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74.03KB ,
资源ID:1056699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5669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儿童课间游戏德育实施的实践与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儿童课间游戏德育实施的实践与研究.docx

1、儿童课间游戏德育实施的实践与研究儿童课间游戏德育实施的实践与研究儿童课间游戏德育实施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方案江山市上余镇中心小学 周君花一、课题的提出2004年2月26日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据统计,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亿,高度重视对一群体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研究德育实效性开展是德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反思传统教育,一些积重难返的弊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成人化、脱离青少年实际,

2、那些纯而又纯、高而又高的理念与孩子们接触到实际生活存在一定差距,使其难以产生认同感;二是未能有效地把握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品德形成规律,灌输式、说教性的手段和方法让学生被动地接受道德规范和规则,使其在德育过程中缺乏参与的积极性;三是一些学校的德育往往在较封闭的状态下进行,未能有效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走出校门后,很难认清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和道德冲突。德育的本质是使个人完成道德上的社会化,还是帮助个人完成对于人生意思的求索和生存质量的提高,抑或两者兼而有之,尽管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并没有形成一致的见解,但无论从哪一角度理解都逻辑地包含着德育“生活化”取向的必然性。道德教育如何才能在自

3、然、们的这一课题具有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在做这一课题研究前期准备工作中,我们阅读和搜集了较多的相关研究资料,我们注意到下列的一些研究情况:我们国内,游戏中渗透德育的教育思想已在许多学校得到了广泛地推行,已形成“德育生活化”“玩中渗透德育”的共识,确认德育应该更多地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进行。其中江苏常熟谢桥中心小学的小学德育走生活化、活动化、实践化道德路的研究、威海市长征小学的德育生活化、生活主题化、上海的体育课游戏的德育渗透与研究,以及“课间儿童童谣”、“课间三字经诵读”、“拍手歌”等课间游戏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实践经验。同样,国外也很重视德育生

4、活化的研究。美国的学校德育极其注重学生玩中学,玩中悟,逐渐普及公民学教育课程,并作为学校培养合格公民的新政策;日本道德教育内容主要从个人自身、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四个方面重新进行了组合;新加坡近二十年来学校道德教育主要内容是好公民、生活与成长。上述内容表现出来的共同趋势是一致的,不仅为我们的课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研究大环境,还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依据。我们的课题是儿童德育“生活化”的细化,重在对儿童课间游戏德育的具体目标确立,流程调控,过程生成等,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和提高。开展儿童课间游戏德育实施的实践和研究,我们自认为有一定的创新性。三、课题

5、研究的思路与内容 在对课题作出界定后,我们又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及当前学校德育中最缺失的部分作了仔细剖析,然后对课间游戏德育的学生发展目标作出了如下定位: 1、促进学生感性生命的自我成长。 齐美尔说,人的生命是高于生命的生命。人是同时具有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存在物,而且,人之所以为人,其本质不在于他的自然生命,而在于他的精神存在。“精神”这个词包括“理性”概念,另外,除了“观念思维”之外,它还包括对原始现象或本质内容的特定“直观”;同时,它还包括诸如善良、爱、悔恨、敬畏、心灵的惊奇、极乐、绝望和自由抉择等意志和情感活动。”可见人的精神生命应该包含理性生命和感性生命两大块,其中感性生命更关注的是

6、“直观”,是“情绪”“情感”“意志”等活动。只有当人的感性生命与理性生命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人性才能趋向完美。可见,“整个心灵的和谐就是德行”,德育的任务便在于努力促进人的理性与感性的和谐发展。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将促进学生感性生命的自我成长作为课间游戏德育的重要目标。 2、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同、接受社会性规则。 首先,这一目标的侧重点不在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同和接受了哪些社会性规则,而在于实践活动本身,即加强德育实践活动的过程意识。学生心灵世界的成长是不可预设、不可规划,不被框定的,它并不顺着成人的意志意愿自然发展。学生自有自己的成长轨迹,这种成长是无法替代的。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中

7、,在亲身参与的实践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19世纪的哲学家黑格尔说:“人的真正的存在是在他的行为”;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说:“行动是生命的本质”;马克思认为人是在自己的劳动生成的。这一切都说明:人是能动的存在物,人是自我生成的。而且,人是在自己的活动中获得发展的,人自身发展的动力不是源于别处,而是源于人的活动本身,是人的活动促成了自己的发展。所以,对学生的成长而言,实践活动本身就是弥足珍贵的,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实践的目的就是实践活动自身”。因此,课间游戏德育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同、接受社会性规则强调的是“过程即目的”。 为此我们确定“农村小学课间游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

8、具体操作思路与内容如下: 1、改善教育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值得生活于其间的世界。 教育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多个层面。物理环境与人文环境往往构成学校的精神文化环境。学生生活于其间,也“浸润”于其间。它对学生的成长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积淀与营造一种积极向上、丰富博大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将成为德育生活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心理环境也是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心理环境常常是内隐的、无形的、“弥漫”式的,所以心理环境的改善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但其实心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尤其是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课间游戏德育高度重视心理环境,认为心理环境的改善首先要在学校生活中努力

9、建构起人与人之间的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关系。长期以来在德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盲点,即缺少对于教育对象起码的理解和基于理解、平等、宽容之上的对话。在许多学校里,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那是一种“管理与服从”、“主宰与追随”、“权威与听从”的关系,是“以上对下”、“以强对弱”的关系,这种关系常常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训示”、“告诫”甚至是“塑造”。处在这样的人人关系之中,学生的心灵是封闭的、压抑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阻隔的。所以,只有在学校生活中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关系,使精神相遇的对话关系成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形态,才能让学生在一种自由、变化、动态的对话关系中潜移默化受

10、到教育。 其次,改善心理环境要努力促进语言交往由物性向人性的转变。教育离不开语言,任何教育都发生在语言中,教育应加强对语言的领会,深化语言的意义,把语言积极地纳入人的生活形态之中,而不是单纯地把语言作为工具,语言本身就是目的,教育引导人在语言中生活。反思我们的教育曾是唯知、唯智,指向理性指向“物”的,反映在教育语言上,“告诉式”、“指令性”语言在学校教育中就占了极大的比重,教育者常常很顺理成章地以社会代言人、知识拥有者的身份对学生作着知识的传授,同时对学生作着种种认为学生理所当然应该接受的要求。那么此时的教育语言只是工具,它是“物性”的。语言交往由“物性”转向“人性”,意味着要变“指令性”语言

11、为“协商性”、“激励性”语言,在与学生的语言交往中,教育者应更多地用情感唤醒情感,用生命点燃生命,使语言真正作用于人的心灵。 2、改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他们自己的世界中亲历与实践。 活动产生人,人在自己的活动中得到改造并逐步形成。“活动性”是人的本质特征,又是生活德育的重要特征。但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对人的生成具有相同的意义与价值。传统教育中那种由成人规划、听命于成人摆布的机械接受式活动对学生的自我构建、自我生成意义就不大;把实践活动局限于一种狭隘的生活方式中,让学生仅仅经历“颈部以上的活动”,对学生的生成与发展也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由此,改善活动过程,首先要让活动成为孩子们熟悉的、喜欢的、真正

12、属于他们自己的活动,让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其次要将研究儿童的行为特点,采用和创造符合学生需求的活动方式作为重点。对儿童而言,唯有形象的、具体的、身心一体的活动,才能满足其精神世界不断充盈的要求。所以,形象的、具体的、身心一体的游戏方式将成为儿童成长需要的主导活动方式。改善活动过程就意味着在学生活动的启动、展开和小结阶段,教师都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改革教育评价,以评价促发展。 以往的教育评价重甄别与选拔功能,评价的主要内容常常侧重学生的认知能力或水平,评价的主体常常是教师,评价的方式往往比较单一。德育生活化认为教育评价应发挥其激励和引领作用,所以重视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的研究。 首

13、先,从评价的主体来看,主张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的结合。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有一种反省的意识和能力,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其次,从评价的内容来看,德育生活化更应注重以学生的精神面貌、情感态度的发展、社会性规则的形成等作为衡量的主要内容,给予不断的激励和鼓舞。 再次,从评价的过程来看,主张采用纵向性和个体化评价。即从评价促进发展这一功能出发,不作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横向比较,而是让学生在自己的过程性成长中作纵向比较,以不断地得到自我认可,确定新的发展目标。 最后,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样的。这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需是符合儿童特性的,满足儿童需要的,具有儿童特点的,被儿童认同的,

14、而且还能使儿童体验成功,获得快乐。 学校各部门、年级教研组以及教师个人都应围绕以上三方面的研究,确定子课题及支课题系列。 四、课题研究的阶段划分 (一)准备阶段(2006年10月2006年12月)进行文献研究;讨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提交专家组指导并进行论证,并进一步修改、完善方案;各部门、年级教研组、教师个人制定子课题方案。 (二)实施阶段(2007年1月2007年7月)进一步学习理论,全面启动课题研究,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每学期认真做好一次总结,在总结中调控、修正研究思路,并及时发现典型,采用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组织推广,做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 (三)总结阶

15、段(2007年8月2007年10月)对预期目标进行评估,作课题总结;整理物化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提请有关部门进行课题鉴定。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以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为主; 在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与案例研究为主; 在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再次用调查研究、统计研究等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准备阶段成果:文献综述、文献资料汇编、研究方案 实施阶段成果:理论学习笔记、研究案例汇编 总结阶段成果:关于生活德育的研究结题报告、关于生活德育的研究的专、相关研究论文集、其它相应的物化成果(如录像、电视片、光盘等)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1、本课题的研究本身所需要的物质条件

16、布告,研究的内容比较容易展开。2、课题的提出者是我校的教科室主任陈春云老师,他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能时刻指导我们的研究,同时又会严格督促我们工作的顺利进展。本课题主持人周君花也曾担任过市一般课题的研究任务,副组长郑国胜是我校教导主任,其他组员都具有五年以上的班主任德育经验。可见我们有能力协调开展这项研究工作。3、当前上至国家教委,下至基层学校,都将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一个方面,这是我们这项课题研究的良好外部环境。只要能协调调动好学校内部相关这个课题研究的各项因素,这项研究必定能顺利得以开展。4、我校地理处于城乡结合部,离市、区教科研业务部门空间距离近,便于联系,利于求得市、区教科研专家的即时指导。 八、课题组成员 组 长:周君花 小学一级教师 全面负责 副组长:郑国胜 小学一级教师 教育环境的变量研究组 员:姜肖浪 小学一级教师 教育活动的变量研究 陈春云 小学一级教师 教育评价的变量研究 钟杨容 小学一级教师 资料收集 总结汇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