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83.98KB ,
资源ID:1055692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5569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简易混凝土标准养护室设计的探讨.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简易混凝土标准养护室设计的探讨.docx

1、简易混凝土标准养护室设计的探讨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1、总则 1.1、本方法适用于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及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1.2、本方法参照标准为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2、设计原则2.1、设计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设计沥青混合料各指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以及工程设计要求。2.2、就地取材,节约成本。2.3、满足施工条件要求。 图(1)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流程图3、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分三个阶段进行3.1、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宜按图(1)的框

2、图的步骤进行。3.2、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3.3、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最终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及配比、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本方法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对于采用其他方法设计沥青混合料,应进行马歇尔试验及各项配合比设计检验,并报告不同设计方法的试验结果。3.4、 配合比设计的试验方法遵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的方法执行。混合料拌和采用小型沥青混合料拌和机进行。4、目标配比设计4.1 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4.1.1 沥青路面工程的混合料设计级配范围由工程设计文件或招标文件规定,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级配宜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5.

3、3.2 规定的级配范围内,根据公路等级、工程性质、气候条件、交通条件、材料品种,通过对条件大体相当的工程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后调整确定,必要时允许超出规范级配范围。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可直接以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规定的级配范围作工程设计级配范围使用。4.1.2 调整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宜遵循下列原则。4.1.2.1 首先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5.3.2-2确定采用粗型(C 型)或细型(F 型)的混合料。 对夏季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多的路段,宜选用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C 型),并取较高的设计空隙率。对冬季温度低、且

4、低温持续时间长的地区,或者重载交通较少的路段,宜选用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F 型),并取较低的设计空隙率。4.1.2.2 为确保高温抗车辙能力,同时兼顾低温抗裂性能的需要。配合比设计时宜适当减少公称最大粒径附近的粗集料用量,减少0.6mm 以下部分细粉的用量,使中等粒径集料较多,形成S型级配曲线,并取中等或偏高水平的设计空隙率。4.1.2.3 确定各层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时应考虑不同层位的功能需要,经组合设计的沥青路面应能满足耐久、稳定、密水、抗滑等要求。4.1.2.4 根据公路等级和施工设备的控制水平,确定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应比规范级配范围窄,其中4.75mm 和2.36mm 通过率的上

5、下限差值宜小于12。4.1.2.5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充分考虑施工性能,使沥青混合料容易摊铺和压实,避免造成严重的离析。4.2 材料选择与准备4.2.1 配合比设计的各种矿料必须按现行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规定的方法,从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中取代表性样品。4.2.2 配合比设计所用的各种材料必须符合气候和交通条件的需要。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第4章规定的技术要求。当单一规格的集料某项指标不合格,但不同粒径规格的材料按级配组成的集料混合料指标能符合规范要求时,允许使用。4.3 矿料配比设计4.3.1矿料配合比设计宜借助电子计算机的电子表格用试配法进行。4

6、.3.2 矿料级配曲线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T 0725 的方法绘制。以原点与通过集料最大粒径100的点的连线作为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密度线。4.3.3 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计算13 组粗细不同的配比,绘制设计级配曲线,分别位于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上方、中值及下方。设计合成级配不得有太多的锯齿形交错,且在0.3mm0.6mm 范围内不出现“驼峰”。如反复调整不能满意时,必须更换材料设计。4.3.4选择适宜的沥青用量,分别制作几组级配的马歇尔试件,测定VMA,初选一组满足或接近设计要求的级配作为设计级配。5、马歇尔试验5.1 配合比设计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按公路沥青路面

7、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第5章的规定执行。5.2 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制作温度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5.2.2规定的方法确定,并与施工实际温度相一致,普通沥青混合料如缺乏粘温曲线时可参照表(1)执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成型温度在此基础上再提高1020。表(1) 热拌普通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制作温度()施 工 工 序石油沥青的标号50 号70 号90 号110 号130 号沥青加热温度160170155165150160145155140150矿料加热温度集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1030(填料不加热)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1501701451651401601351

8、55130150试件击实成型温度140160135155130150125145120140注:表中混合料温度,并非拌和机的油浴温度,应根据沥青的针入度、粘度选择,不宜都取中值。5.3 按式(1)计算矿料混合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sb。sb(1)式中:P1、P2、Pn 为各种矿料成分的配比,其和为100;1、2、n 为各种矿料相应的毛体积相对密度,粗集料按T 0304 方法测定,机制砂及石屑可按T 0330 方法测定,也可以用筛出的2.36mm4.75mm 部分的毛体积相对密度代替,矿粉(含消石灰、水泥)以表观相对密度代替。注: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均采用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不采用

9、毛体积密度,故无需进行密度的水温修正。2.生产配合比设计时,当细料仓中的材料混杂各种材料而无法采用筛分替代法时,可将0.075mm 部分筛除后以统货实测值计算。5.4 按式(2)计算矿料混合料的合成表观相对密度sa。sa(2)式中:P1、P2、Pn 为各种矿料成分的配比,其和为100, 为各种矿料按试验规程方法测定的表观相对密度。1、2、n 为各种矿料按试验规程方法测定的表观相对密度。5.5 按式(3) 或按式(4) 预估沥青混合料的适宜的油石比Pa 或沥青用量为Pb。Pa(3)Pb(4)式中:Pa预估的最佳油石比(与矿料总量的百分比),();Pb预估的最佳沥青用量(占混合料总量的百分数),(

10、);Pa1 已建类似工程沥青混合料的标准油石比,();sb集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sb1已建类似工程集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注:作为预估最佳油石比的集料密度,原工程和新工程也可均采用有效相对密度。5.6 确定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5.6.1 对非改性沥青混合料,宜以预估的最佳油石比拌和2 组的混合料,采用真空法实测最大相对密度,取平均值。然后由式(5) 反算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se。se(5)式中:se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Pb试验采用的沥青用量(占混合料总量的百分数),();t试验沥青用量条件下实测得到的最大相对密度,无量纲;b沥青的相对密度(25/25) ,无量纲。5.6.2 对改性沥

11、青及SMA等难以分散的混合料,有效相对密度宜直接由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与合成表观相对密度按式(6)计算确定,其中沥青吸收系数C 值根据材料的吸水率由式(7)求得,材料的合成吸水率按式(8)计算:seCsa+(1-C)sb(6)C = 0.033 wx2 - 0.2936 wx + 0.9339(7)wx =()100%(8)式中:se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C合成矿料的沥青吸收系数,可按矿料的合成吸水率从式(7)求取;wx合成矿料的吸水率,按式(8)求取,;sb材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按式(1)求取,无量纲;sa 材料的合成表观相对密度,按式(2)求取,无量纲。5.7 以预估的油石比为中

12、值,按一定间隔(对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通常为0.5%,对沥青碎石混合料可适当缩小间隔为0.3%0.4),取5 个或5 个以上不同的油石比分别成型马歇尔试件。每一组试件的试样数按现行试验规程的要求确定,对粒径较大的沥青混合料,宜增加试件数量。注:5 个不同油石比不一定选整数,例如预估油石比4.8,可选3.8、4.3、4.8、5.3、5.8等。5.6.1 中规定的实测最大相对密度通常与此同时进行。5.8 测定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f 和吸水率,取平均值。测试方法应遵照以下规定执行:5.8.1 通常采用表干法测定毛体积相对密度;5.8.2 对吸水率大于2的试件,采用蜡封法测定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13、。5.9 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5.9.1 对非改性的普通沥青混合料,在成型马歇尔试件的同时,按5.6.1 的要求用真空法实测各组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ti。当只对其中一组油石比测定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时,也可按式(9)或(10)计算其他不同油石比时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ti。5.9.2 对改性沥青或SMA 混合料宜按式(9)或(10)计算各个不同沥青用量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ti(9)ti(10)式中:ti相对于计算沥青用量Pbi 时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无量纲;Pai所计算的沥青混合料中的油石比,;Pbi所计算的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PbiPai /(1+ Pai),;

14、Psi所计算的沥青混合料的矿料含量,Psi100Pbi,;se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按式(5)或(6)计算,无量纲;b沥青的相对密度(25/25) ,无量纲。5.10 按式(11)、(12)、(13)计算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矿料间隙率VMA、有效沥青的饱和度VFA 等体积指标,取1位小数,进行体积组成分析。VV=()100%(11)VMA=()100%(12)VFA=100%(13)式中:VV试件的空隙率,;VMA试件的矿料间隙率,;VFA试件的有效沥青饱和度(有效沥青含量占VMA 的体积比例),;f按5.8 测定的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t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按5.9 的方

15、法计算或实测得到,无量纲;Ps各种矿料占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率之和,即Ps =100-Pb,;sb矿料混合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按式(1)计算。5.11 进行马歇尔试验,测定马歇尔稳定度及流值。6 确定最佳沥青用量(或油石比)6.1 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图B.6.1 的方法,以油石比或沥青用量为横坐标,以马歇尔试验的各项指标为纵坐标,将试验结果点入图中,连成圆滑的曲线。确定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规定的沥青混合料技术标准的沥青用量范围OACminOACmax。选择的沥青用量范围必须涵盖设计空隙率的全部范围,并尽可能涵盖沥青饱和

16、度的要求范围,并使密度及稳定度曲线出现峰值。如果没有函盖设计空隙率的全部范围,试验必须扩大沥青用量范围重新进行。注:绘制曲线时含VMA 指标,且应为下凹型曲线,但确定OACminOACmax 时不包括VMA。6.2 根据试验曲线的走势,按下列方法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OAC1。6.2.1 在曲线图上求取相应于密度最大值、稳定度最大值、目标空隙率(或中值)、沥青饱和度范围的中值的沥青用量a1、a2、a3、a4。按式(14)取平均值作为OAC1。OAC1= (a1 十a2 十a3 十a4)/4 (14)6.2.2 如果在所选择的沥青用量范围未能涵盖沥青饱和度的要求范围,按式(15)求取3 者

17、的平均值作为OAC1。OAC1= (a1 十a2 十a3)/3 (15)6.2.3 对所选择试验的沥青用量范围,密度或稳定度没有出现峰值(最大值经常在曲线的两端)时,可直接以目标空隙率所对应的沥青用量a3 作为OAC1,但OAC1 必须介于OACminOACmax 的范围内。否则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6.3 以各项指标均符合技术标准(不含VMA)的沥青用量范围OACminOACmax 的中值作为OAC2。OAC2=(OACmin 十OACmax)/2 (16)6.4 通常情况下取OAC1 及OAC2 的中值作为计算的最佳沥青用量OAC。OAC=(OAC1 十OAC2)/2 (17)6.5 按(

18、17) 计算的最佳油石比OAC,从图中得出所对应的空隙率和VMA 值,检验是否能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5.3.4 或表5.3.5 关于最小VMA 值的要求。OAC 宜位于VMA 凹形曲线最小值的贫油一侧。当空隙率不是整数时,最小VMA 按内插法确定,并将其画入图中。6.6 检查图中相应于此OAC的各项指标是否均符合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6.7 根据实践经验和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情况,调整确定最佳沥青用量OAC。6.7.1 调查当地各项条件相接近的工程的沥青用量及使用效果,论证适宜的最佳沥青用量。检查计算得到的最佳沥青用量是否相近,如相差甚远,应查明原因,必要

19、时重新调整级配,进行配合比设计。6.7.2 对炎热地区公路以及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重载交通路段,山区公路的长大坡度路段,预计有可能产生较大车辙时,宜在空隙率符合要求的范围内将计算的最佳沥青用量减小0.10.5作为设计沥青用量。此时,除空隙率外的其他指标可能会超出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配合比设计报告或设计文件必须予以说明。但配合比设计报告必须要求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组合等方式加强碾压,以使施工后路面的空隙率达到未调整前的原最佳沥青用量时的水平,且渗水系数符合要求。如果试验段试拌试铺达不到此要求时,宜调整所减小的沥青用量的幅度。6.7.3 对寒区公路、旅游公路、交通量很少的公路,

20、最佳沥青用量可以在OAC 的基础上增加0.10.3,以适当减小设计空隙率,但不得降低压实度要求。6.8 按式(18)及(19)计算沥青结合料被集料吸收的比例及有效沥青含量。Pba(18)PbaPb -(19)式中:Pba沥青混合料中被集料吸收的沥青结合料比例,Pbe沥青混合料中的有效沥青用量,se集料的有效相对密度,按式(5)计算,无量纲;sb材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按式(1)求取,无量纲;b沥青的相对密度(25/25) ,无量纲;Pb沥青含量,;Ps各种矿料占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率之和,即Ps =100-Pb,。注:如果需要,可按式(20)及(21)计算有效沥青的体积百分率Vb 及矿料的

21、体积百分率Vg。Vbe(20)Vg=100-(Vbe VV) (21)6.9 检验最佳沥青用量时的粉胶比和有效沥青膜厚度6.9.1 按式(22)计算沥青混合料的粉胶比,宜符合0.61.6 的要求。对常用的公称最大粒径为13.2mm19mm 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粉胶比宜控制在0.81.2 范围内。FB(22)式中:FB粉胶比,沥青混合料的矿料中0.075mm 通过率与有效沥青含量的比值,无量纲;P0.075矿料级配中0.075mm 的通过率(水洗法),;Pbe有效沥青含量,。6.8.2 按式(23) 的方法计算集料的比表面,按式(24) 估算沥青混合料的沥青膜有效厚度。各种集料粒径的表面积系数按

22、表6.8 采用。SA=(PiFAi)(23)DA(24)式中:SA集料的比表面积,m2/kg。Pi各种粒径的通过百分率,;FAi相应于各种粒径的集料的表面积系数,如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B.6.8 所列;DA沥青膜有效厚度,m;Pbe有效沥青含量,;b沥青的相对密度(25/25) ,无量纲。注:各种公称最大粒径混合料中大于4.75mm 尺寸集料的表面积系数FA 均取0.0041,且只计算一次,4.75mm以下部分的FAi 由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B.6.8 示例。该例的SA6.60 m2/kg。若混合料的有效沥青含量为4.65,沥青的

23、相对密度1.03,则沥青膜厚度为DA=4.65/1.03/6.60106.83m。7 生产配比设计7.1生产配比设计参照以上目标配比设计步骤进行。7.2在进行矿料级配设计时,矿料取样应在干拌5次以后进行。8 配合比设计检验8.1 对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需在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要求进行各种使用性能的检验,不符合要求的沥青混合料,必须更换材料或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其他等级公路的沥青混合料可参照执行。8.2 配合比设计检验按计算确定的设计最佳沥青用量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如按照6.7的方法将计算的设计沥青用量调整后作为最佳沥青用量,

24、各项技术要适当调整。8.3 高温稳定性检验。对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小于19mm 的混合料,按规定方法进行车辙试验,动稳定度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5.3.8-1 的要求。注:对公称最大粒径大于19mm 的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或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由于车辙试件尺寸不能适用,不宜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方法进行车辙试验和弯曲试验。如需要检验可加厚试件厚度或采用大型马歇尔试件。8.4 水稳定性检验。按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残留稳定度及残留强度比均必须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5.3.8-2

25、 的规定。注:调整沥青用量后,马歇尔试件成型可能达不到要求的空隙率条件。当需要添加消石灰、水泥、抗剥落剂时,需重新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后试验。8.5 低温抗裂性能检验。对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小于19mm 的混合料,按规定方法进行低温弯曲试验,其破坏应变宜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5.3.8-3 要求。8.6 渗水系数检验。利用轮碾机成型的车辙试件进行渗水试验检验的渗水系数宜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5.3.8-4 要求。8.7 钢渣活性检验。对使用钢渣的沥青混合料,应按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钢渣的活性及膨胀性试验,并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6、(JTGF40-2004)5.3.8.5 的要求。8.8 根据需要,可以改变试验条件进行配合比设计检验,如按调整后的最佳沥青用量、变化最佳沥青用量OAC0.3、提高试验温度、加大试验荷载、采用现场压实密度进行车辙试验,在施工后的残余空隙率(如7%8%)的条件下进行水稳定性试验和渗水试验等,但不宜用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合格评定。9 配合比设计报告9.1 配合比设计报告应包括工程设计级配范围选择说明、材料品种选择与原材料质量试验结果、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及各项体积指标、配合比设计检验结果等。试验报告的矿料级配曲线应按规定的方法绘制。9.2 当按6.7 调整沥青用量作为最佳沥青用量,报告不同沥青

27、用量条件下的各项试验结果,并提出对施工压实工艺的技术要求。10 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10.1 一般规定10.1.1 SMA混合料配比设计除以下内容另有规定外,其他遵照以上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执行。10.1.2 SMA 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件的体积设计方法进行,马歇尔试验的稳定度和流值并不作为配合比设计接受或者否决的唯一指标。10.2 材料选择10.2.1 对用于配合比设计的各种材料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附录B规定选择,其质量必须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第4章规定的技术要求。10.2.2 SMA 宜采用改性石油沥青,且采用比当地常用沥青更硬标号的沥青。10.3 设计矿料级配的确定10.3.1 设计初试级配10.3.1.1 SMA路面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宜直接采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5.3.2-3规定的矿料级配范围。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小于9.5mm的SMA混合料,以2.36mm作为粗集料骨架的分界筛孔,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13.2mm的SMA混合料以4.75mm作为粗集料骨架的分界筛孔。10.3.1.2 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调整各种矿料比例设计3组不同粗细的初试级配,3组级配的粗集料骨架分界筛孔的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