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192.14KB ,
资源ID:1055278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5527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西省赣县三中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西省赣县三中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docx

1、江西省赣县三中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赣县第三中学高一年级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十二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共25题;共50分)1.殷周制度论载:“是故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有嫡庶之制,于是有宗法、有服术,而自国以至天下合为一家。”由此可见当时( ) A.“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 B.血缘关系维系国家政治C.封建君主专制正式确立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2.封泥又叫“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封泥中隐含着诸多历史信息。下图是西汉时期关于地方制度的封泥,从中不能获取的历史结论是( )A.西汉地方上继承秦朝制度B.西汉初年分封同姓王C.西汉初年

2、实行郡国并行制D.中央和地方矛盾激化3.下图是中国唐朝三省六部制和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实质问题的选项是( )A.唐朝是专制制度,美国是民主制度B.唐朝的决策权在尚书省和皇帝C.美国的制度更符合美国国情D.唐朝中央实行三权分立的制度4.如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 A.B.C.D.5.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指出:“当雅典人建立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新的政治体制时,他们的政府就是一种纯粹民主制的政府。”确立“新的政治体制”的改革( ) A.基本铲除旧贵族的政治特权B.按照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C.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D.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

3、放工资6.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表明苏格拉底 A.反对直接的民主 B.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C.反对问政于民 D.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7.十二铜表法规定: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材料

4、表明罗马法的特点是( ) A.条文清晰,实用性强B.尊重传统,灵活性强C.保护贵族,阶级性强D.承认契约,原则性强8.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严重的后果是 ( ) A.外国列强大批入侵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D.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9.1853年2月,阿礼国在给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文翰的报告中说,“我以为不去及时地、坚决地采取这类行动,则那些(在长江中下游的利益)会被政治的解体和无政府状态所彻底毁掉,而只要及时行动,我们却又是有力量扭转这样的局势的”。材料反映出( ) A.清政府寻求列强支持以维护统治B.义和团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C.义和团运动威胁到列强在

5、华利益D.列强可能武装干涉太平天国10.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侵略者“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害的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雪”。这些条款反映的实质是( ) A.清政府角色的变化B.中国主权丧失殆尽C.民族矛盾缓和D.阶级矛盾激化11.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充分发展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经济

6、文化压抑抹杀人性12.有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B.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D.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13.1940年12月底,日本侵华大本营决定:“当前对华作战纲要的内容是,彻底肃正华北治安、空军进攻作战、对华集中作战谋略,加强封锁以及扶植中国武装的 治安警察力量。”迫使日本侵华战争策略发生这一转向的原因是( ) A.七七事变中中国军人的顽强抵抗B.日军在台儿庄战役中受到了迎头痛击C.平型关大捷沉重打击了日军士气D.百团大战打击了日本在

7、沦陷区的统治14.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社会变革的共同影响是( ) A.都改变了社会的性质B.旧的思想基础得以彻底摧毁C.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D.变革带来了国家政权的变化15.某学校拟创办一主题网站,纪念一项重大的活动。根据下列图片判断其主题应是A.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B.中国共产党的艰难发展历程C.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D.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作用16.有学者称,这一政策的出台,使中美和解的机会失去了,随之而起的中美20多年的隔绝和对抗,这给中美关系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了极大

8、的负面影响,使得新中国在发展同周边国家关系时遇到极大的困难。这一政策( ) A.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B.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C.有助于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D.成为了解决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17.下表所示为20世纪50-90年代中美苏日四国关系的演进,其反映了( )时期关系50-60 年代中苏同盟对抗美日同盟6070年代中苏分裂并继续与美日抗衡7080年代中美日关系改善,同时抗苏80-90年代中美日保持相对友好,中苏关系逐步正常化A.中美苏日四国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走向B.意识形态的分歧主导了亚太地区的局势C.国家利益的角逐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变化D.远东太平洋地区经济区域化向纵深发展

9、18.历史学家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 ) A.共和制和议会制B.君主制和共和制 C.立宪制和共和制D.君主制和议会制19.英国首相最初只是内阁大臣中的一员,内阁没有实际的首脑,提名首相的权力掌握在国王手中。当时,“首相”是一个带有侮辱性的字眼,被认为是国王的“男仆”,直到20世纪初,“首相”才正式成为令人尊敬的头衔。从“侮辱”到“尊敬”反映( ) A.英国首相的命运由国王决定B.首相的权

10、力和地位逐渐提高C.议会经过激烈斗争战胜王权D.英国责任制内阁的最终形成20.世界各国的政体各异,都是本国国情的产物。下列四种政治体制的图示,属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是( ) A.B.C.D.21.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方案一(弗吉尼亚方案)方案二(新泽西方案)最终方案(康涅狄格方案)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22.2011年6月

11、,美军驻阿富汗最高指挥官麦克里斯特尔抱怨自己与白宫的不和,宣称总统“令人不安、胆小懦弱”,结果被奥巴马解职。你认为总统的做法( ) A.符合民主集中制的原则B.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C.过于专制独裁D.违反了权力制衡的原则23.民主政治是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而民主政治的建立不可避免地要经历诸多磨难,同时也要不断地吸收、借鉴以往民主政治文明的相关智慧,诸如美国通过1787年联邦宪法,最终确立起了资产阶级代议制联邦制总统制民主共和制,实现了把“权力关在笼子里”,是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中的“实践和创新”。以下对美国这种关于孟德斯鸠学说的“实践和创新”,解读正确

12、的是( ) 顺应了构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潮流 体现出的是分权与制衡相结合原则通过平衡利益,协调了美国棘手矛盾 充分地实现了美国民众的政治权利A.B.C.D. 24.历史上某部宪法体现了总统、议会和内阁之间的权力平衡。某历史学家对该宪法的评论是:“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甚至没有明确规定政体。许多人相信,这部宪法只是一部临时性宪法。”这部宪法( ) A.是法国共和派和保皇派斗争妥协的产物B.是英国民主代议制曲折发展的缩影C.是美国建国初期克服无政府状态的必然D.反映了美国分权制衡民主政治特点25.“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由它协同国王的批准按照下面所定的方式行

13、使之。”该材料反映出分权原则主权在民代议制原则君主制A. B. C. D.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美国学者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清末新政的)舵手在获得一个新的罗盘以前就抛弃了旧的,遂使社会之船驶入一个盲目漂流的时代”。他还认为,中国的困难的实质在于,这种过渡阶段破坏了久经考验的选拔精英的程序,科举制度的废除破坏了经典教育,严重地削弱了传统价值的影响,代之以毫无章法可循的局面。摘编自萧功秦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有关科举制度被废除的观点。(要求:可对观点进行评析,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观点

14、明确,史论结合。) (12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

15、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

16、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行政官员的依据上的差异。(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选官标准有什么变化,并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6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具有决心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友好与合作,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国家之重新侵略;亟愿依据联合国组织的目标和原则,巩固远东和世界的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并深信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亲善邦交与友谊的巩固是与中苏两国人民的

17、根本利益相符合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材料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紧急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发展。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部分条款第十一条缔约双方主张严格遵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反对任何以武力施压或以种种借口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行为,愿为加强国际和平、稳定、发展与合作进行积极努力。缔约双方反对可能对国际稳定、安全与和平造成威胁的行为,将在预防国际冲突及其政治解决方面相互

18、协作。第十六条缔约双方将在互利的基础上开展经贸、军技、科技、能源、运输、核能、金融、航天航空、信息技术及其他双方共同感兴趣领域的合作,促进两国边境和地方间经贸合作的发展,并根据本国法律为此创造必要的良好条件(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说明中国与苏联结盟的原因。 (6分)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对“一边倒”政策的基本看法。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作者观点的认识并说明理由。(6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外交政策调整的认识。(4分) 29.分权与制衡是一种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

19、堂”。尚书左右仆射若得兼衔,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及“参知机务”等名,即得出席政事堂会议,获得真宰相之身份。但到开元以后,即尚书仆射不再附有出席政事堂之职衔了。如是则他们只有执行命令之权,而无发布命令及参与决定命令之权。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及调节,但在罗斯福新政的前期,最高法院与行政间则展开激烈的争吵。法官们先后宣布新政的几个主要法令违宪,予以废止。据吴于廑、齐

20、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改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代尚书省的职权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唐代的三省制。(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总统行政权是如何被限制的。(6分)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 【解析】【分析】材料“封建子弟之制嫡庶之制自国以至天下合为一家”反映了分封制与宗法制巩固了国家政权,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故材料说明血缘关系维系国家政治,故B正确;夏朝已经出现“家天下”局面,不是殷周时期,故A错误;封建君主专制正式确立于秦朝,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秦朝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也不是殷周时期,故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的是宗法制的相

21、关史实,解题时紧扣史料信息,然后联系所学宗法制的相关史实,综合分析获取正确答案。2.【答案】D 【解析】【分析】汝南郡项县“项长之印”,反映的是实行郡县制的史实;河间王刘辟疆“河间玉玺”则体现的是分封制的状况。二者结合,说明汉初既实行郡县制,也推行封国制,据此分析可知ABC项均符合题意,但与题意要求不合,故排除;中央和地方矛盾激化在图片中无法体现,D项与题意要求相符。故答案为D。【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的是汉朝的政治制度,解题时需要进口不能获取的角度分析。3.【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体现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而美国的三权分立是近代民主制度,故A项正确;在三省六部

22、制下,尚书省是执行机构,故B项错误;唐朝的制度也比较适合中国的国情,故C错误;唐朝虽然是分权,但是君主专制下的分权,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外政治制度的相关史实,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从两种制度的本质去分析归纳。4.【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封建社会初期曾出现了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导致地方权力的强弱出现过多次反复。如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导致“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后最终解决。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也与此相似,只有选项D能体现出多次反复,正确。A强调地方势力不断壮大,与史实不符。B说明地方势力没有变

23、化,与史实不符。C强调地方势力先弱后强的变化趋势,与史实不符。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的能力,有一定难度。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但注意是在某些时期出现反复的情况,如汉代郡国并行、“七国之乱”,唐代“藩镇割据”等。5.【答案】A 【解析】【分析】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按照地域划分行政选区,改变了过去按照血缘关系进行的选区划分,此次改革基本铲除旧贵族的政治特权,故A项正确;按照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是梭伦改革内容,故B项错误;C和D是伯里克利改革时期的内容,故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的是雅典民主政治,解题时紧

24、扣“建立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新的政治体制时”可判断出应该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然后回顾所学知识,获取正确答案为A。6.【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苏格拉底的意思是想说,治理国家需要懂得政治知识的人来做,做鞋需要懂得做鞋技能的人去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人才能做得更好,而据此可以看出,雅典的直接民主是把治理国家的事情教给了很多不懂相关知识的人,所以对治理国家不利,故选A;“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是对材料现象的陈述,而不是材料所表明,便利题旨,故B项排除;“反对问政于民”是对材料的曲解,故C项排除;“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与材料描写

25、无关,故D项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试题考查的是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解题时紧扣史料与“表明”,即透过历史现象获取历史本质。7.【答案】A 【解析】【分析】罗马法对于“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的行为从行为人的婚姻以及是否过失等予以严格规定,体现出法律的条文清晰和实用性强大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罗马法对于传统的尊重,故B项错误;材料中对行为人的处罚没有体现出保护贵族的特点,故C项错误;契约关系不是材料体现出主旨,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的是十二铜表法的特点,解题时需要依据题干中的规定内容,去分析归纳其特点。8.【答案】D

26、【解析】【分析】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重大的影响是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鸦片战争后,正是由于中国逐渐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B不是最严重的后果,C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历史潮流和社会进步趋势。【点评】解答本题要注意抓住关键处,是最严重的后果,所以,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重大的影响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9.【答案】D 【解析】【分析】A项不选,题干反映的是列强决定采取行动,不是清政府寻求列强支持,故排除;B项C项不选,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1853年2月”不符,故排除;由“1853年2月”结合所学中国正在发生

27、太平天国运动,由“我以为不去及时地、坚决地采取这类行动会被政治的解体和无政府状态所彻底毁掉,而只要及时行动,我们却又是有力量扭转这样的局势”可以分析出列强可能会干涉太平天国运动,故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准确解读,可以采用代入排除的方法。10.【答案】A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的事件为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它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题干中“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为被害的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雪”反映了清政府成为列强在中国的统治工具,A项正确。B项不符合“半殖民地”的特点。C项与史实不符。D项与题目无关。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的能力,有一定难度,注意根据材料信息判断事件,再结合辛丑条约的影响解答。11.【答案】B 【解析】【分析】材料中的“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特点,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随着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人们挽救国家危亡实现民族独立的意识增强。故答案为B项;当时的民族工业处于初步发展时期,排除A项;题目中未涉及对三民主义和传统文化的评价,排除C、D项。故答案为B。【点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