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3 ,大小:51.36KB ,
资源ID:1058402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5840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心理学知识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心理学知识习题.docx

1、心理学知识习题基础心理学知识习题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的科学。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由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使我们可以通过人的行为客观的研究他的心理。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科学心理学创使人是冯特。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是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心理学研究除了运用一般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外,还要运用个案法。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脑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的。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神经元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等几种。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构成的。外周神经系统可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大脑组成的。脑是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组成。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网状结构是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中枢。丘脑是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下丘脑是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以沟和裂为界线,可把大脑皮层分为额

3、叶、顶叶、枕叶和颞叶等组成部分。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包括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和躯体感觉中枢。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对一般人来说,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左右是不对称的。大脑两半球解剖结构对称,但功能不对称。对一般人来说,大脑两半球的功能表现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1860年,布洛卡发现右利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发现了运动性言语中枢。高级神经活动反射学说的创始人是巴甫洛夫。他通过实验研究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反射学说。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反射是指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叫无条件反射

4、。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而形成的反射。吃酸梅流口水是无条件反射。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按照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外面感觉和内部感觉。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感觉阈限。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对光适应是在强光作用下视觉阈限迅速提高的过程。对暗适应是在暗环境中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为了保护对暗适应只要带上一个红色的眼镜就可以。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视网膜

5、视细胞层上的视觉神经细胞是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按照色觉异常的程度可把色觉异常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色觉异常的遗传途径大多数是由外祖交通过母亲传给外孙的。听觉的适宜刺激是16-20000HZ范围内的空气振动。人耳对1000-4000HZ范围内声音的感受性和耐受性都比较高。声音的基本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声波的波形决定了声音的音色。嗅觉适宜刺激的一个主要特性是具有挥发性。能溶于液体的物质是味觉适宜刺激的主要特点。基本的味觉有咸、甜、苦、酸。皮肤感觉实际上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和痛觉。生理零度是指皮肤表面的温度。运动觉又叫动觉。内脏感觉包括饥饿、饱胀、窒息、疲劳、便意和性。内脏器

6、官的活动处于正常状态时,引不起内脏感觉。痛觉感受器分布在全身所有组织中。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的基本特性有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错觉。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和方位知觉。深度知觉产生的主要线索是双眼视差。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时间知觉。机体生理节律所引起的人的行为节律性的变化叫生物钟。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所产生的知觉叫运动知觉。似动现象是指物体在空间并没有位移却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记忆是指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记忆按内容可分为形

7、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五种。对语词概括的各种肯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叫语义记忆。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是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叫遗忘。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艾宾浩斯。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方式和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是划分三个记忆系统的标准。干扰会造成长时记忆的遗忘,干扰可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叫系列位置效应。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的基本形式

8、有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把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根据思维的形态划分的。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叫辐合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叫发散思维。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称为概念的内涵。概念所包含的个体叫概念的外延。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叫迁移。会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是正迁移。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总是的途径和方法叫原型启发。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叫定势。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叫言语。言语活动的形式有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用来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叫内部言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

9、程叫想象。想象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幻想是指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意识是指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无意识是指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4个阶段。梦境在快速眼运睡眠阶段开始出现。生物节律是指以24小时为单位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一贯的、规律性的变化模式。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按照任务的要求,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现象叫注意的转移。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过去的现象

10、叫注意的分散。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活动,这是注意的分配。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而言,可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按照需要产生的根源,可把动机划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按照是否能意识到自己活动的动机,可把动机划分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定势往往是一种无意识动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直接亲系到个体生存的需要叫缺失性需要

11、。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叫自我实现的需要。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叫表情。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表情的产生是既有先天的,又有后天学习模仿的成分。关于表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有一些是全人类都共同的,有一些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有差异的。情绪和情感变化的维度包括动力性、激动度、强度和紧张度。情绪和情感变化的维度是指对情绪和情感固有特征的度量。有爱就有恨,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紧张就有轻松,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情绪的基本表现形式有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

12、度和持续时间对情绪的划分叫情绪状态。按情绪状态可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应激。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意志是指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人格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构成人格的主要成分包括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叫能力。智力是人的认知能力,是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按照能力发展的程度,可把能力分为能力、才能和天才。按照能力的构造,可把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按照能力所涉及的领域,可把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按创造度可把能力划分为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

13、创造能力。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发展水平、类型和发展早晚。气质是指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由两种基本神经过程的三个特性的不同组合构成的。巴甫洛夫根据实验结果把高级神经活动划分成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多血质的神经过程的特征是强、平衡、灵活。粘液质的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是强、平衡、不灵活。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是一个人的气质在一生中是比较稳定的。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叫性格。一个人对人、物或思想观念的反映倾向性叫态度。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是性格的结

14、构组成部分。心理学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儿童的心理现象、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基础心理学总结的心理活动规律是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对心理学各分支的研究都具有指导的意义。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知、情、意和个性。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得到了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科学事实的证明、生理科学研究资料的证明、临床事实的证明、人们生活经验的证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心理学是社会科学、心理学既不是自然科学也不是社会科学。心理学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神经元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

15、经元等几种。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又叫植物神经系统,一般不受意识支配,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与情绪反应有密切的关系。脑干包括延脑、桥脑、中脑。吃食物流口水、瞳孔在强光作用下收缩是无条件反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条件反射,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感觉的属性包括它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J.N.D。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从亮处到暗处,开始看不到东西,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到的现象属于感觉适应。绿叶陪衬下红花看起来更红了,这是同时对比现象

16、彩色对比现象。吃完苦药后再吃糖觉得糖更甜,一样的亮的灰分别放在白背景和黑背景上看起来明度不一样了,绿叶陪衬下红花看起来更红了的现象属于感觉对比现象。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听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的现象属于联觉。视觉的适宜刺激是380-780纳米的电磁波,光波。5000赫兹的空气振动,1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乐音,噪声在听觉适宜刺激的范围内。嗅觉适宜刺激的主要特征是它的分子散布于空气当中,具有挥发性,有气味。皮肤感觉实际上包括痛觉、温觉、冷觉、触压和振动觉。皮肤表面的温度是皮肤不觉得热和凉的温度,叫生理零度。生物钟可以调节人的行为,给人估计时间提供依据。错觉的性质包括是对

17、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只要具备产生错觉的条件,错觉就一定会发生,错觉所产生的歪曲带有固定倾向。记忆是指信息输入到大脑,在大脑中储存,并从大脑中提取的过程,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和再认的现象。三个记忆系统是以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方式作为标准来划分的。根据思维的形态所划分的思维的种类包括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瓦特看到水开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气机,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澡时觉得身体受到水的浮力发现了浮力定律,鲁班被带齿的丝毛草划破了皮肤而发明了锯子都是原形启发的例子。把13入在英文字符中间会把它读成B,而放在数字中间会读成

18、13,教师对某位同学印象好,阅卷时会不自觉地多给他几分等都是定势的表现。言语的特点包括言语是人们运用语立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言语活动离不开语言。外部言语包括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等形式。有意想象包括理想、空想、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的特点是其内容是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其内容指向于未来。意识包括对外界事物的知觉,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对象的数量叫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过去的现象叫注意的分散,分心。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社会需要包括求知、交往的

19、需要。可以激发动机的因素有需要、内驱力、情绪、诱因。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缺失性需要是在种族和个体发展过程中早期出现的需要,力量强的需要,关系到个体生存的需要。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生长需要是高层次的需要,它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旺盛。情绪和情感是主体以一种主观感受的形式进行反映的,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有其外部表现形式,会引起一定的生理变化。情绪和情感具有适应,动机,组织,信号的功能。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表现在情绪和情感的动力性、强度、紧张度、激动度上。意志的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能力是和完成某种活动相联系的个性心理特征,顺利有效完成某种活动

20、所具备的心理条件。智力是人的认知能力,是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包括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和思维力等,智力的支柱和核心是思维力。素质包括一个人生来具有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神经系统的构造和机能的特点。气质类型有体液说、体型说、血型说、激素说。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大小,不决定一个人智力的高低,会影响对环境的适应和健康。性格容易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风貌,更多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是个体间人格差异的核心。构成态度的基本因素是认知、意志、行为倾向性。社会心理学知识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诞生于1908年。F。H奥尔波特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

21、社会意识的学科。勒温关于行为的著名公式是B=F(P,E)。其中,E的含义是个体所处的情境。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时尚属于社会层面的研究内容。霍兰德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分为哲学思辩、经验描述和实证分析三个阶段。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经验描述阶段。社会心理学的哲学思辩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人性的哲学争辩。经验描述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

22、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实证分析阶段始于20世纪20年代。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是指研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或被试者,因而要特别注意因欺瞒与恫吓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口头调查又称为访谈法。访谈可分为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前者是面对面的访谈,后者是访谈者通过一定的中介进行的,常见的有电话访谈等。关于访谈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访谈法就是普通的聊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研究者应严格按访谈问卷的顺序以及原有问题提问。关于参与观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23、是参与观察的主要目的在于观察者的自我体验。系统性原则不是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关于档案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心理咨询中考察求助者的个人成长报告,不属于档案法。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是F。H奥尔波特。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社会交换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关于社会交换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利益冲突基础上的人们的竞争性活动。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不包括事务的意义在于得与失的权衡结果。集体潜意识不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霍妮认为男女之间的心理差别是由文化因素决定的。沙利文认为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早在公元前328年,古

24、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指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再社会化的机制。关于再社会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观念不是社会化的载体。个体的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条件的。性别表示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企业家属于功利型角色。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这是角色失败。作为教师,既需要权威者的角色,又需要和学生作朋友的角色,这两种角色有时难以协调,这是角色间冲突。由他人的判断所

25、反映的自我概念,是镜我。身份的特点不包括系统性。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社会知觉为基础的。自我图式是个体在已往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概括性的认识。个体会在此基础上加工有关自己的信息。受图式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印象形成是指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按照以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作

26、用的机制。近因效应是指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第一印象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表明,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量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是光环效应。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可能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作用。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个体在

27、把各种具体信息综合后,会按照保持逻辑一致辞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则,形成总体印象。印象管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现实生活中,个体要为他人、公众与社会所接受,其行为表现必须符合社会对他的角色期待。印象管理是一种社交技巧。在印象管理中,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印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个体往往会承认自己的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可信,这种做法被称为自我抬高。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被称为归因。行为归因是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单一因素引

28、起,而兼有两者的影响,这种归因叫综合归因。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一部分是可变的,另一部分是稳定的,如内因中人的情绪是易变因素。可控性原因表明个体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改变行为及其后果。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更可能对行为做出变化的预测。美国心理学家罗特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控制点理论。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便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做出较准确的预测。内控者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面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善,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作投入。内控者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是符合社会期待的。在成败归因中,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失败时外归因,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是一种

29、自我防卫策略。在竞争条件下,个体倾向于他人的成功外归因,而把他人的失败内归因,有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保护自我价值的倾向,这种倾向叫动机性归因偏差。失眠者往往认为失眠是自己内部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自己神经衰弱、焦虑、紧张等等,因而可以通过改变他们的归因模式来使失眠程度得到缓解。社会动机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叫动机。一般来说,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倒U型曲线关系。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心理倾向被称为亲合动机。亲合起源于依恋。恐惧是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合倾向越高。焦虑是非

30、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高焦虑者亲合倾向较低。出生顺序是影响亲合一个重要因素,长子、长女恐惧时的合群倾向要比他们的弟妹们高。亲合动机是人际吸引的最低级层次。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的成就动机是正相关的关系。人的某种需要从未满足状态转换为满足状态,并产生新的需要,这一过程称为动机过程。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完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叫成就动机。权力动机是指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挫折既指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又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挫折-侵犯理论认为,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利他行为中有一现象称为“旁观者效应”,其意思是他人在场

31、对利他行为有负面影响。有益于他人,需要或接受报酬的行为属于助人行为。他人在场,会影响助人行为。一般情况下,在场人数越多,助人行为越少。嫉妒是指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羞耻是指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态度是指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一般地说,态度的各个成分之间是协调一致的。在它们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与行为倾向。态度的三成分又称态度的A-B-C模型。在态度的A-B-C模型中,C指认知。个体倾向于发展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态度,这是态度的工具性功能。个体对情境中的客体通过态度来赋予其意义,这是态度的认知功能。态度的内化是指个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