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182.42KB ,
资源ID:105229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5229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全国高职院校专业布局结构与调整策略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全国高职院校专业布局结构与调整策略研究.docx

1、全国高职院校专业布局结构与调整策略研究全国高职院校专业布局结构与调整策略研究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关键要看高职院校的专业布局结构与劳动力市场的人才供求状况适应度如何。本文通过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000多所独立设置高职院校的700多个专业招生和布局结构进行调研,对此进行,并根据对劳动力市场需求提供若干专业调整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分析 作者简介:张家寰(1951),男,上海市教科院高职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郭扬(1961一),男,上海市教科院高职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职成教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一、专业大类的分布结

2、构 2005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1091所,共计招生174万人,在校生达到427万人;开设专-!业共767个,平均每个专业的招生规模为2300人,在校生规模为5600人。根据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中所设的19个专业大类,按在校生规模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财经、电子信息、制造、文化教育4个大类,在校生规模均超过50万人。4个大类的在校生总数为274万人,占19个大类在校生总数的64;各大类招生规模都在22万人以上,合计招生数达109万人,是其余15个大类招生数总和的17倍;专业分布密度也最高,共设专业224个,平均每个专业招生6680人,计算机

3、应用、网络技术、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会计、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等热门专业招生数都在3万人以上。其中,规模居首的财经大类合计招生数超过34万人在校生超过80万人,相当于交通运输、旅游、法律等12个大类之和。 2土建、医药卫生、艺术传媒、交通运输、旅游 5个大类,在校生规模均在10万以上,但不到30万。这5个大类招生规模都在5万到12万之间,合计招生数40万人,是当年毕业生数的28倍,其中艺术设计传媒类达到31倍,增长幅度很大; 5个大类共设专业202个,平均每个专业招生 2000人,在校生数为4600人,合计在校生数94万人,约占19个大类在校生总数的22;各大类专业分布差异较大,如交通运输大类

4、设专业60个,而旅游大类设专业仅16个,从平均每个专业在校生数看,后者是前者的35倍。 3法律、农牧、生化、资源、环保等10个大类,在校生规模均在10万以下。这10大类的招生规模都小于4万人,合计招生数仅为238万人;10大类共设专业333个,平均每个专业招生约700人,在校生1800人分布密度低;合计在校生仅 59万人,比财经或电子信息一个大类的在校生还少,约占19个大类在校生总数的24,且增长速度较慢。其中水利、资源开发与测绘两个大类,平均每个专业招生数不足350人,在校生数少于 900人。 总的来看,各专业大类的发展规模极不平衡,规模最大的财经大类招生数达341万人,而水利大类仅招生07

5、万人,二者相差48倍;财经大类在校生数达816万人,超过旅游、法律等11大类的总和;各大类的专业生均规模差异也很显著,如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平均每个专业招生数仅300人,在校生数约600人,还不到财经大类各专业生均1.6万人的4。 二、专业布局结构分析 1专业分布呈金字塔形,大部分规模较小。全国高职院校共设专业767个,其中在校生规模小于1000人的专业有399个,占专业总数的52;在1000-5000人之间的专业219个,占286;大于5000人的149个,占194。从招生情况看,平均每个专业招生规模为2266人,但其中有近四成专业的招生数还不到200人(见下表)。 2各专业招生规模不均衡,冷

6、、热专业相差百倍。招生数过万的热门专业有38个,平均每个专业招生规模为26万人,在校生规模为65万人;其中规模最大的是计算机应用专业,招生数达到 68万人,在校生规模超过20万人。招生数小于 100人的专业有183个,合计在校生数仅27万人,平均每个专业在校生数低于200人,招生规模和在校生规模均不足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百分之一。 3热门专业分析。下表为2005年招生数排序前20位的专业: 表中“招毕比”是指当年招生数与毕业生数之比。这20个专业共招生751万人,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432,平均每个专业招生38万人:合计在校生数为183万人,平均每个专业82万人。从专业分布看主要集中于三个大类:电

7、子信息大类6个,财经大类5个,制造大类4个,合计占总数的四分之三。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护理、软件技术、建筑等专业,是列入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居各专业首位,招生数为68万人,在校生数达 20万人,超过公安、公共事业、环保气象与安全、资源开发与测绘、水利5个大类144个专业的总和。 从增长速度看,最快的是物流专业,毕业生数仅05万人,而招生数达到51万人,增长丁 85倍,招毕比高达95。其次是数控技术、软件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招生数与毕业生数相比分别增长了5倍、47倍和38倍。值得注意的是,计算机专业群的招生规模特别大,仅位列20大热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8、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4个专业,招生数就达 164万人,在校生数达449万人,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105。 三、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密切相关,因为就业人员的职业结构改变直接导致了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从2002年到2005年,全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的比例下降了52个百分点,而第二和第三产业则分别上升了24和28个百分点,从一产向二、三产转移的趋势十分明显。 1就业分布主要集中于制造、教育、公共管理、建筑4大行业。中国统计年鉴2006表明, 2005年全国就业人口中的职工:人数共计1085亿。其中制造业达3097万人,比上年度增加137万人,占总数

9、的285;教育、公共管理、建筑业的职工人数也均在850万人以上。上述4大行业职工人数合计6600万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二。规模在400万至600万人之间的有交运仓储邮政、批发零售、采矿、卫生与社会保障、农林牧渔等5个行业。值得注意的是,有6个行业的职工人数与 2004年相比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批发零售业减少了426万人,农林牧渔业、交运仓储邮政业分别减少了24万人、19万人,文体娱乐、电煤水生产、居民服务业也略有下降。考虑自然减员、人员流动等因素,实际增量超过274万人。假设行业就业人员年龄从20-60岁平均分布,年自然减员约占职工总数的140,人员流动量占3,新增人员约870万人。其中制造业30

10、0万人,建筑业120万人,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10万人。各行业新增人员分布情况见下表: 2劳动力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但属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行业需求十分旺盛。根据国家发改委就业司发布的信息,2006年预计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2500万人,其中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约900万人,下岗人员460万人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40万人,按政策需在城镇安排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和退役军人约300万人。从需求情况看,可增加就业岗位约800万个;加上自然减员提供的就业岗位,城镇可新增就业人员总数也仅1100万人左右,这样劳动力供大于求将达到1400万人,比去年增加100万人,供求矛盾更加突出。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

11、毕业生达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2007年又将达到495万人,就业形势严峻。另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2005年全国100多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招聘各类人员 1561万人次,求职的劳动力累计1632万人次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需求人数按三次产业分布分别为33万、500万、1028万人次,所占比重为 2:32:66。而根据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文化程度的要求,本科及以上的需求人数为93万人,所占比重为59;专科的需求数为234万人,占 15O;高中(含中职)为573万人,占367;初中及以下为661万人,占424。从供求状况看,专科层次的求职人数为302万,比需求数多

12、出 68万,就业竞争相当激烈。 但是,从最近4个季度全国劳动力市场数据统计看,制造、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租赁商务服务、建筑6个行业需求十分旺盛,累计需求量达1178万人次,平均每季度需求295万人,占需求总数的785。其中制造业需求人数高居各行业之首。4个季度累计需求375万人次,平均每季度需求人数约94万人,占需求总数的四分之一;其次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的累计需求分别为284万、177万人次;再次是居民服务和租赁商务服务,二者共计265万人次;排在第六位的建筑业也达到77万人次。另外根据十大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统计,适合高职院校培养的机械冷加工、机电产品维修人员尤其紧缺,机械冷加工专

13、业人员在深圳、沈阳等城市的求人倍率(即招聘人数与求职人数之比)超过5:1,上海甚至一度达到44:1;杭州的机电产品维修人员也是相当紧缺,求人倍率达到15:1。而会计、秘书、计算机和物业管理人员则普遍供大于求,如北京、武汉、天津、重庆、沈阳、石家庄的会计求人倍率均不到1:4,南宁曾低至1:13;深圳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和武汉、沈阳的物业管理人员求人倍率,则分别为1:5和1:6。 3从全国人才市场看,专业人才供求状况差异显著。根据人事部人才市场公共信息网公布的信息数据统计,2005年四个季度全国部分人才市场,包括京、津、沪和江苏等20多个省级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累计招聘1180万人次,登记求

14、职2737万人次,职位需求比平均值为 1:232。由于高校连年扩招,2006年的求职人数与2005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0万左右,第三季度求职人数达到最高峰761万人,招聘人数也升至343万人,达到最大值。从2005年第一季度至 2006年第三季度,职位供求比呈现波动,最低值为209,最高值为249,每个就业岗位都有2位以上的人才竞争。另外,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总体上市场供求两旺。以 2006年第三季度为例,东部地区人才市场的招聘职位数达到2206万个,求职人数为5123万人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44和674;中部地区招聘人数71万人,求职人数1468万人,分别占全国总数的207

15、和193;西部地区招聘职位人数508万人,求职人数1012万人,仅占全国总数的119和133,需求明显不足。 根据2006年第三季度全国20个省级人才市场的供求数据统计,登记招聘单位28万家,招聘3425万人,登记求职7605万人,供求比为 222。招聘与求职主要集中在市场营销、计算机等 10大类专业,合计招聘218万人,占招聘总数的 637;合计求职450万人,占求职总数的601 (见下图)。其中财会、行政管理、计算机专业竞争最激烈,如财会招聘129万人,求职为391万人,供求比为302,即3个人竞争1个岗位。而电子工程专业招聘121万人,求职170万人,供求比为141,求职相对较容易。 四

16、、对高职院校专业调整的若干思考 上述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所提供的职业供求信息,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具有很大参考价值,但如何具体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分析:一是部分企业招聘员工并没有通过人才和劳动力市场,故未列入统计数据;二是可能存在重复计算,比如某季度企业需招聘某职位人员300人,而实际录用仅200人,则下季度需再招100人,这样累计招聘人数就有可能统计为400人,与实际需求出现了偏差。况且,专业人才的供求关系不可能静止不变,这就更加要求高职院校根据动态变化的市场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不断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适应度。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振兴装备制造业,提升汽

17、车工业水平;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物流业,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拓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发展房地产业。为此高职院校的专业布局结构应积极作出相应的调整,我们在此仅对总体专业布局和招生规模较大的专业调整提出一些初步的思考和建议。 1大力发展制造类专业,加快培养数控、模具、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等高技能人才。根据我国发展现代制造业的需要和对人才劳动力市场的分析,制造业每年需求人员约在 300万左右,其中高职层次即使按照10-15的保守估算,也至少需要30万到45万人;考虑到合理竞争因素和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实际状况,供求比若按15定位,则每年需要培养 45万到6

18、5万名制造类专业高职毕业生。而2005年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制造类招生数为257万人,加上本科院校招收的高职高专生,按同比例35计算,合计约为40万人,尚存在需求缺口5万至 25万人。制造业中的数控、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机电一体化、机械加工等相关职业岗位,不仅人才需求量大,而且技能要求和收入水平也较高,是比较适合高职院校培养的专业,发展前景看好,其中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已列入职业院校制造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些专业技术含量高,所以技能培养要求也很高,学校必须切实加大投入,配置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和充足的实训设备。 2积极调整旅游类专业,改变旅游人才短缺与

19、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错位现象。旅游业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旅游业从业人员约为 600万人,而实际需要专业旅游人才在800万以上;这样人才缺口至少在200万人以上,平均每年需求约40万人。据北京市旅游局预测,至2010年北京市旅游业从业人员总量将达到65万人左右,按目前从业人员数量相比缺口30万。从2005年全国高职院校旅游专业53万人的招生数看,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但问题是目前不少学校的旅游专业教学与旅游业的实际需求脱节,造成市场上旅游人才短缺和旅游专业学生就业难的供343万人,达到最大值。从2005年第一季度至 2006年第三季度,职位供求比呈

20、现波动,最低值为209,最高值为249,每个就业岗位都有2位以上的人才竞争。另外,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总体上市场供求两旺。以 2006年第三季度为例,东部地区人才市场的招聘职位数达到2206万个,求职人数为5123万人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44和674;中部地区招聘人数71万人,求职人数1468万人,分别占全国总数的207和193;西部地区招聘职位人数508万人,求职人数1012万人,仅占全国总数的119和133,需求明显不足。 根据2006年第三季度全国20个省级人才市场的供求数据统计,登记招聘单位28万家,招聘3425万人,登记求职7605万人,供求比为 222。招聘与求

21、职主要集中在市场营销、计算机等 10大类专业,合计招聘218万人,占招聘总数的 637;合计求职450万人,占求职总数的601 (见下图)。其中财会、行政管理、计算机专业竞争最激烈,如财会招聘129万人,求职为391万人,供求比为302,即3个人竞争1个岗位。而电子工程专业招聘121万人,求职170万人,供求比为141,求职相对较容易。 上述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所提供的职业供求信息,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具有很大参考价值,但如何具体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分析:一是部分企业招聘员工并没有通过人才和劳动力市场,故未列入统计数据;二是可能存在重复计算,比如某季度企业需招聘某职位人员300人,而实际录用仅20

22、0人,则下季度需再招100人,这样累计招聘人数就有可能统计为400人,与实际需求出现了偏差。况且,专业人才的供求关系不可能静止不变,这就更加要求高职院校根据动态变化的市场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不断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适应度。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振兴装备制造业,提升汽车工业水平;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物流业,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拓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发展房地产业。为此高职院校的专业布局结构应积极作出相应的调整,我们在此仅对总体专业布局和招生规模较大的专业调整提出一些初步的思考和建议。 1大力发展制造类专业,加快培养数控、模具

23、、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等高技能人才。根据我国发展现代制造业的需要和对人才劳动力市场的分析,制造业每年需求人员约在 300万左右,其中高职层次即使按照10-15的保守估算,也至少需要30万到45万人;考虑到合理竞争因素和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实际状况,供求比若按15定位,则每年需要培养 45万到65万名制造类专业高职毕业生。而2005年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制造类招生数为257万人,加上本科院校招收的高职高专生,按同比例35计算,合计约为40万人,尚存在需求缺口5万至 25万人。制造业中的数控、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机电一体化、机械加工等相关职业岗位,不仅人才需求量大,而且技能要

24、求和收入水平也较高,是比较适合高职院校培养的专业,发展前景看好,其中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已列入职业院校制造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些专业技术含量高,所以技能培养要求也很高,学校必须切实加大投入,配置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和充足的实训设备。 2积极调整旅游类专业,改变旅游人才短缺与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错位现象。旅游业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旅游业从业人员约为 600万人,而实际需要专业旅游人才在800万以上;这样人才缺口至少在200万人以上,平均每年需求约40万人。据北京市旅游局预测,至2010年北京市旅游业从业人员总量将

25、达到65万人左右,按目前从业人员数量相比缺口30万。从2005年全国高职院校旅游专业53万人的招生数看,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但问题是目前不少学校的旅游专业教学与旅游业的实际需求脱节,造成市场上旅游人才短缺和旅游专业学生就业难的供需错位现象。事实上现在旅游业最为缺乏的,一类是从事旅游策划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另一类就是从事旅游实务操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这正应该是适合高职教育培养特点的目标群。因此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迫切需要根据企业要求进行积极调整,大力推进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务操作能力。 3护理专业规模急需扩大,解决护士人才紧缺的问题和护士学历提升的需要,根据卫生部护理人才需

26、求预测研究课题组对未来护理专业人员的需求预测,到2015年我国人口中的护士数量应占到千分之15,医生与护士之比应达到1:1按这个比例护士人数将达到232万人。而2005年全国护士(含护师)共计为135万人,这表明未来10年护士数量需增加97万人,平均年净增加 97万人;考虑到自然减员,按20-55岁均布计算,每年需补充人员为总数的3,约4万人;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加强社区服务等需要。护理人员需求也将明显增加。护理专业平均每年培养人数总共为15万左右,其中中职和高职的招生比例约占总数的50和30,本科及研究生占 20。根据未来医药卫生行业的发展,护士队伍的整体学历层次还需要提高,高职与中职相比

27、具有明显的优势,加上本科护理专业的招生呈下降趋势,高职将有较大上升空间,每年招生规模为6万人左右。 4会计、文秘、计算机应用和公共管理类专业规模需要控制,电子商务专业招生亟待降温。由于会计、文秘、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面向人们普遍青睐的“白领”岗位,成为本科、高职、中职纷纷开设的热门专业。但目前人才劳动力市场上这些专业供已远大于求,北京、南京、深圳、南宁等城市的供求比已超过5,而且用人单位的学历要求较高,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至于公共管理类专业包括公共事务、民政、行政、人力资源、劳动社会与保障、国土资源管理、海关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等8个,用人单位对这些岗位人员的要求更高,尤其是面向国家机关公

28、务员岗位的一些专业都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因此上述专业群的高职招生规模都亟需控制压缩。而随着我国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一个新兴职业, 自2001年教育部批准电子商务作为目录外专业以来,全国已有许多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2005年独立设置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招生5万人,比当年毕业生增加23万人,在校生达 136万人;加上普通高校同专业的本、专科,还有成人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也开设该专业,这样每年招生数至少超过10万人。但据教育部高教司有关负责人透露,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只有20,市场认可度较低,因此该专业招生必须及时降温,寻找出路的关键在于先要明晰专业培养规格和目标,再对

29、专业教学内容和结构作出积极调整。 5拓展和开发新专业,如家具设计与制造、会展策划与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职业不断涌现,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已发布了76个新职业。例如我国会展业已成为大城市的新兴产业,这两年创造的直接收入超过百亿元,全国从业人员已达100多万人,未来发展需要会展设计师、会展经营策划师等专业人才;又如房地产、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也使家具设计师、项目管理等成为新职业。而这些专业人才都比较适合高职院校培养,建议在原有相近专业的基础上拓展和开发会展策划与管理、会展服务与管理、家具设计与制造、建筑及其他工程项目管理等新专业,使高职教育能够与时俱进地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行各业高技能人才。注释:统计年鉴中的“职工”,系指在国有、城镇集体、联营、股份制、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其他单位及其附属机构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各类人员;不包括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就业人员、城镇个体劳动者、离退休和退职人员、民办教师、在城镇单位中工作的外方及港、澳、台人员等第五届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联席会议信息,新华网天津2006年6月4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