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32.15KB ,
资源ID:10585277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5852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地理科学本科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地理科学本科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docx

1、地理科学本科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地理科学本科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师范本科)责任人:张吉献 方相林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重基础理论,重创新精神,强实践技能,强综合素质”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着力培养具有扎实的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地理科学的基本哲学思想,掌握地理科学基本方法途径和基本技能,能在资源开发与利用、生态环境监测与治理保护、国土整治与城市乡村区域发展规划与管理、产业配置与调整等领域进行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二、培养规格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

2、原理,了解世界发展潮流和中国的实际,有学习创新和开拓意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2、全面系统掌握现代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地理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了解相关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具有较宽厚的专业知识面和较高的人文及科学素养;具有获取知识和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具有基本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能够通过野外考察、实验操作、遥感图像判读等获取获取第一手科学资料和地理信息,具备将本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和其它学科知识结合的能力。在专业知识结构和

3、专业能力培养上,主要强化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遥感与地理信息、区域地理学等“四大学科”的理论基础,用区域开发与规划、环境变化与监测评估、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遥感与数量地理等技术课程提升本专业人才的素质。在资源利用与开发保护、地理环境变化与评估监测、区域规划设计与发展、地理信息管理与遥感技术等方面形成突出的四种专业能力。3、熟悉教育法规,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能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以及现代教育技术从事现代地理教学,4、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有较强的地理表达能力,包括绘图、摄影、制表、素描等,熟悉文献检索和获取地理科学新知识及相关学科信息的手段方法,并能以学

4、术的视野与国内外同行进行沟通、交流、合作。5、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三、学制、学位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学位:符合学位条例的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四、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204学分,其中通识必修课47.5学分,通识选修课3.5学分,专业必修课66学分,专业限选课17学分,专业任选课17学分,专业深化拓展课6学分,跨学科选修课8学分,专业实践24学分,综合实践15学分。五、学程时间安排全学程共196周。其中课堂讲授120周,教育实习10周,社会实践(劳动与军训)5周,专业实习2周,毕业论文8周,复习考试14周,寒暑假40周。

5、学程时间安排表学年学期项目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合计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18周20周20周20周20周20周20周18周考 试2222222214军 训22专业实习112教育实习1010毕业论文88寒、暑假40课堂教学14181718171818120六、课程学分学时分配比列表表1 课程结构及学分学时比例课程类别学分及比例(%)课堂学时及比例()学分小计占总学分比例小计学时小计占课堂总学时比例小计通识教育平台必修课47.55123.3%25.0%70476028.0%30.3%选修课3.51.7%562.2%专业课程平台必修课6610027.0%49.0%

6、988150660.0%60.0%限选课1713.7%266任选课178.3%252专业深化拓展平台专业技能教育课662.9%2.9%1081084.3%4.3%知识深化综合课6108跨学科教育平台跨学科选修课884.0%4.0%1361365.4%5.4%实践教学平台基础实践3919.1%19.1%专业实践24综合实践15合计204100%100%25102510100%100%说明1专业必修课共12门,双语课程0门。2专业选修课共28学分,其中限定选修课15学分,任意选修课13学分;学生应从限定选修课中至少选修17学分,从任意选修课中至少选修17学分。3实验课程共20门,其中独立开设的实验

7、课0门,既有理论又有实验的课程20门,含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0门。课程实践共36门。4. 课堂学时共251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2373学时,实验教学137学时。5. 总学分共204学分,其中课堂165学分,实践环节39学分。七、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 表2 通识课程平台(51学分,课堂学时760学时)课程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总学时数总学分数总学时分配学期、周学时安排考核方式课堂课外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讲授实验实践12345678必修课A3100111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63262022A31001110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62201622A310011103马克思主义基

8、本原理483301821A31001110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463301621A31001110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463301622A310011106形势与政策32232见注2A040011201大学英语(一)56448842A040011202大学英语(二)72464841A040011203大学英语(三)72464842A040011204大学英语(四)72464841A320011301大学计算机基础(一)5622820821A320011302大学计算机基础(二)72236241222A120011401大学体育(一)282

9、2822A120011402大学体育(二)3623621A120011403大学体育(三)3623622A120011404大学体育(四)3623622A010011501大学语文362261022A730011501大学生就业指导1811822A200011501学业指导80.5822小计47.566044148选修课选修课为3.5学分,每门课为0.5学分。安排在3-7学期开设,学生选修学分不低于3.5学分。其中文科专业学生须选修1学分以上自然科学系列,理工科专业学生须选修1学分以上人文社科系列,师范专业学生须选修1学分以上教师教育系列。注:1. 综合素养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并公布;2. 考试

10、方式中,1为考试,2为考查。其他表格中相同;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开设学期:文科第3学期,理科第4学期,周学时均为2学时;4. 形势与政策开设学期为18学期,每学期4学时;5、大学计算机基础(二)的学习内容:文艺体类为多媒体技术与课件创作,理工经管类为程序设计基础。6. 大学语文开设学期:理科第3学期,文科第4学期,周学时均为2学时;表3 专业课程平台(100学分,1506课堂学时)课程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总学时数总学分数总学时分配学期、周学时安排考核方式课堂课外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讲授实验实践12345678必修课A070021101教育学5435431A070021102心理

11、学5435431A140021103现代教育技术学442306822A130021109高等数学(一)8468461A080021110高等数学(二)726724A080021120线性代数5435431A080021116概率论与数理统计6446441A130021201地理科学概论423301231A130021202自然地理基础105445204051A130021203自然地理基础85450152051A130021204自然地理基础95445203051A130121205测量与地图学85345202051A130021206人文地理学723423041A130121207中国地理6

12、83482041A130121208世界地理543401431A130121209地理教育学513302131A130121210地球概论423301231A130121211地理信息系统5133081331A130121212遥感概论54330101431小 计123066877111242限定选修课A130122101经济地理学543401431A130122102综合自然地理学5434010431A130122103环境生态学5434010431A130122104地球系统科学概论 543406831A130122105城市地理学543401431A130122106旅游地理学54340

13、1431A130122107地理新课程教学论543401432A130122108数字图像处理与信息提取543401432A130122109环境学基础543401432A130122110城市地理信息系统513361531A130122211聚落地理学543401431A130022212区域分析与规划513361531A130122113灾害地理学543401432A130022114文化地理学543401431A130022115生态旅游学54340143小 计8044559226186任意选修课A130022201地理信息技术36228822A130022202历史地理学3622882

14、2A130022203旅游资源与开发36228822A130022204资源学概论36228821A130022205河南地理36228822A130022206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36228831A130022207第四纪地质34228622A130122208全球变化34228822A130122209政治地理学专题36228822A130022210地理学思想史专题34228622A130122211土地信息系统专题36228622A130122212土地评价与利用规划36228822A130022113GPS原理与应用34228622小 计460263642076总 计249413718

15、33157504备注每生限选课须选修17学分以上,任选课须选修17学分以上。表4 专业深化拓展平台(共6学分,108课堂学时)课程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总学时数总学分数总学时分配学期、周学时安排考核方式课堂课外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讲授实验实践12345678知识深化A130132101地理文献查询与论文写作362181822A130132102中国区域分析362201622小 计72438034专业技能A130131301专业英语3423422A130131302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362201622A130131303数学建模与计量地理51227141031小 计1216813010

16、总 计193101193044备注学生须选修6学分以上,可以在该平台内任意选课。表5 实践教学平台(共39学分)课程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周数学分数开课学期、时间考核方式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12345678基础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实验学分、学时在课程安排中体现专业实践必修A130141101军事理论及训练2222A130141102自然地理实习122A130141103人文地理实习122A130141104教育实习1012102A130141103毕业论文81082综合实践选修A130142101综合实践根据大学生综合实践实施方案,所有专业学生修读不少于15学分。备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17、野外实习时间各一周,分别在第三、第五学期进行,学分另计算。八、专业主干课及部分选修课程介绍地理科学概论地理科学概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入门课程。该课程用一元地理科学观和方法论,阐述现代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研究方法、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学术思想。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现代地理科学的学术地位、学术领域、社会影响和发展概貌。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白润光. 地理科学导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阿尔夫雷德赫特纳. 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商务印书馆,1983该课程为地理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自然地理基础(地质与地貌)地质与地貌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

18、科地理科学专业必修的的专业基础课程。地质学主要包括地球的物理性质、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矿物;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矿床;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地震;地槽-地台说、地质力学、板块构造、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等大地构造学说;地壳历史的研究方法;地球演化简史等。地貌学是研究构造地貌、海底构造地貌和陆地构造地貌;风化作用及风化壳、坡地重力地貌;坡面径流、沟谷水流和河流的作用;河流地貌、河口地貌和流域地貌;喀斯特作用及其喀斯特地貌形态,喀斯特地貌的发育阶段;风成地貌及黄土地貌。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主要的矿物特征、主要的岩石、地质构造和地球的发展演化规律,掌握地貌学的一般原理及其区域地貌调查、地貌制图

19、等一般工作方法。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宋春青、张振春. 地质学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严钦尚、曾昭璇. 地貌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苏文才、朱积安. 基础地质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夏帮栋、刘寿. 地质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傅承义. 地球十讲. 科学出版社,1973;杨景春. 地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该课程为地理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自然地理基础、的基础课程。自然地理基础(气候与水文)气候与水文是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地理科学专业必修的的专业基础课程。气象学与气候学主要内容包括大气热学、大气水分、大气运动、天气系统、气候形成、气候

20、带和气候类型及人类影响等;水文学的主要内容有水循环与水量平衡、陆地水、海洋水等。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大气中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发生的机制,大气和水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掌握气候形成、变化的规律和气候资源利用途径,从而达到让气候和水文为人类服务的目的。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周淑贞等. 气象学与气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黄锡荃等. 水文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RG巴里等著, 施尚文等译. 大气、天气和气候.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2; 帕尔门、牛顿著, 程纯枢等译. 大气环流系统. 科学出版社. 1978;周淑贞、张超. 城市气候学导论. 华东师大出版社. 1985; 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 气象出版社自然地理基础(土壤与生物地理)土壤地理与生物地理是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地理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土壤地理学主要包括土壤的形态、发生、分类、各土类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的分布规律、土壤区划、土壤的利用与保护;生物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生物的科学,探讨研究生物的组成、结构、形成、保护和利用。其内容包括生物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生物区系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生物群落学的理论和方法、世界植被地理以及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基本性质。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土壤系统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