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3 ,大小:49.76KB ,
资源ID:1059904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5990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海东产业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海东产业规划.docx

1、海东产业规划海东地区高原特色农牧业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为了进一步凸显海东地区特色农牧业产业优势,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效益,实现小产业向优势大产业转变,加快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进程,力促海东特色农牧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为提高全省生猪、蔬菜自给率做出贡献,将海东地区建成全省重要的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品牌集聚和创造中心,着力构建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主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根据青海省海东地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青海省“十二五”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海东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海东地区高原特

2、色现代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特制定本规划,以加强对农牧业各产业的宏观指导,推进海东地区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的跨越,确保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发展基础海东地区现有农业人口135.1万人,占总人口的85.1%,占全省农业人口的36.1%。耕地总面积339万亩,其中,水浇地68.77万亩,浅山地185.5万亩,脑山地84.73万亩。“十一五”期间,全区农牧业工作按照“抓特、促优、提质、增效、生态、安全”的原则,顺天应市,趋利避害,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推进规模经营、努力转变发展方式,有力推动了全区农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35.83亿元,占全省的26.56

3、%,较“十五”末增长134%,年均增长18.5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74.02元,较“十五”末增长127%,年递增17.86%,高出全省平均数711元。实现粮、油、菜、肉、蛋、奶产量54.13万吨、13.9万吨、62.94万吨、10.19万吨、1.12万吨和5.01万吨,分别占全省的52.91%、37.66%、46.82%、32.37%、60.7%和16.63%,是全省主要的商品粮、油、肉、禽蛋、蔬菜和果品生产基地。特色优势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52.47万亩,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84%。其中,马铃薯84.39万亩、油菜96.32万亩、高原制种41.61万亩、紫皮大蒜7.02万亩、循化线椒2.

4、81万亩、乐都长椒1.77万亩、薄皮核桃9.6万亩、大樱桃1.18万亩。建成万头猪场8家、千头猪场28家、千头肉牛肉羊养殖场20家,千头奶牛场1家,牛、羊、猪、鸡饲养量/出栏分别达到32.06万头/15.81万头、280.28万只/125.21万只、196.88万头/89.93万头、381.75万只/259.38万只,冷水鱼养殖3075亩252吨,主导产业趋于明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46家,认定地级以上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6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24%;已认定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8个,注册特色农产品商标89个,无公害特色农产品基地69万亩,农业产业化经营初见成效。累计建设设施蔬菜温室8.3

5、1万栋3.85万亩,保温畜棚49.17万间516.96万平方米,物质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支撑能力逐步增强。建设农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9处,乡镇集贸市场80处,市场流通网络初步形成。累计流转土地39.5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2.38%;6个示范园区核心区规划总面积4.4万亩,辐射带动周边特色基地100万亩,示范园区功能开始发挥,在推进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确保全省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存在的问题和有利条件受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全区经济发展层次低,总量小,财源缺,农业基础薄弱,贫困人口较多,农业生产仍处于产业链低端,生产方式比较粗放,可持续发展

6、的能力弱,发展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突出表现在:一是农业资源少且禀赋差,地形破碎,灾害频繁,70%耕地属山旱地,靠天吃饭的局面短期难以改变。二是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薄弱,装备水平滞后,避灾抗灾能力较弱。三是农业虽有特色,种类多,但规模小,区域特色不明显,农业生产仍以分散经营为主,布局分散且不尽合理,高效优势不明显。四是规模型、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企业与基地、农户的联结不紧密,产业化水平不高,组织化程度较低,加工转化率低,农产品及加工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大宗农产品的比重较高,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少,产业链不长,上、下游产品的开发能力弱,三次产业联动不足,农业的增长方式主要以数量型、粗放型的居

7、多,产业发展对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的助推乏力,农业综合效益不高。五是品牌意识不强,品牌建设滞后,农畜产品、产地的保护宣传和“三品一标”认证认定工作力度不大,农产品知名度不高,缺少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品牌。六是市场体系还不够健全,保鲜、贮藏、电子结算、配送等设施不全,市场装备落后,农畜产品流通不够顺畅便捷。但综合分析“十二五”时期农牧业产业发展形势,海东地区面临国家建设兰西经济区和省委、省政府“四区两带一线”、东部城市群、工业园区、青海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政策优势。具有地处西宁和兰州两个省会城市之间,处于甘肃、西藏、新疆大三角区的地理经济中心,水、电、路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通讯便捷

8、的区位优势。具有光照强、温差大,土质好、污染轻;品种资源独特,特色产品品质优良;草场面积较大,饲草(料)种植技术较好,秸秆资源丰富;水面广水质好,高原生态淡水养殖前景广阔的资源优势。具有科技服务机构比较健全,农村劳动力富足,劳动力素质相对全省其它地区较高,接受科技知识能力较强的科技优势,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奠定了基础。三、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总体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业化经营为手段,以“生态、特色、优质、富硒、创意和设施农业”为发展方向,按照“抓园区、建基地、做特色、促加工、创品牌”的总体要求,走“特色、引领、高端”的路子,着力推进现代农牧业“1045工程”,即:主攻“马铃薯、油

9、菜、高原蔬菜、特色果品、高原制种、肉羊、肉(奶)牛、生猪、生态鸡、冷水养殖”十个产业,提升“四化水平”(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机械化)、实现“五增目标”(重点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增加、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增加、新经济组织农产品营销量增加、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增加),优化结构,突破瓶颈,着力提高产品价值和产业效益,着力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群,在做大规模、做强产业、做响品牌、做活市场上有新突破。(二)基本原则1、市场导向原则。依托资源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重点培育壮大在一定区域内已形成生产传统,具备较大规模,能够集中连片生产,商品总量在省内外生产占有重要份额,具有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能力,经过产

10、业化开发,能形成完整产业链条的产业。2、产业化发展原则。通过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打造农业优势产业区域布局化、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格局,形成生产、服务、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模式。3、对外开放原则。坚持激活内力和借助外力相结合,扩大农业对外合作和招商引资,在对外开放中增强自主发展能力。4、可持续发展原则。把保护资源和环境作为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一条基本方针,贯穿到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推行标准化生产,使农业优势产业发展与农田基本建设、耕地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5、品牌发展原则。以增加科技投入、扩

11、张规模、组织标准化生产和营销推广,做强做大优势农产品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品牌,提高农业优势产业市场竞争力。6、科技创新原则。提高企业和农民的科技素质,用先进实用技术武装农业优势产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整个产业链条的科技含量和最终产品档次。把发展农业优势产业与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现代化建设、农科教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农业优势产业跨越式发展。(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建成十个特色优势产业及其骨干产品,建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规模农产品基地,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创立一批名牌农产品,建立完善农业优势产业科技和市场创新体系,扶持兴办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民和建成乳制品、饲料和马

12、铃薯加工基地,将循化、化隆建成清真牛羊肉、果品、线辣椒加工基地和冷水养殖基地,将乐都建成蔬菜生产加工基地,将平安建成富硒农产品加工基地,将互助建成马铃薯、生猪生产加工基地和油菜制种基地,基本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新格局。特色优势农作物面积占到总播种面积的90%以上,农业标准化栽培面积占到总播种面积的70%以上,土地流转面积占到总耕地面积的30%,提高17.6个百分点;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0%,提高19个百分点;机耕、机播和机收面积分别占到总面积的60%、40%和30%,分别较“十一五”末提高18、12和22.4个百分点。十大重点产业产值达到121.3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

13、到95%以上,提高9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提高26个百分点;新经济组织农产品营销量占到农产品总销量的70%,提高20个百分点;科技对农业增加值的贡献份额达到60%,提高1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00元,年均增长15%;实现农牧业增加值62亿元,年均增长8%。力争将海东地区建设成全省最大的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全省最大的仔猪繁育和生猪规模化养殖基地、西北重要的专用型马铃薯繁种基地,全国区域性杂交油菜制种基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原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国独具特色的高原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成为引领全省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先导和全国主要绿色农产品供给走廊(详见附

14、表1、2、3、4)。四、特色优势产业与布局(一)产业重点1、马铃薯产业:重点发展全膜覆盖种植和脱毒马铃薯制种,建立菜用和加工型马铃薯全膜覆盖生产基地。加强马铃薯繁育体系建设,扩大繁育规模,推广马铃薯全膜覆盖种植技术,农机农艺技术相结合,攻单产,扩总量,提质效,促进产业发展。2、油菜产业:重点发展优质油菜和杂交油菜制种,完善油菜丰产栽培技术,扩大优质油菜种植规模,提高产量和品质,促进油菜产业发展。3、高原蔬菜产业:以高标准设施温棚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标准化生产技术和保鲜、贮藏、加工能力,提高蔬菜食品安全,为提高蔬菜自给率做出更大贡献。4、特色

15、果品产业:重点发展优质薄皮核桃、大樱桃,加快种苗繁育,优化种植结构,扩大种植规模,提高品质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5、高原制种业:立足高原冷凉型气候资源,充分发挥马铃薯、油菜制繁种产量高、品质好的优势,大力推动制种繁育、推广应用的市场化进程,形成特色种业主导产业,促进特色种植业的良种化、专业化和优质化。加强蔬菜制繁种和工厂化育苗建设,提纯复壮线辣椒种子,加强乐都长辣椒、紫皮大蒜种子基地建设,提高品种抗逆性和增产性能。6、肉羊产业:以优质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引进陶塞特等肉羊品种,筛选推广相对稳定优良的农区肉羊杂交组合,推进肉羊育种,建立农区肉羊繁育模式;加大陶塞特、小尾寒羊等种羊场建设,

16、增加优良种羊供给;扶持发展规模养殖村(户),建立繁育基地,增加母畜数量;推行舍饲、半舍饲技术,推广羔羊全价饲料,缩短饲养周期,着力发展羔羊肉生产;提高草场和秸秆利用率,扩大饲草复种和全膜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商品率。7、肉(奶)牛产业:推进肉(奶)牛品种改良,发展西门塔尔肉乳兼用牛和犏牛,奶、肉生产相结合,实现肉奶双收,提高母牛养殖效益;扶持发展规模养殖村(户),建立繁育基地,增加母畜数量,建立肉牛良种繁育体系;鼓励规模育肥,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着力发展高端产品。大力引进推广以荷斯坦为主的高产优质奶牛,加快场(户)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养殖进程,配套推广先进养殖技术,大幅提高奶牛单产

17、水平;积极与省内外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开展产品、技术、投资等多方面的合作,加快推进奶业产业化经营,实现牛奶生产、加工无缝对接。8、生猪产业:加大八眉猪保护、利用力度,建立优良品种扩繁场,场、户结合,土三元和洋三元结合,建立杂交利用繁育体系,着力发展高端产品;继续推广发酵床养殖技术,加强动物防疫,提高养殖水平和效益。9、禽蛋产业:加大海东鸡保护、利用力度,大力推进生态鸡产业,加快发展林地、草地放养,着力发展高端产品。10、冷水养殖产业:加强土著鱼类种质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发展高附加值的鳟、鲑、鲟鱼及河蟹等水产品种,推广先进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水平,扩大养殖规模。(二)产业布局全区产业布局划分“一

18、心三区六带”。“一心”是互助、乐都高原特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中心,平安、民和、循化、化隆县省级农业示范园区为次中心;“三区”是示范辐射带动川水地区特色蔬菜、果品和杂交油菜制种产业区,浅山地区马铃薯、玉米全膜覆盖旱作产业区,高位浅山和脑山地区优质油菜及脱毒马铃薯制种产业区;“六带”是肉羊养殖产业带、肉牛养殖产业带、奶牛养殖产业带、生猪养殖产业带、家禽养殖产业带、冷水养殖产业带。根据不同区位、发展优势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产业新格局。1、马铃薯产业:以互助、民和、乐都、平安县56个乡镇为重点的中低位浅山地区,建立种植基地100万亩,其中,互助35万亩,民和3

19、0万亩,乐都15万亩,平安5万亩。产量达到172万吨,产值达到18.86亿元(详见图1、图2、附表3、附表5)。2、油菜产业:以互助、化隆、民和、平安县为重点的川水、高位浅山和脑山地区38个乡镇,建立优质油菜种植基地100万亩(其中,互助36万亩,化隆26万亩,民和18万亩,平安8万亩循化7万亩,乐都5万亩),总产达到15万吨,产值达到6.15亿元(详见图1、图2、附表3、附表6)。3、高原蔬菜产业:以设施农业为突破口,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年新建高标准温室2万栋,改造旧棚5000栋,全区节能温室累计达到20万栋15万亩。建立国家级蔬菜标准园15个,省级蔬菜标准园45个,以紫皮大蒜、循化线辣椒

20、、乐都长辣椒为重点的集约化高原特色蔬菜生产基地60万亩,涉及6县34个乡镇。其中,以乐都、互助、平安、民和为重点,重点发展紫皮大蒜20万亩(乐都10万亩,互助3万亩,平安2.5万亩,民和2.5万亩),总产达到23.25万吨;以循化、化隆、民和为重点,种植循化线辣椒10万亩(循化5万亩,化隆2万亩,民和3万亩),总产达到20万吨;以乐都、互助、民和为重点,种植乐都长辣椒5万亩(乐都3万亩,民和、互助各1万亩),总产达到15万吨,三项产值达到19.44亿元(详见图1、图2、附表3、附表7)。4、特色果品产业:以循化、民和、化隆为重点,建立薄皮核桃种植基地30万亩(三县各10万亩)产量达到9万吨;以

21、乐都、民和为重点,建立大樱桃种植基地10万亩(乐都6万亩,民和4万亩),产量达到8.4万吨,两项产值合计达到23.5亿元(详见图1、图2、附表3、附表8)。5、高原制种业:以互助、民和、乐都、平安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马铃薯、油菜制繁种体系,建立马铃薯制种基地26万亩,杂交油菜5万亩,小麦10万亩,蔬菜及蚕豌豆等4万亩,面积达到45万亩,产值达到13亿元(详见图1、图2、附表3、附表9)。6、肉羊产业:以民和、循化、化隆、乐都县的93个乡镇为重点,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村)50个,饲养量达到630万只,其中,民和200万只,循化150万只,化隆100万只,互助80万只,乐都70万只,平安30万只,

22、产值达到13.01亿元(详见图3、附表4、附表10)。 7、肉(奶)牛产业:肉牛以民和、化隆、互助、循化县的62个乡镇为重点,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村)50个,饲养量达到51.5万头,其中,民和20万头,循化10万头,化隆10万头,互助8万头,平安3.5万头,产值达到7.65亿元(详见附表4、附表11);奶牛以民和、乐都、互助县的35个川水乡镇为重点,建设基础好、规模大、技术良的养殖小区(场)25个,饲养量达到20万头,其中,民和、乐都各6万头,互助4万头,循化2万头,平安、化隆各1万头,按奶总产量计算,产值达到2.06亿元(详见图3、附表4、附表12)。8、生猪产业:以互助、乐都、民和、平安

23、县的61个乡镇为重点,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村)100个,饲养量达到230万头,其中,互助100万头,乐都100万头,民和20万头,平安10万头,产值达到11.16亿元(详见图3、附表4、附表13)。9、禽蛋产业:以化隆、循化、互助、民和、平安的37个乡镇为重点,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村)50个,饲养量达到1000万只(其中,化隆300万只,循化、互助各200万只,民和、乐都、平安各100万只),产值达到1.81亿元;禽蛋产量达到1.68万吨,产值达到1.68亿元(详见图3、附表4、附表14)。10、冷水养殖产业:以李家峡、公伯峡为重点,辐射化隆、循化、民和、乐都等县23个乡镇,养殖面积达到6

24、000亩,其中水库网箱养殖1000亩,库、塘放养2500万尾,产量达到3万吨,产值达到3亿元(详见图3、附表4、附表15)。 (三)产业加工能力建设按照企业化、市场化经营机制,积极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在升级改造现有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基础上,以园区建设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强化资源招商、项目招商、政策招商、服务招商,大力引进国内外一流产业化龙头企业,到2015年末农业园区入住企业达到150余家,新增企业70家。加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引导、指导力度,推进农牧业专业协会重组和向专业合作社改组,规范运行机制,促进作用发挥,实现专合组织全覆盖。到2015年,全区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

25、,参与农牧业产业经营的农户达到50%以上,每个产业都有23个骨干龙头企业带动,有2个以上示范专合组织连接,全区农业产业化产值得到大幅提升。马铃薯加工重点扶持壮大民和威斯顿、互助威斯顿、乐都喜洋洋等龙头企业,加大科技开发力度,实现从粗淀粉加工向精淀粉加工,从淀粉单一品种加工向薯条、薯片、粉丝等多品种加工,从简单产品向深加工产品转化。到2015年,马铃薯加工转化率由24.3%提高到50%,加工能力达到85万吨,产值达到17亿元。油料加工以青海西海油脂、汉尧有限公司和芳普精炼油公司为龙头,以基地为依托,整合加工能力,主攻精深加工,充分利用最新科研成果,采用“双低”油菜籽脱皮、冷榨、浸出制油及其它新工

26、艺,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出油率及饼粕蛋白质含量和质量,不断推出新型“双低”菜籽营养油系列产品。到2015年,油菜加工转化率由57.6%达到70%,加工能力达到10.5万吨,产值达到4.54亿元。蔬菜保鲜加工以乐都兴农公司、平安环宇实业、互助介实公司、循化仙红、循化天香公司为龙头,以省内外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为主渠道,以超市、学校为补充,大力提高采后清洗、分级、预冷、保鲜、杀菌和包装等商品化处理程度,推行净菜上市,加大保鲜库建设力度,蔬菜保鲜能力达到100万吨。改进传统蔬菜加工制品的生产工艺、更新机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包装水平。加快发展速冻保鲜菜、脱水菜、蔬菜汁等出口外销蔬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12.

27、7%达到60%,产值达到22亿元。果品加工以乐都兴农、循化忠华核桃等企业为重点,着力提高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程度和冷藏运输比例,积极发展果汁、核桃粉、核桃露、大樱桃等果品深加工,并在产品的开发上逐渐形成系列,实现品种的多样化,创建竞争力强的品牌,产值达到2亿元,大幅增加农民收入。清真牛羊肉加工以循化甲秀、雪驰清真肉食品公司为龙头,引进先进的屠宰与冷鲜牛羊肉加工设备,按绿色、无公害食品要求,生产冷鲜分割包装牛羊肉,发展高中档品牌产品,年屠宰加工牛30万头、羊400万只,产值达到30亿元。生猪加工以互助杨光生猪屠宰加工企业为龙头,突出八眉猪深加工,开发生产品牌猪肉,年屠宰加工生猪100万头,鲜肉6.

28、5万吨,产值达到15.6亿元。禽类加工以海东鸡和生态放养鸡为主,扶持发展屠宰加工企业一个,深度开发高原绿色品牌,突出生态鸡风味,年屠宰加工500万只,产值达到2.5亿元。乳制品加工以民和湟乳公司为龙头,并积极与省内外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开展产品、技术、投资等多方面的合作,加快推进奶业产业化经营,实现牛奶生产、加工无缝对接。年加工牛奶2.5万吨,产值达到7500万元。冷水鱼加工在完善市场体系,抓好配送的基础上,引进龙头企业,加快建设高原冷水鱼加工项目,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加工能力达到2万吨,产值达到4亿元(详见图4、附表16)。(四)产业品牌建设紧紧围绕高原、富硒、无公害、绿色、有机农牧业发展方

29、向,依托富硒土壤和高原独特的冷凉气候资源优势,按照“三品一标”(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积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有序推进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转换和认证,争创国家和省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打响乐都大樱桃、乐都牌长辣椒、青乐牌紫皮大蒜、循化红线辣椒、循化薄皮核桃、互助八眉猪、海东鸡等已有品牌。申报认定清真牛羊肉、原种生态鸡、高原瘦肉型猪、黄河高原冷水鱼、乐都双膜马铃薯、平安富硒马铃薯等无公害农畜产品20个,循化积石、李家峡、公伯峡、互助松多、平安三合、乐都雨润等无公害产地18个,循化清真牛羊肉、化隆高原黄河冷水鱼、乐都仔猪、平安富硒马铃薯、富硒紫皮大蒜等农产品地理

30、标志10个,菜籽油、马铃薯、循化线辣椒、乐都长辣椒、紫皮大蒜等绿色食品10个,清真牛羊肉、高原生态鸡、猪肉等有机食品3个。以平安为中心,辐射乐都、互助、民和等县23个乡(镇),建立富硒农产品基地12万亩,马铃薯、大蒜、蚕豆、萝卜、鸡蛋、燕麦等富硒农畜产品10个,产值达到9.6亿元。 “三品一标”在现有种植面积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发展到120万亩以上,产量达到56万吨,产值达到45.5亿元。到2015年,每个特色产业都有一个以上的国家或省级名优品牌、一定规模的绿色或有机食品基地及产品认证。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把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纳入“河湟旅游强区”,大力发展餐饮、采摘、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乐

31、、民俗村、休闲观光园、农事体验基地,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双赢,使农业功能由单一的生产型向循环生态环保和休闲观光农业转变(详见附表17)。(五)产业市场流通体系建设重点建设乐都县高原区域性蔬菜生产集散中心、互助县顺邦高原马铃薯集散交易市场和互助县威远镇油菜籽交易市场、循化清真牛羊肉交易市场和循化县街子活畜交易市场、平安县诚信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小峡农畜产品物流集散市场、化隆县群科高原特色果品交易市场、民和县粮油饲料加工及畜产品交易市场等县级专业批发市场,着力改造提高以集镇为中心的80处产地市场,建立农产品展示展销平台,在6县建设大型保鲜库10座,配套建设保鲜、储藏、加工、销售电子结算、销售网络服务体

32、系,大力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积极创办外向型销售窗口,发展高端消费品终端市场,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等大中城市各建立23个特色高端产品专营店、专营柜台、代理商,推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提高特色优势农畜产品附加值和知名度。五、重点建设项目“十二五”时期,海东地区重点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现代农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草原建设与农业资源保护工程、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等五大工程85个项目,全面支撑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产业更好更快发展,规划总投资估算达到154.51亿元,其中,申请财政资金122亿元,自筹24.1亿元,贷款8.4亿元(详见附表16)。六、保障措施(一)落实责任,把加强组织领导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十二五”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列入“一把手”工程,切实加强领导,着力抓好规划编制、政策扶持、科技推广、资金投入、产品流通等关键环节的引导和服务,在具体工作中,把对农业的重视程度真正体现在精力集中、工作部署、资金投入上,依此健全完善考核机制,层层落实目标责任,为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