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99.44KB ,
资源ID:1051246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5124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湘潭大学财政学期末考试.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湘潭大学财政学期末考试.docx

1、湘潭大学财政学期末考试第一章 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公共产品:指这样一种产品,“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公共物品的特征有两个: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以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财政的基本要素: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再分配财政分配的形式:实物、力役和价值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公共需要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国家的阶级性和公共性;强制性(收支)和非直接偿还性(间接偿还性、不等价交换);收入和

2、支出的对称性(相对)公共财政:指的是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和模式。 特征:公共财政是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 公共财政必须为市场活动主体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 公共财政具有非市场赢利的性质 公共财政是法治化的财政 财政三大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确定适当的财政收支规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引导、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2)收入分配职能:财政收入分配的机制和手段:划

3、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规范工资制度;加强税收调节;发挥转移性支出的作用(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经济稳定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理想状态,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多重含义。机制和手段: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投资、补贴、税收等;满足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公共产品的特征(区分标准/公共产品的特征):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消费的非竞争性:即一个人或厂商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排斥、妨碍其他消费者同时享用该公共产品的效用,不会减少其他人或厂商享用该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消费的非竞争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边际拥挤成本为零。受益的非排他性:即将拒绝为

4、消费公共产品付款的个人或厂商排除在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技术上不可行,或虽然技术上可行,但排除成本非常高,因而经济上不可行。 贫困缺口:是加总每一个收入低于贫困线的居民或家庭的实际收入与贫困线之间的差额得出;贫困缺口率又称相对贫困指数,它由贫困缺口除以所有贫困人口达到贫困线所需要的收入的总和得出。市场失灵的表现:(1)垄断: 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

5、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其典型例子是“公共物品”。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益配置。 (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的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5)经济波动: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 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这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弊端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公共定价:政府相

6、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产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产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平均成本定价法:指在保持提供公共物品的企业和事业对外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 二部定价法:由两种要素构成的定价体系 负荷定价法:对不同时间段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 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公共产品的政府提供:需解决的问题:消费者的偏好表露问题、征税造成的扭曲问题、公共产品提供过程中的效率问题等。 公共产品的社区提供:社区提供公共产品是指基于社区内相关主体的实际需要,由相关主体根据协商原则集资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产品自愿提供:是指没有强制性权力介入的私人自愿

7、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市场提供:条件:厂商拥有公共产品的产权;产品能实现排他;排他手段:技术进步、捆绑销售、附属设施(科斯的灯塔)、制度排他 政治活动的经济人范式: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个人参与政治活动的目的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也以成本收益分析为根据。单个选民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政治家的基本行为动机也是追求个人利益的 最大化,政治家的效用函数包括的变量有权力、地位、名声、威望、公共利益等。全体一致同意规则(威客塞尔):是指一项有关公共产品 提供及其成本分割的决策或者议案,只有在全体成员一致赞成时才能得以通过。 缺陷:这种规则的决策成本太高;这种规则可能会导致少数人威胁多数人,造成所谓的少数人对多

8、数人的暴政;一致同意规则可能会鼓励策略性行为。投票悖论(孔多塞悖论):是指在多数投票规则下对多个备选方案投票时,投票结果出现循环而不能达成均衡的现象。单峰定理:邓肯布莱克证明,如果个人的偏好顺序在几何图形上表现为单峰,则在多数投票规则下,投票结果能够保证偏好的传递性,不会出现投票悖论。如果一个选民偏离他最中意的结果,不论偏离的方向如何,他的效用都下降,那么他就具有单峰偏好。如果他偏离其最中意的结果,其效用先降后升,那么他就具有双峰偏好。中间投票人定理:如果所有投票者的偏好是单峰的,则多数投票规则必定可以实现投票均衡,并且投票的均衡解正好和中间投票人的第一偏好一致,即中间投票人所偏好的议案或其所

9、主张的公共产品规模会被通过,这就是所谓的中间投票人定理。阿罗不可能定理:是说,在一系列合理的假定条件下,把个人对多种备选方案的偏好次序转换成社会偏好次序是不可能的。这些假定条件包括:个人理性条件:偏好的完备性和传递性;帕累托条件;无限制领域条件:不能限制个人选择自由;无关备选方案的独立性:对某两个议案的偏好不受第三种议案的影响;非独裁性:社会偏好反映所有成员的偏好公共选择:指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三个阶段:立宪阶段:决定公共产品的决定规则。立法阶段:在现行规则和法律范围内,以法案的形式确

10、定公共产品的规模、结构及其资金来源。行政和司法阶段:由政府行政机构组织提供、生产公共产品。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涵: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或者简单地定义为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公共选择理论试图建立一个统一的有关经济和政治这两个市场上的个人行为模型。 所以,公共选择理论把个人作为分析的基本单位。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对合理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具有指导意义。对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对实现公共决策(政府决策)的法制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在政府决策中,正视政府行为的“经济人”特征具有借鉴意义。社会贴现率:是指能够恰当地把整个社会未

11、来的成本和效益折算为真实社会现值的贴现率。贴现率的大小对投资项目的取舍有很大关系:高贴现率不利于未来收益较迟的项目;低贴现率不利于未来收益较快的项目。影子价格:是指当社会经济处于某种状态下,能够反映社会劳动消耗、资源稀缺程度和最终产品需求情况的价格。 纯公共产品供给的局部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中,纯公共产品有效定价的原则是个人支付价格总和等于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 公共产品社会需求曲线和市场均衡(鲍文模型)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所有 价 S个人对公共物品愿意支付的价格等于每个个人愿意 格 支付价格的总和,因此,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 是通过公共物品的个人需求曲线垂直相加求得(私 E

12、人物品市场需求曲线是通过水平相加求得)。如图所示,d1、d2、d3是公共物品的个人需求曲线,D是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公共物品的 市场供给曲线可以由生产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曲线 D所表示,如图中的S曲线,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公共物品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图中的均衡产量Q,是社会有限资源下所提供的公共物品的产量,价格P等于边际成本。 0 Q 数量奥瑟阿肯的漏桶模型:公平与效率的冲突漏桶原理告诉我们公平与效率的交替关系:为 YL了效率就要牺牲某些公平,而为了公平就要牺牲某 D A 些效率。 E OA代表收入绝对公平,实际社会穷人富人的收入水平在B点,要达到公平,需要富人给穷人BE

13、水 E 平距离的钱才能到达E点实现均衡。但实际上分配 F B 中有损耗,再分配后实际到E点,整体财富损失。 450 450 0 C YZ (富人) 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模型) 财政支出(1)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 占GDP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随之提高。 比重影响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 G1 人均GDP增长速度最快 450 Y1 人均GDP(2)时间形态理论/替代-规模效应理论/非均衡增长理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假定:政府喜欢多支出,公民不愿意多 财政支出/GDP支出,公民的税收容忍水平是财政支出原因:内在因素:政府支出上升与GDP上

14、升成线性关系。外在因素:加速上升(替代效应、检查效应、集中效应)(3)尼斯坎南模型 时间官员追求的目标是在他的任期内获得最大化预算。一个官员可能追求下列目标:薪金、职务津贴、公共声誉、权力、任免权、机构的产出、容易改变事物、容易管理机构。这些目标都与政府预算规模有单调正相关关系。因此,作为效用最大化者的官员也是预算最大化者。(4)公民偏好论 该理论认为,政府支出的增长是公民偏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假定中位选民对公共部门的物品和服务的需求(G),是公共部门物品和服务的相对价格(P)与收入(I)的某种函数:G= f(P,I)假定: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对G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因而,收入增加、价格提高财

15、政支出增加。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1)经济性因素:主要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 (2)政治性因素: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政局是否稳定;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政府干预政策。 (3)社会性因素:如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经常性支出: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资本性支出: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久品所需的支出,其中有生产性支出,也有非生产性支出。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的支出本身将形成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的财政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转

16、移性支出:是指政府的支出本身不直接形成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支付。例如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债务利息支出第四章 经常性支出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支出都属于经常性支出和购买性支出。影响行政管理费规模的因素: 经济总体增长水平 财政收支规模政府职能及相应的机构设置 行政效率以及行政管理费本身的使用效率政府干预教育的理论依据:正外部性:科技进步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科技进步又来源于教育。公平与效率:避免因收入差距而形成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人力资本市场不完善:由政府主办教育并为教育贷款提供担保,有助于弥补教育市场的不足。政府介入公共卫生的理论依据:公共卫生领域集中地

17、存在着具有外部效应的纯公共产品,如安全饮用水提供、传染病与寄生病的防范;卫生信息的免费服务等,这些物品具有明显的非排他性,私人不会充分提供。为公平的收入分配提供前提,为缓解或消除因收入差距可能对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弥补商业保险的缺陷。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带有社会保险的性质,为劳动者提供了可靠的后盾。社会保险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政府实施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意义: 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缩小人们的收入差距,矫正市场分配的不公; 社会保险制度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 弥补市场在保险市场上的失灵。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投资目的

18、:非政府投资追求微观上的盈利性,政府投资追求社会效益,例如社会基础设施资金来源和投资规模:企业或个人主要依靠自身的积累和社会筹资来为投资提供资金,政府投资主要来源于预算资金和利用政府的身份融资,因而财力雄厚,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投资领域和范围:政府投资可以投资于微利或不盈利领域,有利于投资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优化。政府投资于具有正外部效应的公用设施、能源、通信、交通以及大江大河的治理和污染的治理等。非政府投资的领域选择则受到一定的限制。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 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又称稀缺要素标准,是指政府在确定投资项目时,应当选择单位资本投入产出最大的投资项目。

19、 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指政府投资应选择使边际人均投资额最大化的投资项目。(资本劳动比率越高,说明资本技术构成越高,劳动生产率越高,经济增长越快。因此,这种标准是强调政府应着重投资于资本密集型项目。) 就业创造标准:指政府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这种标准要求政府不仅要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财政投资规模(外延增加就业机会),而且还要优先选择劳动密集型的项目(内涵增加就业机会)。 BOT(build-operate-transfer)投资方式:政府将一些拟建基础设施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由项目经营公司通过经营,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盈利,协议期

20、满,项目产权归政府。TOT方式(transfer-operate-transfer ):即移交-经营-移交,是指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将建设好的项目的一定期限的产权和经营权,有偿转让给投资人,由其进行运营管理;投资人在一个约定的时间内通过经营收回全部投资和得到合理的回报,并在合约期满之后,再交回给政府部门或原单位的一种融资方式。 ABS方式(asset backed securitization) :即资产证券化融资,是指以目标项目所拥有的资产为基础,以该项目未来的收益为保证,通过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的一种项目证券融资方式。 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它政策目标,通

21、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 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他是在大力发展商业银行的同时构建的新型投融资渠道。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它主要为带有提供公共物品特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部门融资。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财政投融资的管理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其在一定范围内的追加无需主管部门的审批。第六、七章 转移性支出与财政收入规模财政补贴:一种影响相

22、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税收支出: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税收支出的形式:税收豁免:是指一定期间内,对纳税人的某些所得项目或所得来源不予课税,或对某些活动不纳入课税范围等,以豁免其税收负担。 纳税扣除:准许企业把一些合乎规定的特殊支出,以一定的比率或全部从应税所得中扣除,以减轻其负担。 税收抵免:指允许纳税人从其某种合乎奖励规定的支出中,以一定比率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从应纳税额中扣除的数额可能不允许超过应纳税额,被称为有剩余的抵免;若允许超过应纳税额,将

23、没有抵尽的抵免额返还给纳税人就被称为没有剩余的抵免。在西方国家主要有两种形式:投资抵免和国外税收抵免)优惠税率:乃是对合乎规定的企业课以较一般为低得税率。延期纳税:指允许纳税人对那些合乎规定的税收,延迟缴纳或分期缴纳其应负担的税额。盈亏相抵:指准许企业以某一年度的亏损,抵消以后年度盈余,以减少其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款;或是冲抵其以前年度的盈余,申请退还以前年度已纳的部分税款。加速折旧:是指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初期提列较多的折旧。退税:指国家按规定对纳税人已纳税款的退还。包括两种形式:A.出口退税:为鼓励出口而给予纳税人的税款退还。 B.再投资退税:为鼓励投资者将分得的利润进行再投资,而退还纳税人再投

24、资部分的已纳税款。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经济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经济决定财政,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归根结底受到生产发展水平的制约。生产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实际是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研究的深化。 (2)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调整分配政策和分配体制是必需的,但必须有缜密的整体设计,并要考虑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3)价格:价格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价格总水平升降的影响;现行税收制度;产品比价关系。第八、九章 税收原理及其经济效应税收:是国家为实现社会经济目标,凭借政治权力,按预定的标准进行的非惩罚性的、强制的从私人部门向公有部门的资源转移。纳税

25、人:又称为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课税对象:又称税收客体,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课税对象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课税标准:指国家征税时的实际依据,或称课税依据,如纯所得额、商品流转额、财产净值等。课税基础:简称税基,指建立某种税或一种税制的经济基础或依据。直接税与间接税:凡是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归属于间接税,凡是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归属于直接税。一般认为,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属于直接税,商品课税属于间接税。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三性):强制性:指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无偿性: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

26、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固定性:指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简述税收中性: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税收中性包含两种含义:避免给纳税人或社会造成额外损失;避免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干扰。 简述税收超额负担或无谓负担: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 P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 s+t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马歇尔-哈伯格超额负担理论 消费者剩余损失使用了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概念,并以消费者剩余 s 的大小作为衡量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商品时获得

27、净福利的 F多少。参见右图。 哈伯格三角 图中说明的是一种商品市场,d是商品的需求曲线, E s是供给曲线。征税前的均衡点是E,产量为OG,价格为OB。假定政府对这种商品课征FD的从量税,供给曲线s将向左上方移动至s+t,税后均衡点为F,产量减 C D 少至OH,价格上升至OA。这种税的税收收入是CD(销 d售量)乘以DF(税率),即ACDF的面积。消费者因课税 生产者剩余损失而损失的消费者剩余为面积ABEF,生产者剩余损失为面积BCDE。这两种损失合计为面积ACDEF,显然大于政府的课税收入(面积ACDF)。二者的差额FDE就是税收的超额负担。 O H G Q税收的分类(选择题): (1)按

28、课税对象的性质分: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所得课税:个人、企业所得税 商品课税:以商品为课税对象财产课税:以各类财产和不动产为课税对象 资源课税:是以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的各个税种的总称。如资源税,耕地占用税等。行为课税:以纳税人的某种特定行为作为课税对象的税种。如: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已停止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印花税:对书立、领受应税凭证的行为征收的一种税。(2)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间接税:税负可以转嫁的税种。(3)从量税和从价税(按课税标准分)从量税:按课税对象的数量、重量、容量或体积计税的税种 从价税:按课税对象的价格计税的税种。(4)价内税和价外税价内

29、税:凡税金构成价格组成部分的,称为价内税。 价格=成本+利润+税金价外税:凡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称为价外税。假设:价格:100;税率17% ,则应纳税额为:价外税:10017%=17 价内税(100+T)17%=T T=1700/83=20.48 (5)中央税与地方税中央税:归中央政府管理并且收入归其支配的税种称为中央税。地方税:归地方政府管理并且收入归其支配的税种称为地方税。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课税不易转嫁。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课税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窄的商品课税不

30、易转嫁。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不容易转嫁。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易转嫁。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弹性的大小与消费者的税收负担成反比,与生产者的税收负担成正比。(需求大于供给时,需求弹性较小。税收归宿更多地由缺乏弹性的一方承担。如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大部分税收转嫁给消费者负担,而小部分税收由供给者本身负担。)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

31、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拉弗曲线含义:描述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拉弗曲线说明的经济原理: 高收入与高税率不一定成正比。 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 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如图中的D点和C点,两点税收收入是相等的,但D点的税收负担很轻。由于低税负刺激了工作意愿、储蓄意愿和 D E投资意愿,促进了经济增长,因而随着经济的增长,税基 T扩大,税收收入自然增加。) 两者之间的最优结合是可能的,应当存在一种兼顾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最优税率。 0 t1 C t2 100% 税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