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5.56KB ,
资源ID:1052654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5265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0篇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0篇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

1、10篇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10篇】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1读下面两段话,完成练习。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1)这段话写了蔡伦_。 (2)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3)照样子,用一句话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 【答案】 (1)改进造纸术,造出纸来(2)剪碎、切断、浸、捣烂、捞、晒(3)我先在纸上勾勒出半只蝴蝶来;然后把纸对折,拿起剪刀,沿着画好的蝴蝶边框小心翼翼地剪着,最终一幅剪纸作品就完成了。 【解析】【分析】(1)概括段意,可

2、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2)考查动词。此题较容易,细读句子把动词一一找出来即可。(3)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故答案为:(1)改进造纸术,造出纸来(2)剪碎、切断、浸、捣烂、捞、晒 (3)我先在纸上勾勒出半只蝴蝶来;然后把纸对折,拿起剪刀,沿着画好的蝴蝶边框小心翼翼地剪着,最终一幅剪纸作品就完成了。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2)此题主要考查对动词的掌握能力。(3)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

3、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选择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即可。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1)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 反义词。枝繁叶茂-_ 消失-_近义词。轻松-_ 生育-_(2)用“|”分好的层次,

4、写出每层的意思。 第一层:_第二层:_(3)“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的“这里”是指_。作者写石榴树的目的_。 (4)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_抒情,以_喻人。 (5)人们为什么“也总爱在她故居的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 【答案】 (1)枝枯叶落;出现;容易;繁衍(2)别的树木容易招虫。;樟树本身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不招虫。(3)樟树的香气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是用对比的写法更突出樟树的特点(4)物;树(5)人们之所以爱在樟树前留影,是因为樟树所表现出的特点与宋庆龄的伟大人格有相似之处,体现了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与高贵品质。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

5、词、反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2)概括层意,可先看看每层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4)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抒情,以树喻人。(5)体会划线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故答案为:(1)枝枯叶落;出现;容易;繁衍(2)第一层:别的树木容易招

6、虫。第二层:樟树本身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不招虫。(3)樟树的香气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是用对比的写法更突出樟树的特点。(4)物;树(5)人们之所以爱在樟树前留影,是因为樟树所表现出的特点与宋庆龄的伟大人格有相似之处,体现了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与高贵品质。【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层意的能力。(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4)考查对文章的写作特点的把握。(5)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7、。3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1)这段话主要写火烧云_变化极多,却不用一个“变”字,而是用了四一会儿”,这样不仅突出了火烧云的_,而且强调了_。 (2)这段话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 (3)模仿以上词语写出一个表示颜色的词语:_。 (4)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多美呀!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一下吗? 【答案】 (1)颜色;颜色多;变化快(2)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8、(3)鹅黄(4)绚丽多彩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阅读课文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寻找文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相对简单,将文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挑出来即可。 (3)本题考查分类掌握词语的能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 (4)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选择其一即可。 故答案为:(1)颜色颜色多变化快;(2)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3)鹅黄;(4)绚丽多彩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

9、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的掌握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

10、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1)本段中画线的句子是_句,起到了_的作用。 (2)“这种设计”是指: _。 (3)这种设计的优点是: _。 【答案】 (1)中心;总领全文(2)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3)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解析】【分析】(1)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2)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

11、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中心;总领全文;(2)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3)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点评】(1)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2)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5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

12、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_轻便_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1)在语段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_轻便_好用的纸。(2)蔡伦是怎样造出纸来的?把描写动作的词语找出来,填一填。 剪或切浸_晒(3)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4)“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中“大约”的意思是_,可以去掉这个词语吗?为什么?_ 【答

13、案】 (1)既;又(2)捣;捞(3)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4)大概;不能去掉,因为“大约”表推测,去掉后就变成了确定的说法,不够严谨 【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并列关系。故选“既又”;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

14、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1)既、又 (2)捣、捞 (3)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4)大概、不能去掉,因为“大约”表推测,去掉后就变成了确定的说法,不够严谨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5、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 , 现在学业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来。 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 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 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 弟子们答:“旷野里长着杂草。” “对,”哲学家说:“现在旷野里长满杂草,但是我想知道应该如何铲除这些杂草?” 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心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然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

16、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用铲子铲掉就行了。”哲学家摇摇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办法啊。”哲学家微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我想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吧,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铲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到此地相聚。” 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不过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

17、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不被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领它。(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满腹经纶:_饱学之士:_(2)四个弟子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的,请你在文中读读相关的句子,并分别用5个以内的字来概括。 _(3)联系上下文,完成下列练习。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吧,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铲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到此地相聚。”这句话是说_A.哲学家很满意弟子的答案,让他们回去马上行动。B.哲学家想让四个弟子比一比,谁的除草办法最好。C.哲学家想让四个弟子通过实践来证明,还有更好的办法

18、。文章题目用“最后一课”是因为_A.哲学家在最后一课问的竟然是非常简单的一个问题。B.哲学家在最后一课让弟子明白了: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C.这既是哲学家给弟子们上的最后一课,同时哲学家在最后一课让弟子们明白了:要想让灵魂不被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领它。(4)认真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想一想,如果“灵魂”对应“旷野”,那么“纷扰”“美德”又分别对应什么? 灵魂(旷野) 纷扰_ 美德_(5)一年后的相聚,哲学家未到,请为哲学家写几句合适的话,解释一下没到的原因。 7【答案】 (1)蒙蒙;甜润;逗人喜爱;银色(2)扁圆扁圆的,与苹果的形状相似。;淡绿色;颜色变

19、黄了(3)婆娑(su)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4)五月;中秋时节(5)家乡的银梨(6)赞不绝口:老师对我的作文赞不绝口。 【解析】【分析】(1)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横线上应填上形容词(或限制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3)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20、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4)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即可找到关键词语。(5)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6)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故答案为:(1)蒙蒙;甜润;逗人喜爱;银色(2)扁圆扁圆的,与苹果的形状相似。淡绿色;颜色变黄了(3)婆娑(su)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4) 五月、 中秋时节(5)家乡的银梨 (6)赞不绝口:老师对我的作文赞不绝口。【点评】(1)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

21、,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增加词汇量。(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4)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5)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6)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意正确,说完整的话。8【答案】 (1)春天、夏天、秋天、冬天(2)梧桐树;芽苞;许许多多(3)一个个灰白色的,有细柔绒毛的芽苞快乐地绽开在枝头,就像小弟弟微笑着睁开眼睛。;芽苞的绽放;小弟弟微笑着睁开眼睛(4)首尾呼应;这样写能强烈表达出作者对校园里的梧桐树的喜爱

22、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表示时间类词语的归类。细读语段找出即可。 (2)此题意在考查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这类题实际是要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做好此类题,首先应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文章主旨,再结合关键词语,联系相关段落、前后句来深入理解其思想内容及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对比喻这个修辞的运用。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把握,要多积累常见的文章结构类型和作用,此处

23、是首尾呼应, 可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密,内容更加完整,强调主题,加深印象,引起共鸣。 故答案为:(1)春天、夏天、秋天、冬天(2)梧桐树;芽苞;许许多多(3)比喻句: 一个个灰白色的,有细柔绒毛的芽苞快乐地绽开在枝头,就像小弟弟微笑着睁开眼睛。芽苞的绽放;小弟弟微笑着睁开眼睛(4)首尾呼应;这样写能强烈表达出作者对校园里的梧桐树的喜爱之情。 【点评】(1)此题考查对表示时间的词语的掌握能力。 (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

24、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9请认真阅读短文,然后完成(1)(4)题。 绿树赞是谁把春天的信息最早告诉人们?是布谷鸟,还是迎春花?不,都不是!是那些默默无闻地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一棵棵绿树。它们只是一根探平平淡淡的绿树。冬天刚过去,蕴藏在枯枝中的新芽,便喜气洋洋地绽开了嫩绿的笑脸,(告诫 告诉)人们春天来了。它不会引起你的注意。因为它不像花朵那样绚丽多类,也不像蝴蝶那样美丽洒脱,更不像鸟儿有副清脆悦耳的嗓音儿。绿树那高大粗壮的身躯,像一把把撑天大伞,不但给大地(增强 增添)了无限的生机,而且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的好处。门窗、桌椅、家具都是成材的树木做成的。绿树还能抵制狂风暴雨和洪水的

25、(危害 危险),为人类造福。我们难道不应该赞美绿树吗?(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词。 (2)照样子写词语。 例:默默无闻 _例:平平淡淡 _(3)为什么绿树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呢? (4)绿树有什么好处? 【答案】 (1)告诉;增添;危害(2)头头是道;历历在目;高高兴兴;干干净净(3)因为它不像花朵那样绚丽多姿,也不像蝴蝶那样美丽洒脱,更不像鸟儿有清脆悦耳的嗓音。(4)可以做成门窗、家具等,还能抵御狂风暴雨和洪水的危害。 【解析】【分析】(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

26、真选择恰当的词语。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告诉:向别人陈述;通知某事,使人知道。 增强:是指质量上增长。增添:是指性质上增长。危险:有可能失败、死亡或遭受损害的境况。危害:构成伤害或损害。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从给出的词语“默默无闻”来看,是AAB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从给出的词语“平平淡淡”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

27、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故答案为:(1)告诉;增添;危害(2)头头是道;历历在目;高高兴兴;干干净净。(3)因为它不像花朵那样绚丽多姿,也不像蝴蝶那样美丽洒脱,更不像鸟儿有清脆悦耳的嗓音。(4)可以做成门窗、家具等,还能抵御狂风暴雨和洪水的危害。 【点评】(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

28、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10类文阅读。 掮枪的生活(节选)叶圣陶我当中学生的时候厉行军国民教育,所以我受过三年多的军事训练。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掮枪的生活倒是颇有兴味的。我们那时候掮的是后膛枪,上了刺刀,大概有七八斤重。腰间围着皮带。皮带上系着两个长方形的皮匣子,在左右肋骨的部位,那是预备装子弹的。后面的左侧又系着刺刀的壳子。这样装束起来,俨然是个军人了。我们平时操小队教练、中队教练,又操散兵线,左右两旁的伙伴离得特别开,或者直立预备放,或者跪倒预备放,或者卧倒预备放。当卧倒预备放的时候,胸、腹、四肢密贴着草和泥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感。待教师喊出“

29、举枪放!”的口令的时候,右手的食指在发弹机上这么一扳,更是极度兴奋的举动。有时候我们练习冲锋,斜执着上了刺刀的枪,一拥而前。不但如此,还要冲上五六丈高的土堆;土堆的斜坡很是陡峭,我们不顾,只是脚不点地地往上冲。嘴里还要呐喊:“啊!啊!”宛然有千军万马的气势。谁第一个冲到土堆的顶上,就高举手里的枪,与教师手里的指挥刀一齐挥动,犹如占领了一座要塞。(1)“我们”当时的装束是怎样的?请你用横线在短文中画出来。 (2)短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我们”( )的场景。 A.整理装束B.练习打枪C.练习冲锋D.练习队列(3)结合文中画线句子,你体会到了“我”当时怎样的感情? 【答案】 (1)腰间围着皮带。皮带上系着两个长方形的皮匣子,在左右肋骨的部位,那是预备装子弹的。后面的左侧又系着刺刀的壳子。(2)C(3)“我”有自尊自信的民族情感。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3)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腰间围着皮带。皮带上系着两个长方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