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7.20KB ,
资源ID:106046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6046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训练近代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训练近代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

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训练近代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1.1926年12月,英国向曾参加华盛顿会议的列强宣布变更对华政策建议案,主张列强应体认中国人民修约要求之正当性,立即与中国谈判修改条约。英国这一举措()A.体现了列强既争夺又勾结的关系B.是对中国民族主义运动高涨的回应C.适应了南京国民政府修约的要求D.说明中国重新获得外交事务主动权2.1928年,中共六大明确提出“没收外国资本的企业和银行”,而1945年中共七大报告中又指出“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中国经济的条件下,外国投资是我们所欢迎的”。这一政策的转变()A.主要是为了适应民族战争的需要B.说明党积

2、极探索对外开放的道路C.主要基于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变化D.反映了党的对外经济政策的成熟3.1936年夏天,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会在上海举办,六百余件精选展品中,描写国难、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侵略罪行的作品占主要部分。到1937年春,展览会移至南京、苏州、杭州等地,吸引了大批观众。此次展览活动()A.有利于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发展B.消除了国共两党抗战分歧C.旨在提高中国人民必胜信念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2019江苏南京、盐城1月)1946年10月,在攻下张家口之后,国民党上下踌躇满志,多数高级将领对战争前途表示乐观。时任国民党陆军参谋总长陈诚十分自信地表示:“也许三个月至多五个月便能解决。以

3、国军的力量对于交通,任何一线均可在二周内打通。”这一判断()A.是基于抗战形势的全面分析B.促使了全面内战的爆发C.准确预估了战争发展的走向D.轻视了中国共产党的作战能力5.太平天国明令规定“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否则问罪。并颁刻了真天命诏书旧遗诏圣书等宣扬基督教教义的书籍。这一举措()A.体现了其自身阶级局限性B.表明其主张全盘西化C.目的是传播资产阶级文化D.实现了内部思想统一6.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一般人心目中,提倡无君无父的民主,简直是大逆不道,能否实施民主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但是辛亥革命爆发后,民主取代君主成为社会的共识。这一变化反映出()A

4、.民主政治在中国得到基本确立B.共和政体成为世界政治的主流C.低效的君主制无法应对社会转型D.专制制度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7.1905年至武昌起义期间,孙中山多次在宣言、誓表、军约等文件中使用明末以来民间秘密会社中的“天运”纪年法,以此暗示自己具有“天命预兆”。这一做法()A.表明孙中山封建残余思想严重B.是团结各反清力量的策略之举C.意图用各种方式宣传革命思想D.佐证了“天运”纪年法是正统8.1921年5月4日,胡适于晨报“五四纪念号”发表文章,征引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称:“学校不仅是为造毕业生而设的,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个造成天下公是公非的所在。黄梨洲的理想国家里没有国会一类的制度,但他要使学

5、校执行国会的职务。”由此可见,胡适()A.认为中国革命道路开始发生改变B.强调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C.肯定了青年学生的民主启蒙精神D.希望利用传统文化建构民主制度9.(2019江苏宿迁1月)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他们(负责交涉条约的人如伊里布、黄恩彤诸人)觉得也是方便省事的办法。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所以他们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条约”指的是马关条约B.“方法”维护了中国关税主权C.“方法”有利于列强商品输出D.“他们”深谙近代外交之道10.(2019江苏南京、盐城1月)约翰汤姆逊在中国和中国人影像中记述:“镇江

6、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处,据守着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因而在1842年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文中“敌对”行为的后果导致()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B.列强侵略势力渗透到中国内地C.西方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政府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工具11.1862年,清政府怵于中英天津条约中“嗣后英国文书俱用英字书写遇有文词辩论之处,总以英文作为正义”等规定,正式创办近代中国第一所外语学堂京师同文馆,肇始中国官办英(外)语教学。这反映了清政府()A.形成新的外交理念 B.迎合列强的侵略要求C.全面推动洋务运动 D.探索开启教育近代化12.186

7、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美国在军事上没有过多行动,在谈判涉及的惩凶、赔款等问题上,为取得清政府好感以便发展美国在华的商业贸易,其态度又与其他列强有所不同。这反映了美国()A.国力强大不屑于炫耀武力B.与英国侵华存在本质差别C.对华政策具有相对独立性D.因内战正酣无力派兵远征13.(2019江苏扬州1月)“举行徐蚌作战,相机攻取宿县、蚌埠,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破毁津浦路,使敌交通断绝,陷刘峙全军于孤立地位。”这一作战战略构想是针对()A.徐州会战 B.百团大战C.淞沪会战 D.淮海战役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若从古都变迁的轨迹看,西安、洛阳、开封成横线排列在我国中部,恰好都在渭河黄河

8、南岸,是古代中原的腹心地区,也是先秦至唐中叶各王朝都城的基本所在区域。而北京则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居古代中原的边缘,唐中叶以后,北方战乱时间较长,人口大量减少,经济日渐萧条。而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比较安宁,经济发展因北方人民避乱迁入而大大加快。开封居黄河与大运河交汇处,比较靠近江淮地区,因此唐以后终于取代西安和洛阳,成为统一王朝都城。元朝和清朝都是边疆民族入主中原以后建立的朝代,两朝都是先取北京,再取华北,在定都北京后统一全国的。此外,对于这些少数民族的统治者来说,北京更贴近他们的故乡,便于保持与故乡的联系,以便保留一条退路。摘编自吴松弟中国古代都城材料二19121949年间中国首都的变动定(迁)都

9、时间概况1912年1月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成立临时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4月2月2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4月,中华民国移都北京1927年4月4月14日,国民党中央通过决议:建都南京,成立国民政府。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37年12月11月19日,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发布;12月1日,重庆正式成为中国战时首都1946年5月4月23日,重庆国民政府决定还都南京;5月5日,国民政府首都迁回南京1949年9月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将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据孙宅瓶、

10、蒋顺兴民国迁都纪实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都城变迁的趋势,分析说明影响中国古代都城变迁的主要因素。(12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19121949年间中国首都变动的特点,并结合相关历史背景,评述1937年和1949年中国首都的变动。(13分)答案1.1926年12月,英国向曾参加华盛顿会议的列强宣布变更对华政策建议案,主张列强应体认中国人民修约要求之正当性,立即与中国谈判修改条约。英国这一举措()A.体现了列强既争夺又勾结的关系B.是对中国民族主义运动高涨的回应C.适应了南京国民政府修约的要求D.说明中国重新获得外交事务主动权【答案】B【解析】国民大革命开始后,中

11、国人民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租界等要求。从材料信息看,英国提出“列强应体认中国人民修约要求之正当性,立即与中国谈判修改条约”,这一举措体现的是对中国民族主义运动高涨的回应,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列强既争夺又勾结,故A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年成立,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2.1928年,中共六大明确提出“没收外国资本的企业和银行”,而1945年中共七大报告中又指出“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中国经济的条件下,外国投资是我们所欢迎的”。这一政策的转变()A.主要是为了适应民族战争的需要B.说明党积极探索对外开放的道路C.主要基于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变化D.反映了党的对外经济政策的成熟【

12、答案】C【解析】中共六大提出没收外国资本,是因为代表们认识到中国革命现阶段的性质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中心任务是驱逐帝国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而在中共七大时,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将是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代表们欢迎外国来投资,故选C项;1945年民族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故不是为了适应民族战争的需要,排除A项;对外国投资态度的变化说明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革命道路而非对外开放的道路,排除B项;当时党正在探索对外经济政策,尚未到成熟阶段,排除D项。3.1936年夏天,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会在上海举办,六百余件精选展品中,描写国难、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侵略罪行的作品

13、占主要部分。到1937年春,展览会移至南京、苏州、杭州等地,吸引了大批观众。此次展览活动()A.有利于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发展B.消除了国共两党抗战分歧C.旨在提高中国人民必胜信念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A【解析】“六百余件精选展品中,描写国难、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侵略罪行的作品占主要部分”说明展览活动有利于唤醒人们保卫国家的意识,故选A项;“1936年夏天”国民党仍在坚持内战,排除B项;“描写国难、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侵略罪行”的展品可以唤醒民族意识,不能保证胜利,排除C项;“到1937年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建立,排除D项。4.(2019江苏南京、盐城1月)1946年10月,在攻下

14、张家口之后,国民党上下踌躇满志,多数高级将领对战争前途表示乐观。时任国民党陆军参谋总长陈诚十分自信地表示:“也许三个月至多五个月便能解决。以国军的力量对于交通,任何一线均可在二周内打通。”这一判断()A.是基于抗战形势的全面分析B.促使了全面内战的爆发C.准确预估了战争发展的走向D.轻视了中国共产党的作战能力【答案】D【解析】材料“国民党上下踌躇满志,多数高级将领对战争前途表示乐观”“任何一线均可在二周内打通”表明国民党将领轻视了中国共产党的作战能力,误估了战争发展的走向,D项正确,C项错误。1945年抗战已经取得胜利,A项错误;1946年6月全面内战已经爆发,B项错误。5.太平天国明令规定“

15、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否则问罪。并颁刻了真天命诏书旧遗诏圣书等宣扬基督教教义的书籍。这一举措()A.体现了其自身阶级局限性B.表明其主张全盘西化C.目的是传播资产阶级文化D.实现了内部思想统一【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太平天国否定儒家传统的书籍,并且宣扬基督教教义,说明农民阶级并未提出自己的思想,反映了其局限性,故选A项;材料仅仅是宣扬基督教,并未全盘西化,排除B项;太平天国代表的是农民阶级的利益,排除C项;当时太平天国内部出现派系,并未实现思想的统一,排除D项。6.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一般人心目中,提倡无君无父的民主,简直是大逆不道,能否实施民主也是一个

16、争论不休的问题。但是辛亥革命爆发后,民主取代君主成为社会的共识。这一变化反映出()A.民主政治在中国得到基本确立B.共和政体成为世界政治的主流C.低效的君主制无法应对社会转型D.专制制度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表明,辛亥革命前,一般人认为,提倡民主简直是大逆不道,并且人们对能否实施民主也争论不休;但辛亥革命爆发后,民主取代君主成为社会的共识。这说明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的社会转型,也反映出低效的君主制无法应对社会转型,故选C项。辛亥革命后,我国并未真正确立民主政治,故A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信息显示“民主取代君主成为社会的共识”,但无法体现共和政体成为世界政治的主流,

17、故B项错误;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7.1905年至武昌起义期间,孙中山多次在宣言、誓表、军约等文件中使用明末以来民间秘密会社中的“天运”纪年法,以此暗示自己具有“天命预兆”。这一做法()A.表明孙中山封建残余思想严重B.是团结各反清力量的策略之举C.意图用各种方式宣传革命思想D.佐证了“天运”纪年法是正统【答案】B【解析】由材料“孙中山多次在宣言、誓表、军约等文件中使用明末以来民间秘密会社中的天运纪年法,以此暗示自己具有天命预兆”可知孙中山通过具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方式调动反清力量,故选B项;材料强调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而非孙中山的封建思想,排除A项;材料强调孙中山反对清政府的举措而非宣传革命思想,排

18、除C项;由材料“民间秘密会社中的天运纪年法”可知“天运”纪年是民间反对清政府的纪年方法,排除D项。8.1921年5月4日,胡适于晨报“五四纪念号”发表文章,征引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称:“学校不仅是为造毕业生而设的,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个造成天下公是公非的所在。黄梨洲的理想国家里没有国会一类的制度,但他要使学校执行国会的职务。”由此可见,胡适()A.认为中国革命道路开始发生改变B.强调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C.肯定了青年学生的民主启蒙精神D.希望利用传统文化建构民主制度【答案】C【解析】据材料“五四纪念号发表文章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个造成天下公是公非的所在”可知胡适认为学生行为体现了公天下是非的民主

19、精神,故选C项;胡适的观点与革命道路无关,排除 A项;材料“天下公是公非的所在”是反专制而不是反帝,排除B项;据材料“胡适于晨报五四纪念号发表文章,征引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可知胡适是用传统文化赞扬五四精神而不是构建民主制度,排除D项。9.(2019江苏宿迁1月)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他们(负责交涉条约的人如伊里布、黄恩彤诸人)觉得也是方便省事的办法。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所以他们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条约”指的是马关条约B.“方法”维护了中国关税主权C.“方法”有利于列强商品输出D.“他们”深谙近代外交之道【答案】C

20、【解析】材料“方便省事的办法。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指的是协定关税,这有利于列强商品输出,C项正确。南京条约规定: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内容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A、B两项错误;出卖了关税自主权却自以为外交成功,说明他们不懂近代外交,D项错误。10.(2019江苏南京、盐城1月)约翰汤姆逊在中国和中国人影像中记述:“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处,据守着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因而在1842年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文中“敌对”行为的后果导致()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B.列强

21、侵略势力渗透到中国内地C.西方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政府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工具【答案】A【解析】材料“镇江府在1842年敌对期间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表明“敌对”是鸦片战争,后果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正确;B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C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D项是辛丑条约签订的影响,它们均与材料中“镇江府陷落”不符,排除。11.1862年,清政府怵于中英天津条约中“嗣后英国文书俱用英字书写遇有文词辩论之处,总以英文作为正义”等规定,正式创办近代中国第一所外语学堂京师同文馆,肇始中国官办英(外)语教学。这反映了清政府()A.形成新的外交理念 B.迎合列强的

22、侵略要求C.全面推动洋务运动 D.探索开启教育近代化【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由于怵于用英文与外国交涉,创办京师同文馆进行外语教学,这说明清政府探索开启教育近代化,故选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清政府形成新的外交理念,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清政府面对新情况进行教育改革,而非迎合列强的侵略要求,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仅涉及教育近代化,无法体现全面推动洋务运动,故C项错误。12.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美国在军事上没有过多行动,在谈判涉及的惩凶、赔款等问题上,为取得清政府好感以便发展美国在华的商业贸易,其态度又与其他列强有所不同。这反映了美国()A.国力强大不

23、屑于炫耀武力B.与英国侵华存在本质差别C.对华政策具有相对独立性D.因内战正酣无力派兵远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美国在军事上没有过多行动,在谈判涉及的惩凶、赔款等问题上,为取得清政府好感以便发展美国在华的商业贸易,其态度又与其他列强有所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美国对华政策的特征表现为一方面对华关系相对友好,另一方面又对落后的清政府施压和实行经济侵略,主要原因是美国国力相对不强,不能有效涉足亚太事务,只能谋求和扩大在华经济利益,对华政策具有相对独立性,故选C项;1860年左右美国的综合国力相对不是很强,排除A项;英美等国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24、获取利益,没有本质区别,排除B项;1860年美国内战尚未开始,排除D项。13.(2019江苏扬州1月)“举行徐蚌作战,相机攻取宿县、蚌埠,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破毁津浦路,使敌交通断绝,陷刘峙全军于孤立地位。”这一作战战略构想是针对()A.徐州会战 B.百团大战C.淞沪会战 D.淮海战役【答案】D【解析】材料“徐蚌作战”“陷刘峙全军于孤立地位”表明这一作战战略构想针对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D项正确。徐州会战、百团大战和淞沪会战都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与题意无关,排除A、B、C三项。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若从古都变迁的轨迹看,西安、洛阳、开封成横线排列在我国中部,恰好都在渭河黄河南

25、岸,是古代中原的腹心地区,也是先秦至唐中叶各王朝都城的基本所在区域。而北京则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居古代中原的边缘,唐中叶以后,北方战乱时间较长,人口大量减少,经济日渐萧条。而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比较安宁,经济发展因北方人民避乱迁入而大大加快。开封居黄河与大运河交汇处,比较靠近江淮地区,因此唐以后终于取代西安和洛阳,成为统一王朝都城。元朝和清朝都是边疆民族入主中原以后建立的朝代,两朝都是先取北京,再取华北,在定都北京后统一全国的。此外,对于这些少数民族的统治者来说,北京更贴近他们的故乡,便于保持与故乡的联系,以便保留一条退路。摘编自吴松弟中国古代都城材料二19121949年间中国首都的变动定(迁)都时

26、间概况1912年1月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成立临时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4月2月2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4月,中华民国移都北京1927年4月4月14日,国民党中央通过决议:建都南京,成立国民政府。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37年12月11月19日,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发布;12月1日,重庆正式成为中国战时首都1946年5月4月23日,重庆国民政府决定还都南京;5月5日,国民政府首都迁回南京1949年9月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将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据孙宅瓶、蒋

27、顺兴民国迁都纪实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都城变迁的趋势,分析说明影响中国古代都城变迁的主要因素。(12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19121949年间中国首都变动的特点,并结合相关历史背景,评述1937年和1949年中国首都的变动。(13分)【答案】:(1)趋势:都城自西向东迁移;从中原的腹心地区向中原的边缘地带迁移。因素:处在或靠近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位于或接近赖以起家的根据地;受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影响;基于政治斗争或民族斗争的需要。(2)特点:都城变动比较频繁,且主要在南京和北京之间变动。评述: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华东地区沦陷,迫使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这是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新中国定都北京,这是国内政治势力博弈的结果。【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从迁移的方向、地理位置的变化上分析变迁的趋势。第二小问,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分析原因。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表格中不同时期首都的空间变化上分析。第二小问,在作答时,应该主要回答出1937年12月迁都重庆的原因和1949年9月定都北京的原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