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王澍作品的总结王澍建筑设计作品分析摘要:王澍作为一个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建筑向当代建筑语言转化的建筑师,致力于将当代艺术、人文思考、建筑学、特别是建筑的营造问题铸为一体,反思人文价值的“建筑艺术”和致力于中国本土建筑学复兴的“历史建筑与造园学”作为若干线索,以批判的地域性视角进行了大量有针对性的建筑语言探索及建筑创作实践,范围涉及公共建筑、大学校园、集合住宅、造园、传统城市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及当代艺术装置展览等。关键词:王澍 建筑材料 风水 环境王澍,一个60年代出生的建筑家,他的建筑活动就如其所生的年代一样矛盾而敏感。在建筑师同行里,王澍被公认是最有中国文人气的。而他也是很早就对中国的现代建
2、筑提出尖锐看法的人之一。王澍在中国建筑师中的名气,一方面是因为他在国际上受到的关注,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另类。他是把建筑带入大学的引路人,但他又一直表现着对于庙堂规则的不屑。就是这个看起来有些狂妄的建筑师,一直以来却又在传统的中国建筑中寻求着艺术之根。他把中国古代“造园”的手法和方式融入现代建筑。在别人看来,王澍已然是中国建筑师的一个代表,很多人把他的作品当作某种形态的哲学表现去关注,而他自己却只是用古代工匠的手法去诠释着自己心中的当代建筑。一、材料的应用1.1砖瓦1.1.1瓦园“这几年,大量古旧建筑被拆除,出现大量砖瓦废料,2000年开始,我们就有重点地回收旧料、循环利用。中国民间早就有对材料
3、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建造传统。”王澍和许江设计完成的瓦园,在一片建筑中,以花园的形态出现。他们在地面上用6万片旧青瓦搭出了屋顶,游览者要踏上竹桥走入瓦园中,就像走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上。(王澍 瓦园 杭州 2006)1.1.2世博会宁波滕头馆在2010年的世博会上,王澍设计的宁波滕头馆,是一栋由回收旧砖瓦做成的建筑。为了表达他的生态理念,王澍用“瓦爿墙” (用青砖碎瓦甚至破碎的缸片垒加起来的墙壁)来装饰滕头馆的三面墙体。“瓦爿墙”是用回收的50多万块旧砖瓦做的,这些旧砖瓦都是从宁波的象山、鄞州、奉化等地的大小村落收集来的,其中的元宝砖、龙骨砖、屋脊砖都有着超过百年的沧桑。(王澍 宁波滕头馆 上海
4、2010)1.1.3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区王澎对瓦片的情结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2004年,王澍完成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区一期工程。为了发挥建筑材料的可再利用和经济实用性,他从各地的拆房现场收集了700万块不同年代的旧砖弃瓦,让它们在象山校区的屋顶和墙面上重现新生。(王澍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区 杭州 2004)1.1.4 宁波博物馆宁波博物馆的外墙是最吸引眼球的地方。宁波博物馆的瓦爿墙有其传统根基,历史上,以慈城地区为代表的瓦爿墙随处可见,是宁波地域乡土建造的特有形式。宁波博物馆的瓦爿墙材料包括青砖、龙骨砖、瓦、打碎的缸片等,大多是宁波旧城改造时积留下来的旧物。其中,青砖的数量最多,它们的
5、出生年代也多为明清至民国时期不等,甚至有部分是汉晋时代的古砖。不少青砖上,还镌有福寿等铭文;龙骨砖是传统建筑中用来压脊的较大的砖,带拱,与青砖拼砌,形成错落。龙骨砖与零碎的瓦片和缸片一起,都成为了外墙的装饰图案。每平方米需要100块左右的旧砖旧瓦,整个博物馆的瓦爿墙的面积是1.3万平方米左右,也就是说,宁波博物馆所用的旧砖瓦在百万块以上。宁波博物馆在全国建筑界是第一个如此大规模运用废旧材料。(王澍 宁波博物馆 宁波 2002-2005)1.1.5宁波美术馆2004年建成的“宁波美术馆”建筑总面积约24000平方米。不知道王澎是否受了须弥座的启发,运用了高约一层的石基座,而入口从二层进入。建筑立
6、面是明显的两段式构图。建筑主体设计方面,建筑面向人民路的一部分并没有采用常见的广场或者台阶布局,而是利用一个入口的高台院落和栈桥的设计,寓意中国传统院落的结构。面向甬江的一侧则利用两个扁平长方形相互叠加从而体现出船的形象。建筑主体二层包含100扇高8米的衫木板门,装饰在100米长,6米宽的沿江长廊一侧,意图重建一种已经断裂的生活方式。建筑的空间利用方面,设计者将建筑一层设计为开放展厅,可举办各种不限于艺术的展览,以支撑美术馆的日常运营。为此,设计者有意将室外的地砖一直延伸到展厅内部,寓意展厅的开放性。而二层以上则为纯艺术展览和创作空间。材料利用方面,美术馆的基座采用宁波传统建筑中常用的青砖,基
7、部采用特质的城砖砌成,与周边老外滩的砖砌建筑保持一致,又体现出美术馆建筑自身的特点。基座中嵌有洞窟,取材于敦煌,暗喻所在地轮船码头曾是宁波人乘船前往普陀山进香的始发地。上部则为钢木结构,喻示船与港口的材料。将废弃的航运码头改造成大型当代美术馆,空间格局的保留保存了城市人的记忆,入口的青砖高台大院修补了破损的城市结构和肌理,穿越美术馆的城市街道则尊重城市的结构,大量的钢材与木材的交替使用凸现了这块城与港交错的场所性质。(王澍 宁波美术馆 宁波 2002-2005)1.1.6五散房所采用的墙砖,有的完整有的残缺,有的厚有的薄,有的雕花有的没纹,有的平直有的带弧,都是从老房子中拆下来的回收利用砖,而
8、且采用了最传统的夯土技术。(王澍 五散房 宁波 2004-2005)2.木材宁波美术馆外立面的木墙和钢柱,色调单纯,尺度超常,带给你视觉的冲击和不同凡响的感受。整个建筑的体量在浑然不觉中增大了许多。光线的介入是打破单调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让不同材质更显柔和协调的一个手段。干净的线条,简约的色块,光的参与,影的投射,人的渺小感这一切竟让你凝神无语。(王澍 宁波美术馆 宁波 2002-2005)如果说现代建筑主要还是一种“雕塑”的思维方式,那宁波美术馆偏重“空间”和“场所”的思考则明显地具有了“后现代”的意味。二、风水理念 2.1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 (王澍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 苏州 200
9、0)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北面靠山,南面临水,藏风聚气。而图书馆的设计,就像漂在水上,将近一半的体积处理成半地下;有一部分建筑延伸到水中,整体线条流畅,外观是白色,和学院整体的建筑风格很匹配。由山走到水,四个散落的小房子和主体建筑相比,明显小于主体建筑,尺度悬殊,主次明显。矩形主体建筑既是飘在水上的,也是沿南北方向穿越的,这个方向是炎热夏季的主导风向。值得强调的是,沿着这条穿越路线,由山走到水,四个散落的小房子和主体建筑相比,尺度悬殊,但在这里,可以相互转化的尺度是中国传统造园术的精髓。2.2宁波博物馆宁波博物馆的风水,在材料上体现最为明显。旧材料赋予博物馆灵性宁波博物馆采用的是新乡土主义风格
10、,除了建筑材料大量使用回收的旧砖瓦以外,还运用了毛竹等本土元素,这既体现了环保、节能等理念,也使宁波博物馆有别于其他博物馆。王澍把能在这个地区收集到的各种旧建筑材料,与新材料一起使用,在新的建筑上混合建造。以图建造一个有自我生命的小城市,把这个城市的回忆重新唤醒。(王澍 宁波博物馆 宁波 2002-2005)三、合院形式垂直院宅“钱江时代”像用一块块灰黑白三色积木搭建起来的高楼,有人甚至直接称呼它为“积木楼”。王澍认为,中国建筑中最经典的就是合院住宅。皇帝住的故宫,佛教的寺庙,官府的衙门,读书的学堂等,都是合院住宅。所以他将这种经典引入了垂直院宅这个项目,在设计垂直院宅时,基本的思路是在二十几
11、层的高层住宅上重新实现合院住宅。中国传统的四合院住宅,蕴含深刻的风水理论,钱江时代垂直院宅相当于进一步立体化了的合院。 (王澍 垂直院宅 杭州 2001-2005)四、与环境的关系 4.1依托自然12年前,他完成了他的第一个主要作品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在设计中,他将如何让建筑自然地存在于“山”和“水”之间而不突出作为主题,把这座图书馆将近一半的体积处理成半地下;此外,四个散落的小建筑的尺度明显小于主体建筑。(王澍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 苏州 2000)4.2 与周围整体环境相融合 4.2.1垂直院宅垂直院宅项目特定的地理位置,要求建筑的形象与尺度突破传统,从钱塘江和过江大桥的地理尺度去重
12、新定义,需要在钱塘江边思考一种有别于以西湖风景为参照物的设计观念。 (王澍 垂直院宅 杭州 2001-2005)所以,项目以板式住宅为主,板式与点式结合,强调体量在水平方向的绵延,并有足够的长度与钱江三桥相对平行,形成有收有放,逐渐叉开的态势,与桥上大流量的交通响应,富有动感支向市区滑动伸展。4.2.2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在杭州南部群山东部边缘,他把校园设计成一个向农村开放的建筑群,建筑本身的运动曲线和丘陵的起伏相呼应,它在视觉上形成一条纽带,回廊和走廊像蛇一样穿梭在建筑的内与外,加强了建筑的呼吸。 (王澍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区 杭州 2004)参考文献:1 “作品超越未来与传统之争”王澍获普利兹克奖 东方早报2012.2.292 王澍:瓦爿之上的建筑大师新华网 2012-05-25 3 作品超越争论 中国建筑师王澍震惊世界朝鲜日报 2012.02.294 王澍,尺度_漫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一二期工程比较 20085 王澍 ,自然形态的叙事与几何 2006 青锋,建筑姿态光晕距离王澍的瓦 2012,06.7 XX百科,王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