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论文写作中的文字表述是极其重要的,很多教师朋友在写作发表教师论文时不经意间会出现一些问题。今天笔者就来简单谈谈教师论文写作中反映出的问题,欢迎阅读参考。问题一:言意不符,文章“糊”了!很多老师感叹,自己写论文时常会陷入词不达意的尴尬。其实,一线教师具有丰富的实 践智慧,也不缺乏论文写作所需的理性思考。然而,一旦开始写作,由于语言文字修养的相对匮乏,行文总似挤牙膏。好不容易“挤”出一些词句来,又总觉得与自己原本想要表达的意思存在落差,由此导致“言意脱节”的现象。如果此类现象过多,文章表达的清晰度便会降低,从而使读者萌生糊涂感。例如,有位教师有这样一段描述:“一年级学生最大的思维特点是直观形象
2、。附加题作为一种更加考验孩子智慧与思维能力的题型,需要教师针对孩子的思维特点让题目化抽象为具体、变文字为直观。”读后,笔者不禁产生疑问:是教师命制附加题时注意呈现方式,做到“化抽象为具体,变文字为直观”呢,还是教师教学课本及作业本所编附加题时讲究引导策略,力求“化抽象为具体,变文字为直观”呢?依笔者猜测,作者本意应是后者,即“附加题的教学指导,”但 观其语言表述,确实让人有些费解。另外,总有一些文章会产生“言过其实”的弊病。例如,有位教师开篇写道:“在计算教学中,简便计算给笔者留下的印象最深,因为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部重头戏,留给教师和学生的困惑实在太多。”简便计算固然不可忽视,但称其为“小
3、学数学教学中的重头戏”是否有些夸大了?在这里,用“一块重要内容”替换“一部重头戏”,或许恰如其分。对策:加强文字表述的准确性。进行论文写作时,不要一味苛求词藻的华丽、文笔的漂亮,首要的是努力促成“我这样想”到“我这样写”的自然转化,清晰、明确、完整地将所要表达的教研思考叙述清楚。无歧义,不偏颇,这是教学论文写作文字表述的价值底线。“很多教师过分追求解题策略的丰富多样,但对每种策略仅是点到即止,缺乏扎实的本质挖掘。这样一来,解决问题常常显得轰轰烈烈且飘忽不定,学生在由衷感叹方法真多啊的同时,并没能学到多少真正能够发挥长效的策略思想。”由此,将解决问题教学“偏重策略扩面、忽视思维深挖”的激进化状态
4、进行了客观再现与朴实记录。问题二:内容松散,文章“蔫”了!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很多老师会逐渐想到一个问题的多个方面,于是,想到一点,写一点;再想到一点,再写一点;又想到一点,又写一点这样一来,论述视角齐全了,文章内容丰满了,但总感觉是几层意思的简单叠加,显得随意散漫,缺乏精神。例如,有位教师行文时这样叙述:“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数学学习才有亲近感,才富有活力和灵性。用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数学概念,总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体验”。不难发现,作者企图表达两层意思“依托生活情境体验数学“”借助生活实例理解数学”,虽 然写得比较清楚,但总感觉两层意思断裂,读起来不顺溜,不如整合为“让学生依托生活情境体
5、验数学、借助生活实例理解数学,使数学学习更有亲近感”。案例与评析不匹配,是导致内容松散的又一原因。就当下小学数学论文样貌而言,“案例+评析”是非常重要的写作手法,但“案例”与“评析”常常沦为“两张皮。”例如,有位教师首先呈现了一个案例:课堂上,老师想挑两名学生板演。其中一名学生已经发现自己错了,老师还是要求学生将错误板演出来,并当着全班同学“检讨”错误原 因应该说,案例比较典型,也有现实意义,但作者评析时只是空洞谈论时代背景、教育理念、课标精神、人文关爱等“大道理”,而没能紧贴案例场景加以针对性剖析,进而提出改进策略。于是,文章的整体性、表达力便被削弱了许多。对策:重视文字表述的整体性。写论文
6、不同于写日记,它既需要触及某个主题的方方面面,也需要适当整合、有效提炼,并将几个方面的意思娓娓道来,努力实现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学生是尚未成熟的生命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错误,用成人眼光审视显得一无是处,但从儿童视角体味则显得可圈可点。因此,数学教师面对错例,切忌武断独裁,而应巧拓学路。案例中,华应龙老师基于中立者的客观姿态,引导出错者申辩错理,组织观错者指明错因,让全体学生领会了错例的合情成分和谬误之处。”这段文字围绕“错例”关键词,其三层意思较为清晰:一是“出错”的背景,二是“迎错”的立场,三是“纠错”的实例,从理论到实践,从背后到台前,呼应提升,浑然一体。问题三:废话连篇,文章
7、“空”了!一篇教研论文,短的几百字,长则几千字。无论篇幅长短,每处文字均服务于主题论证,因而都是不可或缺的,可谓“少一字则嫌少,多一字则嫌多”。然而,受“越长越好、越厚越好”等错误价值观的影响,当前一些文章“掺水”现象比较严重。首先,讲重要意义太多,写个性对策偏少。围绕主题(包括各级小标题),很多教师会用 大量篇幅描述其价值意义、作用地位。比如,阐述“把握起点”的,会强调把握起点怎么怎么重要;探讨“创设情境”的,则说明创设情境如何如何必要事实上,绝大多数文章都不可能是关于某个研究主题的“处女作”,所以其重要性、必要性往往已被前人重复千百遍,成为众所周知的“正确的废话”。在这种背景下,论文写作的
8、生命力显然在于:既然这个主题如此重要且必要,我是怎么做的。而令人遗憾的是,本该浓墨重彩进行抒写的“个性对策”却被严重“缩水”了。其次,引名家言论太多,亮自我声音偏少。青年教师写论文时,总习惯于旁征博引,借助专家学者的经典言论作为论据,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一篇文章中引用名家言论太多,则会喧宾夺主,盖过作者自己的声音,使文章显得空洞。例如,有位教师先后引用了很多名人的诸多理论,全文给人以“名人名言集萃”之感,但对自己文章主题的诠释却很不充分。对策:凸显文字表述的具体性。教研论文作为教师日常教学及常态研究的心得梳理、经验总结及疑惑探讨,重要的是有感而发,并且感得真切、发得具体,切忌“无病呻吟。
9、”而相关的背景资料,仅是“作料”,应控制比重。但如果仅仅关注素材本身的时尚、噱头,而忽视素材呈现之后的数学化过程,那么,素材宛如花瓶,会成为干扰学生数学学习的诱惑因子,导致数学学习走向低效。”应该说,将“素材选择”中的普遍性问题作出了客观、具体的阐述。问题四:表述枯燥,文章“乏”了!虽说教研论文无需刻意苛求文采,以“把思考说清楚”为主要目的,但是,作为一种通过文字记录、有待读者阅览的书面作品,可读性还是需要注意的。例如,有位教师写到备课时,有这样一段话:“一节课下来,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啊呀,我忘记提醒学生这一知识了,怪不得作业错误这么多。现在流行集体备课,我也拿来了别人的教案,但看了一下,如果
10、照他们的设计思路,我根本上不了课,完全不是自己能把握的,所以就老老实实自己备课吧”显然,作为一篇论文,这里的写作语言比较琐碎,有些啰嗦,且太过口语化。另外,有些文章的用语尽管是书面化的,但词汇贫乏,让人缺少了通读下去的兴趣。对策:追寻文字表述的艺术性。不求通篇美似散文,但对重点部分的表述展开,还是需要适当讲究文学性的。这样做的终极目的,并非哗众取宠,而是通过改变表达技巧,切实提升叙述张力,同时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如笔者对于传统教学中“线型设计”的弊端,曾有这样一段描写:“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习,本人负责教师论文、分检、编校、指导等球 3110643181 就好像是跟随着教师行进在一条狭窄封闭的通道里
11、。没有旁逸斜出的余地,没有驻足细品的 时间,更没有回望反思的机会,师生双方就在这样貌似顺利的数学课堂中蜻蜓点水。”这 里,借助比喻来说明,通过排比来强调,文章活力便被激发了。一些老师往往是到论文评比或职称评定时才想到写论文的。于是硬着头皮,复制粘贴,东拼西凑,让人有“言之无物”的感觉。这里首要的一点就是老师自身缺乏平时的积累。厚积才能薄发,加强积累,不仅对于教师写论文很重要,其实对于教师搞科研也是如此,没有长期的思考与积累,往往就会提不出论文或者科研课题的选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要做到三“多”一是要多阅读。广泛阅读是教师增进自身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阅读一些教育教学 方面的应用性理论书籍和
12、学科教学方面的专业期刊,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了解学科教学研 究的现状、动向,关注并收集学科教研中的新观点、新材料。在阅读中要注意,要阅读针对性强的应用性理论,比如,研究提问,要多读提问方面的理论观点的论著,研究互动,要阅读互动方面的理论观点的论著。不同观点的论著可都找来对照、比较着看,在激发自己的问题意识,产生自己的观点。二是要多观察。平时留心自己和同事们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现象、问题和一些典型事件,特别要注意观察教学中的问题,观察后进生的变化,学生学习中的现象。要注意把握那些细 小,微不足道的细节。三是多思考。对于观察到的具体的教育教学事件、问题、现象、困惑等自觉应用阅读到的理论进行思考和尝试解
13、释,致力于探求前因后果。有观察才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发现,有发现才能写出好文章。四是多行动。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每一位老师都会碰到这样那样困惑,面对种种 困惑,对其作一番分析、思索,尝试着去解决它。很多很好写过的不少论文,都是“遇到困惑想一想,试一试解决”的结果。五是多记录。多读、多察、多思与多做中的“偶有所得、”“灵光一现”都要及时记录下来以免遗忘。虽然记录下来的可能仅仅是一个片段,是“思维碎片”,但都有可能成为你撰写某篇论文的“引子”,也有可能成为你撰写某篇文章的重要素材。许多老师的论文出现的都是只描述自己做了什么。从论文的角度看,是不理想的。论文 的“论”就是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阐述,“文”就是文章或者文体。虽然教师事实上不一定有自己的理论,但必须要有自己的观点、看法,这样自己的观点看法越独特,越有新意,文章就越容易发表。教师们的论文一般来说,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我做了什么,二是我怎么做的,三是我为什么要这样做。第三个层面就是观点看法的理论性阐述,这也是论文与工作总结不同的地方。论文除了写我做了什么,我怎么做,还要写清楚我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教育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上理论依据,这样才能凸显你的观点、看法。但这一部分撰写中,要避免过多直接引用本学科的课程标准、相关课程改革文件或专家阐述的做法,要用自己的语言,谈出自己 的独特见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