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56.96KB ,
资源ID:1061052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6105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科学之光相关读物麻叶洞天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科学之光相关读物麻叶洞天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x

1、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科学之光相关读物麻叶洞天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科学之光相关读物麻叶洞天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句是()A而当门一峰,耸石屼突 屼:wB东西亦横亘 亘:nC不特免揭厉 揭:jiD庋出如榻 庋:u解析:C项,“揭”读q。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去上清三里 去:到B第干燥无水 第:但C涧捣其西 捣:冲击D何以致之 致:表达谢意解析:A项,去:距离。答案:A3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而无敢导者 而耻学于师B时村民之随至洞口数十人 蚓无爪牙

2、之利C后蛇伏以进 无以至千里D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解析:C项,第一个“以”相当于“而”,表修饰,第二个“以”是“用来”。A项,连词,表转折;B项,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代词。答案:C4下列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例句:自西而东A而耻学于师B樵者腰镰C后蛇伏以进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解析:B项,名词作动词,和例句一致。A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C项,名词作状语;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答案:B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初觅炬倩导,亦俱以炬应B乱石轰驾,若楼台层叠C余岂能以身殉耶D见余辈皆顶额称异解析:B项,“驾”通“架”。答案:B6填空。徐霞客,明代

3、_家,_家。徐霞客游记既是一部优秀的_,又是_的佳作集。答案:散文地理学地理著作游记散文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25段,完成711题。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历级转窦 窦:duB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 跻:jC庋出如榻 庋:qD时余所赍火炬已去其七 赍:j解析:C项,“庋”读u。答案:C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以侧身矫首矫首:抬头B高仅尺许 许:数词,表示大约的数量C涧底坦若周行 周行:大道,大路D或大或小,不一其形 或:或者解析:D项,或:有的。答案:D9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时村民之随至洞口数十人A第不知昔何以涌流B童子之牧者C徘徊于斗牛

4、之间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B项与例句都是定语后置。A项,宾语前置;C项,状语后置句;D项,判断句。答案:B10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徐霞客在考察中常遇到一些罕见的独特的自然现象,但他从不信鬼神,不畏天命,而是仔细观察,如实记载,以自然界本身来说明自然界,从而作出了科学记述。B徐霞客在地理考察旅行过程中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精神也很突出。当地土人的言行就从反面印证了这一点。C徐霞客善于写景记事。如“楚游日记”中麻叶洞探幽一节,以千余字篇幅,写其从方圆尺许之穴口入洞,“蛇伏以进,背磨腰贴”,渐次发现洞中各种佳境,曲折上下,凡经一里余始“穿窍而出”,致使土人奉他为“大法术人”,“顶

5、额称异”。文章将洞中的奇景、爬行的艰辛以及土人心情的变化,据实写出,毫无虚构痕迹。D“时余所赍火炬已去其七,恐归途莫辨,乃由前道数转而穿二隘关,抵透光处,炬恰尽矣。”这句话表现了徐霞客虽然热衷于旅游,但遇到险境时仍是犹豫且退缩。解析:D项,此句只是交代客观情况,并不能表现徐霞客畏惧艰险。答案:D11翻译下列句子。(1)乃先以炬入,后蛇伏以进,背磨腰贴,以身后耸,乃度此内洞之一关。译文:_(2)北驰半里,下有一石,庋出如榻,楞边匀整。译文:_(3)吾守吾常,吾探吾胜耳,烦诸君久伫,何以致之!译文:_答案:(1)于是先拿着火把进入,然后伏下身子像蛇一样爬行,背部擦着洞壁,腰部贴着地面,下身向后翘起

6、,(用力往前挺进,)于是度过了这洞内的第一关。(2)向北行半里,下面有一块大石,深突出来像一张床那样放着,周边石棱匀整。(3)我坚守我的信念,我探求我所向往的胜景罢了,劳烦各位长时间等候,用什么感谢你们呢!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科学之光经典原文8天工开物两则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曾经在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中国在古代文学、物理学、化学、地学、医药学等方面的杰出成就曾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举世闻名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更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让我们走进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技术百科

7、全书”的天工开物来探究一番吧!美字体天工神工不朽是人工,开物造物传世乃人物。赏美文宋应星断想我们先看一下宋应星的简历。宋应星,万历四十三年他28岁,考中举人。但以后五次进京会试均告失败。五次跋涉,见闻大增,他说:“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闻。”他在田间、作坊调查到许多生产知识。他鄙弃那些“知其味而忘其源”的“纨绔子弟”与“经士之家”。在担任江西分宜县教谕年间写成了天工开物。稍后,他又出任福建汀州推官、亳州知府,大约在清顺治年间去世。宋应星一生讲求实学,反对士大夫轻视生产的态度。他对劳动人民怀有深刻的同情,对官府压榨人民深为不满。他除著天工开物外,还有卮言十种画音归正杂色文原耗等著作,多已失传。

8、目前,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已经成为世界科学经典著作在各国流传,并受到高度评价。如法国的儒莲把天工开物称为“技术百科全书”,英国的达尔文称之为“权威著作”。从这段简短的介绍中,我们不难看出,宋老先生其实也是一个封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他前半生美好的时光,全部用在了科举考试上,28岁中举后,先后五次进京会试不第,才改弦易辙,走上了科学研究之路,他抛弃书生意气,深入生产生活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把科学研究的成果写入书中。中国波澜壮阔的官场上少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吏,却多出了一个空前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科学家。作为现代人,我们可能认为宋应星弃仕从研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在当时,宋应星的选择,却是要有大智慧

9、的人才能做到的。他生活的封建时代,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是官本位、官崇拜的时代。那时的知识分子代代传承、无上崇拜的是“满朝朱子贵,尽是读书人”的理念,是农工医商皆为“雕虫小技”的理念。他当时所承受的压力,不仅是学子的议论、家人的不解,抑或还有整个社会的白眼。令人钦佩的是,在宋应星的手里,终于诞生了一部对中国、对世界影响巨大的科学巨著天工开物。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宋老先生并没有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最后还是走上了仕途,李自成打亳州时,他才无奈地从亳州知府的位置上挂印而去。做官,宋应星只能算是庸官,上马不能平天下,下马不能抚黎民,乱臣贼子来了,只能弃官而去。但作为一个科学家,宋老先生却

10、是居功至伟、成绩斐然。【课内挖掘】“夏种秋收之谷,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其谷种亦耐久,其土脉亦寒,不催苗也。湖滨之田,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其秧立夏播种,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对于天工开物上面这段有关水稻种植的知识,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请自选角度,结合实际,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角度尊重自然,取法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共赢。【课外运用】示例: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要人顺应自然的法则。美国前总统西奥多 罗斯福执政期间,曾为保护鹿而下令大肆捕杀狼,鹿的数量在一段时间激增后,超越了环境承载能力而锐减,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长时间难以恢复。由此可见,违背自然法则行

11、事的人类,定会受到自然的惩罚。顺应自然,不强求,不贪婪,自然就会以真挚的笑脸回馈人类。勤劳的中华儿女,曾引来黄河水灌溉出了贺兰山脚下的塞上江南,也曾贯通五河水系开凿纵贯神州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更曾推动滔滔江水带动电力的齿轮,给千家万户送去永恒的光明合理利用自然法则求得发展,自然愿伸出双手鼎力支持。自然法则下,人类在发展,自然在进步,人类与自然休戚与共;人类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自然就以她博大的胸怀与无私的爱心援助人类,互利共生的旋律訇然奏响,和谐世界的大门豁然敞开。当往日黄沙漫天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上再现茂密绿洲之时;当一度萎缩的白洋淀波光粼粼、苇荡依旧之时;当昔日已被破坏的亚马孙雨林中再次响起百鸟欢

12、歌的交响之时,自然正用她如椽的画笔,描绘一幅幅美妙的图画。正如张晓风所言:“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想要怎样更好的世界?”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句是()A不粘者,禾曰秔(hn) B泥滓成枵而去(xio)C待夏潦已过(lo) D六日刈初禾(y)解析:A项,“秔”读jn。答案:A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A俟其生芽 俟:等到B即栽于亩中 即:即使C水火未济 济:帮助D其再栽秧 再:第二次解析:C项,“济”是“调和”的意思。答案:C3下列句子中,与“最迟者后于清明”句式一致的一句是()A此便是无克己工夫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其炎更烈于煤D马之千里

13、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解析:C项,状语后置句。A项,判断句;B项,被动句;D项,定语后置句。答案:C4下列句子中与“乘其出火之时”中的“之”用法一样的一句是()A均之二策 B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惑之不解解析:B项,结构助词“的”。A项,代词;C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宾语前置的标志。答案:B5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词性)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A俟其生芽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C取其神气为媒合D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解析:D项为语气副词,其余为代词。答案:D6填空。天工开物的作者是_,是明代著名的科学家。答案:宋应星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

14、710题。凡稻种最多。不粘者,禾曰秔,米曰粳;粘者,禾曰稌,米曰糯(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质本粳而晚收带粘(俗名婺源光之类),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最迟者后于清明。凡播种,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俟其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许,其名曰秧。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栽。若田逢旱干、水溢,不可插秧。秧过期老而长节,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已。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凡秧既分栽后,早者七十

15、日即收获(粳有救公饥、喉下急,糯有金包银之类。方语百千,不可殚述),最迟者历夏及冬二百日方收获。其冬季播种、仲夏即收者,则广南之稻,地无霜雪故也。凡稻旬日失水,即愁旱干。夏种秋收之谷,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其谷种亦耐久,其土脉亦寒,不催苗也。湖滨之田,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其秧立夏播种,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南方平原,田多一岁两栽两获者。其再栽秧,俗名晚糯,非粳类也。六日刈初禾,耕治老稿田,插再生秧。其秧清明时已偕早秧撒布。旱秧一日无水即死,此秧历四、五两月,任从烈日旱干无忧,此一异也。凡再植稻,遇秋多晴,则汲灌与稻相终始。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凡稻旬日失水则死期至,幻出旱稻一种,粳而不粘

16、者,即高山可插,又一异也。香稻一种,取其芳气,以供贵人,收实甚少,滋益全无,不足尚也。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 稿:秸秆B不催苗也 催苗:催苗速长C滋益全无,不足尚也 滋益:滋养,营养D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 即:就解析:D项,即:即使。答案:D8与“最早者春分以前”中的“者”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D近者奉辞伐罪解析:A项,指人、物、事、地点等,相当于“的”或“的人(东西、事情、地方)”。B项,放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或判断,往往构成判断句;C项,放在后置的定语之后,相当于“的”;D项,

17、放在时间名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的作用。答案:A9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欧洲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技术百科全书”。B稻主要论述稻的种植、栽培技术和水利灌溉等内容,介绍特别详细的是以江西为代表的南方水稻栽培技术。C治铁系统叙述了铁器的锻造工艺,讨论了铁器的制造、焊接等加工工艺。D宋应星还论述了作物与环境的关系,外界环境变迁对作物物种变异的影响。例如,他说有些水稻因干旱而逐步变成抗旱性的早稻,完全排除了人的作用。解析:D项“完全排除了人的作用”错。通过人工选择可以培育出这种早稻,农民们还创造出一种高山可插的早稻。答案:D

18、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凡播种,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俟其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许,其名曰秧。译文:_(2)凡再植稻,遇秋多晴,则汲灌与稻相终始。译文:_答案:(1)播种时,先用湿的稻秆、麦秸覆盖数日,等到稻种发芽,把稻种撒在田中,芽长到一寸左右,它的名字叫稻秧。(2)种的晚稻,遇到秋季晴天多的时候,则始终都要灌水。三、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成质之后,入水永劫不坏。亿万舟楫,亿万垣墙,窒缝防淫是必由之。百里内外,土中必生可燔石。石以青色为上,黄白次之。石必掩土内二三尺,掘取受燔,土面见风者不用。燔灰火料,煤炭居十九,薪炭居十一。先取煤炭

19、、泥,和做成饼。每煤饼一层,垒石一层,铺薪其底,灼火燔之。最佳者曰矿灰,最恶者曰窑滓灰。火力到后,烧酥石性,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急用者以水沃之,亦自解散。凡灰用以固舟缝,则桐油、鱼油调,厚绢、细罗和油杵千下塞埝。用以砌墙石,则筛去石块,水调粘和。瓮墁则仍用油灰。用以垩墙壁,则澄过,入纸筋涂墁。用以襄墓及贮水池,则灰一分,入河沙、黄土三分,用糯粳米、羊桃藤汁和匀,轻筑坚固,永不隳坏,名曰三合土。其余造淀、造纸,功用难以枚举。凡温、台、闽、广海滨,石不堪灰者,则天生蛎蚝以代之。(节选自天工开物石灰)注:羊桃藤汁:猕猴桃汁。蛎蚝(l ho):牡蛎。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A

20、亿万舟楫,亿万垣墙,窒缝防淫是必由之 淫:渗水B石必掩土内二三尺,掘取受燔 燔:焚烧C急用者以水沃之,亦自解散 沃:肥沃D厚绢、细罗和油杵千下塞埝 杵:用杵捣解析:C项,沃:浇水。答案:C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B. C. D. 解析:D项,均为连词,“那么”的意思。A项,助词,可不译/代词,代“青石”;B项,介词,用/连词,来;C项,代词,指“煤饼、垒石的底部”/副词,表推测。答案:D1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石灰是用石灰石烧炼成的,石灰石一般埋于地下二三尺,以青色的为佳,黄白色次之。造船盖房时,人们常用它填隙防水。B石灰按质量可

21、分上好的“矿灰”和劣等的“窑滓灰”等,可用于“固舟缝、砌墙石、瓮墁、垩墙壁、襄墓及贮水池”。C用一分石灰加入三分河沙、黄土,再用糯粳米、羊桃藤汁和匀,轻轻地夯打便很坚固,永久不会损坏,这就是“三合土”。D温州、台州、福州、广州沿海一带的人,若是不习惯使用石灰,那么就用天生的牡蛎来代替石灰。解析:“石不堪灰者”是说“沿海的石头如果不能烧成石灰”,不是“若是不习惯使用石灰”。答案:D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成质之后,入水永劫不坏。亿万舟楫,亿万垣墙,窒缝防淫是必由之。译文:_(2)先取煤炭、泥,和做成饼。每煤饼一层,垒石一层,铺薪其底,灼火燔之。译文:_解析:(1)句的关键词:

22、永劫、亿万、窒、由。(2)句的关键词:薪、燔。答案:(1)石灰烧成之后,遇上水(也)永久不坏。多少船只,多少墙壁,凡是填隙防水,是一定要用它的。(2)先用煤掺泥做成煤饼。然后一层煤饼一层石灰石相间码放,最底下铺柴引燃煅烧。参考译文:凡是石灰都是经火烧炼石灰石制成的。石灰烧成之后,遇上水(也)永久不坏。多少船只,多少墙壁,凡是填隙防水,是一定要用它的。百里内外的土中总会有可烧成石灰的石头。这种石头以青色的为上料,黄白色的次之。石灰石埋在地下二三尺内,掘取出来烧炼,但表面风化的不能采用。烧石灰的原料中,煤炭占十分之九,薪炭占十分之一。先用煤掺泥做成煤饼。然后一层煤饼一层石灰石相间码放,最底下铺柴引燃煅烧。最好的叫矿灰,最差的叫窑滓灰。火力一到,便将石烧脆,放在风中,时间一长就变成粉末。急用时用水浇湿,也会自动散开。凡用石灰填补船缝时,那么可用桐油、鱼油调拌,并用很厚的绢、细纹的罗绸和蘸油的杵舂烂塞补夯实。用来砌墙石时,就筛去里面的石块,用水调匀黏合。做瓮、铺地面仍用油灰。用来涂墙壁时,就澄清以后,加入纸筋涂在墙面上。用来镶嵌坟墓和贮水池,那么用一分石灰掺入三分河沙、黄土,用糯粳米、羊桃藤汁调和均匀,轻轻地夯打便很坚固,永远不会毁坏,名叫三合土。石灰还可以造淀、造纸,功用难以一一列举。凡是温州、台州、福建、广东的海滨,石头不能烧成石灰的,就用天生的牡蛎来代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