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半年科技教育论文集2003年上半年科技教育论文集目 录 宏观思考找准功能定位,实现跨越式发展 卢晓明现代教育理念与青少年科技教育改革 龚有俊 金兴华 对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的定位与功能的一点思考 方 树综合研究青少年科学研究的选题方法 陈玲菊 中学生科技论文的撰写 葛智伟研究性活动的基础观察 李柏伟开辟校外教师职务培训的新格局对校外学科教师进修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蓝 云 创造性教育过程中的文化思考 季爱娟专题探索 论青少年生物多样性科技教育的社会效应上海市中小学野生动物保护科学教育 王建华在校外生物探究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曹晓清开展“应用化学实验”活动应以学生为主 张 平
2、在课外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杨翠珍 遥控飞行操纵训练带飞教学法探讨 杨子涵浅谈上海市青少年业余无线电通讯的现状和发展 施 浩在中学高中阶段开展应用数学活动的探索 陈 敢科普英语竞赛活动对提高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初探 秦菊英头脑奥林匹克活动与青少年创造力的开发 王亦民程控机械手研制、教学实践与比赛活动的体会 仓铁肩对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选手培训和选拔工作的探讨 朱福钧素质教育如何体现在计算机学习中的探索 孙丽玲关于小学计算机教学与美术教学有机整合的研究 吴旭芳 优选方案与绿色同行“让学校、居住区绿色常在”活动实施方案 任建萍挑战重心 何爱平宏观思考找准功能定位,实现跨越式发展卢晓明
3、当前,整个社会氛围对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十分有利,去年6月国家颁布了“科普法”;前一时期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坚持“科教兴市,走通华山天险一条路”的发展思路,把依靠科技、依靠人才、依靠教育摆到了城市新一轮发展的中心战略位置;最近上海又将全面启动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上海市科普工作大会”将在近期召开,会上将出台一系列有利于提高本市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措施和政策。这一切都充分反映了我们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遇上了良好的发展时机,作为统筹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专门机构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市科教中心)应该适时地把握机遇,找准自己的功能定位,乘势而上,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找准功能定位 追溯
4、市科教中心(原市少科站)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纵观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变革、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审视市科教中心目前存在的诸多有利和不利因素,我们认为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市科教中心的功能定位概括起来应该是“围绕一个目标,明确两项任务,发挥三个作用,强化四大职能,形成五个中心”。围绕一个目标即围绕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目标;明确两项任务即明确青少年科技教育普及与提高两项任务;发挥三个作用即发挥服务、协调、辐射三个作用;强化四大职能即强化培训、指导、活动、中介四大职能;形成五个中心即形成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培训、信息、研究、器材研发、资源统筹协调五个中心。二、构筑三个平台 市科教中心事业发展战
5、略规划明确提出了要经过不懈努力,建成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地位和功能相适应、与素质教育要求相匹配、能满足社会优质教育需求的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机构,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在全国率先实现校外科技教育的现代化。为了早日实现这一事业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将各项工作架构在三个平台上。一是信息平台即形成现代信息技术与校外科技教育的各要素相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校外科技教育的现代化。二是科研平台即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对校外科技教育进行探索和研究,形成科学的规律。三是服务平台即整合本市科技教育优势、开发科普教育资源、研发科普教育产品、提供校外科技教育优质服务,并在服务全市和全国、参与竞争中求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三、形
6、成十项机制 市科教中心事业发展战略规划确立了2003年至2005年发展目标,其中2003年为准备期,2004年为启动期,2005年为发展期。在2003年准备期中,将理顺和强化各项基础性工作,构建各项工作模式的雏形,为后两年事业的启动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准备期中必须基本形成十项工作的运行机制。第一、基本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内部管理机制。 建立和健全人、财、物以及业务工作等各项内部管理制度,这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和保证。市科教中心将把近20项内部管理制度汇编成册,并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和强化,使单位内部管理逐步纳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有序化的轨道。第二、基本形成对学有余力、科技特长学生进
7、行高层次培训的机制。 市科教中心是本市教育系统最高层次的科技教育专门机构,在对学有余力的科技特长学生培训方面应是学校教育的直接延伸、补充和再加工,应体现出高水平、高层次。具体表现在它应承担学校培训所无法实现的或者说比学校培训高出一个层次的培训工作,它所承担的是青少年科技教育“上海市队”的培训任务,一是应出成绩,即代表上海参加全国乃至国际竞赛并争取优异成绩,培养优秀的科技后备人才;二是应出经验,即形成校外科技教育有效的培训模式,在全市、全国示范和辐射。第三、基本形成高质量、高效益科普活动的策划、组织和评价机制。 科普活动是实施校外科技教育的重要载体,科普活动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普及率。市科教中
8、心将进一步研究校外科技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并认真学习二期课改的精神和理念,了解新课程标准、了解新课程教材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来寻找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结合点,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和策划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体现与时俱进精神、具有创新意义的并受学生、家长和学校欢迎的科普活动项目。同时对一些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变的传统科普活动项目进行改造和创新,注入时代的特征和新的内涵。只有这样,科普活动才会有生命力,才会真正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和普及率。第四、基本形成培训科技辅导员和开展教研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指导机制。 市科教中心应责无旁贷的承担起对区县校外科技教育机构及市级科技特色学校科技辅导员业务培训的职责,这是发
9、挥指导职能的重要途径。师资培训在内容、形式、手段上应不断提高水平和层次,使广大科技辅导员通过培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以此促进和推动本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开展。 发挥指导职能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科技教育项目教研活动。市科教中心将在提高教研活动质量方面加大力度,力求做到每次教研活动都能真正体现教学研究的含量。第五、基本形成对本市科普教育资源开发和整合的机制。 本市的科普教育资源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科普教育基地,二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三是众多热心于青少年科普工作的专家教授。市科教中心将进一步拓展这一具有中介作用的职能,积极开发和整合上述各类科普资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提供经过开发和再加工的优
10、质科技教育资源。第六、基本形成运用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校外科技教育现代化的运行机制。 加快校外科技教育信息化步伐,努力实现校外科技教育架构在现代信息平台上的目标。市科教中心当前将做三项工作:一是在今年5月中旬举行的市第五届青少年科技节中推出“上海青少年科技教育网”,并经过努力,使之逐步成为全国最大、信息资源最丰富、最具影响的青少年科技教育网;二是争取在今年上半年单位形成内部局域网,做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内部管理;三是逐步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校外科技培训的整合,以切实有效地改变传统科技培训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第七、基本形成第一线教师人人参与教育科研的机制。 在全体教师中积极倡导在
11、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创新状态下工作的氛围,创建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集体。改变过去长期以来校外科技教育系统的教师重技能、重活动,轻理论、轻研究的现象,不断接受现代教育理念,研究校外科技教育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策划、设计出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的工作模式和教育模式,以指导全市校外科技教育工作的开展。第八、基本形成以评选“科技教育名师”为抓手的教工队伍激励机制。 提高教工队伍素质是市科教中心工作的永恒主题,建设一支爱岗敬业、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水平精湛的师资队伍是单位永远追求的目标。今年市科教中心将推出本单位首批在全市有影响的“科技教育名师”,总结他们在开展校外科技教育中带有规律性的
12、经验,展示他们的工作成果,宣传和发扬他们的成绩,以逐步形成促进教工队伍积极向上的激励机制。第九、基本形成跨学科、综合性、多功能、开放型实验室、工作室的运作机制。 实验室、工作室是实施校外科技培训的基本工作环境,市科教中心将遵循校外教育开放性、灵活性、实践性等特点,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运用现代教育理念,设计一批跨学科、综合性、多功能、开放型的实验室和工作室,改革传统的科技培训模式,逐步形成以实验室和工作室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以活动方案为主线的科技培训运作模式。第十、基本形成以科技教育器材研发和推广为主要渠道的创收机制。 市科教中心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积极研制开发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欢迎的、
13、质优价廉的科技教育器材,并力争做到立足上海、面向全国,立足校外、逐步向校内和课堂延伸,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适度地带动经济效益;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求得自身的发展和壮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已拉开了新一轮发展的帷幕。市科教中心肩负着为上海、为祖国培养优秀科技后备人才的历史重任,在实施素质教育、塑造创新人才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找准自己的功能定位,把握自己的工作坐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返回宏观思考现代教育理念与青少年科技教育改革 龚有俊 金兴华 观念之于实践,其巨大的
14、推动力、改造力是不容置疑的。每一次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都会引发教育实践的改革和变化。近年来,随着当代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的引进和吸收,青少年科技教育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在上海,青少年科技教育融入了以先进理念为指导的上海二期课改的大背景之中,青少年科技教育从功能定位到目标设置,从内容到形式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在实施科技教育的功能上,开始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着眼于让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可持续地终身发展。与之相应的研究性学习、探究性的科学实践活动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在校外科技教育中,这种探究性的科学实践活动也从原来的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发展到数学、化学、物理等多种学科。上海两
15、年前创办的“英特尔中学生科技论坛”活动每年都能征集到数百项涉及10多个学科门类的学生科学探究的优秀课题。青少年科技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开设的不少科技培训班,变讲授制为导师制,以课题研究作为主要的培训方式,着重于个别指导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通过搜集材料、整理、加工、应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学生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大大加强。他们在活动中大胆地尝试、探究,从而获得一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探求态度、批判与创新能力,以及开放而多维性的知识的集合。二、在科技教育的目标上,初步确立了将科
16、学知识技能、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的行为习惯培养综合的整体目标观,努力做到通过科学实践活动使青少年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技能,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样的目标体现在针对具体教育对象设计的多种活动内容上,也体现在一项具体活动的各个环节上。不少学校开始重视科技发展史的教育,开始重视科学家科学献身精神的教育。在一些大型活动的设计上有些主办者开始有机地有层次地将这四个方面的要求融合起来。辟如杨浦区开展的“观天体、破迷信、批邪教青少年探索天体奥秘科普系列活动”中,既有激发青少年对天文知识兴趣
17、爱好的天文观测、计算机网络探索活动,又有让学生全面认识和了解太空和宇宙事物的天象馆的模拟观摩活动、科普报告、论文征集活动,还有让学生认识人类能够征服太空和宇宙的航空航天制作活动。在充分满足了学生了解天文、天体的好奇心的同时,又普及了天文科普知识,使同学们掌握科学的宇宙天文语言,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用科学方法揭示事物本质的习惯。又辟如,崇明县有所学校在开展湿地保护教育的系列活动中,在普及湿地知识、探究湿地保护等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又成立了湿地保护志愿者队伍,既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又着意地将活动向社会延伸,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建设,体现了作为乡村文化制高点的学校在创造新文化、传播新
18、文化中自觉承担的特殊文化使命。三、在科技教育的内容上,基于教育目标的综合性?我们这几年也开始注重活动内容的综合性,以策划和组织综合型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科学教育中综合能力的训练越来越被重视,校外科技教育已将综合型的科技活动的设计提到了重要的高度,逐渐减少了单纯知识传播、单纯技能操练的项目,开始提倡策划、开展多学科综合、多种能力综合的问题探究型的科技活动。上海市级青少年科普活动中,这几年举办的应用数学、应用化学、应用物理等科技活动中,就包含了知识、实验技能、课题研究等多种内容。如应用数学不再单纯以试卷测试为形式考查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和演算能力,而增加了要求学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
19、决实际问题的论文写作,出现了一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诸如城市人口紧急疏散、电脑厂商生产和营销策略等实际问题的优秀论文。英特尔上海中学生科技论坛活动更是高度综合的倡导研究性学习、科学探究活动的一项大型科技活动。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策划组织的创意模型科普活动、“未来工程师”系列活动和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等活动则将电子、机械、遥感、计算机技术等综合在一起,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将自己的成果展示于人传达于人的能力。然而,传统的力量是强大的,通过行政领导和教育专家传播的新的教育观念被接受和采纳的过程是缓慢的。这是因为,一方面,因袭旧的东西,总是熟门熟路,比较省心省力;另一方
20、面,我国特有的文化背景以及社会氛围又无形中束缚着人的头脑和手脚。因而我国青少年科技教育还需要依赖先进教育理念的强劲冲击,进行一番深层意义的改革,否则无法真正改变我国科技教育落后于发达国家的现实。诚如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的:“由于教育观念、活动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相对落后,导致我国青少年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里说的教育观念的落后,我们认为是指整体上的,因此转变旧的教育观念、吸纳先进教育观念的任务必须是全员的。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有些观念束缚着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健康发展。其一,是将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功利性大大窄化,将青少年科技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科技素养
21、的奠基工程这一功能庸俗化、狭窄化。相当一部分地区或学校的领导将科技教育作为地区或单位的“形象”工程,相当一部分家长和老师将科技教育作为“贴金工程”、“实惠工程”。与自己的荣誉、子女(学生)的升学挂起勾来。于是,有望拿奖的项目(活动)上,与拿奖无望的项目(活动)下;于是校外教育机构的科技培训班里生源寥寥,唯有那些应试类学科类的培训人头济济,或者有种种考级而后对入学有优惠的艺术培训人满为患。其更大的恶果是前不久在我国召开的国际数学大会期间专家和媒体认识到的一个怪现象的出现:在多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我国选手往往摘金夺银,但我国目前的数学研究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着距离;同样,我国中学生在国际奥林匹
22、克物理、化学、生物竞赛中金牌、银牌也拿得不少,但至今我国还没有一位自己培养的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其二,由于上述原因,学生在科技活动中的自主性被削弱,科技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应试化,急于求成、急于成功的倾向严重。竞赛前的突击强化训练加大,教师(或其他成人)的不适当的援助增大。即使是一些探究型的科技教育活动,由于其评判的总是形诸文字或其他形式的结果,无法完全考核其科学探索的“过程”,因而也难免带上“应赛”的烙印。带来的又一个弊病是科技教育作为“面向全体青少年”的素质教育的特性被异化,科技教育变成少数尖子学生的专利,一所学校只要拥有几位专门为学校“打牌子”的优秀学生,或曰“得奖专业户”,学校就功成名
23、就了,而真实的科技教育的普及状况往往被掩盖。其三,在重视科技教育的同时,有机地结合人文教育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对一部分科技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培养中,由于可能没有真正地让学生体尝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恰当地融入道德和思想教育,因而这一部分同学素养的全面提高还不尽如人意。参加国际比赛中发生过有学生不遵守活动纪律,损害全队同学活动的事。而当老师批评他时,其理由竟是“我为上海获得了这么多的荣誉,我应该有这样的特权”。在国际比赛中,我们常常看到外国学生为每一位参赛者的成功欢呼雀跃,而我国学生却往往因自己的失败或成绩不太理想而沮丧、甚至于失声痛哭。其四,对待研究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依然视“结果”重于“
24、过程”。应该说,青少年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演练性的科学实践活动。他们最终形成的成果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能力(重要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锻炼,获得的体验和领悟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诚如专家所指出的“一般而言,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所获得的成果,绝大多数只能是在自己或周围同学现有基础上的创新,还不大可能达到科学发现水平。研究性学习强调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家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经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解读)。 对于这样的认识,
25、校内的研究性学习似乎容易确立,而在带有竞赛意味的校外科技教育中却往往难以真正确立,因为最终在竞赛中参评的往往是“结果”,“过程”往往退到了幕后。诚然,带有竞赛性质的科技活动必然会注重“结果”的优劣,否则会难分伯仲。但是倘若对“结果”优劣的评判不适当,倘若不能正确地对待“结果”与“过程”,那么必然会给研究性学习、科学探究活动以错误的引导。尤其在大量的普及类活动中,更应以考核活动的“过程”,以及在“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体验、领悟的深浅丰寡和心理倾向的形成为主要内容。否则,青少年科技教育的路会越走越窄。当然,与先进教育理念相悖的做法远不止上述所举种种,问题还不少。辟如,科技教育方法上沿用课堂教学方法的
26、还比比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活动的机会比较少,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比较小,等等。造成这种状况,既有我国文化传统的深层原因,又有科技教育工作者总体上观念还落后的原因,也有经济物质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必须在全社会进行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通过各种媒体、各种会议、运用各种方式,让社会各界逐步地接受现代教育的新观念、新思想,营造一个良好的科技教育的氛围。其次,必须进一步地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才有科技教育的地位,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科技教育和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否则,科技教育的主体对象被传统教育囿于课堂、囿于学校、囿于
27、作业堆,又怎能奢谈科技教育的改革呢?此外,必须切实提升现有科技辅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真正建设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并且努力在先进理念指导下,不倦地进行科技教育探索的教师队伍,并且努力加大对科技教育的经费投入,建设一系列现代意义上的开放式、互动式的实验室、工作室,以满足教师对新颖的科技教育方式的探索实践,满足学生进行自由的科学探索和有趣的设计制作的需要。应该说,观念上的更新与实践上的真正到位,一开始总是会有一定距离的,但我们期望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尽可能快地缩短这一距离,因为我们国家迫切需要富有创造力富有科学素养的一代新人!返回宏观思考对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的定位与功能的一点思考方 树上海市青
28、少年科技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市科教中心”)自复建以来,有关他的功能、定位等问题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纵观他的历史、现状以及他今后的发展,我认为把他定位在“青少年科技教育先导实验基地”是比较合适的。市科教中心(前称市少年科技指导站)复建之初正是科技教育热潮初起之时,由于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因此当时课程以外的科技科普教育很难在课堂上与学生直接见面,于是就不得不借助“课外小组”、“校外活动”来实施科技科普教育,这样既为教育教学活动拓展了时空,也为少科站自身发展赢得了阵地。老教育家吕型伟随后提出的“第二课堂”、“第二渠道”理论既包含了对少科站工作经验的总结,也为少科站的生存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29、由于少科站特定的工作目标和他在基础教育中的独特的地位,导致他可以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合作,比较容易得到最新的科技发展信息和教育教学信息,同时由于他在教育教学领域内可比性少,束缚少,使他可以将这些新的信息很快融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从而形成新的教育理念、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市少科站是最早实施中小学生信息教育的单位之一,现在电脑已在中小学生中普及;市少科站是最早拥有先进的摄像设备的单位之一,现在录像室在中小学已不罕见;我们创导的环保活动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科学技术,更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引进了“OM”活动的同时也强调了团队合作精神;创造发明比赛、科技作品制作比赛比的是创新求变和动手能力;小
30、论文评比要求自找课题、自主研究和自己撰文;我们的课题辅导是从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概念出发;我们的办班教学采取的是学科融合,强调的是个性发展上述种种教育教学理念已在教改过程中得到体现,特别是由市少科站率先创设的活动课形式已在一期课改时被引入中小学课程设置中,二期课改中研究性学习的设立不能不说从小论文评比中汲取了营养。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借鉴过程依然在继续。比如市科教中心倡导的“机器人”活动已被编入新教材,创造发明活动中提练出的各种技法、思路已被研究性课程广泛接受,更多的科技活动内容(如环保、能源“OM”等等)正在被编入各种校本教材。二十多年来的教学改革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而这也正是市科
31、教中心二十年来苦苦探索的教育教学理念。二十年来,在青少年科技教育这一领域我们自觉不自觉地超前于教学改革进程。当我们的探索成果、我们的工作经验在课程改革中被采纳时,我们既欢欣又失落,我们为我们的发展空间被挤压而担心,但是,当我们把市科教中心的工作融入教育主流渠道时,当我们把我们自身从“课外”、“校外”这曾经是现在依然是我们的主战场腾挪一下,换一个角度照镜子时,我们顿时发现两条渠道正在汇拢,而我们则置身潮头。“青少年科技教育先导实验基地”这正是镜子中的我们!“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市科教中心也不缺少好的经验、方法和正确的理念,如果我们仅仅从“课外”、“校外”这一角度来总结是不够的,这既
32、是对他的低估,也是对他的浪费。只有从与教育主流渠道结合这个角度来总结、评价和提升,才是恰如其分的。回顾历史,市科教中心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最惊险处似乎到了可有可无的边缘,但他却处惊不变,柳暗花明,这是什么原因?其实这里并没有神仙皇帝的护佑,靠的是他自身的生命力:他看到了新科技发展方向后及时找出它与科技科普教育的结合点而坚决引入;他发现了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后大胆尝试;他了解到广大学生的兴趣所指潜力所在后,设计各色活动为其服务。正因为如此,所以无论社会舆论还是领导决策,对市科教中心的主流方向从来没有怀疑过。当我们揭示了市科教中心真正的定位和任务以后,接踵而来的问题是:他应该如何持续发展?回答是“与时俱进”!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要做好“先导实验基地的工作”有必要探讨几个观念。一、市科教中心与区少科站的关系。变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