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2.03KB ,
资源ID:1059164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5916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学数学主题图的应用研究课题总结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学数学主题图的应用研究课题总结报告.docx

1、小学数学主题图的应用研究课题总结报告小学数学主题图的应用研究课题总结报告 一、研究背景: 打开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画,里面有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小动物,这些以鲜艳的色彩、生动的情境引起小学生注意与喜爱的图画就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部分,即主题图。 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何建新教授在主题图及其应用一书中这样写道:“主题图(Topic Maps)的概念最初是由W3C提出的,并由国际标准组织SGML委员会第三工作小组的研究人员开发,用来实现索引和辞典构建过程的形式化。主题图是一种用于描述信息资源的知识结构的元数据格式,它可以定位某一知识概念所在的资源位置,

2、也可以表示知识概念间的相互联系。主题就是主题图中的基本构成单元,是现实事物的具体化,它可以是表示任何事物对象的名词,通过主题表述的概念被形式化之后就是标题。主题图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主题间的关联。”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些问题:1.有的教师把主题图的功能简单地定位成为情景创设服务,只起到“敲门砖”的作用,没有合理安排主题图出现的时机。2. 有的老师没有深入考虑主题图的内涵,只会按部就班的照着主题图安排的活动指导照做,使教学目标偏离。观照当下,不同地区的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地区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及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由于认识的误解和操作的偏差,“主题图”使用误

3、区颇多,主要存在着“弃置不用”、“随意更换”、“本末倒置”、“机械使用”四大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味的迷信和盲从,应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对主题图进行有效地处理,使“主题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在使用主题图时要做到收放自如、张驰有度、科学引导,这就需要教材的使用者教师,必须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主题图。 本课题是针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而选定的。着重从能使教师掌握高效应用主题图进行情境教学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深入挖掘新教材主题图中,蕴含着的丰富的信息资源,渗透着的相关的数学

4、知识,学会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主题图,学会等待学生去发现知识。充分发挥主题图的功能价值,赋予主题图以灵魂,使主题图真正“活”起来;使学生有目的地学习,使学生乐于学习,使学生能独创性地学习等方面进行研究,以达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二、研究构想: 1、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在这个建构活动中,情境对学生的学习尤为重要,主题图总是一个情境的再现。主题图中的情境是生活与数学的桥梁,是数学的发现与运用的载体。 (2)、从心理学观点来看,儿童认识事物是从感知开始的,然后形成表象,由表象逐步发展到抽象。主题图的情境是否引入课

5、堂,与儿童的学习态度呈显著相关性。主题图来源于现实世界,贴近学生的生活。课堂中引入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明确学习数学的价值。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熟悉的带有现实事件的环境作用下,儿童更容易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对象中去,促使他们以更高的情绪自主学习。 (3)、数学课程标准(试行)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现实中寻找学生学习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让他们在主题图中发现数学问题,通过探究、合作交流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学习的方法、乐趣。 2、 研究目标: 本实验是为了更加深入研究主题图在教学中

6、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旨在通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研究如何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训练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师生的信息素养,使得教学方式有进一步的改善,学生和教师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有充分的发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试图达到以下目标: (1)、改变以往的缺乏生活应用意识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建立目标明确,操作有效的情境化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开辟一条新的数学课堂教学途径,并促进数学教育。 (2)、结合主题图,进行思想教育。比如爱劳动、保护树木、美化生活等等。 (3)、在富有创意的主题图文化的氛围中,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主题图,从数学的角度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

7、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进行数学交流。 (4)、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知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进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增强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意识。 3、研究的基本内容: 新教材的主题图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活动方式、数学思想等。而这些主题图能否发挥优势,还需要我们教师创造性地使用和处理,将其活动化、现实化,赋予生命的活力。本课题是针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在应用主题图时出现的问题而选定的。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现状和教师课堂教学中主题图使用的现状调查、分析入手,探讨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挖掘出主题图丰富的内涵;把

8、握主题图的最佳应用时机;掌握主题图的应用方法,力争走出主题图应用的几个误区。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各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点、能力、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使教师掌握高效应用主题图进行情境教学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主题图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试图走出主题图“弃之不顾”这一误区。 (2)、通过研究,先深入挖掘新教材主题图中,蕴含着的丰富的信息资源,渗透着的相关的数学知识,然后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主题图,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主题图,学会等待学生去发现知识。使主题图资源化、故事化、生活化、活动化、问题化、人文化,充分发挥主题图的功能价值。让主题图真正“活”起来,以避免主题图

9、的机械使用。 (3)、通过研究,使学生有目的地学习,使学生乐于学习,使学生能独创性地学习。能和集体成员相互协作、相互尊重,对所学习内容能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创造性地用所学到的内容去适应新的情况,探索新的问题。 4、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同时辅之调查法、文献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即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实际问题,确定突破方向,充分借鉴并利用已有资源丰富素材库及课件内容,加以创新。此外,还要多方听取意见,进行探索性、验证性的实验,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研究成果。 (1)、主要研究方法 a、行动研究法: 鼓励全体数学教师主动申报参与课题实验,并重点确定培养一批

10、骨干实验教师。实验工作中具体操作可在课前、课中、课后等阶段对“主题图”的功用及使用方法进行研究和指导,从而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主题图”在教学及教学效果提高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b、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师生运用“主题图”的现状,有目的地进行研究,通过听课、评课、测试、座谈调研等手段,及时了解课题实施过程中反映的共性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结构。 (2)、其它研究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借鉴法。 三、研究过程: 本课题从开题以来,经历了课题的准备阶段课题的实施阶段(2008年11月至2010年12月),同

11、时课题将于本学期结题。在这期间我们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研究,具体如下: 1、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顾问,全组数学老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小组,命名为“铜矿二小数学主题图的应用研究课题小组”。(后来由于工作的调动,人员有一点变动)接着我们召开了课题组老师的会议,通过自我解剖、自我分析,老师们都认为由于认识的误解和操作的偏差,“主题图”使用误区颇多,主要存在着“弃置不用”、“随意更换”、“本末倒置”、“机械使用”四大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大家作了一些探索,但没有找到好的方法。现在学校开展课题研究,大家决心要在主题图的应

12、用研究上下功夫,并就如何开展研究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议,对课题的形成、课题论证及可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 2、组织课题组老师开展专题学习、研讨活动,提高老师们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课题申报成功并在市立项以后,课题组成员坚持召开了每月一次的专题学习、研讨会议,总结前段的研究情况,讨论后面的研究计划。各教师还把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有效结合起来,并能及时地把学习的内容要点进行摘抄,记录到个人教科研手册中,真正把学习落实到实处。聘请专家参与课题组的活动,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我们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了由教研室刘力平书记主讲的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活动,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专题讲座,

13、认真学习了相关的课题资料,了解课题研究的规程及资料准备的要求,并多次组织课题组成员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讨论。学习了优秀经验,同时对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料,现代教育网络,最大限度的利用教育资源,进一步调查分析、研究探讨,提高课题组全体成员的理论水平、调查水平、实践反思能力、整理成文能力,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调动广大教师的研究热情,促使研究向纵深发展 3、按计划开展研究活动,不断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我们按计划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针对老师们在教学中存在机械使用主题图这一问题,我们课题组主要从主题图的引入和呈现两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了主题图引

14、入方法:编故事引入、问题情境引入、游戏引入、谈话引入等,引入的时机可分为课前面、课中间、课后面时引入。认为最有价值的研究是在主题图的加工与创造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将静态的主题图以动态的方式呈现,并得到了主题图动态呈现的几种方式:1、将主题图编成故事的形式呈现。2、动手操作主题图呈现。3、多媒体动态演示。课题组老师以每月围绕一个主题,采取集体备课-上研究课-集体评课-撰写反思、研究论文的过程开展活动。研究课的具体做法是:先组内集体备课,然后由一位围绕课题研究主题上一节课,进行实验研究。课题组成员还把自已的研究成果在每学期进行的几次“教研活动”中展示出来,供全体教师学习、指导,通过这一年的课题研

15、究活动,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还对学生和研究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此次调查活动,对以后的研究工作有了较为清晰的思路,确定了上学期课题研究的重点是:探索有效的小学数学主题图的应用研究方法。这学期我们在深入领悟教材练习内容编排意图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教材主题图,将教与学结合起来,重在研究学生应用主题图进行有效学习。为了使课题研究更具实质性,在教研室领导、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将学生分为了低、中、高年级三组进行研究。低年级组研究主题是:为主题图编故事、动手操作主题图,建立了目标明确,操作有效的情境化的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开辟了一条新的数学课堂教学途径。中年级组的研究主题是学会用

16、数学眼光观察主题图,从数学角度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将复习导入法与主题图创设情境导入新知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年级组的研究主题是训练学生将习题自创主题图,更好地理解题意,增强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意识。通过组织这样的研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悟生活中的数学价值,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围绕每个年级的研究主题,每个年级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了多幅作品。将主题图有效的运用到了学习上。研究老师还对学生作品进行了有效的分析总结。 还从学生的双基落实、能力发展、兴趣培养等方面出发,开展了这样几项活动: 3-4

17、年级看图数学探究能力测试、5-6年级画图解答应用题竞赛。 课后与组内老师一起讨论交流,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讨论了修改方案。并撰写了自己的听课心得。反思课堂中学生参与的热情、应用主题图的科学性、以及应用后所达到的效果程度等,把反思教学作为促进自身素质、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实验教师注重平时的教学点滴心得,及时撰写成文。 经过前一阶段的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应用主题图教学中存在这样的问题:有的主题图因为需要学生具有一种空间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所以这一内容的主题图会成为困扰一些学生的难题。有的主题图教师在教学中不易展示或说明。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确定了2010年下学期的研究主题是:如何在主题图教学中,充分发挥

18、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教师不易展示或说明的图形,利用信息技术清晰而形象的加以说明。如何通过主题图教学与信息技术科学的整合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们研究的目的。如何利用这一先进手段来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主体作用得到真正发挥,是我们研究的方向。我们结合教学实际,共上示范课、研究课四堂。研究出了以下五种将信息技术与数学主题图教学整合的具体方法: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2).利用信息技术,化解主题图教学中的重、难点。3).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主题图。4)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

19、能力。5).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 四、研究结果。 1、研究了小学数学主题图的创造性应用,试图走出主题图“弃之不顾”这一误区,初步形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主题图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创设主题图情境,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 尝试探究巩固应用归纳总结。并把模式运用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了数学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通过研究,我们总结出了将静态的主题图以动态的方式呈现的几种方式,试图走出主题图“机械使用”的误区,以达到灵活使用主题图。 (1)、将主题图编成故事的形式呈现 这种呈现方式是指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和书中实际,联系生活,通过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便

20、于参与的故事形式,来演绎主题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故事是低年级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故事的形式演绎“主题图”情境,会引发学生惊奇、新鲜、亲近的儿童情趣,有利于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教材中许多以拟人化创设的“主题图”情境,都可以编成童话故事。 例如:一年级上册统计一课,是通过创设“大象过生日”的童话故事形式来演绎主题图情境,用好主题图。老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去看看动物朋友。(出示主题图)今天森林里真热闹!你们知道今天是谁的生日吗?”学生说:“是大象的生日。”“让我们齐唱生日歌,祝大象爷爷生日快乐吧!”学生开心地唱起歌来

21、。在愉悦的氛围中老师问:“你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说:“大象家来了很多客人。我看到有小狗、小猪和小猴。我看到它们还给大象带来了礼物,送来了鲜花。”“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从图上看,大象家来的客人比较多,排列有些乱,不容易一下子看出来各是多少。你们能想个好办法让大家很清楚地知道来了哪些客人,它们各有几个吗?”大家积极地反应道“我们让小狗站在一起,让小猴站在一起,让小猪站在一起。然后再去数一数。”在这样一个饶有童趣地故事中,引发了学生惊喜、新奇的情绪,帮助学生在快乐的充满童趣的氛围中产生了探究和学习的欲望。 (2)、动手操作主题图。 动手操作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的

22、重要手段,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其实质是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只有主题图的展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就比较模糊,不够深刻,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特别在几何图形教学中都可采用此方法,引导学生先观察图形,再进行实践操作。通过操作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学概念。 例如:第一册32页认识物体和图形出示的是鞋盒、粉笔盒、魔方、易拉罐等学生熟悉的实物作为主题图,目的是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引出四种

23、立体图形。在教学中,我们将它设计成了五个动手操作的活动环节,活动一:玩一玩、摸一摸自己搜集不同的物品,它们各有什么不同地方,把你的发现记在脑子里,等会儿说给组上小朋友听;活动二:比一比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不同?活动三:滚一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看哪个先到底?活动四:搭一搭各种图形,你搭得是什么?活动五:这些小动物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3)、多媒体动态演示。 教材中的主题图多是半成品,往往以结论式的呈现而少了过程,静态的主题图又受篇幅、教学内容、目标的限制不可能把多元的生活因素都体现在一幅主题图中,且并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的学习。在教学中,可依据情况用多媒体形式将主题图提供的内容动态化,使

24、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增加实际体验,切身感受数学的奇妙与无处不在。 例如:乘法的初步认识呈现的游乐场情境图信息量大,图中事物总数量少(用数数就能直接得出结果),致使问题的指向性不明确,学生在不理解乘法含义的前提下很难找到相同加数,凸显不出列乘法算式的必要性。这时我就用多媒体制作先让学生整体观察动画的游乐场,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将重点放在玩过山车的场景:将主题图中呈现的6个双人坐增至15个。这样就利于学生产生知识冲突,引出乘法的作用。 又如:“用数学(8、7、6加几)”,教材中例题和练习中的习题一共是4幅主题图,画面选取了学生最喜欢的小动物的形象,生动逼真,趣味盎然,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

25、点,学生很喜欢。但教材上的画面是静态的,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学本课时,我们灵活地运用了这些插图,把它做成课件,变静态为动态,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大自然动物园”的整体情境,以师生一起到“大自然动物园”中游玩的形式引导学生走进情境中,再根据教学内容依次拉近“兔子的乐园”、“鸟的天堂”、“鸡的世界”、“鱼儿的天地”,让学生逐一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以解决“大自然动物园”的管理员-书爷爷带来的两道题为这次游玩画上圆满的句号。这种形式深深吸引了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小动物的可爱,从而很自然地实现了“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思想教育目标。 (4)、创设问题情境呈现

26、 挖掘出主题图中的隐含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关键,基于学生的思维特点,如果将学生一下子置于非常复杂的情境中,会让他们东拉一句西扯一句,无所适从。如二年级下册 “解决问题”主题图孕含了“看戏、跷跷板、丢沙包、买面包”四个情景问题。如果做一次呈现,学生会迷糊不清,这时我们将各个场景分批出示,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老师的合理安排,主题图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探索过程提供思维表象,激励学生探究的热情,促使学生生活经验不断数学化。在主题图教学中,理解主题图的意义,选取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事物,让学生发现主题图情境中隐含的数学问题,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诱发了他们积极的

27、思考心理倾向,把知识性和人文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在使用主题图时,不仅要让学生多看,看清楚图意;要让学生多想,想有价值的问题;要让学生多说,说出心中所想的;例如:“我们的校园”这一实践活动课中,学生在室外自由活动后,回教室汇报。汇报之后,我们就问:根据跳绳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了:A、参加跳绳的一共多少人?B、谁和谁一共跳了多少个?C、谁比谁跳的多几个?请学生列式解答这些问题,你是怎么想的?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思路?又问:跑步的同学又是怎样的呢?在让学生填完表后,我又问:(1)参加哪项活动的人最多?哪项最少?(2)跑步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让同桌看表相互提问,之后在全班交流。 这样

28、依据主题图创设问题情境呈现,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更重要的是把数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了,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到校园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对活动进行整理,培养了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5)、游戏形式呈现我们发现很多主题图呈现的是与学生联系十分密切的生活场景,那么结合主题图,使学生参与进来开展游戏活动,成为主题图中的一员,既可以使学生提高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也可以让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领悟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生活价值。 例如:“第几”这一课,教材提供的是一幅“购票”的主题图。这幅主题图贴近学生生活实践。教学时,我们就安排以游

29、戏的方式呈现,让学生扮作:穿红衣阿姨、老大爷(替代穿绿衣的阿姨)、小朋友、解放军、青年叔叔,并凌乱地站在讲台边。教师说:“他们为排队的事情而争吵,请你们帮助他们排排队,并说一说他们总共有多少人,谁排第几?”有的以先来后到顺序排队(体现约定俗成的有序规则);有的以解放军排第一(体现拥军关怀);有的以小朋友排第一(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幼美德);有的以老大爷排第一(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美德);有的学生还以阿姨的孩子在家等待,穿红衣阿姨应排第一(体现对母爱的关爱)。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也受到了思想教育。 3、通过研究,我们总结归纳出了一些创造性地处理和应用主题图的策略,使主题图更

30、贴近本班学生实际,较好地解决了使用主题图时教学内容“本末倒置”的问题,促进了有效教学。 策略1:挖掘主题图的丰富内涵,提高主题图的“质”。 (1)、挖掘主题图中隐含的数学信息 例如:“6、7的认识”这一课题的主题图。这是一幅十分生动的画面。首先可供学生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就数人数而言,就可以各个不同角度去数:可以先数出教室里面有几个人在打扫卫生,门口又走进一个打水的小朋友,从6数到7一共是7人;二是先数出6名学生,再增加一个老师,也是7人。还可以数出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出小朋友搬来的一把椅子,一共是7把椅子。也可以先数出5张学生用的椅子,再数出老师用的讲台。这样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从多角度思考

31、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7是在6的基础上加1,7比6大。 (2)、挖掘主题图中隐含的数学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结合有关知识的学习、向小学生渗透集合、函数、统计等数学思想。教材大量采用直观形象的集合图。对应图等向学生渗透现代数学思想。在渗透这些思想方法时,不能出现抽象的定义、名称,而只能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图形的观察,感受到这些现代数学的思想方法。 如在教学第一册准备课的“开学图”时,可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个插图所表达的意思。使原本相对信息容量大的主题图,转化成相对信息量单一利于学生理解的“分解内容”,具体的做法就是,让学生按图中人物的年龄、性别、活动情景

32、和不同的景物进行分类观察,渗透分类思想。在以上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图中有几个学生?几个老师?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几个人?几棵树?引导学生通过数数,渗透自然数的概念。 ( 3)、挖掘主题图中渗透的德育思想 主题图除了其数学知识教育功能外,编者还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图的形式,渗透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利用主题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主题图教育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如“8、9的认识”这一课题中的主题图给学生呈现一幅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动画面,其内容有人、花、树、黑板上的字等。画面除了提供书数外,还明显地反映了环保的主题。 策略2:、灵活改编主题图,提高主题图的“趣” 今天的教师不应该是主题图的执行者,而是主题图资源的开发和运用者。也就是要求我们在尊重教材意图的同时,进行灵活合理的改编,使主题图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1)、串一串,使主题情境更加生动 主题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实际,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可适当地将主题图扩充、串联,补一些人名、地名、活动名称等,使主题图中人、物形象更鲜明生动。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第115页练习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