这种关系在图61中表现为:在边际报酬递减规

18、律的作用下,当MC曲线逐渐地由下降变为上升时,相应地,TC曲线和TVC曲线的斜率也由递减变为递增。当MC曲线在A点达极小值时,TC曲线和TVC曲线相应地各自存在一个拐点B点和C点。显然,TC曲线和TVC曲线的形状特征取决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2. 关于AC曲线、AVC曲线和MC曲线之间的关系。 先分析AC曲线和MC曲线之间的关系。在图61中,U型的AC曲线与U型的MC曲线相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D。在AC曲线的下降段,即在D点之前,MC曲线低于AC曲线。在AC曲线的上升段,即在D点之后,MC曲线高于AC曲线。并且,不管是下降还是上升,MC曲线的变动都快于AC曲线的变动。 形成这种特征的原因在于:对

19、于任何两个相应的边际量和平均量而言,只要边际量小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拉下,只要边际量大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拉上。当边际量等于平均量时,平均量必然达到其本身的极值点。而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MC曲线是呈先降后升的U型的,所以,AC曲线也必呈先降后升的U型,且两线必相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除此之外,还应该看到,对于产量变化的反应,边际成本MC要比平均总成本AC敏感得多。因此,不管是减少还是增加,MC曲线的变动都快于AC曲线。 再分析AVC曲线和MC曲线的关系。在图61中,U型AVC曲线与U型的MC曲线相交于AVC曲线的最低点F。在AVC曲线的下降段,即在F点之前,MC曲线低于AV

20、C曲线。在AVC曲线的上升段,即在F点之后,MC曲线高于AVC曲线。而且,不管是下降还是上升,MC曲线的变动都快于AVC曲线。 对AVC曲线和MC曲线之间的关系的解释,与对AC曲线和MC曲线之间的关系的解释是相似的。读者可以自己进行具体分析。 最后,还要指出的是,比较AC曲线和MC曲线的交点D与AVC曲线和MC曲线的交点F,可以发现,前者的出现慢于后者,并且前者的位置高于后者。也就是说。AVC曲线降到最低点F时,AC曲线还没有降到最低点D,而且AC曲线的最小值大于AVC曲线的最小值。这是因为,在平均总成本中不仅包括平均可变成本还包括平均固定成本。正是由于平均固定成本的作用,才使得AC曲线的最低

21、点D的出现既慢于、又高于AVC曲线的最低点F。四 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下面将对短期生产条件下的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作进一步的分析。 这里所讨论的短期生产函数为:Q= (L,K) (6.1)其中,资本K是固定成本。于是,短期成本函数为TC(Q)=TVC(Q)十TFC (6.2)TVC(Q)=wL(Q) (6.3)这里假定生产要素L的价格w是既定的。1. 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由(6.2)式可得MC=dTC/dQ=dTVC/dQ+dTFC/dQ (6.4)因为根据(6.3)式, dTVC dL- = w -dQ dQ且TFC是一个常数,于是有 dTFC/ dQ = 0所以

22、,(6.4)式可写为 dTC dL MC= - = w- dQ dQ或 1 MC = w - MPL 由此可得出以下结论: (1)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MPL是先上升,达到一个最高点以后再下降,所以,边际成本MC是先下降,达到一个最低点以后再上升。这种对应关系如图6-2所示: MPL曲线的上升段对应MC曲线的下降段;MPL曲线的下降段对应MC曲线的上升段;MPL曲线的最高点对应MC曲线的最低点。 (2)由以上的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的对应关系可以推知,总产量和总成本之间也存在着对应关系。如图6-2所示,当总产量TPL曲线下凸时,总成本TC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曲线是下凹的;

23、当总产量TPL曲线下凹时,总成本TC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曲线是下凸的;当总产量TPL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时,总成本TC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曲线也各存在一个拐点。为了便于作图,在图6-2中,假定图(a)中的纵轴的单位刻度大于图(b)中的纵轴的单位刻度,图(c)中的纵轴的单位刻度小于图(d)中的纵轴的单位刻度。 图6-2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2、 平均产量和平均可变成本根据(6.3)式有 TVC L 1AVC= - = w- = w- Q Q PL 由此可得以下两点结论: (1)可变生产要素的平均产量APL和平均可变成本AVC之间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如图6-2所示:前者呈递增时,

24、后者呈递减;前者呈递减时,后者呈递增;前者的最高点对应后者的最低点。(2)由于MC曲线与AVC曲线交于AVC曲线的最低点,MPL曲线与APL曲线交于APL曲线的最高点,所以,MC曲线和AVC曲线的交点与MPL曲线和APL曲线的交点是对应的,如图6-2所示。第二节 长期成本分析在长期内厂商可以根据产量的要求调整全部的生产要素投入量,甚至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在长期内,厂商所有的成本都是可变的。厂商的长期成本可以分为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它们的英文缩写依次为LTC、LAC和LMC。 为了区分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从本节开始,在短期总成本、短期平均成本和短期边际成本前都加上一个“S”,

25、如短期总成本为STC等,在长期成本前都加上一个L,如长期总成本为LTC等。一 长期总成本曲线1. 长期总成本函数 厂商在长期内对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调整意味着对企业的生产规模的调整。也就是说,从长期看,厂商总是可以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长期总成本LTC是指厂商在长期中在各种产量水平上通过改变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长期总成本函数可写成以下形式:LTC=LTC(Q)2. 长期总成本曲线的推导 根据对长期总成本函数的定义,可以根据短期总成本曲线求出长期总成本曲线。 图6-3长期总成本曲线在图6-3中,有三条短期总成本曲线STC1、STC2和STC3,它们分别代表三个不

26、同的生产规模。由这三条短期总成本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可知,STC1曲线所表示的总固定成本小于STC2曲线,STC2曲线所表示的总固定成本又小于STC3曲线,而总固定成本的多少(如厂房、机器设备等)往往可以代表生产规模的大小。因此,从三条短期总成本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看,STC1曲线最小,STC2曲线居中,STC3曲线最大。 现在假定厂商的产量为Q2,那么厂商应该如何调整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以降低总成本呢?在短期内,厂商可能面临STC1曲线所代表的过小的生产规模或STC3曲线所代表的过大的生产规模,于是,厂商只能按较高的总成本来生产产量Q2,即在 STC1曲线上的F点或STC3曲线上的G点进行生产。但

27、在长期,情况就会发生变化。厂商在长期内可以变动全部的要素投入量,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于是厂商必然会选择STC2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从而将成本降低到所能达到的最低水平,即厂商是在STC2曲线上的R点进行生产。类似地,在长期内,厂商会选择STC1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在P点上生产Q1的产量;选择STC3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在S点上生产Q3的产量,从而实现在既定产量下按最低成本进行生产。 虽然在图中只画出了三条短期总成本线,但在理论分析上可以假定有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这样,厂商就可以通过短期总成本曲线,在任何一个产量水平上,找到相应的最优生产规模,把总成本降到最低水平。也就是说,可以找

28、到无数个类似于P、R和S的点,这些点的轨迹就形成了图中的长期总成本LTC曲线。显然,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在这条包络线上,在连续变化的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都存在着LTC曲线和一条STC曲线的相切点,该STC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优生严规模,该切点所对应的总成本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低总成本。所以,LTC曲线表示长期内厂商在每一产量水平上由最优生产规模所产生的最小生产总成本。 长期总成本LTC曲线是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它表示当产量为零时,长期总成本为零,以后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总成本是增加的。而且,长期总成本LTC曲线的斜率先递减,经过拐点之后,又变为递增

29、。关于这一特征,后面还要说明。二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1. 长期平均成本函数 长期平均成本LAC表示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可以写为:LAC(Q)=LTC(Q)/Q 2.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推导在分析长期总成本曲线时强调指出,厂商在长期内是可以实现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使总成本最小的。因此,厂商在长期内实现每一产量水平的最小总成本的同时,必然也就实现了相应的最小平均成本。所以,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可以根据长期总成本曲线画出。具体的作法是:把长期总成本LTC曲线上每一点的长期总成本值除以相应的产量,便得到每一产量上的长期平均成本值。再把每一个产量和相应的长期平均成本值描绘在产

30、量和成本的平面坐标图中,便可得到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此外,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也可以根据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求得。为了更好地理解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在此着重介绍这一种方法。 在图6-4中有三条短期成本曲线SAC1、SAC2和SAC3,它们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生产规模。在长期内,厂商可以根据产量要求,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假定厂商生产 Q1的产量,则厂商会选择SAC1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 以OC1的平均成本进行生产。而对于产量Q1而言,平均成本OC1是低于其它任何规模下的平均成本的。假定厂商生产的产量为Q2,则厂商会选择SAC2曲线所代表生产规模进行生产,相应的最小平均

31、成本为OC2;假定厂商生产的产量为Q3,则厂商会选择SAC3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相应的最小平均成本为OC3。 如果厂商生产的产量为Q1,则厂商既可选择SAC1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也可选择SAC2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因为,这两个生产规模都以相同的平均成本生产同一个产量。这时,厂商有可能选择SAC1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因为,该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厂商的投资可以少一点。厂商也有可能考虑到今后扩大产量的需要,而选择SAC2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厂商的这种考虑和选择,对于其它类似的每两条SAC曲线的交点,如Q2的产量,也是同样适用。在长期生产中,厂商总是可以在每一产量水平上找到相应的最优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而在短期内,厂商很难做到这一点。假定厂商现有的生产规模为SAC1曲线所代表,而他需要生产的产量为OQ2,则厂商在短期内就只能以SAC1曲线上的平均成本OC1来生产,而不可能是以SAC2曲线上的更低平均成本OC2来生产。图6-4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图6-5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沿着图中所有的SAC曲线的实线部分,厂商总是可以找到长期内生产某一产量的最低平均成本的。由于在长期内可供厂商选择的生产规模是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