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7.95KB ,
资源ID:10600169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6001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口经济学笔记.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口经济学笔记.docx

1、人口经济学笔记人口经济学读书笔记一、学科介绍人口经济学是上世纪70年代初在西方诞生并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80年代初中国才开始深入研究的一门介于经济学和人口学的边缘学科,它主要考察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研究人口变动的经济因素以及人口现象和经济现象的相互关系等。它是经济学科的重要分支,属于应用经济的范畴。(一)研究对象人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口经济过程中人口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人口经济关系。一方面考察经济对人口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研究人口对经济的影响作用。通过这两方面的考察,揭示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及其运动的规律性。(二)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口的基本理论、人口数量、质量、结构

2、、分布、迁移、转变、投资、人口与资源环境等。主要研究人口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及其变化的客观规律,即人口经济规律。(三)研究方法1、调查和统计分析。即通过调查收集大量人口经济资料,经过统计分组和综合,加以整理分析,从中找出人口经济运动的内在联系。2、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这种方法既对某一时点上的人口经济关系作横向解剖,又对一定时期的人口经济关系变化作纵向刻画,既可以考察时点上人口经济发展的水平、状况和特点,也可以考察人口经济变化的速度、方向和趋势。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前者是对人口经济关系的质的规定的分析,后者是确定人口经济现象的数量界限。前者可以揭示不同生产方式下人口经济现象的性质和

3、特点,后者可以揭示其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二者相辅相成,统一运用于人口经济学的研究之中。 4、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前者从社会总体上研究社会经济因素和人口的相互作用,后者从个人或家庭角度出发研究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全面地揭示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四)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人口经济学是介于经济学和人口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人口经济学和人口学、人口社会学、人口地理学、人口心理学、人口生态学一样,是人口科学体系的组成部分。由于经济是制约人口过程的决定性因素,人口的自然变动、迁移变动和社会变动,无一不受经济发展的决定和制约,都是在经济

4、的影响和支配下发展的。研究人口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对于认识人口现象,揭示人口过程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人口经济学是人口科学体系的重要分支,在人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与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具有相同的性质和特点,是经济科学的组成部分。由于人口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和体现生产关系的生命实体,人口对经济运动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可以加速或延缓经济的发展,因此,人口经济学在经济科学体系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五)所学书本介绍人口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李仲生著,)全书共共14章,主要概述了人口经济学的形成过程和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生育率和死亡率的经济

5、理论;说明该学科研究的对象和特点以及人口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和研究方法;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了人口的数量、质量、迁移、投资等方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人口变动的经济因素以及人口现象和经济现象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论述了人口与资源环境、中国人口经济和世界人口经济等人口经济问题。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从微观到宏观,从短期到长期,从静态到动态,从统计的实证分析到计量的经济分析等综合方法。二、教学目的开设人口经济学讲座是为了引导大家学会从人口这一社会最基本要素角度上,思考我国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目的和方式,同时对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形成客观正确的分析和理解,在工作自觉深入探讨和正确运用人口与经济

6、发展的相互关系。三、教学内容(一)人口经济学的学科认识(教材第1、2章)1、人口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P1-4、第2章)美国人口经济学家朱利安L西蒙(JulianL.Simon)认为,人口经济学是地地道道的经济学科,该学科要分析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即表现为人口增长对经济条件的影响、经济条件对生育率的影响以及人口增长的经济决策等。他在人口增长经济学中,就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展开详细论述。 日本人口学界的泰斗南亮三郎指出:“人口经济学理论是研究人口与经济的关系”,“人口经济学的内容极其广泛,根据研究者的不同而存在着若干差异。”日本人口经济学家大渊宽则认为,人口经济学是研究“人口

7、变量群和经济变量群的多元的相互依存关系的体系。”各变量的内部也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将人口自变量作为第1次变量,将因变量作为第2次变量,这样从自变量到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构成了所谓形式人口学(formalDemography)研究的对象。同样经济学也要研究经济变量间的关系,也可以找到从自变量到因变量之间的关联作用。而人口经济学作为应用经济学正是横跨在人口学和经济学之间,研究人口变量群与经济变量群的一种学科体系。 中国学者张纯元认为:“人口经济学研究人口与经济的关系,阐明人口经济运动过程中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变化的客观规律,即人口经济规律。” 由于对这门学科研究的视野不同,在欧美又有经济人口学

8、(economicsdemography)和人口经济学(populationeconomics)的不同提法,有的学者认为,人口经济学本质上属于经济学的范畴,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人口问题。经济人口学则属于人口学的范畴,是从人口学的角度研究经济问题。而古什(B.N.Ghosh)则认为:“经济人口学或者人口经济学是面向人口学方向的经济学范畴。经济人口学是人口学的经济侧面或者是经济学的人口侧面的研究。经济人口学也称为人口经济学。”两者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 事实上,人口经济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本身是在经济学和人口学的发展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然而就其形态而言,人口经济学是站在经济学的立

9、场,把人口学纳入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的;而经济人口学则站在人口学的立场把人口学综合化之后,将经济学的纳入其理论体系中的。前者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一门分学科,后者则属于作为综合科学的人口学的一门分学科。2、人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P1、4)人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口经济过程中人口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人口经济关系。一方面考察经济对人口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研究人口对经济的影响作用。通过这两方面的考察,揭示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及其运动的规律性。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口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及其变化规律;人口与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生态平衡;人口投资与经济投资;儿童成本收益分析等。3、人口经

10、济学的学科属性(P6)事实上,人口经济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本身是在经济学和人口学的发展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然而就其形态而言,人口经济学是站在经济学的立场,把人口学纳入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的;而经济人口学则站在人口学的立场把人口学综合化之后,将经济学的纳入其理论体系中的。前者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一门分学科,后者则属于作为综合科学的人口学的一门分学科。基本要求:了解人口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脉络掌握人口经济学的学科内涵和特点(二)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教材第2章第5、6节和第5章)1、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P15、85)(1)人口数量远远小于环境承载力时,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具有

11、正相关关系一般来说,在人口稀缺而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又很强的情况下,人口增长可以促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可以增加社会的财富,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就表现为较多的正相关关系。事实上,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劳动的协作和分工是高劳动生产率和发展经济的主要途径,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密度、素质对经济发展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在这种社会条件下,环境承载力很高,各种资源还未得到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的边际产出是递增的,人口作为一种关键性的生产要素,只要人口数量增加,就一定会有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大体上是按相同的方向发展的。也就是说,在小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社会里,如果经济发展速度

12、加快、规模扩大,那么人口增长的速度和规模,也相应的加快和扩大;而人口增长的速度加快、规模扩大,在生产条件允许的限度内,又会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反之亦然。这种属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在速度速度加快的和规模方面按照相同方向发展的情况。(2)人口数量接近于或超过其环境承载力时,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具有负相关关系当人口基数已经相当庞大,易于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大都已被开发利用,人口数目接近甚至超过环境承载力,此时的人口增长也就不再具有原来经济发展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了,人口数目的继续增加,会使得其边际产出减少甚至为负数,从而导致总产出增长速度下降。而且世界科学技术已经获得极大发展,单靠体力劳动支持的经济

13、已为大规模的机械所代替。随着机器生产的发展,技术构成不断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在数量上相对减少而在质量上也不断提高,劳动力的培训费用和所需要的时间不断增加,科学技术的发明和改进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发展经济的主要途径。在这种社会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就会按相反的方向发展。显然,这种劳动生产和发展方式的根本变革,已使传统意义上的人力资源大大失去了原有的经济价值,智力资源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在动力。此时,人口数量的增大只能成为经济发展的阻力。可见,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与人口的环境承载力有关的,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定的人口规模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在此条件下,社会经

14、济发展要求有一定速度的人口增长。而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特定空间内相对稳定时,若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超过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承受能力,这时经济发展就要受到人口增长的困扰。2、人口增长的经济效应(P83)正效应:可以促进劳动分工和技术进步,形成规模经济。在经济资源相对充裕的听见下,它有利于经济增长。负效应:可能形成对经济资源的压力,减少投资,降低劳动生产率。在经济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它不利于经济增长。3经济适度人口(P19-30)早期经济适度人口论和现代经济适度人口论(P19、22)适度人口论(theory of optimum population ),是探讨一个国家在现有的资源、科学技术水平下最适宜

15、的人口规模的学说。有时称为“适中人口论”、“时中人口论”或“最优人口论”。它最初探讨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后扩展到探讨最适当的人口密度和人口素质。适度人口思想起源很早。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中国春秋时代孔子的论著中都有这方面思想的萌芽。但作为一种独立的人口理论,正式形成于20世纪初期,即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当时由于资本主义国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趋于下降,担心未来劳动力和兵源不足,一些人口学者感到,“人口不足”和“人口过剩”都不是理想的人口状态,因而寻求“适度人口”。 适度人口”理论的奠基者是英国经济学家E.坎南。1888年,他在初等政治经济学中认为“适度人口”是处于“最大收益点”

16、的人口规模。最初确定“适度人口”概念的人是瑞典经济学家K.维克塞尔。他在论适度人口中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都应当有其适度的人口规模、合适的人口密度,绝不能使人口规模超过该国的农业资源及它所能提供食物的综合能力。一国的人口增长应与它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他强调指出,一国最适度的人口应当是它的工农业潜力所许可的、最大生产率所能容纳的人口。 式中A为实际人口;O为适度人口。他对人口失调程度的计算是以适度人口规模为标准的。坎南和道尔顿都忽视了技术进步和社会进步等条件,只限于“静态适度人口”的分析。虽然他们承认“最大收益点”和适度人口规模是随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而不断变化的,但没有能够作进一步的阐述。美

17、国人口学家A.M.桑德斯于1922年发展了坎南的观点,他在人口问题中更具体地表述了“适度人口”,认为人口的适度规模是在既定的自然环境、已经采用的技术水平、民众的风俗习惯和其他各种有关因素发生作用的条件下,一国能够“提供按人均的最大收益”的人口数量。后又提出“适度的人口密度”,即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能使居民获得最高生活水平的人口密度。20世纪2030年代,适度人口论得到西方许多人口学者的赞同。1927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次国际人口学会议和1937年的巴黎国际人口学会议上,适度人口论占据了支配地位。法国人口学家A.兰德里曾宣称,“适度人口”是“能保人种的最大幸福的人口”。美国人口学者、社会学家W.S

18、.汤普森则强调非经济因素对人口发展的影响,还强调人口数量多寡和福利增减的关系。人口学者J.费伦奇认为,“适度人口”是在一定科学技术水平下,按人口平均能使每个人获得最高收入的人口规模。他还主张用优生学的办法来调节人口素质,从而提出了人口“适度质量”的问题。此后还有人提出“适度人口增长率”的概念,即相对于经济增长率而言对社会发展最有益的人口增长率。西方人口学者对“适度人口”的研究是从静态分析开始的,即假设在生产技术、物质资源、产品分配、年龄结构、工作时日等条件不变,并且社会实现充分就业,没有国际贸易和移民的情况下,考察人口数量规模与社会收益量或者社会福利的相互关系。早期的人口适度论者着重进行这种静

19、态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人口学者们转向“适度人口”的动态分析,即在假设某些条件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对最适宜的人口规模进行考察。“动态适度人口”研究在生产技术等条件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人口增长率同经济增长或社会福利增长的关系。 20世纪70年代经济“适度增长”理论在西方盛行后,适度人口论再次风行起来。法国人口学家A.索维被认为是现代适度人口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在人口通论中,他把适度人口的概念扩展到非经济领域,并声称“适度人口”只是一种类似数学中“虚数”的“使用方便的概念”,“适度人口也就是一个以最令人满意的方式达到某项特定目标的人口”。他把如下 9个方面列为可能的“特定目标”:个人福利、增加财富

20、、就业、实力、健康长寿、文化知识、福利总和、寿命总和和居民人数。在这些目标中,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对个人福利的考虑,因而主张着重考察和研究“经济适度人口”,即在最有利的条件下达到最高生活水平,按人均最高产量和收入的人口,也就是获得最大经济福利的人口。 索维还提出了“实力适度人口”,即一国达到最大实力时的人口的思想。他指出,一国的实力是伴随着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而变化的,实力目标和经济目标是一致的;但是该国政府为达到一定的政治和军事目的,往往要努力增加人口数量,所以“实力适度人口”永远高于“经济适度人口”。适度人口难于精确计算,也不可能实现。以美国的里宾斯坦为代表的一些人口学者多次对适度人口的精确计算

21、作了尝试,但他们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人口数量:多少亿算合适?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估测: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基本要求:掌握人口增长作用于 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正确分析我国生育政策的得失与走向 (三)人口年龄结构与经济发展(教材第7、11章)1、人口年龄结构的基本理论(P111)人口年龄结构对人口再生产的影响(P112)人口年龄结构对人口再生产影响很大。现在人口年龄结构是过去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状况形成的,而现在的人口年龄结构又将影响以后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因此,从人口年龄结构分析人口再生产状况至关重要。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P208)劳动力不足,社会用于老年人的社会

22、保障和赡养费用增加,负担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2、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P110)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在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老+幼)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3、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P208)经过计划生育的条例出现,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增长很快,老龄化现象严重,出现一家四个老人,两个成年人,一个小孩的家庭,这样两个成年人的压力就大增。 (1)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对老人赡养比上升(2)人口老龄化对投资、消费、储蓄和税收都带来相关影

23、响(3)人口老龄化使政府用于老人的财政支出增加,财政负担加重。(4)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影响家庭结构和赡养功能(5)人口老龄化使完成脱贫任务更加艰巨。基本要求:掌握人口年龄结构的基本理论正确分析人口红利现象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四)人口投资(教材第8章)人口投资就是指人口增长或与出生人口成长为劳动力有关的费用支出。人口投资包括新增人口投资、劳动力再生产费用、智力投资。人口投资有三种涵义:用于新增人口投资国民收入中用于保证新增人口不低于原有人口生活水平的投资。这是从人口增长与国民收入中投资部分的关系所确定的人口投资涵义。它不同于国民收入中目的在于提高人均国民收入的经济投资。从理论上说,在一个静止人口

24、的国家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人口投资当然也为零。这时国民收入中的全部投资均为经济投资。在一个人口不断增长的国家里,假定国民收入中全部投资只能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不下降,则全部投资都是人口投资。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投资中上述两种投资兼而有之。 人口投资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决定于人口增长速度和人口投资系数。后者是人口每增长1,国民收入中用于人口投资的比例。假定,人口投资系数为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1.5,则人口投资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为6。 劳动力再生产费用这是从人作为生产者的观点所确定的人口投资涵义。它是指抚育和培养一个人成长为劳动力而支出的费用总和。任何人从出生到成长为劳动力为止,都有一个抚育和训

25、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劳动者逐步具备了从事社会劳动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家庭和社会为此而支出的费用具有生产性支出的性质,是培养一个合格的劳动力而进行的投资。 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包括:孕期检查、生育费、生活费、医药费、教育费和其他支出。从宏观(社会)的角度研究劳动力再生产费用,除了包括家庭在劳动力再生产上的费用支出之外,还包括社会为此而作的支出,如国家的教育经费,医疗设施费用,城市建设费用等。从微观(家庭)的角度观察,则包括家庭在培育劳动力上支出的全部费用。 计算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在内容上还涉及:a.劳动力年龄起止点问题。年龄的起点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以母亲怀孕时作为起点,另一是

26、以婴儿诞生之日作为起点。一般采用前者。年龄的终点由于各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b.双亲特别是母亲为养育儿童而花费的精力和体力。这应计入劳动力再生产费用,一般按送入哺婴室、托儿所的费用估算。c.母亲产假期间工资收入。从家庭角度观察,因不构成家庭支出,故不计入;从社会角度观察,它是劳动力再生产过程中的必要支出,应计入。d.社会和家庭为不能活到有劳动能力年龄的儿童支出的相应的培育费用。这部分费用构成培育劳动力过程中的损失费用,应包括在劳动力再生产费用中。 作为生产者的人口投资除包括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外,还应包括为劳动力就业创造工作岗位而必须支出的投资费用。 智力投资为培养

27、熟练劳动者、专家、科学家而支出的费用,即智力投资。它也是人口投资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来说,智力投资是由教育经费支出所构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发人的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对发展生产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愈来愈具有重要作用,智力投资的重要性和作用也日益增强。1、宏观人口投资(P146)宏观人口投资是指国家用于整个人口群体的抚养、教育、医疗以及其他方面费用支出的总和。2、微观人口投资(P146)微观人口投资是指一个家庭或个人在衣食住行、教育和医疗等方面所花费支出费用的总和。家庭人口投资的主要内容(P148)其主要内容包括:母亲从怀孕到把孩子养育成人损失的工时折算的费用;孩子抚养过程

28、的衣食住行等生活费用;由家庭支付的各种教育培训费用;由家庭支付所花费的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支出费用。家庭人口投资的经济效益(P152) 家庭在经济上进行人口投资之后,会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这种家庭经济收益是指新增劳动力在整个工作期间为家庭获得的经济收入。在中国新增劳动力所获得的收入主要是正常的工资、奖金和各种津贴。基本要求:掌握宏观人口投资与微观人口投资的基本理论运用微观人口投资理论分析我国居民生育行为变化 (五)人口与经济的一般关系(教材第5-14章)1、人口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P72)人口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人口变动影响经济发展2、经济发展对人口变动起决定作用(第3-9章)经济发展对人口自

29、然变动的作用经济发展对人口迁移变动的作用经济发展对人口社会变动的作用人口变动,是指人口状况随着时间和所处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过程。人口变动可分为三种类型:自然变动。因出生和死亡而引起的人口数量增减及年龄、性别结构的变化。自然变动决定着一个人口群体的发展规律和速度,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迁移变动。又称机械运动,指人口在空间上的移动。既包括以长期改变定居地点为特征的人口迁移,又包括暂时性、往返性的人口流动。社会经济特征及其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是导致人口迁移变动的主要原因。随社会发展和交通条件改善,迁移变动已成为越来越活跃的一种人口现象,并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积极因素;

30、 社会变动。指人们所属的社会集团、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即从一个社会集团转入另一个社会集团的变动。按不同出身、民族、职业、文化、收入等社会经济标志,任何人在社会中都处于一定的社会集团和层次,构成了一个人口群体的社会结构。人口的社会变动还随整个社会的进步、发展而变化。三种变动互相交织,彼此影响。 基本要求:掌握人口因素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运用人口与经济的一般关系理论分析经济热点问(六)研究简史人口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在1970年代初诞生的。但是,由于人口经济问题的历史久远性,经济学家对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的探讨,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下半叶。人口经济学示意图古典经济学派的集大成者亚当.斯密

31、(AdamSmith)提出,经济发展的动因是人口绝对水准的增长,通过“分工的利益”影响劳动生产性。即经济发展导致人口增长和必要劳动力的雇用增大,而人口与劳动力的增长促进生产量的增产。与此同时扩大了对增加的生产物需要量,其结果扩大了“分工的利益”,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他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曾明确地指出:“一国的繁荣而言,最明确的标识是居民人数的增长,”人口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论说,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而言,以收获递减法则(lawofdecreasingreturn)的作用为前提,随着投入一定土地的人口增加

32、,由土地集约的耕作和优良地向劣等地的移转,因而增加资本并不能提高生产率,反而使报酬呈现减退的倾向。即使说生产超过人口的增长,也是不能永远持续稳定地增长。“是因为人口增长常常是持续的,而土地的数量有限,质量又有差民,在土地上按照比例关系投入资本的各种增加部分使生产率减退”,从而产生了人口压力。总之,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人口问题,从而使人口论在经济学中开始获得一定地位。相关书籍古典经济学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ThomasRobertMalthus)则最早正式开展人口经济研究,他在1798年发表人口论,把人口与经济的关系归结为人口与生活资料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人口增长和生活资料增长的两个级数的假说,把人口过剩的原因归结为食物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而食物增长落后于人口增长是由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