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重点课文阅读训练春课内语段阅读训练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一)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闲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抓住了春天里花_的特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写花的,其特点是。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作者通过,使描述更加。 、文中写蜜蜂“闹”、蝴蝶“飞来飞去”是用
2、来衬托。 、文中写野花,主要写它的和。 、说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呀的”是因为什么?() 、野花多,让人有目不暇接的感觉 、野花多,而且有阳光照射和风的吹动 、阳光照射下,明丽的花会反光,就使人产生像眼睛像星星的感觉 、野花的颜色明丽、丰富,再有阳光的照射 、这段文字描绘的是一幅什么图景?(二)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
3、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1、第三自然段在书写时漏掉一句话“闭了眼,树上仿佛已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它应填的位置是() 、“白的像雪”的后面。、“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的后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的前面。 2、为下列字注出文中的读音: 钻_藏_趟_佛_、第一自然段描述春天景象,先总写,后分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山、春日” 、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描写春草下述特征的词语()这温顺柔和的草,讨人喜欢。萌动的幼芽,破土而出。
4、初生的春草带着娇柔的姿态。那美丽的色泽,纯净而又新鲜。 5、第二自然段如果加上一个小标题,应是,写出了小草的、和长势。 、第二自然段的后两句,写人的活动和人的感觉,其作用是() 、让人感受到春草的柔软可爱。 、借风衬草,借人写草。、反衬春草勃发给人带来的欢乐,表现春草可爱。 、第三自然段描绘了一幅争奇斗艳的画面,首句写花儿竞放,二句写,三句写,四句写花间之闹,五句写遍地野花的品种、神态。、这段共用了下列哪组的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借代引用、拟人比喻排比夸张、比喻夸张排比引用、拟人借代比喻夸张 【参考答案】 (一) 、繁多 、颜色五彩缤纷 、想象生动 、花多,热闹 、多美 、 、春花图。 (
5、二) 、 、zun cng tng f 、 、软绵绵 钻出来 嫩嫩的 绿绿的 、春草图,神态,质地,色泽 、 、春花图,春花竞放,花色之美,花果之甜 、济南的冬天课内语段阅读训练(一)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大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关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6、 1文中描写景物的顺序是:。 2画横线一句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它的本体、喻体分别是( ) A本体是白花,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B本体是树尖上的白雪,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C本体是树尖上的白雪,喻体是白花。 D本体是顶着白雪的树的样子,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3用“”线在文中画出两处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的地方。 4对加点的两个句子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描写黄白相间的山坡,春风化雪,不久人们就会见到山坡原有的颜色 B表现济南冬天的温和,雪化了,有水在山坡流动;“山的肌肤”指山坡的草地。 C描写济南冬天的温和,有水蒸气蒸发升腾的美景,不久雪就会全化了,山坡上原有的颜色比雪色更美。 D描绘了雪色与草
7、色相间的美景,像穿着好看的衣服;“山的肌肤”指春天来临后满山的花草。 5这个语段主要是写( ) A小雪后-山色 B小山太秀气 C小雪最妙 D.山的肌肤 6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指出“秀气”一词的表达作用,并用关联词语“虽然但”改写句子,要求着重突出小山的秀气。) 答案:1山上;山尖;山坡;山腰2D 3山的肌肤;忽然害了羞。 4D 5A 6强调了济南雪后山景美丽而娇弱的情态,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改写:虽然只下小雪,但济南的小山太秀气了,是受不住大雪的。(二)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8、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什么还希望别的呢!5、文中括号内应填的标点符号是6、文段第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7、解释下列词语在文段中的意思。着落:慈善8、文段中两个加点的“
9、它们”意思是否一样?请简要说明。9、指出作者描写景物的观察角度。10、济南为什么是个理想的境界?用原文回答。11、文中“晒”“睡”“醒”用得很贴切,你是怎样理解的?12、“小摇篮”比喻 ,作用是13、文段中画线句子说明了济南的地形特点是什么?14、若用平实的语言概括加横线的这句话,应是:答案:5、略6、承接上文。7、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对人关心,富有同情心。8、前一个指济南的山山水水,后一个指这一圈小山,9、先俯视,后仰视。10、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11、运用拟人方法,创设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12、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把一圈小山
10、写得如慈母般的温存、体贴、慈祥。13、济南被一圈小山围住。14、有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的冬天特别暖和。秋天的怀念课内语段阅读训练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
11、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 结合上下文,从人物描写的
12、角度具体分析下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3分)2. 选文中划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3. 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4分) 答案:答案:1.这是神态描写(1分);“憔悴”意为脸色不好,表明母亲积劳成疾(1分),“央求”写出了母亲的耐心和慈爱(1分),细腻地刻画出了母亲在自己病重期间仍一心为儿子着想的无私与伟大,暗含着自己的感动之情(1分) 2.为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而悲伤(1分),为自己对母亲的不关心而懊悔(1分)3.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象征了母亲菊花一样的精神品质(1分),也
13、表明“我” 和妹妹实现了母亲生前的遗愿,感受到生活的美好(1分)。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表明成熟的“我们”现在已经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不会再徒叹命运的无情, 会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磨难(1分)。散步课内语段阅读训练(一)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
14、,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1、母亲要走大路的原因是_。“我”的儿子要走小路的原因是_。2、“早已习惯”与“还习惯”、“强壮”和“高大”能否互换?为什么?_。3、“决定委屈儿子”的深层含义是什么?_。4、母亲改变主意不走大路而走小路的原因是。5、“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中的“责任的重大”,其具体内容是什么?_。6、“妻子呢,在外面,
15、她总是听我的。”这句话的言外之意。(二)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
16、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1、给加粗的字注音:分歧()一霎时()水波粼粼()2、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答:3、我决定走大路的理由是什么?答:4、母亲为什么要“变了主意”呢?答:5、如何理解划横线语句的含义?答:6、从这一文段中,这一家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答: 答案:(一)1、大路好走小路有意思2、不能互换。“早已习惯”表明母亲早已养成听从儿子的习惯;“还习惯”表明儿
17、子还不会违背父亲的意见。“强壮”是从母亲的角度看的;“高大”是从儿子角度说的。3、因为伴同儿子的时间还长,母亲风烛残年,想孝敬,时间也不多了。这里有家庭伦理道德的准则:老、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4、母亲听从儿子,但更爱孙子。5、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6、在家里我听妻子的。(二)1、qshln2、母亲、儿子、妻子 都听“我”的,一切都取决于“我”。3、母亲年老了;儿子还小,“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4、母亲疼爱小孙子。5、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6、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内语段阅读训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阅读课文第二段答题。1、这
18、段写了四件趣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这段中有许多动词运用很精炼传神,找出一例做简要赏析。3、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4、结合文段内容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5、文段开头两个“不必说”有什么表达作用?6、理解填空:文段的景物描写层次十分鲜明,“不必说”侧重于事物的_的描写,其描写顺序是_,“也不必说”侧重事物的_的描写其描写顺序是_。这两个“不必说”是对百草园_的描写,“单是”则是_性的描写。答案:1、找蜈蚣 按斑蝥 拔何首乌 摘覆盆子 2、如“伏”字,既写出了黄蜂体形的肥胖,有写出了了娇憨可爱的形象;如“窜”简洁形象的表现了云雀的轻捷迅疾,突出了孩子的美好向
19、往。3、略 4、我是一个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热爱自然的少年。5、与后面的“单是”呼应,既表现了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对自然美景的浓厚兴趣。 6、静态;由低到高;动态;由高到低;整体;局部(二)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用一支短棒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些秕谷,棒上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便罩住了。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1、上文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动词,并说说这些动词的作用。2、文段详写了冬天在百草园的活动捕鸟,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写了捕鸟的情况?写这些有什么作用?3、文段中心是冬天雪后捕鸟的
20、乐趣,却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这是什么写法?4、文中写我和闰土的父亲同样的捕鸟方法,收获却不同,仔细品味词句,说说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在三十年后还记得“得失的缘由”?答案:1、支撒系牵拉 2、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冬天的百草园依然乐趣无穷。3、以百草园的无味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4、捕鸟之事一直是我的记忆中的乐事,闰土父亲说我太性急而少得的话给我启迪:遇事要沉着镇定,所以难以忘怀(言之成理即可)。纪念白求恩课内语段阅读训练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013题。(9分)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
21、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10对上段文字的要点归纳正确的是( )(分)A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B指出不少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真
22、正的共产党员。C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D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11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分)A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B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应是:。C选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D文中用了三个双重否定句,其作用是:强调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12这段文字批判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_ _形成鲜明对照;批判不少人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_ _ 形成鲜明对照。(分)1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一句好些?为什么?(分
23、)原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改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答:答案:10C(分) 11B(分) 12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 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分) 13原句好,加强肯定语气,表达对白求恩的赞美之情. (分) 植树的牧羊人课内语段阅读训练植树的牧羊人 (法)让乔诺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那是在1913年,我长途跋涉走进法国普洛旺斯高原,来到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放眼望去,到处
24、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一棵树也没有。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一座尖塔倾圮的教堂,显示这里曾经有人居住,但是现在却毫无生命的迹象。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由于我的水在两天前就喝光了,所以急需找到饮用水。我原本以为村子里应该有水井,找到时才发现,它早已干涸。 我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心想:要找到水,恐怕是没指望了。就在我爬上一个山坡时,忽然看见远处山谷似乎有人影,开始我还以为是棵枯树,但不论怎样我还是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还有一群绵羊,懒懒的卧在滚烫的山地上。牧羊人让我喝了他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
25、一口深井里汲水给我,井水甜丝丝的。他很少说话,独自生活的人都这样。但可以感觉得出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坚强的人。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头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在这个荒凉的高地砌起的石头房子,屋顶很严实,风吹过屋顶的瓦片,发出仿佛浪花冲到岸边拍打海岸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洁,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灰尘,猎枪刚上过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汤。他的胡子刚刚刮过,衣服也一针一线地仔细缝过,补丁针脚细密,几乎看不出来。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递上烟草袋,他说他不抽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不一会儿,他拿
26、出一个小袋子,倒出一堆橡实,然后一颗一颗仔细地拣着。我好奇地问:“你在做什么?”他回答:“我要选一百颗种子,明天种。”他极其认真地把饱满、无裂缝、个头大的橡树种子挑拣出来,十颗一堆的放好,全部弄好后,我们就去睡了。 第二天清早,我请求他让我在这里再住一个晚上,其实再待一天并非必要,我只是受了好奇心的驱使,想要了解他更多一点儿,他痛快地答应了。我感觉没有什么事能够扰乱他的生活,他要赶着羊儿去吃草了。出发前,他把昨夜精挑细选的橡实,连同袋子,浸到一桶水中,背着那桶水离开屋子。我发现他带了一根铁棒,大概像拇指那么粗,一米半长。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拿起铁棒向下戳了一个坑,轻
27、轻放入一颗橡实,再仔细覆盖上泥土。他一颗一颗耐心地种下橡实。我好奇地问:“这个山坡是你的吗” “不是。”“那么你晓得这是谁的土地吗” “不晓得,可能是公有地吧!”他一心一意把一百颗橡树都种了下去。 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树。这其中只有两万颗发了芽,长成树苗;而在这两万棵树苗之中,又只有一半能逃过干旱的气候和野鼠的啃食,存活下来。他今年五十五岁,名叫艾尔则阿布非耶,以前在平地有一个自己的农庄,不幸的是他先失去儿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决定搬到高地。“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地种树呢?”我问。他说,这块高原
28、因为没有树,就显得没有生机。反正他没重要的事情做,那就种树吧,好给大地上带来些生气。 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第二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五年的军旅生涯使我差不多忘记了“种树的牧羊人”。大战结束后,我再度踏上那条通往高原的道路。这一带乍看景象大致如昔,只是在没有人烟的村庄尽头,看到了一片薄薄的雾气,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我不由得想起他。我想,那一万颗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在五年的战乱里,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怎么生活? 事实上艾尔则阿布非耶不但活着,身体甚至比以前更健朗了。现在他不再放羊,因为羊群会啃掉他种的树苗。战争没有干扰他的生活,他一直在心无旁骛地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
29、白桦树。1910年种的橡树现在已经十岁,长得比我都高,看起来壮观极了。我实在说不出话,而他也还是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森林中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大块,最大的一块全长十一公里,最宽的地方有三公里。这是从这个男人的双手及心灵中创造出来的,没有任何外界技术的支援。我明白了,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象上帝一样创造。 牧羊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的肩膀这么高了。那大片的橡树也非常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他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把桦树苗全种到他认为地表湿润的山谷,结果证实他是正确的,这些桦树棵棵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蔚然成林。当我们回头往村庄走时,途中一条原本干涸已久的河床,现在居然水流淙淙。这是种树的连锁效应,这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怀疑或动摇,只是在执着不懈地种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