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 ,大小:19.19KB ,
资源ID:105718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571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民国初期女子教育的嬗变特点及对当代女性教育的启示.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民国初期女子教育的嬗变特点及对当代女性教育的启示.docx

1、民国初期女子教育的嬗变特点及对当代女性教育的启示民国初期女子教育的嬗变特点及对当代女性教育的启示论文摘要学者们已从各个方面对近代中国女子教育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文章通过分析归纳民国初期女子教育的特点,得出了民国初期女子教育对当今女性教育的启示。论文关键词民国初期 女子教育 嬗变特点一、民国初期女子教育的特点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得女子教育在曲折中求发展1.政治经济的限制。民国初期女子教育是在清政府的教育基础上进行改造的。因此,清朝末期的教育必然影响民国初期女子教育的发展。清末女子教育是在进步人士舆论压力下展开的,而且从清政府着手进行女子教育工作开始,就对女子教育在课程设置、修业

2、年限、教育权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限制,给女子教育的发展设置了重重障碍。经济上,教育经费不足成为困扰女子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这可从清末杭州贞文女学堂校长因经费短缺难以维持而自杀的事件反映出来。由于资金缺乏,规模小、设施简陋,师资不合格和师资短缺成为限制民国初期女子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2.观念的束缚。中国封建女性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一方面,一些民众由于受观念的限制,又因为苛捐杂税的沉重而捣毁学堂,以致时人感慨清末毁学竟成“风气”,这加重了兴学的困难。另一方面,女性自主意识不强。由于多数女性具有严重的依赖心理,不愿或不敢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导致女性不乐于进入女学堂学习。因此,女性主体意识

3、不强在较长时间内,成为困扰民国初期女子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此外,女性求学目的不纯及缺乏信心也是女子教育曲折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些受过教育的所谓“新女性”,整日在消费上讲究,有些更以出嫁为职业,则女子求学便是女子“求夫”的准备或手段了。她们之所以受教育乃是为了婚姻而受的。3.女子就业困难。民国初期的女子教育,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方法上都落后于西方国家。女性不出闺门的封建观念束缚,致使女性不愿跨入社会,而社会对于女性的工作能力长期持有怀疑态度,女性求学后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成为困扰女子教育发展的深层原因。民国初期,女子就业基本无机会可言,直至1925年后,才有所改观,一些女性开始进入政府从事公职。实际上

4、女子从事公职的既不多且职位又低。根据当时统计,在各机关工作的职员总数为7481人,女性仅有206人,而她们的等级多为委任以下的职位,而特任则无一人。虽然女子教育发展在当时受到层层阻挠,但无论从人数上还是规模上,从清末的寥寥无几到民国初期女子学堂数和人数都较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是清末女子学堂数和人数的数倍,甚至数十倍。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清末女子教育发展来自政府和民间的阻力很大。而民国成立后,男女平等的思想影响广泛,政府和民间对女子教育的认识较清末深刻。女子教育不仅关系到女性自身的进步,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振兴。社会各界对女子教育开始持一种比较宽容的态度。受外界影响,女子

5、教育的政治倾向性十分明显1.民国前期女子教育的产生是外界影响的产物。晚清女子教育的产生是清政府迫于外界压力不得已而为之的产物,所以在女子教育的课程设置、修业年限、培养目标等方面做了诸多限制。其教育目的是培养“贤妻良母”,巩固传统的政治秩序。学部屡次通令全国,不准女子登台演讲,排队游行,对一切“放纵自由之说”,要“严且屏除”,强调“国女德,历代崇重,今教育儿女,首当注重于此。总期不悖中国懿之礼教,不染末俗放纵之陋习”。使女子教育难以脱离清政府腐朽的政治制度。2.资产阶级女学是革命的需要。1912年资产阶级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开启了女子教育的新时期。但由于资产阶级发展女子教育带有浓厚

6、的革命色彩,因此,女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不能摆脱明显的政治化倾向。资产阶级倡办女子教育是为了培养革命的女性,激发女子的政治热情。革命派还主张把女校造成一个女子革命的制造厂和女子革命的速成所。因此,资产阶级提倡女子教育不仅带有社会革命的色彩,而且也打上了政治革命的烙印。3.教会办女学目的是为了征服中国。教会在中国办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智力的、道德的与宗教的教育,不仅使他们皈依上帝,而且使他们在信仰上帝后能够成为上帝手中扞卫和促进“真理”事业的有效力量。教会兴办女学实质是把中国妇女从中国封建传统的束缚里转移到西方宗教的控制中。女子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中国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程度低于西方国家,而女性的

7、自我觉醒意识则恰恰是发展女子高等教育的关键。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产生经历了一条从无到有的曲折的发展道路。辛亥革命时期女子教育的发展引发了社会对女子教育的广泛关注。1912年,女子高等教育问题被教育界首次明确提出。国民政府颁布壬子癸卯学制使女子教育第一次列入学制系统。虽经民国政府法律的认可,但长期内仅流于文本形式,未被贯彻实施。五四时期,新旧思想尖锐冲突,社会环境新旧交错、变动剧烈,北京大学首招女生,带动南京高师等其他高等学府收招女生,女子高等教育终于破土而出。至此,高等教育在性别构成上的缺憾终于得以弥补,女子在争取自身权利方面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成为此后妇女解放运动发展的有效推动力。女子高等教育

8、从无到有,不仅使女性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而且男女教育的绝对平等在实践中得以实现,这不仅仅是女性教育的进步,也是整个教育体制的进步,更是社会的进步。由于女子接受了更深层次的文化教育,她们在思想和行动上都具有自主权。高等教育机构培养了大批的女子高等知识分子,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做了女性人才方面的准备。二、我国女子教育的发展现状女性的入学数量和受教育层次仍都低于男性“教育一个男孩,只培养一个人;而教育一个女孩,则关系到一个民族。” 女性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培养。但由于传统的社会分工使男性在政治经济上长期占统治地位,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文化仍然存在,我国女性的入学机会仍然比男

9、性少。特别是上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每年约有200万适龄儿童失学,其中2/3是女性。教育层次越高,差异越明显。所以女性教育水平低,拥有同男性一样受教育的权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就业形势严峻,女性职业呈现“低技能、低待遇、低转岗能力”的特点,且区域差异显着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在中国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下,女性从业者分布的产业、职业结构尚不协调、女性素质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大多数从事低技能、低待遇的工作且转岗能力差。由于我国的城乡、区域各方面发展不平衡,导致女性职业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区域差异,贫困地区的女性就业形势更是不容乐观。高校扩招带来机遇的同时伴随着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女性就业雪上加霜

10、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系统改革以及结构的调整,使得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模式向大众化教育模式转变,这种转变为更多的女子接受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女子进入大学的机会越来越多,在不同形式的高等教育中占学生总数的比例逐年上升,普通高等教育的女子比例上升最快。但是高校扩招本身就给教育带来很多问题,尽管数量提升了,但质量每况愈下,就业更加困难,这种结果势必打击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影响两性的和谐发展。三、民国初期女子教育对当今女性教育的启示保障女子初等教育,发展高等阶段的女子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或高等女子教育的基础,其发展的状态如何直接关系到女性教育的现在和未来。因

11、此,想要保证女子教育的层次和数量,就应该有力保证九年义务教育的切实推行,尽量做到“一个也不能少”。此外,女子高等教育水平是衡量国家文明程度、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所以,保障女子初等教育,发展高等阶段的女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的前提和重要影响因素。克服性别偏见、性别歧视及传统的性别观念,实现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永恒主题,而社会对于男女性别的歧视与偏见严重阻碍了社会公平的实现。一些招聘单位公开打出“只招男性”或者“男士优先”的招聘要求,然而“只招女性”或“女性优先”的招聘单位却寥寥无几。这种就业上的差异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个体有着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学校乃至整个社

12、会对女性的角色期待都深深影响着女性学科专业的选择。但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偏见,使待业女性就业难,就业女性升迁难。所以,克服传统性别观念,加大宣传和教育影响的力度,建立起基于两性和谐基础之上的教育制度,使女性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加强女子职业技能教育及培训,提高其竞争力及社会适应能力从女性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市场需求出发,充分发挥女性的性别优势,针对其思维、行为、情感、人格及生理方面的特点,开设一些适合女性特点的专业,大力开展下岗女性再就业培训、转岗培训等培训工作,建立以教育中心为指导,网络与信息教育为现代化手段的社会培训体系,并根据女性的发展需要及市场变化,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做到培训课程的实

13、用性和实效性,提高女性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其竞争力及社会适应能力。扩大女子高等教育规模,解决女子高等教育经费问题教育经费是国家发展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和落实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所以扩大女子高等教育规模,解决女子高等教育经费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加大教育投入,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以重庆市为例,重庆近年来不断加大投入,优先发展教育。自2005年以来,以市财政为主,投入250多亿元用于发展高等教育,使在校大学生人数由直辖市初期的16万增长到现在的71万,大学毛入学率由1997年的8%上升到2010年的30%,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重庆市委、市政府的认识是教育无论怎样支持,无论怎样投入都不为过。所以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的比重,统筹城乡教育建设,缩小城乡差距,特别是农村女性同城市女性在受教育水平方面的差距,关乎我国女性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关乎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