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规人体体检六大类指标对照表常规人体体检六大类指标对照表1、氮化物1.1 血清尿素氮 BUN 2.27.2 mmol/L 肾脏和全身性疾病造成增高,如肾炎、尿结石、前列腺肥大;重症肝炎会造成降低 1.2 血清肌酐 CR 男:53106umol/L 女:447umol/L 严重肾功能损害或尿液排泄障碍引起增高 1.3血清尿酸 UA 男:0.210.44umol/L 女:0.150.35umol/L 常见于痛风、肾炎造成增高 1.4 血清总胆红素 TBIL 2.019 umol/L 增高常见于肝脏、黄疸疾病,如肝炎、胆石症等 1.5 血清直接胆红素 DBIL 06.84 umol/L 增高常见于黄
2、疸、胆石症等 1.6 血清间接胆红素 IBIL 1.1711.97 umol/L 增高常见于溶血性黄疸等2、脂类指标2.1血清总胆固醇 TC 3.15.17 mmol/L 增高常见于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 2.2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男:大于1.03mmol/L 女:大于1.16 mmol/L 烟酒肥胖造成偏低。数值与动脉官腔狭窄负相关,过低会预示有冠心病可能 2.3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成人:3.36mmol/L 增高常见于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大于4.14为危险水平 2.4 血清甘油三脂 TG 0.341.7 mmol/L 遗传、饮食、脂肪肝
3、、动脉硬化、糖尿病等会引起升高3、酶类检查 3.1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GPT 速率法:540U/L 增高常见于肝胆疾病、心血管疾病 3.2 血清r-谷氨酰转肽酶 GGT 850U/L 增高常见于肝或胆道阻塞、酒精性肝炎、急性胰腺炎 3.3 血清碱性磷酸盐 ALP,AKP 20110U/L 肝内或肝外阻塞性黄疸、肝炎、肝硬化等 4、血清免疫检查4.1 抗链球菌溶血“O”试验 ASO 250KIU/L 效价增高见于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风湿性心肌炎、关节炎等 4.2 类风湿因子试验 RF 阴性;20KIU/L 阳性或增高,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等5、尿液检查5.1尿酸碱度 尿
4、PH 随肌尿:4.5-8.0 24小时尿: 6.0左右 强酸性尿主要见于代谢酸中毒、痛风、糖尿病等 5.2 尿蛋白 U-Pro 定性 阴性 定量:20-80mg/24h 大于150mg/24h,即为阳性,称蛋白尿,因剧烈运动、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等 5.3 尿葡萄糖 U-Glu 阴性;0.56-5.0mg/24h 阳性常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 5.4 尿酮体 U-KET 阴性 阳性常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5.5 尿胆红素 U-Bil 阴性 阳性常见于胆道蛔虫、胆石症、肝病5.6 尿胆原 URO 阴性 阳性见于肝细胞损害、肠道或胆道感染 临床常见乙型肝炎标志物模式及意义 6
5、、肝炎检查常见指标对照(两对半) HBsAg HBsAb BeAg HBeAb HBcAb 临床意义+ - - - - 急性HBV感染潜伏期后期+ - + - - 急性HBV感染早期,传染性强+ - + - + 急性HBV感染,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 - - + + 慢性期乙肝,具有传染性+ - - - + 急性、慢性乙肝,有传染性- - - + + 急性HBV感染恢复期或既往感染史,低传染性- - - - + HBV隐性携带者,窗口期,有既往感染史- + - + + 乙肝恢复期,有免疫力- + - - + 乙肝恢复期,有免疫力- + - - - HBV感染康复或接种乙肝疫苗后,有免疫力-
6、 - - - - 非乙肝感染本人综合了本地区10年内三家医院常规体检指标,并查阅医学书籍汇总。仅供参考体检各项指标含义及标准血压 收缩压140;舒张压90 mmHg临床意义 血压增高:常见于高血压病、肾炎、肾上腺髓质肿瘤、妊娠中毒、颅内压增高等;甲状腺机能亢进或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仅为收缩压增高。 血压降低:常见于心包积液,休克、甲状腺机能降低、心衰等。 脉压增大:见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动脉硬化、甲亢、贫血等。 脉压缩小:见于低血压、心包积液、心衰、严重二尖瓣狭窄等。呼吸 1620 次/分钟临床意义 呼吸频率在12次/分以下为呼吸减慢,每分钟超过24次为呼吸增快。 呼吸减慢:常见于代谢率降低、麻
7、醉过量、休克以及明显颅内压增高等; 呼吸增快:主要见于肺炎、肺栓塞、胸膜炎、支气管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代谢亢进以及神经精神障碍等。 心率 60100 次/分钟临床意义 正常范围是每分钟60-100次。心率低于60次/分,叫心动过缓;高于100次/分,叫心动过速。新生儿心率快,每分钟在120次以上;女子的心率较男子稍快;经常锻炼的人,心率较慢。 心脏 临床意义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由于心脏的“泵”的作用,血液循环才得以维持,血液从心脏射入动脉而分布于身体各部位和器官,再由静脉还流于心脏。因为血液的流动直接取决于心脏的泵血能力,从而使循环系统内保持足够的压力。如果心脏不能实现泵血功能,动脉
8、血压即迅速下降,使全身各器官的供血不足,从而发生功能障碍以至危及生命。如脑内血液循环停止3 10秒,人就丧失意识,血液循环停止57分钟,大脑皮层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所以说心脏是人体重要器官。 心律 临床意义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组织由于自律性增高,或者窦房结的自律性降低等,可以自动发生兴奋,而心房或心室则依从当时情况下节律性最高部位的兴奋而跳动,这些异常的起搏部位则称为异位起搏点,从而引起心律失常。杂音 临床意义 分析杂音的性质及其传导方向,可判断杂音的来源及其病理性质。肺脏 临床意义 肺位于胸腔内,左肺分2叶,右肺分3叶。左右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两侧肺内。肺实质是由反复分支的支气
9、管和肺泡组成。支气管在肺内分支,最后形成很细的肺泡管。每个肺泡管附有很多肺泡。肺泡壁由一层薄的上皮细胞构成,外面缠绕着毛细血管网和弹力纤维,这既有利于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又可使肺泡随着吸气而扩张和缩小。肝脏 临床意义 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肝除分泌胆汁参与消化机能外,还有贮藏养分、代谢和解毒等作用。肝脏能把血中多余的葡萄糖合成为糖原而贮藏起来。当血中葡萄糖减少时,肝脏里的糖原又可分解为葡萄糖而进入血液,供组织细胞利用;肝脏还能贮存蛋白质 ,也能制造许多重要的蛋白质 ,如血桨蛋白等;此外,自胃肠吸收来的一些有毒物质,随血液流经肝,在这里被转化为无毒物质,经肾随尿排出体外,或随胆汁流入肠里,与粪
10、便一起被排出。 脾脏 临床意义 脾脏是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腹腔的左上部,前为肋骨所遮盖,所以正常人的脾脏在腹部摸不到。脾脏能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还含有大量的巨噬细胞,能吞噬衰老的血细胞,还能吞噬、清除异物;此外,脾脏也有一定的贮血作用。 神经系统 临床意义 神经系统管理着人体的各种感觉和一切动作。身体的各种机能能够密切和相互配合,能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前者包括脑和脊髓,脑可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以及这两类神经支配内脏的植物性神经。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周围神经系统与
11、全身各部分联系,以便调节各部位的机能活动。 身高 临床意义 身材的增长有赖于长骨骨骺的增长。骨骺的生长发育对身高起着决定性作用。当一个人过了青春发育期之后,骨骺与长骨干骺端相融合,此后身高便不会再增长。身高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归结起来不外乎遗传、睡眠、营养、运动四大因素。其中遗传对身高的影响最大,可占到70左右。后天营养和锻炼也有一定作用,但不是主要的。体重 kg临床意义 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度都是营养状态异常的表现。体重是反映营养状态的重要客观标准。成年人的理想体重为: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当体重低于理想体重10时,为消瘦;超过理想体重20时为肥胖。皮肤 临床意义 皮肤覆盖于人体的表
12、面,在眼睑、口唇、鼻腔、肛门、*及尿道等腔孔周围,逐渐移行为粘膜,共同形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浅表淋巴结 临床意义 人身上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淋巴结集结成群。淋巴结中有吞噬能力的细胞,能吞掉侵入身体的病菌,故有保护作用。淋巴结吞噬病菌后,本身将肿大,引起疼痛,因此,检查淋巴结群的肿大情况,可辅助诊断疾病。 甲状腺 临床意义 甲状腺位于颈前部,紧贴在喉和气管的两侧,分左右两叶,中间以峡部相连。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叫甲状腺激素,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增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状腺出现异常的时候可有大小、质地等方面的变化。乳房 临床意义 乳房位于胸前,
13、附着于两侧胸壁肌肉和胸大肌筋膜上。乳房的范围一般在第26肋之间,内起胸骨旁,外达腋前线,甚至腋中线。乳房内侧23位于胸大肌表面,外侧13超过胸大肌腋缘而位于前银肌表面。乳房的中心为乳头,略向外突起。成年女性的乳头位于第4肋间隙或第5肋与锁骨中线交点处,周围环绕乳晕。乳房出现异常的时候可有大小、质地等方面的变化。 疝 临床意义 任何内脏离开了原来的位置,通过体腔壁上的薄弱点或缺损、间隙等处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如脑疝、膈疝和腹部疝等。腹部是疝的好处部位。发生在腹腔内的疝为腹内疝,发生在腹壁表面的疝为腹外疝。通常所说的疝,一般指腹外疝。腹外疝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分为腹股沟疝(又分斜和直疝)、股疝、脐
14、疝、白线疝和切口疝等多种。 关节 临床意义 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处叫关节,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构成。多种原因可以引起关节疾病。脊柱 临床意义 椎骨自上而下分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椎骨中间的椎孔连成椎管,容纳着脊髓。肋骨、胸骨和胸椎共同围成胸廓,保护着肺和心脏等重要器官。多种原因可以引起脊柱疾病。 视力 临床意义 正常眼的折光系统在无需进行调节的情况下,就可使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因而可看清远处的物体;经过调节的眼,只要物体的距离不小于近点的距离,也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被看清,此称为正视眼。若眼的折光能力异常,或眼球的形态异常,使平行光线不能在安静未调节的眼的视网膜上成像
15、,则称为非正视眼,其中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眼。有些眼静息时折光能力正常,但由于水晶体的弹性减弱或丧失,看远物时的调节能力减弱,此称为老视。辨色 临床意义 颜色视觉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心理现象,颜色的不同,主要是不同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后在人脑引起的主观印象。人眼一般可在光谱上区分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种颜色,每种颜色都与一定波长的光线相对应;但仔细的检查可以发现,单是人眼在光谱可区分的色泽实际不下150种,说明在可见光谱的范围内波长长度只要有3-5nm的增减,就可被视觉系统分辨为不同的颜色。结膜 临床意义 结膜:为薄层粘膜。粘膜上皮为复层柱状,有杯状细胞,上皮下固有层为薄层结缔组织。
16、睑结膜反折覆盖于巩膜表面称球结膜。巩膜 临床意义 巩膜呈瓷白色,质地坚硬,由大量粗大的胶原纤维交织而成,内含少量血管、神经、成纤维细胞及色素细胞。角膜 临床意义 角膜可分为五层,由前向后依次为: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实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上皮细胞层与前弹力层结合疏松,易因损伤而脱落,但再生能力很强,损伤后可很快再生,不留疤痕。前弹力层抵抗力较弱,易被损伤,无再生能力。实质层占角膜厚度的90%,损伤后不能再生,以瘢痕组织代替。后弹力层抵抗力较强,在角膜溃疡穿孔前常可见后弹力层膨出,损伤后可再生。内皮细胞层损伤后不能再生,只有靠邻近细胞扩张和移行来填补缺损区。 瞳孔 临床意义 瞳孔是虹膜中
17、间的一个小圆孔,由虹膜围成。瞳孔不仅可以对明暗作出反应,调节进入眼睛的光线,也影响眼球光学系统的焦深和球差。 眼压 1.472.79 kPa临床意义 眼压就是眼球内部的压力,简称为眼压。它是眼内容物对眼球壁施加的均衡压力。眼压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以维持眼球的正常形态,同时保证了屈光间质发挥最大的光学性能。裂隙灯 临床意义 1.弥散照明法:能粗略检查结膜、角膜巩膜等前部组织。2.直接黑点照明法:可细致观察照亮区的病变。3.后部照明法:供助后部组织反射的光线来检查眼前部组织,主要用于透明组织的检查。4.镜面反射照明法。5.角膜缘分光照明法。6.间接照明法等。 眼底检查 临床意义 眼底顾名思义是指眼睛
18、的底部,也就是眼睛最里面的组织。它包括视网膜、视神经乳头和视网膜中央血管。眼底摄影 临床意义 眼底摄影观察眼底内在变化,尤其对视网膜异常,视网膜屏障功能及色素上皮层和脉络膜浅层等不同层次的损害,显示无遗。外耳道 临床意义 外耳道:长约2。5-3。5CM由软骨部和骨部组成,软骨部约占其外1/3,外耳道有两处狭窄,一为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另一为骨部距离鼓膜约0。5CM处,后者称外耳道峡,外耳道呈S形弯曲。外耳道皮下组织甚少,皮肤几与软骨膜和骨膜相贴,故当感染肿胀时易致神经末稍受压而引起剧痛,软骨部皮肤含有类似汗腺构造的耵聍腺能分泌耵聍,并富有毛囊和皮脂腺。 鼓膜 临床意义 鼓膜呈椭圆形,面积约50
19、-90mm2,厚度约0.1mm。它不是一个平面膜,呈顶点朝向中耳的漏斗形。其内侧连锤骨柄,后者位于鼓膜的纤维层和粘膜层之间,自前上方向下,终止于鼓膜中心处。鼓膜很像电话机受话器中的振膜,是一个压力承受装置,具有较好的频率响应和较小的失真度,而且它的形状有利于把振动传递给位于漏斗尖顶处的锤骨柄 。鼻咽 临床意义 鼻咽是咽腔的上部,介于颅底与软腭之间,经鼻后孔与鼻腔相通。鼻腔 临床意义 鼻腔是位于两侧面颅之间的腔隙,以骨性鼻腔和软骨为基础,表面衬以粘膜和皮肤而构成。鼻腔是顶狭底宽、前后径大于左右两侧的不规则的狭长腔隙,前起前鼻孔,后止后鼻孔通鼻咽部。鼻腔由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前方经鼻孔通外界,后
20、方经鼻后孔通咽腔。每侧鼻腔可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两个部分。嗅觉 临床意义 鼻腔嗅区粘膜主要分布在上鼻甲内侧面和与其相对应的鼻中隔部分,小部分可延伸至中鼻甲内侧面和与其相对应的鼻中隔部分。嗅区粘膜由感觉细胞、支持细胞和基底细胞组成,感觉细胞接受嗅刺激,它们的突触汇合成嗅神经纤维,通过嗅球到达嗅觉中枢。固有层内所含的嗅腺,其分泌物能溶解到达嗅区的含气味颗粒,刺激嗅毛产生冲动,传入大脑嗅区产生嗅觉。如嗅沟阻塞、嗅区粘膜萎缩、颅前窝骨折或病变累及嗅觉径路均可导致嗅觉减退或丧失。 扁桃体 临床意义 腭扁桃体是淋巴组织与上皮紧密联结构成的淋巴上皮器官。 6岁以前发育快,青春期后开始萎缩,到老年仅留少量淋巴
21、组织。腭扁桃体呈扁卵圆形,位于腭舌弓与眉咽弓间的扁桃体窝内,此窝上份未被扁桃体充满的空间称扁桃体上窝,异物常停留于此,腭扁桃体的内侧面有两粘膜皱襞,腭扁桃体除内侧面外,其余部分由结缔组织的扁桃体囊包统。 咽喉、声带 临床意义 喉咽,也称下咽,前方通喉腔,下端在环状软骨下缘平面连接食管。声带位于室带下方,左右各一,由声韧带、声肌及粘膜组成,因缺乏粘膜下层,含血管少,在间接喉镜下呈白色带状,其游离缘薄而锐。听力 16一24000 赫(次秒)临床意义 人的听觉产生是相当复杂的,主要依靠外耳和中耳的传导功能,以及内耳、听神经和听中枢的感音功能来实现。人耳听到声音是由两条路线传入内耳的,即气传导和骨传导
22、。 听力正常人均由气传导将声波传递到听中枢,骨传导起的作用极微弱,只有气导路线发生障碍,骨传导才被利用。所有骨传导好似一个备用传导路线。粘膜 临床意义 口腔粘膜只有上皮和固有层,无粘膜肌。上皮为复层扁平,仅在硬腭部出现角化。固有层结缔组织突向上皮形成乳头,其内富有毛细血管,故新鲜粘膜呈红色。乳头及上皮内有许多感觉神经末梢。固有层中尚有粘液性和浆液性的小唾液腺。固有层下连骨骼肌(于唇、颊等处)或骨(于硬腭)。 牙龈 临床意义 牙龈是由复层扁平上皮及固有层组成的粘膜。牙龈包绕着牙颈。老年人的牙龈常萎缩,牙颈外露。龋齿 临床意义 龋齿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齿硬组织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造
23、成牙体组织缺损。 一般认为龋齿是由细菌、食物、牙齿的易感性和时间四种因素互相作用所造成的。牙周 临床意义 牙周组织是由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龈(俗称牙花肉)三部分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固定和营养牙齿。白细胞计数(WBC) 4.011.0 109/L临床意义 升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淋巴细胞百分率(LYMPH%) 2040 %临床意义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24、单核细胞百分率(MONO%) 3.08.0 %临床意义 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T%) 5070 %临床意义 增高: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病毒性感染 嗜酸性细胞百分率(EO%) 1.05.0 %临床意义 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减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烧伤、大手术后,患大叶性肺炎、伤寒、猩红热等疾病严重 嗜碱性细胞百分率(BASO%) 0.02.0 %临床意义 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铋中毒。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 1.03.5 109/L临床意义 增高: 百日咳,传
25、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 免疫缺陷 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 0.00.8 109/L临床意义 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中性细胞绝对值(NEUT) 2.07.5 109/L 临床意义 增高: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病毒性感染 嗜酸性细胞绝对值(EO) 0.00.7 109/L 临床意义 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嗜碱性细胞绝对值(BASO) 0.00.1 109/L 临床意义 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铋中毒。 红细胞计数(RBC) 3.55.6 1012/L 临床意义 增高:真
26、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血红蛋白(HGB) 110160 g/L 临床意义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红细胞比积(HCT) 0.320.53临床意义 增加:大量脱水、血液丢失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均由于血液浓缩而使红细胞比积增高。 减少:见于各种贫血。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80110 fl 临床意义 增大:为大细胞性贫血 减少: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2635 pg 临床意义 增高:严重呕吐,频繁
27、腹泻,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脏代偿功能不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降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310370 g/L 临床意义 增高:严重呕吐,频繁腹泻,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脏代偿功能不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降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 11.014.1 % 临床意义 用于判断是否有营养缺乏性贫血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 37.054.0 fl 临床意义 用于判断是否有营养缺乏性贫血 血小板计数(PLT) 100300 109/L 临床意义 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
28、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917 fl 临床意义 用于判断出血倾向及骨髓造血功能变化,以及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9.013.0 g/L 临床意义 增大:急非淋化疗后、巨幼细胞性贫血、慢粒、脾切除、脾功能亢进,巨大血小板综合症、血栓性疾病等。减少:提示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大细胞比率(P
29、-LCR) 13.043.0 %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巨血小板血症患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数目少,体积增大者原发性血小板增高症患者可出现巨型血小板增高。尿胆原 阴性临床意义 增高: 肝功能异常,红细胞破坏增加,肠梗阻,长期便秘,急性发热 降低: 胆管阻塞,急性肝炎,腹泻胆红素 阴性临床意义 阳性: 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红细胞 阴性临床意义 泌尿系结石、结核及肿瘤,肾小管肾炎,泌尿系血管畸形,出血性疾病等。蛋白质 阴性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各种肾炎,肾病,泌尿系统感染,肾结石,多囊肾,全身性疾患累及肾脏。药物引起的肾损害等。 白细胞 阴性临床意义 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
30、、尿道炎、前列腺炎等),泌尿系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泌尿系结核(肾结核、膀胱结核),泌尿系肿瘤(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 葡萄糖 阴性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慢性肝脏病等。PH值 4.5-8.5临床意义 增高:呼吸性碱中毒,某些代谢性碱中毒,泌尿系变形杆菌感染,肾小管性酸中毒,应用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降低: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低钾性碱中毒,应用氯化铵等酸性药物等。 酮体 阴性临床意义 阳性: 糖尿病,饥饿,呕吐,脱水,发热,甲状腺机能减退。 亚硝酸盐 阴性临床意义 阳性:由大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肾盂肾炎,其阳性率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由大肠埃希菌等肠杆菌科等细菌引起的有症状或无症状的尿路感染;膀胱炎;菌尿症等。 血红蛋白 阴性临床意义 阳性: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尿,溶血,妊娠,妊娠毒血症,大面积烧伤,血型不符输血,肾梗塞,阵发性夜间性血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