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5 ,大小:40.65KB ,
资源ID:1054741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5474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试验一双目立体解剖镜的构造使用和昆虫体躯及头部的观察.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试验一双目立体解剖镜的构造使用和昆虫体躯及头部的观察.docx

1、试验一双目立体解剖镜的构造使用和昆虫体躯及头部的观察园艺昆虫学实验教案李东臣园 艺 专 业 用德 州 学 院 农 学 系实验一 双目立体解剖镜的构造、使用和昆虫体躯及头部的观察【目的】掌握双目立体解剖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了解昆虫体躯的基本构造、头部分区、触角类型及蝗虫咀嚼式口器的构造,并比较昆虫口器的变异形式。【材料】蝗虫、蝽象、蝉、步甲、叩头甲、瓢甲、象甲、金龟甲、蜜蜂、粉蝶、蚊、蝇、蜻蜓等标本,昆虫头部构造挂图及蝗虫模型。【用具】双目立体解剖镜、手持扩大镜、镊子、挑针、培养皿等。【内容和方法】一、双目立体解剖镜的构造、功能及使用方法双目立体解剖镜又称实体显微镜、体视显微镜、解剖镜等。(

2、一)构造机械部分1.底座 是全镜的最下面的部分。在底座的中央有1个可活动的圆盘,即载物盘。载物盘通常为一面为白色,一面为黑色,也有的为通明的玻璃制成。在底座的中后部有1对压脚,用以压虫体和其它易动物体之用。支柱是支持镜体的部件,是焦距的粗调装置,可使镜体上下移动,左右旋转。2.调焦装置 为了避免镜身向下滑动和左右偏转,在支柱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装了两个螺丝。上方的为锁紧螺丝,下方的为升降螺丝。3.倍率盘 在镜体中央,有1个两侧转动的圆盘,用以改变放大倍率之用。光学部分1.物镜 在镜体下,安装有大物镜(镜体内部还有变倍物镜)。2.棱镜罩 镜身上面为两个棱镜罩,内部为棱镜,使物象倒转,在目镜中可看到物

3、体的正像。3.目镜管和目镜 在棱镜罩的上方,左右各有一个目镜管,用以承放目镜。4.视觉圈一般是位于右边的目镜管上端。视觉圈可调节目镜的上下距离,使得观察者左右两眼都可以看到清晰物体。 5.眼罩 为了防止外来光线的干扰,多在目镜上设有眼罩,便于更好地进行观察。6.防尘罩 有些型号解剖镜带有防尘罩,使用前后均放在目镜管上端。(二)解剖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在取用(或者放回解剖镜)时,若需要连镜箱搬动,应将镜箱锁好,以免解剖镜零件倾出而损坏。同时镜箱的钥匙必须拔除,避免不小心将钥匙碰断在锁孔里。2.取用解剖镜时,必须用右手握持支柱,左手托住底座,小心平稳地取出或移动,严禁单手取用或移动。3.使用

4、前必须检查附件是否有无缺少及镜体各部有无损坏,转动升降螺丝有无故障,若有问题立即报告,否则自己负责。4.镜管上若有防尘罩,应取下防尘罩换上目镜,再将眼罩放在目镜的上端。注意用完后再将防尘罩放回目镜管上。5.将所观察的物体置于玻片上或蜡盘中,再放到载物盘上,待观察。6.拧开锁紧螺丝,先把镜体上升到一定高度,然后锁紧镜体。7.观察时,可先转动目镜管,使得两个目镜间的宽度适合于自己两眼间的距离。然后转动升降螺丝,使没有视觉圈的目镜成像清晰,另一目镜若不清晰,可转动视觉圈,直至两眼同时看到清晰的物像时为止。如果需要放大观察时,再转动倍率盘直到所需要的放大倍率。8.在调节焦距时,转动升降螺丝时不能太快。

5、在使用的过程中,若遇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老师报告。9.使用时若发现目镜或物镜上有异物时千万不能用手、布、手绢、衣服等去擦摸,应用吸耳球吹或用擦镜纸轻轻擦拭。10.用毕后,先将载物盘上的东西拿走,松开锁紧螺丝将镜体放下,并锁紧。取出目镜,换上防尘罩。将元件全部放回,注意不要与其它镜互换。11.用布把镜身擦干净,放入镜箱内,锁紧镜箱。二、昆虫体躯及头部的观察(一)昆虫体段观察 取蝗虫标本观察,体壁是一个骨化外壳即称外骨骼,体躯明显,分为头、胸、腹三段,用挑针将前后翅拨开,观察虫体是否由环节组成,并用手和镊子轻拉头和腹末端,观察节与节如何连接。1.头部:着生位置,有复眼一对,单眼三个,触角一对

6、,口器一组,是昆虫感觉和取食中心。并观察昆虫头壳的构成及沟(缝)和区的位置。2.胸部:位于头的后方,由三节构成分为前胸、中胸、后胸。每胸节腹侧面各着生一对足。在中、后胸背侧面各着生一对翅。所以胸部是运动中心。 3.腹部 腹部一般由912节组成。但因种类不同,节数也有很大的变化。腹部各节是由背板、腹板和柔软的侧膜构成。18节的两侧各具一对气门,腹末端有一对尾须,在89节上有产卵器和交配器(第9节上)。(二)昆虫头式观察 根据口器着生位置和所指的方向分三种头式: 1.下口式: 口器着生在头部的下方,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垂直,近乎成直角,这样的头式称为下口式。具有这种头式的多为植食性昆虫,如蝗虫、

7、蟋蟀、鳞翅目的幼虫等。 2.前口式: 口器着生在头部的前方,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几乎平行或呈钝角,多为捕食性昆虫。如虎甲、步行虫等。 3.后口式:口器伸向后方,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成一锐角,不用时常贴在身体腹面,多为刺吸式口器。如蝉、蝽、蚜虫等。(三) 昆虫触角的观察 1.触角的构造触角基本构造称为“触角共分三:柄、梗又加鞭”。 第一节通常短而粗称柄节,由膜质在触角窝与头壳相连。第二节较细小称梗节。其余各节均称鞭节,常分为若干亚节,且变化大,是识别害虫种类和雌雄的重要依据。2.触角的类型(1)丝状又称线状:细长如线,鞭节各节大小一致,形状相似,到端部或微微缩小。如蝗虫。(2)锯齿状:鞭节呈

8、三角形向一边突出,形似锯子。如叩头甲雄虫。 (3)球杆状又称棒状:鞭节的基部数节细长如丝,顶端数节先是逐渐膨大,然后逐渐缩小,全形象一棒球杆,如蝶类的触角。(4)鳃叶状:触角端部数节延展成片状,形似鱼鳃,如金龟甲。(5)栉齿状:触角除基部12节外,其余各节均向一侧突出很长形似梳子,如绿豆象雄虫。(6)双栉齿状或羽毛状:鞭节各节两侧突出成细枝状,很像鸟类羽毛,如毒蛾雄虫。(7) 环毛状:除柄节和梗节外,鞭节的各小节均环生一圈细毛,并且愈接近基部愈长,如蚊科的雄虫触角。(8) 具芒状:触角短而粗,一般只有3节,第三节特别膨大,其上有1根刚毛,如蝇类的触角。(9)膝状:柄节特长,梗节短小,鞭节由大小

9、相似的节组成,鞭节与柄节形成膝状弯曲。如蜜蜂、象甲的触角。(10) 锤状:与棒状触角相似,端部数节突然变大,末端平截,形状似钉锤。如瓢虫的触角。(11) 刚毛状:触角短小,除基部12节较粗外,其余各节纤细似刚毛,如蜻蜓、叶蝉等的触角。(12) 念珠状:柄节较大,梗节较小,各鞭小节近球形,大小几乎相等,似串珠,如白蚁的触角。(四)昆虫的眼取一头蝗虫,观察其单跟和复眼的形状及位置。(五)昆虫口器的基本构造及演变类型1.口器的基本构造 (以蝗虫为例进行解剖观察)取蝗虫一头,以左手姆指和食指捏住其胸部作头部正面观(即把蝗虫头向着自己),观察口器着生位置,口器各部分位置及活动方向。(1)上唇:位于口器前

10、方,头部前方唇基下缘一块可以活动的垂片,用镊子夹住上唇向上前方翻起,可见其内侧近基部中央密生深褐色细毛的即称之为内唇。(2)上颚:用镊子夹住基部,把上唇取下来,可见左右各有一个坚硬块状结构,连接在头壳侧面下缘即上颚,小心将它取下,可见它的基部有一较宽的粗糙面,似磨盘状,称磨区;在端部则为齿状的切区。(3)下颚:拔去上颚后,在其后方两侧可见到略成带状的结构,就是下颚。小心取下,仔细观察。 下颚的基部由近似三角形的轴节和近似四边形的茎节与头部相连接,在茎节的外下方有一个分成五节的下颚须,再观察茎节的末端有二个叶状的构造,在内面的叫内颚片,它的末端黑色,并有几个坚硬的齿状构造,在外面有一匙状构造称外

11、颚叶。(4)下唇:位于口器底部,为一片状分节构造,基部成马鞍形,下面近半圆形,由后颏、前颏、侧唇舌、中唇舌、下唇须(三节)组成。(5)舌:位于口器的中央,是一个囊状突出物,舌壁上有许多毛,其后侧为唾腺。 2.口器的演变类型(1)刺吸式口器: 取蝽象或蝉观察,可见口器为一管状构造。刺吸式口器与咀嚼式口器的主要不同点是: 上颚和下颚延长,特化为4根细长的口针(上颚为内口针,下颚为外口针),嵌合成两通道(唾液分泌,汁液吸收);下唇延长成收藏或保护口针的喙;口腔和咽部形成强有力的抽吸机构(食窦);上唇退化成一个小片,盖于喙管基部的上面,下颚须和下唇须多退化或消失。(2)锉吸式口器:观察蓟马的口器,这种

12、口器是蓟马特有的口器。蓟马的头部向下突出,具有一个短小的喙,喙内藏有舌和口针,但口针数为3,其右上颚退化或消失,所以不对称的上颚是这类昆虫口器的特点。食管同样由两下颚相互嵌合而成,但唾管是由舌和下唇围成。取食时,先用左上颚锉破植物组织表皮,再用喙管吸食。(3)虹吸式口器 虹吸式口器主要特征是:上颚和上唇退化,下唇片状,成三角形小区,但有一对三节的须,喙管由左、右下颚的外颚叶合成既能卷曲又能伸展的管状物,以吸收花蜜等物。取一只蝶或蛾,可看到发达的喙。将喙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酒精。用针压平,可见喙分两瓣,即两下颚的外颚叶。(4)鳞翅目幼虫的口器属于变化了的咀嚼式口器。取地老虎幼虫一头,可见唇基成三

13、角形,侵占了额的位置,而额变成为“人”字形极狭的区域,在唇基下方可见一对黑色的具齿的强大结构,这是发达的上颚。但下颚、下唇和舌合成一个复合体,复合体的两侧为下颚,中央为下唇和舌,其中间突起,称吐丝器。【作业与思考题】:实验二 昆虫的胸部、腹部及生物学【目的】 了解昆虫胸部、腹部的基本构造、足和翅的构造及类型;掌握昆虫几种主要变态类型;了解昆虫卵的类型、蛹的基本构造和类型、幼虫的类型及昆虫雌雄二型和多型现象。【材料】蝗虫、蝉、蝽象、草蛉、金龟子、蝼蛄、螳螂、龙虱、蝶、雌雄天蛾(或粘虫)、虻、家蝇、螳螂、蜜蜂、蜻蜓等成虫;蝗虫、蝼蛄、菜粉蝶、蝽象、天蛾、螳螂、草蛉、玉米螟等的卵;金龟子、家蝇、蝶、

14、蛾、天牛等的幼虫;金龟子、家蝇、蝶、蛾等的蛹;蝗虫、菜粉蝶等的生活史标本;蚜虫各虫态的玻片标本。【用具】双目立体解剖镜、手持放大镜、镊子、挑针、培养皿等。【内容与方法】一、昆虫的胸部胸部的构造:取浸渍蝗虫1头,观察胸部的分节及连接情况、胸足和翅的着生位置,背板、侧板和腹板的划分及连接等。注意各胸节具足1对,中、后胸各具翅1对,它们是区别昆虫前胸、中胸和后胸所在处的重要标志。(一) 胸足的构造和类型1.胸足的构造:以蝗虫胸足为材料,观察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爪)及爪垫的特征、注意观察跗节的小节数目。2.足的类型:(1)步行足:较细长,各节无显著特化,适于行走,如蜻蜓、蝗虫的前足和

15、中足。(2)跳跃足:一般由后足特化而成,腿节特别膨大,胫节细长,由于强大肌肉的作用,能使折贴于腿节之下的胫节突然伸直,虫体因而向前向上跃进,如蝗虫的后足。(3)开掘足:一般由土壤昆虫的前足特化而成,胫节阔扁有齿,适于掘土,如蝼蛄的前足。(4)游泳足:一般水生昆虫的后足特化成浆状,各节延长、扁平,边缘缀有长的缘毛,用于划水,如龙虱的后足。(5)捕捉足:由捕捉性昆虫前足特化而成,如螳螂的前足,基节延长,腿节的腹面有槽,胫节可以折嵌在腿节下方的槽内,形似折刀,用以捕捉其他昆虫。(6)携粉足:蜜蜂后足变成采集和携带花粉的构造,胫节宽扁两边有长毛,能相对环抱形成携带花粉的花篮,第一跗节内面有呈横列的硬毛

16、,用以刷刮附在身上的花粉,称花粉刷。另外,雄性龙虱的前足为抱握足,虱类的足为攀援足。(二)翅的基本构造及类型1.翅的分区:以蝗虫的后翅为材料观察翅的3缘(即前缘、外缘、内缘或后缘);3角(即肩角、顶角和臀角);3褶(基褶、 臀褶、轭褶);4区(腋区、臀前区、臀区和轭区)。3.翅的类型:观察翅的各种类型。蜂类的前后翅均为膜质翅;蛾、蝶类的前后翅质地膜质,覆盖着鳞片,称鳞翅;甲虫的前翅坚硬如角质,用于保护,作用如刀鞘,称为鞘翅;蝽象的前翅基半部坚硬为革质,端半部膜质,称为半鞘翅;蝇、蚊的后翅特化为平衡棒;蝗虫的前翅半透明,质地如皮革,称为革翅(复翅);缨翅目昆虫翅狭长,周缘有长的缨状毛,称缨翅。二

17、、昆虫的腹部昆虫腹部的构造:以蝗虫为材料,先观察腹部由几节组成,各节之间的连接情况。观察腹节构造,可见侧板、背板和腹板之间以薄膜相连。注意观察第一腹节两侧的听器、18节两侧的气门和第十节背板两侧的尾须形态特征。三、昆虫生物学(一)变态类型1.不完全变态:以蝗虫、蝽象的生活史标本为材料,观察不全变态昆虫的一个世代所经过的几个虫期,注意若虫和成虫在形态上有何差异,翅是否在体外发育。2.完全变态:以蛾、蝶类、甲虫类等生活史标本为材料,观察全变态昆虫的一个世代所经过的几个虫期。观察幼虫的体形,弄清各体段的附器与成虫相比有何不同,因此在习性上有何差异;并观看芫菁生活史标本或挂图,认识复变态昆虫的特点。(

18、二)观察卵的类型 观察实验材料中各种昆虫的卵,首先注意它们在形态性状上的差异,如形状、大小、颜色、刻纹、附属物等;再注意它们在生物学性状上的差异,如散产或成块、卵的排列方式、外表保护物、产卵于植物组织内、土中或裸露等。(三)观察蛹的类型 1.被蛹:触角、足和翅紧贴于身体上,在体壁上可以透视,但不能动。如蛾、蝶类的蛹。 2.裸蛹(离蛹):触角、足和翅裸露在体外,不紧贴于身体上,可以活动。如金龟子、瓢虫的蛹。 3.围蛹:就蛹体来说是离蛹,只是蛹体被有最后两龄幼虫蜕下的表皮所形成的一个角质化的桶形外壳。如蝇类的蛹。(四)观察幼虫的类型1.无足型 用扩大镜观察蝇、象甲幼虫的体形特征,注意它们的胸腹部有

19、何附肢。2.寡足型 观察步甲、草蛉、叩头甲的幼虫及蛴螬体形特征,注意它们胸部和腹部的附肢是否相同。3.多足型 观察菜粉蝶、尺蛾和叶蜂幼虫的腹足数目及着生位置有何不同。(五)蛾类幼虫腹足趾钩的观察 以天蛾、螟蛾、夜蛾等幼虫为材料,观察腹足趾钩的序列特征:将观察的幼虫放在解剖镜下,使其腹面向上,观察腹足底面有无趾钩、排列方式及长短序列有何不同。(六)昆虫的性二型和多型现象观察1.观察性二型现象 取蝉、小地老虎、蓑蛾等成虫的雌雄标本,观察其性二型特征。2.观察多型现象 以褐飞虱(长翅型和短翅型)、蚜虫(有翅型和无翅型)的成虫标本为材料,观察其多型现象。【作业与思考题】实验三 昆虫分类(一)直翅目、缨

20、翅目、半翅目及其主要科的特征观察【目的】掌握检索表的使用与编制方法;了解直翅目、缨翅目、半翅目及其主要科昆虫的主要特征。【材料】飞蝗、负蝗、蚱蜢、蝼蛄、蟋蟀、螽斯、蓟马、管蓟马、黄斑蝽、盲蝽、网蝽、缘蝽、菜蝽等标本,有关分类挂图。 【用具】双目立体解剖镜、手持扩大镜、镊子、培养皿、解剖针、载玻片。【内容与方法】一、昆虫检索表的形式及运用 检索表是分类鉴定的工具,学习分类首先必须学会并掌握检索表的制作和运用。检索表所选用的昆虫特征是最明显的外部特征,而且是严格对称的形状,用最简洁、明确的文体表达出来,以供运用。常用的检索表有三种形式,即单项式、两项式和包孕式。其中,最常用的是两项式,其特点是:同

21、一内容的两项相对特征,在一条内并列为二行描述,其中之一必与待查的昆虫标本的特征相符。检索时,按条文前面的数字进行,看两行中哪一行与标本特征相符。末尾的数字则表示下一步应查的一条,直至查出名称为止。例如:编制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的检索表1.口器咀嚼式2 口器吸吮式 32.前翅革质,后足适于跳跃或前足适于开掘 直翅目 前翅为鞘翅,无尾铗 鞘翅目3.口器刺吸式 4口器虹吸式 鳞翅目4.前翅半鞘翅,喙着生于头腹面前端 半翅目 前翅质地相同,均革质或膜质,喙着生于头腹面后端 同翅目二、农业昆虫重要目科的特征观察(一)直翅目Orthoptera中至大型昆虫。触角丝状或鞭状,为多环节组成。

22、复眼发达,单眼23个或缺。口器为咀嚼式。前胸背板发达呈马鞍状。具翅2对,前翅革质称复翅,后翅膜质,静止时折叠如扇,藏于复翅之下。胸足3对,后足腿节发达,适于跳跃(蝼蛄科除外)。雄性具发音器。雌雄都有听器官。尾须一对,一般着生于腹部第10节的后缘。全世界已知20000种左右,3个亚目17科。1、蝼蛄科Gryllotalpidae触角短于身体,复翅短,后翅宽而柔软,卷曲伸出腹端。前足呈开掘足。雌虫产卵器不露体外。已知有50余种,主要为蝼蛄属,如华北蝼蛄、东方蝼蛄。2、蝗科 Locustidae触角一般为丝状,少数种类为剑状或锤状。前胸背板呈马鞍形,盖及中后胸。跗节均为3节,第一跗节腹面有3个垫。有

23、2对发达的翅,少数为短翅型或无翅。雄虫能以后足腿节刮擦前翅而发音,雌虫无发音能力。如:飞蝗、负蝗、中华蚱蜢、棉蝗、车蝗等。3、螽斯科Tettigoniidae:产卵器短而阔,刀状。跗节4节。雄虫发音器在前翅上,左右两翅摩擦发音。如绿螽斯、纺织娘、草螽等。4、蟋蟀科Gryllidae:体粗壮,产卵器细长,矛状。跗节3节。听器在前足胫节上。雄虫在左右两翅上有音锉、刮器和鼓膜。如油葫芦、棺头蟋、大蟋蟀等。(二)缨翅目Thysanoptera通称蓟马,体微小而细长,0.52.0mm,最大14mm,体黄、褐至黑色,头略呈四方形。复眼发达。锉吸式口器,左上颚发达,右上颚退化。触角69节,丝状,略呈念珠状。

24、前后翅狭长,翅脉稀少甚至消失,翅的周缘具长缨毛,故称缨翅目。跗节末端有显著可伸缩的泡。腹部10节,末端呈管状或圆锥状,无尾须。(三)半翅目Hemiptera通称蝽象。体小至中型略扁。口器刺吸式,上颚、下颚成口针,保藏在下唇的槽内。触角丝状,35节。前胸背板甚大,中胸小盾片发达,呈三角形,露出于翅基,某些种类可盖及整个腹部。前翅基部革质,端部膜质,前翅可分:爪片、革片、膜片、缘片、楔片,后翅全为膜质。腹部两侧的边缘称侧接缘。不少种类在前胸腹板近中足基节处或其后方有臭腺孔1对,分泌挥发性臭液。半翅目昆虫中生活于植物上的,吸食植物汁液,同时可传播植物病毒病,为农作物主要害虫。全世界已知32000余种

25、。1.蝽科Pentatomidae体中型至大型;触角5节,(极少数4节);复眼发达,有单眼;喙4节;前翅分为革片、爪片、膜片三部分,膜片上具多数纵行翅脉,发自于基部的一根横脉;小盾片发达,向后延伸呈三角形,超过前翅的爪片。如黄斑蝽、大臭蝽、菜蝽、稻盾蝽、荔蝽、二星蝽、梭形蝽、锯齿蝽等。2.盲蝽科Miridae体小型,软弱;触角4节,喙4节,无单眼,前翅分为革片、爪片、楔片及膜片,在膜片基部有12个小翅室,其余翅脉均消失。全世界6000余种。如三点盲蝽、苜蓿盲蝽、绿盲蝽、牧草盲蝽、食蚜盲蝽等。3.网蝽科Tingidae体小而扁,无单眼。触角4节,第三节最长,第四节膨大。喙4节。前胸背板向后延伸盖

26、住小盾片,有网状花纹,前翅不分革片与膜片,也有网状花纹。如梨网蝽。【作业与思考题】实验四 昆虫分类(二)同翅目、脉翅目、鞘翅目及主要科的特征观察【目的】了解同翅目、脉翅目、鞘翅目的分类特征,熟悉一些重要科的形态特征。【材料】蝉、叶蝉、飞虱、沫蝉、斑衣蜡蝉、木虱、粉虱、蚜虫、绵蚜、粉蚧、绵蚧、盾蚧、蜡蚧、草蛉、虎甲、步甲、金龟甲、拟地甲、跳甲、叩头甲、瓢甲、叶甲、天牛、吉丁虫、豆象、象甲等代表科昆虫标本,有关分类挂图。 【用具】双目立体解剖镜、手持扩大镜、镊子、培养皿、解剖针、载玻片。【内容与方法】一、同翅目Homoptera体小至大型,口器刺吸式,从头的后方生出,喙3节,其基部着生于头部的腹面

27、后方,似出自前足基节之间,上、下颚极度延长成刺针状,藏于下唇之口刺鞘内。具翅种类前后翅膜质或前翅革质,静止时呈屋脊状覆于体背。在同一种类中有短翅型和长翅型、有翅型和无翅型区别。某些种类(雄蝉)的腹部腹侧面有发音器。同翅目昆虫的繁殖力很强,不但个体多,而且每年发生的世代多,成若虫均刺吸植物汁液,常造成作物变黄枯萎,有的种类能传播植物病毒病。1.叶蝉科Cicadellidae体小型至中型,单眼多为2个。后足胫节有刺12列,这一特征可以区别于近缘科昆虫。全世界估计有4000余种,我国可能有千种以上。如大青叶蝉、棉叶蝉、黑尾叶蝉、白翅叶蝉等。2.粉虱科Aleyrodidae成虫体纤弱而小。体及翅上常有

28、白色蜡粉,触角7节,前后翅大致等大,前翅仅具2条纵脉,并呈叉状,后翅有一条纵脉。成虫与若虫腹面有皿状孔,为本科昆虫的最大特征。卵有短柄,附在植物上。若虫是为害期,第一龄若虫有触角和足,可自由活动,第二龄起足及触角退化,固定不动。成虫期出现期较短,若虫寄生于植物上吸取汁液,为害蔬菜、花卉、果树和树木。我国重要种类有温室白粉虱、烟粉虱、柑橘粉虱等。6.蚜科Aphididae体细小,柔软。触角长,通常6节,末节中部突然变细,故又分为基部和鞭部两部分;第36节基部常有圆形或椭圆形的感觉圈,其数目和分布可作为分种的依据。有无翅的和有翅的,有翅蚜前翅大,后翅小。多数蚜虫的腹部第六节背面生有一对“腹管”,腹

29、部末端的突起称为尾片,腹管及尾片的形状为分类上的重要特征。重要害虫如桃蚜、甘蓝蚜、棉蚜、苹果黄蚜、苹果绵蚜等。8.介壳虫总科Coccoidea很小,体长一般为17mm,最小的只有0.5mm,最大的可达34cm。体形变化大,雌雄异形。雌虫圆形、椭圆形或圆球形,有发达的口器,喙管虽短,但颚丝很长,能使虫体固定着一处从远距离取食;无翅;触角、眼和足因不用而常消失;多数为害虫,以危害木本植物为主,许多种类是果树及林木的重要害虫,如日本龟蜡介、朝鲜球坚介、草履介、吹绵介、梨圆介等。二、脉翅目Neuroptera体小至中型,头下口式;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或念珠状;前胸短小,前后翅均膜质,大小和形状相似,脉

30、纹多呈网状,边缘多分叉,少数种类脉纹简单;跗节5节。脉翅目的成虫和幼虫均捕食性,全变态。幼虫有3对发达的胸足,行动活波,口器外形象咀嚼式,但其上、下颚状如镰刀,左右各合成尖锐的长管,用来刺吮捕获物的体液。草蛉科Chrysopidae成虫中等大小,体细长,柔弱,草绿色、黄白色、灰白色;复眼有金属光泽;触角长,丝状。翅多无色透明,少数有褐斑。卵有长柄。幼虫纺锤形,触角细长,上颚长而略弯,无齿;体两侧多有瘤突,丛生刚毛。喜捕食蚜虫,故有“蚜狮”之称。蛹包被在白色圆形的茧中。成虫有趣光性。如大草蛉、丽草蛉、中华草蛉等。三、鞘翅目Coleoptera通称甲虫体小至大型,触角11节,具有各种形状,复眼发达

31、,一般缺单眼,口器咀嚼式。前胸发达,常常露出三角形的中胸小盾片。前翅硬化,角质,为鞘翅,休息时放于腹背上,盖住大部分腹部;后翅膜质,折叠在鞘翅下面;亦有短翅的,完全无翅的。口器咀嚼式。蛹多为裸蛹。鞘翅目不仅是昆虫纲中最大的一个目,也是动物界中最占优势的一个类群,全世界已记载25万种以上,我国已记载6000多种。分为肉食亚目和多食亚目。(一)肉食亚目Adephaga腹部第一节腹板被后足基节窝分割成3部分,中间不相连;前胸背板与侧板间有明显的分界线;触角多为线状,跗节通常5节,绝大部分肉食性。1.步甲科Carabidae小型或大型昆虫,通称步行虫。一般为黑色或褐色,多数种类有金属光泽。头常较前胸狭,前口式。触角细长,丝状。足细长,适于步行,跗节555式。后翅通常退化,不能飞翔。步甲成虫和幼虫多为捕食性。如中华广肩步行甲、黄缘步行甲等。(二)多食亚目Polyphaga腹部第一节腹板完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