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99.68KB ,
资源ID:1052915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5291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情报向知识创新成果转换探析.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情报向知识创新成果转换探析.docx

1、情报向知识创新成果转换探析情报向知识创新成果转换探析*罗繁明/陈娜2012-9-21 15:51:58来源:情报资料工作2012年02期【英文标题】A Study of the Information Result Transfer to Knowledge Innovation【作者简介】罗繁明,男,1955年生,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员;陈娜,女,1986年生,华南师范大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信息中心实习员,广州510610【内容提要】 文章从知识创新应具备形成的链条为研究起点,将情报价值实现重新定位。以情报元素聚合向知识靠拢为着力点,通过假设树模型设计,描述了情

2、报集中向知识创新转换应具备的条件和情报订制者与提供者各自的任务分工,揭示了如何利用情报解决不确定性矛盾的命题,即在知识创新环节中,情报是如何为科学研究提供必不可少的确定性情报的服务支持。This paper makes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chain as the research starting point, re-orients the achievement of intelligence value. The authors focus on aggregation of intelligence elements closing to the know

3、ledge, design the hypothesis tree model, describe the conditions of conversion of intelligence focus to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the respective tasks of intelligence framer and provider, reveal how to use intelligence to solve the uncertainty problem, which is the process about how intelligence

4、work providing an essential service support for science research during the aspect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关 键 词】情报转换/知识创新/假设树intelligence transformation/knowledge innovation/hypothesis tree1、情报工作面临的危机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呈现几何级次的增长,知识创新生命周期的短期化、信息传播的分子化使得社会科学研究应接不暇,科研工作对情报的依赖更加紧密,情报决定知识创新速度和未来趋势的时代已经到来。一方

5、面通过互联网的情报搜集或传递技术,能从全球网络中订制和搜索最新信息并创造知识,这是纸质时代不可想象的;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引发的知识爆炸,使得情报工作中的信息超载,形成孤岛,给情报的搜索、过滤或监控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信息如何向情报、情报如何向知识转化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快速响应一定的用户需求,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二是搜集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加之情报人员的隐性知识综合集成情报和知识;三是深度挖掘已有信息和发现潜在信息,揭示问题深层次的矛盾。1.1情报工作与情报用户需求的关系情报成果能否发挥效用取决于是否与需求紧密切合。无论在知识经济时代、后工业时代,还是互联网时代,情报是探索社会进

6、步的先驱,社会对情报的需求是情报形成的基础,而组织情报价值的核心意义也已经从技术和制度创新领域拓展到知识创新。不管是模仿创新还是原创的对标学习,都是从情报收集开始,最终体现在情报的市场转化程度和效果之中,即是否给企业或社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关系到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和保持竞争优势。同时也反映了一个情报专业组织或成员的职业人格化是否被社会认同。1.2情报研究工作方法情报学本身发展并不完善,其研究方法主要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研究方法中移植而来。目前常用的情报学研究方法有哲学的方法、引文分析法、文献计量法、数学方法、系统方法、分析和综合法、归纳法、调查统计法等。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情报学

7、新兴的研究方法有空白点分析法、等级排序法、聚类映像法、知识基因法、混合法、反求工程法、知识图谱法、质的研究方法、三角互证、定标比超等方法。传统情报学服务模式是以纸质文献及检索工具为主的“订单作业”式,进行联合编目、研究情报处理自动化,以有限的经费尽可能多地满足组织对于文献资料的需求,但是这种方式无论如何统筹安排都达不到预期目标。1977年M. Demey提出情报学认知观之后,情报学的研究方向开始注重对情报消费主体的研究,重点开发联机情报系统、区域网络化、现代情报分析研究与决策支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要求信息以“知识”的形态出现,要求情报能解决更活跃、更具针对性的“问题”,人与知识、情报的

8、关系是一种互动的复杂关系,此时重点发展方向是互联网环境下的数据挖掘、导航引擎、数字文档处理、电子信息系统、竞争情报和知识共享。2、知识转换理论研究现状2.1知识转换的观点在知识管理领域有两个著名的知识转化模式,一个由波尼拉提出,他认为通过模仿、识别和边干边学三种方式可实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以及隐性知识之间的转换;另一个是由日本野中郁次郎教授提出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转化模型(SECI模型),即知识螺旋理论1。知识转换是知识创新的运动过程,了解和掌握这个运动的过程和机理,有利于研究如何识别知识,使隐性知识显性化;如何捕捉国际标杆中最新的前沿知识,使其显性知识隐性化,转换成为知识管理中组织成员必须达

9、到的基准知识,从而提高组织整体的知识资本竞争能力,这是知识管理的核心价值体系2。在竞争情报研究领域,有些学者认为企业竞争情报属于组织隐性知识,企业通过知识转化能提升企业竞争情报能力,构想了基于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企业竞争情报能力模型(KC-ECIC模型),企业竞争情报活动的搜集、分析与响应能力也同时促进和提升了知识转化的效率和质量3。在科研活动中,知识创新活动是最为频繁和最为重要的。科研成果转化的知识创新活动是在知识的对接、学习、共享、整合基础上创造新知识,并将新知识应用到成果转化全过程并完成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曹霞4等人就提出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创新的模式及三个层面,即技术知识创

10、新、市场知识创新和管理知识创新。2.2情报理论与知识创新理论研究的局限性综合情报工作与知识管理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情报向知识创新转换的研究并没有一个理论雏形,都只是在各自的研究领域纵向发展。情报学由于有“知识经济”热潮的推动,在外延上延伸到了知识领域,移植了相关方法,如“知识基因”、“知识图谱”等方法,但是研究的深度却仅仅停留在能否生产出情报的层面上,没有深入到“如何进一步转换为知识创新”,甚至转换为生产力。在知识管理领域里,情报一般被划为与信息同一个层次,仅限于为知识创新提供基础要素,未能将情报聚集合为知识创新的雏形。而在科研实践活动中,情报人员仅提供文献情报资料作为参考材料即完成了历史使命

11、,没有走上向知识创新转换的正轨,也没有参与到情报的市场化运用中。2.3情报向知识创新转换的新思路由于互联网存在信息超载的特征,只有经过情报专业和计算机专门训练的人员才能较为自如地在互联网上搜集所需的情报资料,这就是情报专业未来的职业定位。在中国,情报服务工作还停留在搜集文献和组织文献的层面上,大多数情报成果仅限于提供文献资料的程度上,深加工的难题过早转移给需求者或课题研究者。问题的主观原因是情报工作者需要提高文化自觉;客观原因是由于情报需求者或订制者与所掌控的外界信息不对称,情报订制提出的需求不清晰或不准确,使情报工作成果在满足需求方面产生了差距。另外,需求者与提供者的分工不明确,产品加工的转

12、移交接点会上下移动,往往会影响情报转化为新知识的质量。综上所述,情报向知识创新转换活动突破了情报人员原有信息搜集和重组的工作,是情报人员将从外部收集、观察到的信息与自身的隐性知识(经验、智慧等)合成新的结构化知识的脑力劳动,为需求者提供加工过的产品,显性化后产生持续生产能力的活动。情报的本质是市场博弈环境下具有确定性价值的稀有资源,能为拥有者减少冲突中的不确定性,增加成功的把握,是激活了的活化知识,是能带来未来利益的知识。因此,人类的知识激活后成为情报,情报重构后转换为新知识,情报的活力在于促使知识不断地开拓创新,这就是知识创新研究中情报的价值。3、情报转换为知识创新成果的理论学科的发展主要看

13、其能否提供成熟而系统的研究方法,能否解决大量的实际问题,能否靠其外延去发挥影响,目前情报学的研究在这三个方面都没有突破性的发展。在情报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各门派形成了各家的立论角度和分类标准,同时也导致情报学根基不稳,缺乏规律性的系统认识。情报学这一历史特征集中映射出情报学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感知、度量和预测需要。对此,本文从情报价值如何实现为出发点,通过揭示情报向知识创新转换的内在分工关系,对情报向知识创新转换的定义、环境、条件及实现方式等进行探索性研究。3.1情报的重新定义及属性研究所谓情报是指“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有利可图的机会资本信息,是有利用价值的信息,或是特定

14、对象所需要的信息;也有将其定义为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所需的、能使人们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的新知识”2。因此,情报具有社会性、专业性、知识性、传递性、时效性、新颖性等属性。情报的关键价值取决于情报来源的准确性和手段的正确性。隐性情报是指从储存于人大脑的隐性知识转化提取后储存在人体外介质上的机要文件。显性情报可在市场调查和已有文献资料中获取,例如现在最流行的是在互联网上或数字图书馆等数据库中获取2。为了满足情报转换为知识的条件,本研究对情报重新定义,即所谓情报是指通过信息搜集、过滤、整合,能够回答用户提出的不确定性问题的知识或能够激活知识创新的知识。3.2情报转换为知识创新成果的规律正如数据不会自

15、动变成信息、信息也不会自动转变为情报一样,情报也不会自动转换为知识,实现转换的关键要素是人。如果组织信息将各种零散、无序、孤立的数据片段根据需要有序化,起到告知的消息作用,那么组织情报向知识转换则是将不同的信息片段握炼出至关重要的“知识基因”,将其多角度全方面地重组与再利用,起到知识放大和增值的作用。因此,要实现情报向知识创新的转换,一方面要运用技术将默会知识转换为明确知识,并快速传播;另一方面是要突破明确知识,重生高一层次的默会知识,再实现向新的更高层次的明确知识转换。一个新的轮环过程完成需要借助知识螺旋的成长规律。3.3情报转换为知识创新成果的内涵3.3.1知识激活为情报情报收集的途径主要

16、有下面两种。(1)从文献综述提取情报。文献综述指的是基于某一时期、某一研究专题、对大量的原始文献中学术观点、争论焦点、存在问题、新的学术动态等方面归纳整理、分析提炼形成的三次文献,其专题性强、涉及范围小、有时间限制,代表了一定的理论前沿。但是综述质量的优劣一是基于收集的原始文献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全而新,这又依赖于一定的检索技术,而检索技术本身也存在查全率与查准率方面的问题;二是基于综述作者的知识状态和研究目的,文献综述虽然是基于客观信息的提取,但又是主观思想的产物。针对文献综述的利弊,现代情报学研究提出了“三角互证”的方法。它的特点是研究同一经验性问题时,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策略搜集信息,比

17、较不同来源的信息,以此相互证实评价资料的真实性,检验同一课题相关文献综述的有效度和价值量。(2)从二次文献中提取情报。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序化加工后,按照一定的学科和专业形成的产物,是文献检索的基础,能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某学科、专业或专题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文献线索,是一种密集型浓缩的科研资料。对于二次文献主要从其转化程度和标引语词来评估其价值,同样存在检索策略的制约。因此,情报学的发展要以一定的技术为支撑并带动情报学的发展。在人工检索时代,图情人员依赖各种分类法来分类查找文献,但是对于现在电子文献,必须要依靠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搜索引擎、MIS、ERP等计算机技术,而很多情报人员却缺乏这

18、样的技术背景,导致对于二次文献情报提取停留在美好的设想上,研究内容空泛,这也使得情报人员的价值因受技术制约而没有被正确的估量。现代情报学采用“空白点分析法”、“知识图谱法”来弥补检索策略的短板。对于已有知识(即文献资料)的分析和利用是获取情报最主要的方法,上述两个方面的成果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情报,只是产生情报的基础活动。获取情报本身需要广泛的知识基础和深层次的知识架构,既然情报是“激活了的活化知识”,那么实际上需要做的就是寻找激活信息或知识的工具和方法。3.3.2情报重构为知识(1)建立情报转换知识的价值交换机制。主要包括情报生产、交易(转移)、消费市场培育和政策与法律制定等问题。情报作为科学技

19、术高度发展的产物,情报内容已经从组织文献向组织知识创新转换,情报价值已经从过去提供文献参考价值的服务地位向提供国与国竞争、区域竞争、行业竞争、企业竞争、品牌竞争的核心竞争要素产品服务的地位转换。情报增值的属性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稀有知识资源,具有了商品的价格属性。建立情报转换知识的价值交换机制,主要是建立生产机制、市场交易机制、用户消费机制和保证交易公平的法律与政策制约。情报作为一种特殊的、能带来经济或社会价值的稀有知识,属于知识产权范畴,但如何保护情报公平交易这方面的立法还不完善。情报转换知识的价值交换机制具有商品价值交换的共性,核心要素是由竞争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利率机制所组成,而又

20、具有价值交换不可评估的特性。建立情报转换知识的价值交换机制是情报事业发展的动力和前提。(2)多个层次的情报产品作为支撑条件。所谓知识“是人类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2,这里的信息包括情报。知识的形成又是“一组相互产生内在联系、相互作用的概念,他们可以形成一种新的认知模式,这种模式一般能够从知识是什么,进而回答为什么,怎么做,谁来做等一系列问题。”2根据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对新知识形成的界定需要满足4个层次的基本条件的规定以及知识形成的新的认知模式,要完成情报向知识创新成果的转化,一般需要有多个或多层次的情

21、报支撑。首先,情报需要创新什么样的知识,即确定需要转化的对象。在此层次,要清晰地表达所提出的新发现、新假设是什么,这需要情报对假设给予确定性的答复,界定相应的概念和变量的外延和内涵,确定研究对象的时空维度。第二,需要情报给予科学举证说明为何提出此创新对象。交代创新点提出的实际或理论背景,寻找评判的标准体系和同行标杆,说明确实拥有相应的标杆理论高度或学术和实际意义。第三,确定能够完成转换活动的行为主体,即需要谁来完成,包括个人、群体、组织等。描述行为主体本身的特征、主体所处的总体知识结构及其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第四,确定创新转换的活动路径,即如何做。此层次需要将难以直接观测的抽象概念进一步赋予操

22、作性定义,一般是实现目标的具体做法,如战略规划及细分的战术计划、技术流程和相应的方法等。在上述四个层次的情报材料的基础上,还会根据需要获取更多层次的情报知识元素,为实现目标服务,直至达到情报转换知识的条件要求。综上所述,单个情报研究不能满足知识创新的多个条件,需要多维度或多层次的情报资料作为材料提供论证,情报转换为知识创新成果的终点,仅是需求者研究的基础原点(起点),即仅具有新知识的基本特征。二者分工与衔接是由情报提供者交付的成果变成需求者研究的开端。4、情报转换为知识创新成果的流程设计和实现4.1情报转换知识的假设树模型所谓情报转换是将获取的新信息注入知识创新过程,填补知识缺口,激活新的创新

23、欲望的过程,提供保持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材料。根据新知识形成应具备的条件要求,经过情报收集、整理和分析便会有产生新知识的冲动和假设问题,本文依据新知识产生所需要的条件提出了情报向知识创新转换的假设树模型,如图1所示。 所谓假设树,是指一个新的知识点的发现或知识标杆的发现,需要用不同视角多维度的情报去证实其存在性,假设树提供了一个证实新知识存在的路径或知识分布地图。对于此假设树,其研究的方法为从上至下,从左到右。情报的产生要通过必备属性的判断,只有满足于基本属性的情报成果才具有转换为创新知识的资格。然后根据情报的主客方存在和活动的行为状态来选择恰当的方法和工具。如果对于行为状态表述不明,那么选择

24、的研究方法得到的研究结果也是无法反映实际情况的。4.2情报转换为知识创新的流程设计获取情报是一个综合与分化交替的前进运动过程,同样,知识创新也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过程,创新是情报应用的结果,是重构情报来促成的。陈媛媛5等人在研究组织创新的问题上提出,组织的知识存量突破一定的阈值会使组织创新方式发生改变,并会促进创新不断发生。他们还认为,当外界环境发生一定变化,对组织产生重击,或组织本身存在问题需要改变时,组织会突破原有的知识框架,吸收新知识,产生革命性创新活动。任何事物的进化发展都有一个必然的路线,即从常规状态进入到危机状态,如果突破危机,则进入革命性的转变,反之则被淘汰。情报的产生、知识的产生

25、和情报向知识的转换都要经历这样历程,即打破原有的规则,走出已有的明确知识,进入混沌危机状态,寻找解决的方式和方法,形成新的默会知识,最后建立一种新的明确知识,其流程大致为:(1)常规状态。目前知识处于公认的状态,即明确的知识。(2)危机引入。出现了知识的缺口或知识需求。(3)混乱状态。打乱原有的知识架构和形态,对已有的明确知识、情报成果和默会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的过程。(4)革命性转变。形成新的默会知识,此时知识的形态和架构可能完全不同于原来,也可能是局部的转变。(5)新的明确知识。新的默会知识的形成并不代表知识创新的完成,一定要能转变为新的明确知识才利于传播和利用。4.3转换过程借助的方法和工

26、具无论是情报的获取还是向知识创新的转化,其本身就是一个合作过程,需要建立组织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对外长期的合作关系。情报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信息活动,与组织决策本质是一致的。它是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经济方针政策、行业统计资料、媒体信息等),并以统计分析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多种情报收集分析方法,对当前状态分析评估以及进行预期预测,产生智力产品的过程。可以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对情报的转化过程进行“相对效益评价”。然后可以利用空白点分析法和知识图谱方法来检测转换的完整性,利用定标比超的方法投放到市场中来检测其增值效用。值得注意的是

27、,即使目前已经研发了众多的技术和分析工具用于减轻人类的部分劳动,但是技术工具始终是处于辅助支持的地位,原始信息向情报转化再继续转换为知识的关键离不开情报人员的经验和智慧。因而要实现情报向知识创新的转换,一方面要在知识库中汲取相关工具和方法,真正提升情报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促进情报人员内隐知识外化和转移,并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本文获得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知识服务创新2011”征文活动一等奖。【参考文献】 1员巧云,程刚.基于管理控制和组织支持的知识转化理论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113-116,128.2罗繁明.知识管理引领知识形态的创新实现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3安琳.基于知识转化的企业竞争情报能力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10(8):152-157,161.4曹霞,喻登科.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创新的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1):341-343.5陈嫒嫒,齐中英.基于过程观的组织学习、知识管理与组织创新互动机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S1):128-132.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