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6.52KB ,
资源ID:1056393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5639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专题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专题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docx

1、专题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专题: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杨富民【高考目标】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以及国家间的地缘政治合作和冲突。2.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地理意义。3.综合国力: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命题趋势】在国际地域分工不断深化和世界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加强的情况下,当代世界已经形成完整的、无所不包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高中学生不仅要关心国家大事,更要关心国际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和媒体手段的发达,也使得高中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有关当前世界政治和经济形势的感性材料,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这就需要高中学生对国际关系格局具有一般

2、性的背景知识,能够围绕国际热点问题,搜集相关材料,作出分析和判断,形成自己的观点。本单元是很好的文综切入点。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命题的规律是以热点政治、经济事件为背景,以世界区域图为载体,综合考查相关政治、历史、地理知识。主要有:1.结合历史知识考查世界政治多极化。如2001年全国卷第41题,就是以非洲殖民地的历史变化过程图为材料,综合考查政、史、地知识。2.以读图分析题考查经济区域合作组织。如2005年春季北京卷第39题,以泛亚铁路图表资料为线索,考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意义等内容。3.结合区域地理、世界经贸、工业集聚和扩散考查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如2002年全国卷

3、第17题,考查欧盟、欧元等时事知识。4.结合政治、历史学科考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区域经济集团,是本考点的难点。如2004年天津卷第40题,通过“欧共体”到“欧盟”的演变历史,综合考查政、史、地学科的有关知识。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本单元命题趋势是继续以世界热点地区的冲突或世界影响较大的经贸摩擦为素材,配以世界局部政区图,进行政、史、地综合命题,考查学生地理识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分析】这几个课题主要是政治地理学的内容。政治地理学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它不仅直接服务于国家的对内、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而且有助于我们把握国际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地理背景,认识和理解

4、当今重大国际问题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参与性和可预见性。历史长河,前后相续。了解现在,需要把握过去,也才能预见未来。理解当前政治和经济的地域空间格局,需要掌握过去100年中世界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包括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及其深远影响,战后美苏两大阵营的形成、发展、分化和瓦解过程,这样才能对当今国际政治和经济关系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在过去的100年中,前50年主要是战争和破坏,后50年主要是和平和发展。两次世界大战都肇始于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其背景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矛盾则发生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帝国主义在亚非拉的殖民体系崩溃,一大批从前的殖

5、民地和附属国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走上世界政治舞台。美苏则由战时的合作走向全面对抗,除了在接触地带发生局部冲突和战争,世界在冷战中保持相对和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巨变,苏联解体。随着世界舞台上的军事争霸逐渐让位于经济角逐,国家间的竞争日益表现为综合国力竞争。世界上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正在形成,各国更多地显示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战后50多年来,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各国纷纷致力于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世界经济出现了空前的大发展。一方面,工业化从西方发达国家逐步向广大亚、非、拉地区扩散。但是,产业分布和集中的倾向仍然非常明显,表现在工业主要分布在北美洲、

6、欧洲和日本,现代化水平高的商品农业则以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欧洲的法国、荷兰、丹麦和南美的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等国为代表。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材讲述世界政治地理和经济地理格局,采用厚今薄古的原则。讲述20世纪以来国际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历史演变,主要是提供一些背景知识,让学生对国际形势及其发展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讲述当代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格局,则贯穿全球关系中的两个根本性问题东西矛盾(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意识形态对抗,并分别组建了军事和经济合作组织)和南北差距(主要由殖民侵略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造成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

7、),使学生能够把握当前世界格局特征,即冲突和合作并存,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具体表现为政治上向多极化发展,这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稳定。经济上机遇和挑战并存,南北差距拉大的趋势有所扭转,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还将持续下去。本单元教学内容和义务教育初中历史、高中思想政治的联系比较密切。例如,学生在初中世界历史部分曾经系统地学习了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发展和影响可能有较多的了解。教师在讲述这一部分时,需要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政治地图,重点掌握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深化认识,提高概括能力。同时,这一部分高中地理的内容也有助于学生在高中

8、思想政治课中学习有关当代国际社会的基本知识。本单元教学内容概括程度高,时间跨度大,但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很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教学策略的设计和组织。可以采取讨论、报告或者专题研讨等灵活多变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有必要适时补充一些事实和材料,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局势的发展和变化,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空间的和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尽可能地联系当今国际形势新的变化和热点问题,指导学生搜集、分析和组织相关材料并交流各自的发现。【5.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一、本课讲述三个问题。一是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二是当前一超多强格局和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三是国家间地缘政治冲突和

9、合作的特点及其表现。二、世界政治地理格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相互斗争形成的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地域结构及其表现形态。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不是亘古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具有继承性。首先,世界政治格局有一个形成、发展和变革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变迁,新的格局要代替旧的格局。其次,新格局的产生是旧有格局中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关系不断发生变化的结果,旧的格局在冲击下不断调整,并产生新的特点,逐步向新的格局过渡,因而新旧格局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掌握旧的格局中各种因素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及其特点,把握新旧格局演变的脉络,才能比较深刻地了解当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阅读世界政治地

10、图是了解和认识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比较好的方法。世界政治地图表现了一定时期各种类型的国家或者国家集团、政治体系的区域划分和组合对立关系。世界政治地图的变化则可以体现区域或者全球政治现象的发展过程。意识形态斗争、经济冲突和国际竞争,是政治地图演变的主要原因。三、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教材以欧洲政治地图的演变为例,讲述主要参战国对阵形势和战后政治地图的重划。这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也主要集中在欧洲。这部分内容并不复杂,教师应注意挖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观念。也可以作一些延伸,适当提供一些背景知识。1.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经过近300

11、年的发展,到20世纪初,各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基本把世界瓜分完毕。在1900年的世界政治地图上,主要是几个殖民国家及其殖民地。当时的殖民地面积占世界面积的一半以上,人口5亿多。主要的宗主国包括英国、法国、俄国、德国、美国。英国的殖民地面积比其本土大100多倍。美国原来也是殖民地,在独立后却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日本是亚洲惟一走上西方道路的国家。日本在1853年受美国舰队逼迫对外开放。但是因为它处于欧洲侵入亚洲路线的末端,位于印度、中国之后,在列强分割衰落的中国清王朝时,乘机改革,富国强兵,避免了半殖民地危机,成为新的帝国主义。2.在西方列强看来,海外殖民地的多寡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由于工业

12、技术的扩散,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现象加剧,后起的美、德、日等国跳跃式地赶上并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要求按实力重新瓜分世界。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心脏欧洲,英、德矛盾最为突出。德国垄断资本实力超过英国,殖民地却不及英国的1/11。在争霸过程中,英国向法俄集团靠拢,德奥意则结成盟友。19141918年,旨在瓜分世界、分割和重分殖民地及财政资本势力范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在这两大对立集团之间进行。在战争中,日本在1914年对德宣战,却不出兵欧洲战场,而是借机在亚洲扩大势力和影响。意大利在1915年向奥匈宣战,加入协约国阵营。1917年,俄国因发生革命而退出战争,美国则向德国宣战。3.第一次世界大战并

13、没有解决帝国主义间的根本矛盾,相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实力对比又发生新的变化。美国和苏联经济迅速发展,工业生产水平跃居世界前两位。德国在英美扶持下重新崛起,为再度称霸世界奠定了经济基础。后起的日本和意大利不满于战后现状,企图侵占更多的领土和殖民地。德国、意大利、日本先后走上疯狂对外扩张的道路,并在20世纪30年代结成企图征服世界的轴心集团。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政治地图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可按以下几点归纳。(1)亚洲的中国、朝鲜和越南,欧洲的南斯拉夫、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以及拉丁美洲的古巴,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战前的社会主义国

14、家苏联、蒙古一起构成社会主义世界体系。(2)两大阵营的形成与东西对抗。由于国家利益和战略构想发生冲突,美苏两国关系从战时的结盟不断走向紧张直到全面冷战,并按意识形态差异分别组建了经济集团和政治军事联盟。美国为遏制苏联,在从北大西洋经西欧、地中海、中东、东南亚到西太平洋和东北亚的漫长地带,建立了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体的庞大军事集团。战后在阿富汗、越南、中东、柬埔寨等地爆发的地区冲突,都与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有关。(3)亚非拉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崩溃。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长期遭受外国侵略、压迫和剥削的历史,基于发展经济、改变长期落后状态的迫切要求和共同利益,它们采取各种形式联合起来

15、,例如不结盟运动、各种行业性或地区性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捍卫发展中国家合法利益、反对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4)三个世界的划分和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1974年,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战略划分,指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构成第一世界,它们拥有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经济、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在反帝、反殖和反霸斗争中成长壮大的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形成一支集体政治力量,构成第三世界,逐渐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力量,中国是第三世界的一员;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国家居于二者之间,构成第二世界,它们是反霸斗争中可以联合的力量。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关于多极化的说

16、法多种多样,但是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得到国际公认。与两极格局阵线分明、相互对峙、针锋相对和全面对抗的态势不同,多极化的世界政治地图呈现出既有矛盾又有联系、既有斗争又有合作的复杂局面。应该说,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与两极格局的分化和瓦解相伴的。1.苏联集团的分化。苏联和东欧国家原来就存在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矛盾。因为领土划分和确立势力范围方面的矛盾,南斯拉夫和苏联的关系首先在1948年破裂。波兰在经济上照搬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匈牙利则紧跟苏联政策,搞个人崇拜。1956年,波兰和匈牙利发生骚乱,苏军甚至出兵布达佩斯,运用武力对两国加以控制和干涉。1960年,阿尔巴尼亚和苏联的关系破裂。1968年

17、,苏联出兵布拉格,武装干涉捷克共产党改革进程。在远东地区,中苏关系在50年代后期出现紧张,60年代急剧恶化,两国甚至于1969年在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上游的珍宝岛发生严重武装冲突。2.美国集团的分化。法国传统上是欧洲大陆型国家,与英美有一定矛盾。战后因经济困难和政治不稳,需要美国的援助和支持。50年代末,法国经济恢复并有新的发展,特别是戴高乐重新执政后,奉行独立自主政策,改善与中苏两国的关系,实现法德合作,注意发挥法国在西欧的核心地位。联邦德国和日本在60年代经济有很大发展,对原来依附美国的地位渐生不满,转而调整对外政策,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巨变,柏林墙倒

18、塌,两德统一,华沙条约组织宣告解散,北约组织则减少军事色彩,加强政治职能。1991年苏联解体,以欧洲和德国分治、东西方冷战、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和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为特征的美苏两极格局不复存在。4.中小国家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在联合国中改变了超级大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一些地区性大国如南亚的印度、北非的埃及、南美的巴西逐渐崛起,削弱了超级大国对地区问题的发言权和控制力。中国作为第三世界的一员,拥有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中国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世界实力出现,甚至被视为触发从两极向多极转化的标志。目前的世界政治地理格局是: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想搞一极独霸,但没有经济实力;经济

19、实力雄厚的欧洲和日本,前者向政治一体化迈进,后者一心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国际坐标未定、但地位和作用重要的俄罗斯,拥有1亿多人口、丰富的资源、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军事实力;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占全球4/5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五、合作和冲突是国家间关系的两种表现形式。地缘可以解释为边缘,是与地理环境相关的概念。关于合作,教材主要讲述一些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基于地理的联系,为保证地区安全,摆脱超级大国的操纵和控制而建立区域性国际组织。关于冲突,教材则以阿以冲突为例,讲述地区冲突的地理因素。从全球来说,“和平和发展”是当代国际政治的两大主题。第三世界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

20、量。面对超级大国的争夺和干预,广大发展中国家需要联合起来,依靠集体的力量,提高对本地区事务和问题的发言权和控制力。许多发达国家也不希望发生冲突和战争,它们强烈要求维护世界和平。因为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诸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使得国际形势动荡不安。这些因素主要表现在:(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继续存在,美国等西方大国对中国和其他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2)美国、日本和西欧经济摩擦和贸易争端加剧,争夺世界经济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3)国际经济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环境恶化,南北关系紧张;(4)原先在两极格局下被掩盖和压制的国家间的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和资源争夺等,重新出现并

21、日益突出,甚至酿成流血冲突和局部战争。【5.2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一、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信息和人员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散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滚滚而来,势不可挡,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卷入世界的大市场和国际经济的联系之中。在21世纪,全球化的洪流有可能更加汹涌,全球市场化、全球信息化、生产全球化和国际资本迅速流动这四大特征将表现得更加充分。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还将持续下去,以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特征的当代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因此,教材首先讲述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二、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各

22、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经济交流障碍的减少,经济在空间上的扩散则是国际经济联系的地理基础。在国际规模尺度上,经济的空间扩散主要表现为产品、资本和技术从先进国家向落后国家流动,从工业化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某一生产技术和资本等要素在空间上不断扩散,新的技术和资本等代替旧的生产和服务要素开始新一轮的扩散,就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间经济的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强。教材采用演绎的方法,先讲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及其特征,即世界经济的带状分布现象,发达国家集中在北部,发展中国家集中在南部。然后讲述其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即这种空间格局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不平衡则表现为国家间的

23、贫富差距。教师在讲述中应当讲清三点:一是世界经济格局以南北两类国家为代表;二是从地理上看,这种格局是欧洲经济活动向外扩散的结果,其实质是长期的武力征服、殖民掠夺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处于受剥削和不平等的地位,经济相对落后;三是在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过程中,核心和边缘格局又是变动的。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需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1.发达国家多属于经济合作组织国家、欧盟和西方七国集团,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40%,人口约占25%。大多数发达国家依赖发展中国家供应原料和燃料,同时又把发展中国家当作重要的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2.发展中国家内部存在分异。例如高收入的石油输出国(包括海湾地区

24、的科威特和东南亚的文莱等,人口少,人均财富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包括亚洲的新加坡、韩国、我国台湾和拉丁美洲的巴西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或超过10000美元,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都在1000美元以下。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除了经济实力上的差异,在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部门结构、对外贸易水平方面也相差悬殊。从生产力发展上看,少数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一些亚非拉国家仍然处在农业社会阶段。发达国家工农业产值比高,制造业比重高,采矿业和轻工业比重低,传统制造业比重在减少,尖端工业占优势,农业高度机械化、集约化,农业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非常高。发展中国家工业

25、产值所占比重低,采矿业比重大,农业技术落后,从业人员多,农业部门较为单一。4.欧洲经济向外扩散开始于15世纪,到20世纪扩展到全球,形成一个“欧洲人”的世界经济。由欧洲开始的世界经济最初包括西欧、东欧和南美、中美的一些地方,然后向加勒比地区、北美、印度、东亚、澳大利亚扩散,最后到达太平洋群岛。欧洲人扩大经济范围的方式也不一样。在拉美是通过掠夺和殖民,在澳大利亚和北美则通过排挤土著人建立欧洲生产方式,在印度是通过军事占领和政治控制,在中国是通过强迫开放市场。5.核心和边缘反映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的不同。核心指经济发达、工资高、技术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剥削其他国家和地区。边缘

26、国家则经济落后,技术简陋,生产单一化,经济上遭受先进地区的剥削。从世界经济范围扩大的进程来看,最早核心地区在西欧,后来扩大到北美和日本。边缘地区原来只有拉美,随着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世界的分割和控制,非洲和亚洲等地也相继变成边缘地区。三、从前面的讲述可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并非偶然。从根本上来说,它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具体来说,在当代,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包括: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边界控制减弱,是经济全球化的政策保障;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因;企业经营国际化,特别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

27、围的迅速扩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篇幅的限制,教材着重讲了技术和跨国公司这两个因素。科学技术最具世界性,也最早实现全球化。技术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科学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器。科学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扩大产品市场范围,使产品和服务能够迅速在全球普及。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也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来占领新的市场。(2)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强了各国间经贸往来和政策协调,促进世界商品循环和人员流动。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通讯技术在便利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贸易和投资机会。跨国公司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从封闭的地区走向交流频繁的全球经济的过程。跨

28、国公司实行全球经营战略,其优势在于它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实行高度科学的经营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在当代国际经济活动中,跨国公司几乎控制了全球劳务贸易,跨国公司内部以及公司之间的贸易约占世界贸易的2/3,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4/5以上是由跨国公司完成的,世界技术研究和技术转让主要也掌握在跨国公司手里。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跨国公司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打破国家间贸易壁垒,加速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2)通过在公司内部转移与推广新技术与新产品,促进技术的空间扩散;(3)扩大国际贸易量,提高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益;(4)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

29、强,促进国家间经济政策的协调和融合。有关跨国公司和技术的内容,学生在高中地理(必修)下册“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部分已经有所了解。在这里只要求学生能够说出这两个因素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即可。四、经济全球化的地理意义主要讲述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重点是讲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它既带来发展机遇,也伴随着巨大风险。一方面,南北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因为自身条件和发展程度不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也会拉大。应当说,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谁不参与,谁就落后。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成员,理应在全球

30、化进程中发挥组织者的作用,促进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推动自身经济发展。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在贸易、资金、技术和信息方面占据优势,有可能享尽全球化红利。发展中国家则比较弱小,也是相对被动的一方,暂时饱受贫穷和落后之苦。这是因为:(1)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充足而低廉,自然资源丰富,有利于吸引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从而对发达国家形成依赖,容易被后者控制;(2)由于规模小、水平低、基础差,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3)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输出的多是先进的工业产品和零件,发展中国家则多是农矿产品和轻工产品,低级产品与高级工业产品在交换中,始终处于不等价状态;(4)发展中国家

31、债务沉重,给经济进一步发展带来很多困难;(5)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身既得利益,有可能在贸易和环保等方面提出苛刻条件,给发展中国家进入世界市场设置高门槛。教师在讲述这段内容时,需要注意现阶段国际经济形势特点和发展动态,如果学生感兴趣,可适当展开讨论。例如:(1)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协议,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有利于促进世界贸易和金融发展,带动生产要素市场走向世界一体化;(2)美国经济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加大,据统计,近几年美国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占40%,说明美国越来越依靠对外经济来维持本国的繁荣;(3)东亚经济蓬勃发展,一些国家经济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受金融危机冲击,部分国家和地区的

32、经济增长速度放慢。【5.3区域经济一体化】一、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国家间的矛盾和竞争更加激烈,由此推动了世界经济区域化的趋势不断发展。本课主要讲述世界经济区域化形成的原因和主要区域经济集团。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目标在区域层次上的率先实现。经济全球化使各个国家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空前紧密,货物、服务、资本和劳力跨越国界的流动越来越频繁,客观上要求消除国家间各种经济障碍,减少贸易摩擦,也就是达成某种规范和约束各国行为的国际公约和准则,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制度保证,实现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共同干预和调节。因为世界各国、各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长期存在,这决定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在各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内部,一些国家基于区域自身优势条件或者迫于外部经济、政治和安全因素的压力,利益共同点比较多,有可能首先在区域层次上建立一体化组织。三、经济一体化是指参与者为了共同利益而让渡一部分国家经济主权,由参与者集体行使,实现国际经济调节的行为过程。关于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目前有多种说法。有的学者认为,区域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在当代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是走向经济全球化的必由之路,通过区域一体化组织的扩大和各个一体化组织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