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32.56KB ,
资源ID:1054224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5422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福建教师招聘心理学备考整理笔记 根据最新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福建教师招聘心理学备考整理笔记 根据最新大纲.docx

1、福建教师招聘心理学备考整理笔记 根据最新大纲一、教师职业道德概念: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等关系时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感和品质。二、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功能):1、对教师工作的促进作用2、对教育对象的教育作用3、对社会文明的示范作用4、对教师修养的引导作用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途径、方法1

2、、坚持知行统一2、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3、努力做到“慎独”4、学习先进人物5、加强学习,勇于创新6、参与实践,总结经验五教育学及其发展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教育学的发展分为: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4、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一、教育及其发展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狭义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 古代社会的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 近代社会的教育 20世纪以后的教育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1.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媒介2.三个构成要

3、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实践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受教育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地指导;没有受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媒介,教育活动就无法实现。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1.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1、政治对教育起着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用: 政治制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政治制约和影响教育目的;政治制约和影响教育内容;政治制约和影响教育制度。2、教育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政治的制约,同时也对政治产生巨大的影响。教育学对政治的作用:a、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b、培养和早就政治人才c、制造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4、促进政治民主化

4、2.教育与社会经济关系总的来说,是经济决定和制约教育,教育又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反作用。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教育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教育的发展。3教育与科技的关系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能改变受教育者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推进科学体制化、具有科学研究功能、具有科学技术研究功能。4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文化对教育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教育又积极反作用于文化。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5、。教育促进文化的传递和保存。5、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四、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个体身心发展: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五、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重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发论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2、外铄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

6、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外在力量的影响决定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和形式。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六、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育的启示 (论述,简答)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循序渐进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 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因材施教 “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七、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遗传- -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

7、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3、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4、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环境- 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 2、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速度和水平学校-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型规范 2、学校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功效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八、教育目的概念: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的变化或产生

8、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九、教育目的的功能1、导向功能 2、激励功能 3、评判功能 4、指导功能十、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1、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2、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3、既重视个人发展又重视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十一、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组成部分:1、德育2、智育

9、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十三、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教育从产生到今天,其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历了从“非形式化”的原始教育到“形式化”的学校教育,再到今天构成完整体系的“制度化”教育的发展历程。十四、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1、幼儿教育:实施机关为幼儿园,2、初等教育:包括普通小学和成人初等学校3、中等教育:包括普通中学、农业中学、职业学校或职业高中、技工学校4、高等教育:包括大学和专门学院、成人教育的高等学院、研究生院十五、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

10、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十六、教师的素养1、教育专业精神 2、教育专业人格 3、科学文化素养 4、学科专业素养 5、教育专业知能十七、教师专业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专业理想的建立2、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3、专业能力的提高4、专业自我的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2、提高教师的自主反思意识3、鼓励教师进行教育研究4、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十八、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1、强调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11、来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发的教师2、强调教师行为的转变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十九、学生的特点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二十、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12、 学生和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主体二十一、师生关系的意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二十二、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1、教师主动融洽师生关系2、要研究掌握批评学生的方法3、教师要注重形成自身的威信4、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并予以适当的满足5、教师要多于学生交往,增强彼此的喜欢程度:以教学过程为主,多于学生沟通;以课外活动为补充,多方面了解学生。二十三、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3、师

13、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二十四、课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二十五、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1、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2、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内容标准内容领域及行为目标。4、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5、附录术语解释、案例。二十六、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由于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此,课程标准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 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规定了各科教材、教学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各科

14、教材教学中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规定了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的基本标准。二十七、制约课程的因素1、 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 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 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 课程理论二十八、课程的类型从课程的组织方式来划分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角度来划分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从课程的呈现方式来划分分为: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二十九、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主要内容: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3

15、、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特征: 1、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2、课程结构的综合性 3、课程结构的选择性三十、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1、教师层面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2、学生层面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3、学校层面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4、社会层面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八、教学一、教学的意义与任务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构成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又是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二、教学的任务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并培养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

16、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三、教学过程的本质1、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四、教学过程的规律1、教学相长性规律2、教学发展性规律3、教学教育性规律五、常用的教学原则及其运用1、直观性原则-a、选择正确的直观教育和现代教学方法 b、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c、重视运用语言直观2、导向性原则-a、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b、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c、让学生动力,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d、发扬教学民主3、巩固性原则-a、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b、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c、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4、循序渐进原则-a、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b

17、、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难点的教学 c、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5、因材施教原则-a、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b、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a、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b、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c、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d、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六、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运用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演示法 5、练习法 6、实验法运用:1、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教学的条件、时间、设备 4、学生的特点 5、教师的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人格特点七、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备

18、课-1、钻研教材2、了解学生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上课-1、课的类型与结构2、上好课的要求: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课堂气氛活跃作业的检查与批改-1、作业内容科学2、作业分量适度,难易适度3、对作业提出要求,规定完成时间4、经常检查批改作业5、作业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外辅导-1、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2、做好对学生困难学生的帮助工作3、为有探究兴趣的学生提供研究指导,帮助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成绩评定要求根据标准,力求做到客观、公正、真实、精确,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特别应防止凭印象评定。八、教学组织形式1

19、、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2、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教学与现场教学3、现代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分组教学与复式教学九、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1、 注重学习者的全面发展2、 倡导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3、 鼓励课堂教学的生成与开放三、教育评价的内涵教学评价=客观描述+价值判断+增值探索四、教育评价的作用1、激励作用 2、调节作用 3、诊断作用 4、管理作用 5、发展作用五、教育评价的方法1、客观题评价法与主观题评价法2、表现性测验评价法3、评定量表评价法4、行为检核表评价法5、同伴评定法与轶事记录评价法6、成长记录评价法六、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2、相对评价

20、、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3、实证化评价与人文式评价4、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七、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1、在评价指导思想与根本目的上,强调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2、在评价功能上,强调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3、在评价类型上,强调实施形成性评价4、在评价方法上,强调采用绝对评价法九、德育.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十、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21、,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4、德育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证一、德育的目标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讲科学,不迷信;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二、德育内容1、政治教育 2、思想教育 3、道德教育 4、心理健康教育 三、德育过程的规律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

22、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四、常用的德育原则及其运用常用的德育原则及其运用:1、导向原则 要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要把德育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2、疏导原则 要求: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要求: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4、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要求:要统一学校内部的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5、因

23、材施教原则 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6、知行统一原则 要求: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学生认识水平、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观察了解学生,适时指导,要求他们知行合一、倡导学生善待生命,以真诚的思考、言说和行为积极影响周围的人、教育者要博学深刻,率先垂范。7、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要求: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要求:教育者要以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方式、全面分析、

24、了解并理解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教育者要善于观察学生,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因势利导、教育者要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能力,启发他们自觉地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五、常用德育方法及其运用1、说服法:a、明确的目的性b、富有知识性、趣味性c、注意时机d、以诚待人2、榜样法:a、选好学习榜样b、激起对榜样的敬慕之情c、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3、锻炼法:a、坚持严格要求b、调动学生主动性c、注意坚检查和坚持4、陶冶法:a、创设良好情境b、与启发说服相结合c、引导学生参与情境创设5、表扬鼓励与批评处分:a、公平、正确、合情合理b、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c、注重宣传与教育六、德

25、育的途径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班主任工作3、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4、劳动5、共青团活动七、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意义:1、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2、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3、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中各任课教师的纽带4、班主任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5、班主任是学校领导实施教学、教育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八、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班主任工作内容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评定学生操行,评选三好学生。班主任工作的方法要灵活多

26、样,学会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事情、不同的条件,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十一、课外活动1、课外活动的含义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由学校组织指导或由校外教育机关组织指导的,用以补充课堂教学,实现教育方针要求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和自己的努力以及教育教学的需要,在教育者的直接或间接指导下,来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活动。3、课外活动的意义1、课外活动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获得知识2、课外活动是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空3、课外活动是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4、课外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5、课外活动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4、课外

27、活动的任务1、扩大加深和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2、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3、发展学生的能力4、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5、课外活动的内容1、科技活动 2、学科活动 3、文体活动 4、课外阅读活动 5、社会活动 6、主题活动 7、游戏活动6、课外活动的形式1、群众性活动 2、小组活动 3、个人活动7、如何进行课外活动的组织1、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兴趣、特长2、注重学生的平衡发展,兼顾全面发展与特殊能力的养成3、重视游戏和自由活动认知发展与教育一、感知觉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很少单纯地感觉到事物的个别属性。当我们感觉到事物的个别属性时,总是同时知觉到这个事物,并把事物的各个不同的属性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

28、反映。正因为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如此密切,所以通常把它们合称为感知觉。二、感知觉规律的应用(一)、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二)、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三、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2、引导学生复习与预习相关的知识3、引导学生制订观察计划和提出观察的方法4、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四、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五、记忆的品质1、记忆的敏捷性 2、记忆的持久性 3、记忆的准

29、确性 4、记忆的准备性六、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的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3个过程。七、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明确识记目的,加强有意识记2、加强理解记忆,掌握识记方法和技巧3、尽量减少和避免干扰4、合理组织复习七、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八、想象力的培养1、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动机2、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或图表所标志的意义3、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活动九、思维思维是指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同一类实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十、(良好的)思维品质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独创

30、性十一、思维过程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其他过程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十二、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十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表征2、心理定势3、迁移影响4、功能固着5、动机强度6、人格特征十四、创造性思维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还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建树性的设想和意见十五、创造性的培养1、创设有利环境,营造创新氛围2、加强创造性思维方式与创造技法的训练,掌握创造策略3、塑造创造性人格,激发创造潜能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创造灵感十六、注意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十七、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 2、保持功能 3、调节和监督功能十九、注意的基本特征(品质)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二十、注意及其规律的在教学中的运用1、 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2、 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3、 运用2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二十一、皮亚杰认知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