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43.47KB ,
资源ID:105179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5179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医耳鼻喉科学专业实践能力考点辅导.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医耳鼻喉科学专业实践能力考点辅导.docx

1、中医耳鼻喉科学专业实践能力考点辅导耳鼻咽喉与脏腑的关系一、耳与脏腑的关系1耳与肾的关系耳司听觉,肾开窍于耳,主平衡,肾为藏精之脏,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之阴液充沛,精气健旺,上通于头面清窍,则耳聪目明。因此,肾的阴液常滋润耳窍,肾之精气上通于耳,耳窍听觉功能聪敏而闻五音。景岳全书卷 27 说:“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至聋聩。”肾藏精,主骨生髓而汇于脑,脑为髓海,耳窍内通于脑,髓海泌渗阴液以荣耳窍,耳窍得濡而听觉灵敏、步履稳健。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根本,生髓而化于脑以濡耳窍。若肾阴虚损,阴液不足,髓海空虚,头面清窍失养,耳窍失濡,则耳失聪敏,脑转耳鸣。灵枢海论说:“髓海不足

2、,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或骨质疏松,耳内流脓,腐蚀骨质。肾阳为人体阳气的根本,可温煦形体,蒸化水液。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肾阳不足,温煦失司,蒸化失职,耳窍失于温煦,水湿泛溢,上泛于耳,则耳窍失聪,耳内流脓,头晕耳鸣,或外邪易犯耳窍而为耳内胀闷,耳鸣失聪,耳痛流脓或耳窍流脓,脓质清稀,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头晕目眩,耳鸣等。2耳与心的关系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而藏神,开窍于舌,寄窍于耳。医贯说:“盖心窍本在舌,以舌无孔窍,固寄窍于耳。此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尔。”心主身之血,血行脉中而濡养五官九窍,血脉充盈,心气旺盛,输血于耳,则耳窍得养,聪敏而闻五音。若心血虚损,血

3、不濡耳,则致耳鸣,听力障碍。古今医统耳证门说:“心虚血耗,必致耳聋耳鸣。”或耳内幻听、耳鸣持续、头晕乏力、听音不真等。若心火内炽、上炎头面,壅遏耳窍,火灼肉腐,则鼓膜充血、穿孔,耳内流脓,脓质稠色红或耳内轰鸣,疼痛不适,听力障碍。血行脉中,若运行不畅,痹阻脉络,不能上达耳窍,耳窍失养,则致耳鸣如蝉,听力逐渐减退。3耳与肝的关系肝主筋,藏血,主疏泄而调气机,与胆相表里。胆的经脉从耳后入耳中,出于耳前。肝胆之气入通于耳,气机调畅,气煦血濡,窍清而通,耳闻五音。若情志不遂,七情气郁、肝气郁结、气机不利,郁滞耳窍、窍闭不通,则耳聋突发,耳内闭塞,耳鸣头晕或耳鸣耳聋随情志而变化等。若肝火上逆,气火上炎,

4、壅遏清窍,耳为火灼,则耳内疼胀,耳窍轰鸣,听力障碍或鼓膜充血、穿孔、流脓血等。若肝血不足,不能上荣头面,耳窍失养,则头晕目眩,耳内虚鸣,听力障碍。4耳与脾胃的关系脾统血,主肌肉而司运化,为后天之本,又有化生、输布水谷精微的功能。脾的功能健旺,生化有源,输布健运,清气上达,浊阴下降,耳得濡养而听力聪敏,耳窍清宁而无病。若脾胃虚损,生化无源,气血不足,精微及清气不能上达耳窍,耳窍失养,则耳内虚鸣,听力障碍或耳内流脓、清稀而量多,经久不愈,反复发作。若脾失健运,运化失职,浊阴不降,水湿停聚,泛溢耳窍,则耳内胀闷,听力障碍或透过鼓膜见中耳腔内有液平面或鼓膜穿孔、耳内流脓或耳鸣眩晕。5耳与肺的关系肺主气

5、,主宣发,开窍于鼻,鼻与耳通。医学入门卷 4 说:“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故能听声。”肺气通调,浊阴能降,头面清窍不为邪壅,鼻窍通利,耳能闻五音。若外邪犯肺,肺气闭郁,壅遏清窍,鼻窍不通,邪聚颃颡,耳咽管不通则耳失聪敏,耳内胀闷闭塞,耳鸣,头昏,鼓膜充血,耳心疼痛,甚或耳窍流脓等。二、鼻与脏腑的关系(一)鼻与肺的关系肺位最高,为华盖。肺主气,司呼吸,亦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开窍于鼻。肺的经气通于鼻,鼻窍才能司呼吸而辨香臭。灵枢?脉度说:“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肺的阴液上濡于鼻,鼻窍才能濡润而不干燥衄血。若肺脏虚损,清气不能上达于鼻,气不煦鼻,鼻失温养,则嗅觉障碍,香臭难辨。灵枢?

6、本神说:“肺气虚则鼻塞不利”。或鼻涕清稀,喷嚏时作,鼻甲肿大,粘膜淡白,舌淡,苔薄,脉弱。若肺脏阴虚,鼻窍失于濡养,则鼻窍干燥不适,鼻涕稠少,不易擤出,或涕中带血,鼻内粘膜潮红或干燥少津,或鼻甲萎缩,舌红,苔少,脉细。若外邪犯肺,肺气闭郁,肺气失宣,则鼻塞不通,鼻涕增多,头昏头痛,恶寒发热,鼻甲肿大,粘膜充血,分泌物增多,舌苔薄,脉浮。若肺脏蕴热,邪热炽盛,上炎鼻窍,则鼻孔煤黑,鼻腔干燥,鼻前庭充血肿胀,疼痛拒按,鼻腔粘膜红赤,或李氏区红赤糜烂,或渗血,鼻涕脓稠,舌红,脉数。若燥邪伤肺,燔灼津液,则鼻孔干燥,皮肤皲裂疼痛,粘膜充血或干燥少津,李氏区充血糜烂或干燥,血痂附隶,舌红。(二)鼻与肝胆

7、的关系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胆互为表里。气的运动变化,升降出入全赖肝的疏泄,胆为中精之腑,内藏精汁,其性刚烈。脑为精髓之海,下通于頞,頞之下为鼻。胆腑蕴热,邪热循经上炎,移热于脑,壅遏清窍,而致各种鼻疾。若胆腑蕴热,邪热内炽,上炎头面移热于脑,燔灼鼻窍,煎炼津液,则鼻涕稠浊量多,头昏头闷,嗅觉障碍,鼻内粘膜充血肿胀,舌红,苔黄,脉弦数。若肝经火盛,火热上炎,熏灼鼻窍,伤及阳络,血随火动,则鼻窍出血,量多势猛,血色深红,鼻腔干痛,粘膜充血,李氏区充血糜烂,舌红,苔黄,脉弦数。(三)鼻与脾胃的关系脾胃互为表里,为后天之本,有受纳、腐熟、输布水谷精微之功。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有滋润、濡养鼻窍的作用。医

8、学正传卷5说:“面为阳中之阳,鼻居正中,一身之血运到面鼻,皆为至清至精之血。”若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鼻窍失养,则鼻窍干燥,鼻粘膜苍白,或鼻甲萎缩,或鼻塞清涕,喷嚏等,舌淡,苔薄,脉弱等。若脾虚不统血,则鼻血渗渗而出,鼻粘膜色淡,弥漫性出血,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若脾胃湿热上蒸,则湿浊痰热壅遏鼻窍,鼻涕脓稠量多,头昏头闷,嗅觉障碍,鼻粘膜充血,鼻甲肿大,鼻底大量脓性分泌物潴积,或鼻前庭皲裂,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若胃火上蒸,毒火壅遏鼻窍,燔灼肌膜,则鼻尖、鼻翼或鼻前庭充血肿胀,疼痛拒按,或鼻粘膜充血肿胀,李氏区充血糜烂,或鼻窍出血,量多势猛,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数。(四)鼻与肾的关系肾为先

9、天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之阴液有滋润、濡养四肢百骸、五官九窍之功。肾阴上达,濡养鼻窍,鼻窍才能维持正常的呼吸、嗅觉功能。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有温煦形体,蒸化水液之功,鼻窍必须依赖肾阳的温煦才能维持正常的呼吸、嗅觉功能。若肾阴虚损,阴液不能上濡鼻窍,则鼻窍干燥,粘膜潮红少津,鼻涕少,鼻内灼热,舌红,苔薄,脉细数等。若肾阳不足,鼻窍失于温煦,则鼻塞鼻痒,喷嚏频作,清涕如水,鼻甲肿大,粘膜淡白,舌淡,苔白,脉弱。(五)鼻与心的关系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藏神明,鼻为心肺之门户。景岳全书卷27说:“鼻为肺窍,又曰天牝,乃中气之道,而实心肺之门户。”心主嗅,鼻的嗅觉也与心脏有密切的关系。难经?四

10、十难说:“心主臭,故令鼻知香臭。”若心血不足,血虚不能上濡鼻窍,则鼻窍干燥,嗅觉障碍,鼻甲缩小,粘膜干燥少津,舌红,脉细弱等。三、鼻与经络的关系鼻窍居于头面中央,为多气多血之窍道,循行于鼻窍的经脉有7条,通过经络的联系,将鼻窍与全身五脏六腑紧密联系。脏腑之经气要温煦鼻窍,脏腑之阴液要滋润鼻窍,均须依赖经络的通畅,因此经络的通畅与否在鼻科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嗅。”在十二经脉中循行于鼻窍的经脉如下。手阳明大肠经其经脉起于示指末端,沿着示指内侧向上循行,其分支上走颈部,通过面颊,左右交叉于人中,分

11、布在鼻孔两侧,与足阳明胃经相接。本经在鼻部的病症有鼻塞鼻衄,鼻涕增多,头昏头痛,鼻渊,喷嚏,鼻甲肿大,粘膜充血等,常用穴位有二间、合谷、偏历、禾寥、迎香等。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图足阳明胃经其经脉起于鼻翼两侧,向上循行到鼻根,并与足太阳经交会,再向下沿鼻的外侧循行,进入上齿龈内。本经在鼻部的病症有鼻塞,嗅觉障碍,鼻衄,鼻甲肿大,粘膜充血等。常用穴位有巨寥、地仓、大迎、头维、足三里等。足阳明胃经腧穴图手太阳小肠经其经脉起于小指外侧端,沿着手背外侧向上循行,其分支上颊抵鼻旁。本经在鼻部的病症有鼻塞、头痛、鼻涕增多等。常用穴位有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等。足太阳膀胱经其经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顶,其分

12、支从头顶到颞颥部。本经在鼻部的病症有鼻塞,鼻衄,喷嚏清涕,头昏头痛,鼻涕增多,鼻甲肿大,粘膜充血等。常用穴位有攒竹、眉冲、睛明、曲差、承光、通天、玉枕、天柱、肺俞、飞扬、昆仑、足通谷、至阴等。三、咽喉与脏腑的关系1)喉为肺系:喉是呼吸的门户和发音器官。肺主声,声音出于肺而根于肾。肺的经脉过喉,故喉的通气和发音与肺有关。肺主气,声由气发,所以声音的产生与肺的生理功能有关。又肾脉挟舌本,肾精充足,上承会厌(会厌为声音之门户,肺的经脉亦通会厌),鼓动声道而出声。所以说,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总之,中医学认为声音的产生与肺肾有关。如果肺有病变,不仅可使喉咙通气不利,而且还可使声音发生变化,如声音

13、嘶哑或失音。客邪壅肺者,为“金实则无声”,其证属实。肺气虚弱,肺阴不足,为“金碎则无声”,其证属虚。 (2)咽为胃系:咽为胃系之所属,与胃相通,是水谷之通道。故胃气健旺,咽的功能正常。若胃腑蕴热,则咽部出现红、肿、痛的病理变化。“凡咽痛而饮食不利者,胃火也”(血证论。咽喉)。“胃经受热,胃气通于喉咙,故患喉痈”(疮疡经验全书。卷一)。脾与胃互为表里,足太阴脾经络于胃,上挟咽喉,故咽喉与脾也有密切关系。“脾胃有热,则热气上冲,致咽喉肿痛”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由于脾胃疾病多反映于咽喉,故有“喉咙者,脾胃之候也”的说法。 (3)咽喉与其他脏腑:肾藏精,其经脉人肺中,循喉咙。咽喉得肾之精气濡养,生理

14、功能正常,则不易为邪毒所犯。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若因肾虚精亏,咽喉失于濡养,则易为病。“肾水不能潮润咽喉,故其病也”(疡医大全)。 肝之经脉循喉咙人颃颡,肝之经气上于咽喉。若肝气郁结,疏泄升降失常,则影响喉的正常生理功能。肝郁化火,可导致气血凝滞于咽喉而发病。“厥阴终者,中热嗌干”(素问。诊要经终论)。可见,咽喉与肝肾也密切相关。 耳鼻咽喉与经络的关系一、耳与经络的关系内经中所记述的经脉循行分布,说明耳与经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的耳穴经络感传实验,也表示耳与经络的相关性。在手足六阳经经脉循行中,有的直接入耳中,有的分布于耳郭周围。手足六阴经经脉循行,虽不直接上行至耳,但通过各自的经别与

15、阳经相合,间接地上达于耳。所以,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可见耳与经络的关系在内经时期已奠定了基础。后世医著又多有阐述,如医学真经说:“十二经脉,上终于耳,其阴阳诸经,适有交并”,丹溪心法说:“盖十二经络,上络于耳”、“耳为诸宗脉客所附”,类经国翼说:“手足三阴三阳之脉皆入耳中”,奇经八脉考一书还从奇经八脉角度,阐述了耳和经络的关系。二、鼻与经络的关系鼻为经脉聚焦,清阳交会之处。循行于鼻的经脉有:足阳明胃经起于鼻外侧,上行至鼻根部,向下沿鼻外侧进人上齿龈;手阳明大肠经止于鼻翼旁;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手太阳小肠经,其支者从颊抵鼻旁到内眦;督脉沿额正中下行到鼻柱至鼻尖端至上唇;任脉、

16、阳骄均直接循经鼻旁。三、咽喉与经络的关系咽喉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在十二经脉中,除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阳膀胱经间接通于咽喉外,其余经脉直接通达。手太阴肺经,人肺脏,循经喉中。手阳明大肠经,从缺盆上走颈部,挟口入下齿中。足阳明胃经,从上齿中,出挟口环唇,循下颌角前,沿咽喉人缺盆。足太阴脾经,上行挟食道二旁,循经咽喉连于舌根。手少阴心经,挟食道上循咽喉,连于眼。手太阳小肠经,其支从缺盆循颈经咽喉上颊。足少阴肾经,从肺上循喉咙,挟舌根。手少阳三焦经,从肩走颈经咽喉至颊。足少阳胆经,从颊车,下走颈经咽喉至缺盆。足厥阴肝经,循经喉咙,上人颃颡,环行于唇内。此外,任脉、冲脉循喉咙,络于口唇。耳鼻咽喉病的病因病

17、机概述耳鼻咽喉病的病因外因:六淫:风邪、寒邪、热邪、湿邪、燥邪、暑邪两害:时邪疫癘、异气内因:七情:喜、怒、忧、思、悲、惊、恐、衰老不内外因:外伤致病:物理性、生物性、化学性、放射性内伤致病:饱食所伤、劳倦内伤耳鼻咽喉病的病机病机:又称病理,是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后的发病机转,亦即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所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耳鼻咽喉病的诊断要点耳鼻咽喉局部四诊耳鼻咽喉科的中医四合疗法,是浙江中医学院著名耳鼻咽喉科专家朱祥成教授从长期的临床工作中,集诸家所长,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独创且有新意,继承和发展中医耳鼻咽喉科临床治疗大法,为我们今后临症时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思路,值得进一步总结和推广。所谓四合疗

18、法是在临床治疗每一个耳鼻咽喉科疾病时,在中医基础理论和整体观念指导下,做到整体与局部结合;内治与外治结合;治疗与心理结合;药物与饮食结合。对耳鼻咽喉科疾病通过四合疗法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现作一粗略介绍,以飨同道。囿于笔者学业不精,领悟不深挂一漏万之处在所难免。一、整体与局部结合耳鼻咽喉科疾病治疗,根据耳鼻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着重于脏腑整体辨证,整体调理,认为耳鼻咽喉的局部病变,无不是脏腑虚实的表现,既重视全身整体辨证,又不忘耳鼻咽喉局部症状的辨证,临证时必须整体与局部结合,如他用补肾法治疗耳鼻咽喉疾病时抓住“肾为先天之本”理论,肾阴肾阳即人体的元阴元阳,是人体物质和机能的基础,也是抵抗病邪侵犯

19、的根本。肾阴肾阳不足和失调是常见的耳鼻咽喉病理变化之一。他又根据古人“五脏之伤,穷必及肾”的说法,认为一切耳鼻咽喉疾病病变日久损及脏腑,久必及肾。所以他从调补肾阴肾阳着手,治疗萎缩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迷路积水症等多种耳鼻咽喉科慢性疾病。又如他对鼻部疾病的鼻阻塞提出祛邪挫表、补虚固卫、升清降浊、活血祛瘀、清气降火五法,来调整脏腑、阴阳、气血,达到祛邪通窍。对咽喉病声音嘶哑一症,认为声音嘶哑其病因病理,总括起来可有三类,一为外因所引起,由于外感风邪侵袭。二为内因所致,主要是脏腑虚损。三为不内外因,如损伤脉络(手术)或气血痰浊结聚压阻经络,经气失畅或大声疾呼、讴歌伤喉。

20、对其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病因病理,主重辨证,遣方用药,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对耳病暴聋治疗,认为辨证时应注意其发病的进程,邪正的变化,提出早期祛邪,解毒通窍;中期通滞,祛瘀复聪;病久扶正,攻补兼施。对以上这些立论,应用于临床,都源于精通中医基本理论,不忘中医治病精髓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充分发挥了治疗特长。二、内治与外治结合对耳鼻咽喉科疾病的治疗,我们强调整体辨证,但亦不忘其局部的变化,对耳鼻咽喉部的局部形态色泽各种变化,进行寒热虚实的辨证,为整体辨证时提供一项重要内容及依据,作出正确的诊断,立法处方。同时注意对局部进行外治,遵循古训“形体及九窍有形之病,实有邪气凝结之处必用外治之法,

21、可以应手而愈”,通过对局部外治达到整体治疗效果,又达到控制或减轻局部症状。所以,朱祥成教授对局部外治亦较善长,颇有研究,有丰富的临床经验,1988年他主持举办了“全国首届喉科吹药配制、临床运用及现代研究”进修班,受到全国耳鼻咽喉科工作者的重视。他通过临床实践,总结了“喉科吹药的治疗作用”,“喉科吹药的用药规律”,“喉科吹药配制、药物选择加工炮制”等经验,并对验方“喉症消痛散临床及药理研究”进行科研。认为耳鼻咽喉疾病用外治方法可补助内治法不足,整体调治结合局部外治而起到迅速取效。但对局部外用药物特别是咽喉的吹药运用亦应和内治法一样,必须根椐临床出现症状不同的变化,进行寒热虚实的辨证,外用药物的组

22、成配伍及药量亦应辨证加减,才能应手取效。如用同一个吹药方时,根据局部不同病情变化应加减变化;亦可用不同性质的吹药方,用治不同性质的病变;亦可因咽喉部局部病变症状不同,而选择功用主治不同的吹药方,他对这些局部外治临床经验都立足于整体辩证论治观念,对中医喉科吹药的继承、发扬、临床应用和研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三、治疗与心理结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详问病史,细心诊察,认真捡查,看苔搏脉,辨证施治,处方用药。但亦非常重视病人的心理活动,通常所说的七情情志的变化,恐惧、忧慮、焦慮、抑郁、悲伤、激动、愤怒等,均可导致脏腑气血逆乱,功能失调而发生各种疾病。情志能致病,亦能愈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与情志变化,不仅

23、有利于健康,而且能使病者康复。特别是耳鼻咽喉疾病,病人会有种种的疑虑,你虽然开了一个很好的处方,若不对病人作认真的检查并对疾病作一些介绍,去除不必要的疑虑,往往会产生处方对头,效果不显的结果。所以认为对病人诊治给予方药治疗的同时,一定要结合心理治疗,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亦强调这是中医诊病,历代医家所重视的一个重要内容,内经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人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有着密切关系,不同的情志变化,对脏腑有不同的影响,耳鼻咽喉科与其它各科一样,常由于病人情志异常变化而伤及脏腑,气机升降失调,气血功能

24、紊乱,出现在耳鼻咽喉部如有物梗阻、脑鸣耳聋、鼻部出血、声音改变等等,病人多疑虑在这些部位发生病变,特别癌肿的发病,所以在认真而详细合理的捡查后,确实排除病变,根据症状进行全身的辨证治疗用药,结合具体情况给病人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去除不必要的思想疑虑,结合心理疗法而取得效果。四、药物与饮食结合在临诊中又有一个特点,非常重视药物疗法与饮食疗法相结合,在处方用药的同时,注意饮食宜忌,认为饮食疗法是一门科学,是现代医疗综合疗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人类与自然界斗争,不断战胜自然和改造自然,也不断和选择食物,改善饮食,提高健康水平。如果摄入的食物不适合身体的需要,就会扰乱机体正常功能而产生疾病。在疾病情况下有

25、些食物的摄入会对病体产生有益的作用,而另一些食物则会有害于病体,使病情加重。真如素问所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 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又如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金匮要略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医学心悟说:“食饮非宜,疾病蜂起。外邪乘此,缠绵靡已,浸淫经络,凝塞腠理,变症百端,不可胜记”。千金方说:“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

26、命药。”,又说:“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遗疾者,可谓良工。”,他根据这些理论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对每一个就诊病人,根据病人不同情况及体质属性,对耳鼻咽喉疾病进行药物治疗同时总是指导病人在饮食方面应注意点,宜吃什幺饮食,应忌什幺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食能以时”,“味不重珍”,“凡食无強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告诫病人,深受病人的欢迎。耳带状疱疹:是指发生在外耳及耳周皮肤的带状疱疹。诊断要点:三大特征耳部疱疹(耳痛)面瘫内耳症状:眩晕、耳鸣耳聋分型型:耳部疱疹型:耳部疱疹+面瘫型:耳部疱疹+面瘫+内耳症状分型邪毒外袭肝胆湿热主证初起耳痛,耳部疱疹耳痛较剧,耳

27、部疱疹,甚或口眼咽斜、眩晕、耳鸣、耳聋兼证风热表证肝胆湿热证治法疏风散邪,清热解毒清泻肝胆,解毒利湿代表方银翘散龙胆泻肝汤喉痈:是指发生于咽喉及邻近部位的痈肿。喉关痈(扁桃体周围脓肿):发生于喉关,扁桃体间隙。多有乳蛾发作史。乳蛾发病数日后发热持续或加重,一侧咽痛加剧,吞咽时尤甚,痛引耳窍,吞咽困难,口涎外溢,语言含糊,似口中含物,汤水易从鼻中呛出,甚则张口困难。检查见急重病容,张口时表情痛苦,头偏向一侧,患侧腭舌弓上方红肿隆起,软腭红肿,悬雍垂水肿,并偏向对侧;或患侧腭咽弓红肿,喉核被推向前下方,如患处红肿高突,触之有波动感,示已成脓,此时穿刺可抽出脓液。会厌痈(急性会厌炎及会厌脓肿):发生

28、于会厌。可有外感,异物,创伤或邻近器官急性炎症史。起病急骤,咽喉剧痛,吞咽困难,张口流涎,言语含糊,甚则呼吸困难。检查见急重病容,有呼吸困难表现,口咽部检查多无明显病变,间接喉镜检查见会厌充血肿胀,或肿如球状,则见有局部隆起,其上有黄白色脓点,喉部X线侧位片显示会厌肿大。里喉痈:多生于喉底,咽后间隙。可有感冒或咽部异物及外伤后感染史。发病较急,畏寒,高热,咳嗽,咽痛拒食,吞咽困难,吸奶时啼哭或呛逆,严重者可致呼吸困难,鼾声大,易惊醒。检查呈急性病容,咽后壁一侧隆起,粘膜红肿,脓肿较大者,可将患侧腭咽弓及软腭向前推移。患侧颌下核肿大,压痛明显,颈侧位X线片,可见咽后壁隆起之软组织阴影,有时尚可见

29、液平面。颌下痈:生于颌下,咽旁间隙。可有乳蛾,喉关痈,里喉痈或咽旁组织损伤史。咽痛及颈侧剧烈疼痛,吞咽障碍,言语不清,张口困难,全身可伴高热,畏寒,食欲不振,头痛,乏力等。检查见急重病容,颈部僵直,患侧颈部,颌下肿胀,明显压痛,成脓后可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患侧喉核及咽侧壁向咽中线突起,但喉核不红肿,颈部B超或CT扫描可显示脓肿大小。1外邪侵袭,热毒博结: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方药:五味消毒饮。2热毒困结,化腐成脓:泻热解毒,消肿排脓。方药:仙方活命饮。3气阴耗损,余邪未清:益气养阴,清解余毒。方药:沙参麦冬汤。喉喑:是指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特征的喉部疾病。喉喑病因病机:有虚实之分。实者多由风寒

30、,风热,痰热犯肺,肺气不宣,邪滞喉窍,声门开合不利而致,即所谓“金实不鸣”,“窍闭而喑”。虚者多因脏腑虚损,喉窍失养,声户开合不利而致,即所谓“金破不鸣”。诊断要点:临床症状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症状。检查声带鲜红肿胀;或边缘有小结或息肉,声门闭合不全;或喉黏膜及声带干燥、变薄;或声带活动受限,或松弛无力。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开音。方药:三坳汤。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利喉开音。方药:疏风清热汤。3痰热壅肺:清热泻肺,利喉开音。方药:泻白散。4肺肾阴虚:滋阴降火,润喉开音。方药:百合固金汤。5肺脾气虚:补益肺脾,益气开音。方药:补中益气汤。6血瘀痰凝:行气活血,化痰开音。方药:会厌逐瘀汤急喉风:

31、是指以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咽喉疾病。诊断要点:必备症状:吸气性呼吸困难可能的伴随症状:1.声音嘶哑2.咽喉红肿疼痛及其伴随症状3.痰涎壅盛 4.汤水难下 5.语言难出脓耳变证:是指由脓耳变生的病症,多因脓耳邪毒炽盛,或治疗不当,邪毒扩散而致,病情较为复杂,严重,甚至可危及生命。耳后附骨痈:是指脓耳邪毒炽盛,侵蚀耳后完骨,溃腐成痈。以耳内流脓,耳后完骨部红肿疼痛或溃破流脓为特征,因其痈深附完骨而称之。1热毒壅盛,灼腐完骨:泻火解毒,祛腐排脓。方药:龙胆泻肝汤。2气血亏虚,余毒滞耳:补益气血,托毒排脓。方药:脱里消毒散。脓耳面瘫:是指因脓耳失治,邪毒侵蚀耳内脉络而发生的面瘫。1热毒壅盛,

32、蒸灼脉络: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方药:龙胆泻肝汤。2气血亏虚,湿毒阻络:托毒排脓,祛瘀通络。方药:托里消毒散合牵正散。脓耳眩晕:是指因脓耳失治,邪毒流窜内耳引起的眩晕。1肝胆热盛,风扰耳窍:清热泻火,解毒熄风。方药:龙胆泻肝汤。2脾虚湿困,蒙蔽耳窍:健脾祛湿,涤痰止眩。方药:托里消毒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3肾精亏损,邪蚀耳窍:补肾培元,祛邪排毒。方药:阴虚-六味地黄丸,阳虚肾气丸。黄耳伤寒:是指由于脓耳邪毒壅盛,深入营血,内陷心包,引动肝风而致的疾病。1热在营血:清营凉血,泻热解毒。方药:清营汤。2热入心包:清心开窍。方药: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血丹,至宝丹。3热盛动风:清热解毒,凉肝熄风。方药:羚羊钩藤汤耳鸣:指患者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