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知识点梳理岩石与地貌2018合格考知识点梳理-岩石与地貌教学目标:1.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2.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及矿物、岩石的概念。3.掌握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点及转化过程。4.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的判读5.了解主要地貌类型(黄土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知识详解:一、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的含义整个岩石圈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单元,每一个单元为一个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边界比较活跃。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名称: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为欧亚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
2、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2)板块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未定板块边界。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板块相对移动方向对地貌的影响举例形成边界的类型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海岭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生长边界|板块相撞(相向移动)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它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屿和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安第斯山脉、台湾山脉等消亡边界|二、地震和火山 概念: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
3、震波形式强烈释放出来,引起地面的震动现象,大部分地震和地质构造有关,称为构造地震,地震是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 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地震 要素:震源(岩石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震中(震源相对应有地面上的点) 大小:用里氏震级表示。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多倍。 分类:3级以下为微震,5级以上称破坏性地震。 我国:大部分省区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唐山地震是20世纪全球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 主要地震区有: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源和四川、云南西部;西北的新
4、疆、甘肃和宁夏。 地震烈度与地震震级的区别: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来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它受着当地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对震级相同的地震来说,如果震源越浅,震中距越短,则烈度一般就越高。同样,当地的地质构造是否稳定,土壤结构是否坚实,房屋和其他构筑物是否坚固耐震,对于当地的烈度高或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影响一地地震烈度的五要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建筑物)。一次地震中,人们往往强调震中(或称极震区)的烈度。中国按12个烈度等级划分烈度表。定义: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月球、火
5、星、金星也有火山。 构造:火山锥、火山通道、火山口。 活火山:人类历史时期作周期性喷发的火山。 死火山:史前喷发过,后来未喷发过。 休眠火山:人类历史时期长期熄灭,有时又突然喷发。我国火山分布: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白头山、五大连池)、台湾、海南岛等地,最近年代(1951年)喷发的火山在新疆境内的昆仑山中。三、岩石与矿物(1)概念:岩石圈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2)分类(成因)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四、地壳的物质循环1地质循环(1)概念: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的物质循环。(2)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2岩石的转化(1)循环物质的名称:岩浆岩;沉积岩
6、;变质岩;岩浆。(2)岩石的形成过程A为:岩浆上升(或侵入)冷却凝固;B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C为:变质作用;D为:重熔再生。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代码原物质地质作用生成物质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变质作用(温度、压力)变质岩各类岩石重熔再生作用岩浆五、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风化作用2侵蚀作用3搬运作用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等的搬运作用下,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过程。4堆积作用在搬运过程中,当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时,被搬运的物质就会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7、其中,流水和风力作用最为显著,具体表现如下:外力因素堆积原因堆积地貌流水地势变缓或河道弯曲,流水的速度减慢山间河流流出山谷:洪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冲积平原河流入海口处:三角洲风力风力减小或遇到地形阻挡,风速减慢堆积物质以沙粒为主:沙漠(沙丘)堆积物质以黄土为主:黄土高原波浪波浪遇倾斜海岸,速度减慢沙滩冰川冰川在移动过程中融化,其中夹杂的物质发生堆积冰碛地貌、冰碛湖等【深度解析】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不同性质的外力作用因其作用过程和强度不同,对地貌的影响和主要分布区也有很大差别,具体分析如下表: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
8、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9、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滨海地带堆积作用冰川堆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颗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堆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海浪堆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方法技巧】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1理清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图上箭头的方向(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岩浆指向外的箭头一定指向岩浆岩。(
10、2)岩浆岩和变质岩能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能转化成变质岩。(3)沉积岩和变质岩均不能转化成岩浆岩。2熟悉地壳物质循环的各种变式图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海拔与相对高度甲地的海拔为1_500米,乙地的海拔为500米。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1_000米。2等高线(1)等高线的概念:是地面海拔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2)等高线的基本特征特征含义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同图等距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同一幅地图等高距一致闭合,不相交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由于图幅限制,在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陡崖处除外)密陡疏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
11、稀疏,坡度较缓凸低为脊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凸高为谷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3)地形基本部位图中字母地形表示方法地形特征说明A山地、山峰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符号四周低、中部高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降低B盆地、洼地闭合曲线,外高内低四周高、中间低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降低C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山脊连线从山顶到山麓凸出的高耸部分山脊线也叫分水线D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山谷连线山脊之间的低洼部分山谷线也叫集水线E鞍部一对山脊等高线和一对山谷等高线组成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上两山之间的低线处F峭壁(陡崖)多条等高线汇合重叠在一起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峭壁边缘是悬崖,或称陡崖(4)五大地形类型特征等高线特征海拔地表起伏程度高原中间疏,四周密较高起伏不大,边缘陡峭山地密集高,超过500米坡度较陡,沟谷较深丘陵稀疏较低,一般不高于500米(相对高度小于100米)坡度平缓盆地中间疏,四周密无限制四周高、中间低平原稀疏、平直低,0200米平坦广阔Welcome 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