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30.28KB ,
资源ID:106127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6127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贵州省贵阳市高三适应性考试一文综历史卷word版有参考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贵州省贵阳市高三适应性考试一文综历史卷word版有参考答案.docx

1、贵州省贵阳市高三适应性考试一文综历史卷word版有参考答案贵阳市2019年高三适应性考试(一)文科综合历史卷一、选择题部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共48分)24、西周时,文字多刻在青铜器皿上,青铜铭文内容丰富,为后人提供了祭祖、征伐、册命、赏赐等详实记载。这反映出西周( )A、青铜铭文追求审美功能 B、青铜工艺水平提高 C、文化传承意识增强 D、宗法礼仪渐趋崩溃25、数学史专家钱宝琮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学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对此理解正

2、确的是( )A、钱宝琮认为科研应该适可而止 B、中国古代科学缺乏理论性的深究C、九章算术的实用性相对有限 D、数学知识很难适用于生活实践26、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大珍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君主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B、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C、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对等 D、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27、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在筹建期间借用公款,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崇明办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竟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这反映了(

3、 )A、民族资本家的自由竞争日趋激烈 B、中国社会传统阶级结构出现裂变C、封建势力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D、民族工业没有摆脱外来势力控制28、“时装”是近代社会才出现的概念,其最大特点是流动性和随意性。“时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人们可以不受某种人为的限制,随意选择。“时装”概念的出现,从根本上体现了( )A、近代社会的变迁 B、思想观念的变化 C、西方文化的影响 D、制衣技术的进步29、1884年英国传教士艾约瑟在中国宗教一书中提出“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他们(指日本)没有如同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那种卓越的发明。”1933年,日本侵占热河、察哈尔时,陈登原编写的高中本国史最早出现“四大

4、发明”一目。当时把“四大发明”的概念引入历史教科书是为了( )A、强调西方传教士的论述 B、重塑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C、印证古代科技的影响力 D、证明社会环境推动科技发展30、邓小平曾说:“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比如外资到上海去,当然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下列直接得益于该讲话精神的举措是( )A、闽、粤等省创设经济特区 B、国企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C、城市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1、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议,实现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

5、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对材料理解不准确的是( )A、实现国共再次合作,推动台湾和大陆统一 B、两党平等谈判是解决两岸关系的合适方式C、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反对外部势力干涉D、“一国两制”打破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状态32、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总统马歇尔麦克马洪企图将他不喜欢、但得到议会支持的一位总理解除职务,他的打算落空后,进而试图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可法国人对拿破仑三世的独裁记忆犹新,结果是总统、内阁和议会的责任在1877年进一步澄清。史学家普遍认为这( )A、使总统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B、维护了“议会至

6、上”的原则C、延续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 D、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33、十九世纪以来西方文学领域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了重要变化,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是其中重要的文学流派。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揭露社会黑暗面 B、鼓吹暴力革命 C、真实地再现历史 D、塑造英雄形象34、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国总统戴高乐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空椅危机”迫使欧共体通过“卢森堡协议”,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全体一致的原则。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B、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之间严重分歧C、民族国家利

7、益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D、德意与法国争夺欧共体领导权斗争激烈35、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提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为迷惑。”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 B、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C、全球化加剧国家之间移民问题的矛盾 D、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二、非选择题部分(52分)40、(25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成为当下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丝绸之路”始通于西汉张骞“凿空”、在西

8、域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之时。当时的道路由东而西: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经这条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等,从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石榴等。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2材料二 唐朝丝绸之路畅通,“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的局面形成后,丝绸大量输往许多国家,外来物品也纷纷涌入。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唐初赠帛与彩缎予突厥,稳定边疆形势。“秦汉以来,唐马最盛”,“绢马贸易”满足了西域各国渴望得到的丝绸,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成为中西交通的重要工具。外来物品如金银带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传入中

9、原,激发了唐朝工匠的仿制兴趣和创新热情,工艺技术的模仿和审美情趣的启示,最终使唐代手工业品的制作风格发生了改变。商贸活动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西域音乐、舞蹈、绘画,给传统文化注入清新的气息,以外来乐舞为参照,中国古代“功成作乐”的礼仪制度进行了更新改造。敦煌壁画描绘出只交纳商税、不承担政府义务、定居唐朝境内创业的外国商旅,莫高窟珍藏的大量佛门经文,以及融合西方艺术创造出崭新东方美的造像,将人类共同的美、共同的人性经过潜移默化的整合后以艺术形式再现出来。在不同文明的碰撞过程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发展,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

10、3(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影响。(15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丝绸之路绵延不衰的原因。(10分)(1)变化:从地域(范围)上看,汉朝丝路从中国出发,主要通向中亚;唐朝丝路覆盖了西亚、南亚乃至非洲东海岸。从内容上看,汉代以商业贸易为主;唐代从商业贸易扩展到文化、民俗、政治、军事、手工业工艺等领域。从对象上看,汉代以西域和中亚地区国家为主;唐朝扩大到南亚、西亚等国。影响:稳定了唐朝西北边疆形势;壮大了唐军实力;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推动了唐朝手工业工艺的创新与发展;引领了周

11、边国家地区的发展,形成了中华文化圈。(2)原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国家重视发展对外(丝路)贸易;古代中华文明的先进性与开放包容特性对周边国家地区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中外商人对丝路贸易的推动;海陆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41、(12分)“科学不仅是改变物质世界最强大的力量,而且是改变精神世界最强大的力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牛顿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发现自然界按照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提出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揭示了隐藏在黑暗中的自然界和自然规律,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材料二 18世纪下半期,英国的各类工匠具有惊人的理论知识,

12、最普通的风车木匠,通常也能够计算出机器的速率、能量和功率。1763年,瓦特开始改进纽卡门的蒸汽机,制商马修博尔顿为瓦特筹措了相当昂贵的实验和初始模型的资金。1776年,第一批新型蒸汽机制造成功并应用于实际生产,1782年,瓦特的双向式蒸汽机取得专利。詹姆士瓦特的小儿子小瓦特与商人博尔顿合资组建了专门制造蒸汽机的索霍制造厂,批量生产蒸汽机,推向市场,将蒸汽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资本。有学者指出:“英国若无1624年专利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奖励,那么,对18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出现。”节选自全球通史、公司的力量、大国崛起材料三 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革命的深入,日趋

13、复杂的国家管理工作,推动19世纪的英国进入制度全面变革时代。经过议会改革、文官制度改革、行政和司法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将知识精英引入国家管理体系,巩固和扩大议会改革的成果,为政府的透明化和民主化创造条件。英国的大国地位不仅是物质的,也是道义和精神的,为现代世界提供了示范。节选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技是改变世界最强大的力量”,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示例:(论题)科技进步引领人类文明进程论证:科学理论的突破,引发了从观念到内容的革命。开拓了科学视野(如牛顿力学的创立,揭示了自然规律);改变了科学研

14、究方法与思维(如重视实验、观察;运用逻辑分析、推理等),成为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科学理论的新发现引领技术革命。如牛顿力学的创立,为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提供了理论依据。技术创新与资本相结合,催生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英国率先完成工业化,成为世界工厂。科技发展与制度建设相互促进,成为国家强大、改变世界的动力。英国的专利法保护发明者的专利权益,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法律保障;科技与经济持续发展,引发制度的全面变革,推动了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结论:科学理论的创立和科技的进步,极大地引领了世界文明进程。44、(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日本蕞尔岛国,矿产

15、有限,库藏空虚,一有战事,则纸币不能流通,商贾为之远引,厘市萧条,盖藏告匮,其困乏可立而等也。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异而月新。枪炮皆系新式,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勋臣宿将身经百战叱咤生风,指挥若定,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申报1894年7月21日材料二 窃以为弃台民之事小,散天下民之事大;割地之事小,亡国之事大日本一小岛国夷耳乃敢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1895年5月我中国衰败至今,亦已甚矣。用兵未及经年,全军几至覆没,丧师赔

16、款,蒙耻启羞,割地求和,损威失体,外洋传播,编成笑谈之资。孙中山拟创立农学会书1895年10月材料三 以康有为为领袖的维新派和光绪帝为首的“帝党”联手,激愤于甲午战后出现的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初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自此开展自上而下地全方位的改革。中国近代文教事业的各门类兴起,几乎都可以在戊戌变革中找到源头。时人评论这次改革“规模太大、志气太锐、包揽太多、举行太大。”“斯时智慧骤开,如九流沸腾,不可遏抑”“开出晚清思想界之革命,所关尤重。”中华文明史(1

17、)比较材料一、二,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前后国人心态的表现和原因。(8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甲午战后中国思想界的变革。(7分)(1)表现:战前,经过洋务运动实践,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人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对日态度虚骄。对日本明治维新后的迅速发展情况缺认知掌握。战后,面对中华民族的深重苦难,仁人志士产生强烈的民族危机和耻辱感;康有为、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放眼全球,寻求救国之路。原因: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思想观念与政治体制的落后,甲午战败唤醒了国人挽救国家危亡的意识。(2)简评:甲午战后,中国思想界突破“中体西用”观的缺陷;维新思想的传播融合了西方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成

18、为改造国家政治体制、社会经济关系、家庭伦理价值、个人生活观念等的理论基础;为唤醒国人的觉悟,思想界承担了思想启蒙与挽救国家危亡的双重使命;维新思潮初步奠定了新文化结构体系;戊戌变法运动的思想启蒙,在推动中华文明由古代转入近代的历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4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 二十世纪20世纪年代,在法国外长白里安的积极努力下,促成欧洲国家签署了一系列和平协议,史称洛迦诺公约。洛迦诺公约强调签约国家之间的争端,如果通过外交方式不能协商解决,就由仲裁法庭或国际常设法庭裁决。 非战公约第一条 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上,

19、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第二条 缔约各方同意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非战公约为和平解决国家间的争端,奠定了国际法中互不侵犯的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材料二 联合国之宗旨:一、维护国际和平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1945年联合国宪章材料三 罗斯福深信,在联合国的框架之内,只要几个大国合作,起到国际警察的作用,便于能够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尽管受到广泛批评,否决权还是被认为不可缺少。在发

20、生重大危机时,大国间的协议对维护世界和平是必要的。无论大小,没有一个国家愿意许放弃自己的独立或者使自己屈从于一个有暴力的权威的国际组织之下,但是当时人们的确普遍希望甚至相信联合国的权威和威望将会与时剧增。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迦诺公约、非战公约和联合国宪章的共同主旨并分析其产生的思想和社会因素。(8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联合国的“有效集体办法”。(7分)(1)主旨:用国际法限制战争权;通过国际组织遏制战争。因素:国际法理论与实践是西方国家追求和平的重要理论;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是追求和平的现实动力;二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2)简析:二战后,

21、人们认识到战争难以完全根除,完全剥夺战争权是不现实的,希望通过建立联合国来维护世界和平;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维持了国际和平与安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强制和平,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联合国安理会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反映了人类追求和平、遏制战争的理想。46、(15分)材料一 1904年至1911年,中国共修建铁路约4963.7公里,其中由外国投资修筑与管理的占21%;清政府向外国借款、用外国工程师建造的铁路约占58%。1906年,时任中国铁路总公司督办盛宣怀说:自建铁路“无一款,必资洋债;一无货,必购洋货;一无人,必募洋匠。”经盛鸿詹天佑铁路所至,即其兵力与移民之所至,而附近之矿产,亦为彼所有。

22、故分得土地之多少,即以所得路线之多少为比例。少陵中国国民立国之根本大计材料二 说文解字注:“人,象臂胫之形。人者,其天地之德。”“人”字的一撇一捺,象征着德和才、个体和群体。修京张铁路面临两大难题:“1800米的隧道和33%的坡度。詹天佑强调:实地勘测线路“技术第一要求精密,不能有一点含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一类说法,不应该出于工程人员之口。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经过反复的勘测、比较,他设计出当时国际铁路界最先进的“人”字形线路;他关注工程建设的每个细节,最后建造成著名的京张铁路。京张铁路的火车采用“詹尼挂钩”,是詹天佑引进欧美铁路推广的一种新式挂钩,社会上流传

23、这是他发明的。詹天佑在编纂新编华英工学字汇时,将“詹尼挂钩”定名为“郑氏车钩”,有意回避“詹”字译音。詹天佑支持保路运动、争取中东铁路权益,竭力维护中国铁路主权,认为中国人“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中国交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制约近代中国铁路建设的主要因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詹天佑塑造的“人” 字内涵。(7分)(1)因素:列强觊觎中国铁路修筑权;国家腐朽和衰败,铁路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国家经济实力不足,缺乏资金和技术人才;重工业基础薄弱,缺乏机器设备和钢铁;思想观念封闭落后。(2)简析:詹天佑塑造的“人”字,一撇是品德,一捺是才能。他用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工作作风,设计建造了当时国际铁路界最先进的京张铁路,凸显了其卓越的才能,增强了民族自信;詹天佑对待“郑氏挂钩”的严谨态度,体现了一代科学家关注科技前沿、诚实正直的学风美德;他竭力维护中国铁路主权,把国家命运与个人贡献相结合,体现了他崇高的爱国情怀和强国愿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