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6.22KB ,
资源ID:1050410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5041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十三陵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十三陵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

1、十三陵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十三陵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昌平区十三陵镇人民政府二00六年四月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1一、基础条件.1二、优势条件.3三、面临问题.4第二部分 指导原则与发展目标.6一、指导原则.6二、发展目标.7第三部分 区域空间与产业空间布局.9一、区域空间布局.9二、产业空间布局.10第四部分 主要任务.11一、全面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1(一)加快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13(二)加强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建设和谐宜居新农村.13(三)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14(四)建立培训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民就业增收.14(五)加强农村民

2、主政治建设,深化农村改革.15二、强化主导产业,促进经济协调发展.15三、地区生态建设.16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17五、新镇区的建设.17第五部分 2020年远景目标展望.17一、2020年远景目标.17二、战略措施.18第六部分 规划实施.18一、实施进度.19二、实施机制.19附表:十三陵镇“十一五”期间主要项目表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一、基础条件“十五”期间,是十三陵历史上快速发展的五年,是各项事业成果丰硕的五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统领全局,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第一要务,按照“生态立镇”的发展理念,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干事创业

3、,全镇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圆满完成了镇党委政府的各项任务,为“十一五”期间的继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济实力稳步提升。立足“公园式生态镇”的宏伟发展目标,按照科学规划、夯实基础、加快调整、促进增收的原则,将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有机结合,成功构筑以发展保和谐、以和谐促发展的良性循环体制,全面加快经济发展步伐。2005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882.5万元,同比增长6%;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7243.8万元,同比增长12.1%;实现农村人均劳动所得6076.6元,同比增长8.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000万元,同比增长166%(04年统计标准有变);实现税收8101万元,同比增长

4、2.3%。镇级财政收入3290万元,同比增长4.1%。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按照“生态立镇”的发展理念,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生产方式转变。加快十三陵镇生态路网建设,完成了康长路、康西路、七德路(七孔桥德胜口)、坷垃湾路、姑娘台路、德庙路沟崖路段、明苑路、涧头观光路、泰陵园小学路、西山口村内路等镇村道路及果园道路共35.8公里的建设。这些工程的实施,不仅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而且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增强了全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产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根据“强三兴一优二”的发展思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明御果文化园、生态观光园、产业路网、水库绿色生态园等项工程建设,完成葡萄庄园、天

5、汇源、华根龙源种植养殖基地三个标准化基地建设,实施全镇柿子园改造工程、德胜口尜枣生产基地建设工程、德胜口-果庄山黄杏原种基地保护工程,提高果林业整体档次。大力发展民俗旅游,全镇现有民俗村5个,73家民俗旅游接待户;1家五星级民俗宾馆、5家三星级民俗宾馆、1家二星级民俗宾馆;11家旅游观光采摘园。通过实施整体形象推介工程,全镇主导产业得到进一步壮大,为我镇经济腾飞和农民增收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公共服务日益完善。坚持以人为本,遵循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思路,科教文卫事业取得新进步,人口计生工作实现新突破,社会保障水平得到新提高,人民生活更加甜美,公共服务全面提升。村容村貌日新月异,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以

6、“平安和谐”为主题,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实施各项“民心工程”,全面提高全镇社会和谐程度。2005年,十三陵镇被评为昌平区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先进镇。十五期间各项经济指标全面完成。“十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由2001年的10430.7万元增长为2005年的18882.5万元,年均增长12.6%;税收由1197万元增长为8101万元,年均增长46.6%(2004年统计标准有变化);财政收入由210万元增长为3290万元,年均增长73.37%。二、优势条件政策优势。“十一五”期间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构想,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郊区发展战略部署,实施

7、了“两个转移”和“五个倾斜”政策,为农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历史机遇和政策环境。区位优势。十三陵镇位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内,知名度很高,由于多年的保护政策,使得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每年有数百万的中外游人从此经过。资源优势。“十五”期间,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协调一致,共谋发展。果林、旅游等主导产业的优势已经显露出来,农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生态立镇”的发展理念更加明确,为公园式生态镇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果林产业历史悠久。十三陵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果林业发展历史悠久,品种丰富,管理先进,观光果园起步较早,为观光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保障。旅游资源丰富。镇域内有雪世界滑雪场、奥林

8、狩猎场、顺富高尔夫乡村俱乐部、国际高尔夫俱乐部、沟崖自然风景区、蟒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这些都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三、面临问题地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所受限制较多。十三陵镇大部分地区位于世界文化遗产明十三陵保护区范围之内,产业发展和村镇建设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如对保护区内企业类型、建筑物高度等进行了严格的要求,一些可以较快解决辖区内群众就业、提高群众收入的行业在镇域内得不到发展。全镇经济的发展和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我们仍在探索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与发展当地经济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模式。镇域规划尚未完成,经济发展和

9、群众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我镇的镇域规划尚未完全完成,土地审批等项目手续冻结,这不仅使我镇经济发展特别是招商引资方面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且部分村的宅基地不能审批引发了群众的较大不满,有影响全镇稳定大局的苗头。产业结构仍需调整,三产发展档次较低、效益较差。目前,我镇的产业结构虽然已经完成了初步的转型,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但同发达地区相比,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存在整体档次较低、经济效益较差等缺点。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含量较低,经济附加值较差。同时,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的整合程度还有待加强,还没有达到“以三产带动一产”发展的整体目标。主导产业的知名度有下降的潜在危险,产

10、业缺乏整体的包装及宣传。十三陵果品历史悠久,一直享有盛名,1995年被评为“中国苹果之乡”。但近年来,由于树种老化、品种单一,品质和产量均有所下降,再加上宣传力度不够,品牌知名度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为实现“北京最好的苹果在昌平,昌平最好的苹果在十三陵”的目标,需要对果品产业整体策划和宣传,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硬件环境有待提高。近两年来,我镇加大了水、电、路、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基础设施同以往相比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同世界文化遗产明十三陵整体形象和镇域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水、电设施的不完善,已经制约了全镇果林业、民俗旅游业等的进一步发

11、展。道路网络的缺乏,使观光采摘业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基础设施的落后,不仅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而且还极大的影响到了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村内居住环境、出行环境、教育环境、医疗条件等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已经影响到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给全镇的稳定大局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群众收入水平较低,就业难度较大。由于我镇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方面的原因,目前,全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同周边发达乡镇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辖区内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均较低。群众增收的途径比较狭窄,土地的效益得不到有效的开发。由于产业发展的限制严格,镇域内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难度较大,影响到了农民的进一步增收和农

12、村的稳定。第二部分 指导原则与发展目标一、指导原则“十一五”期间的重要工作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系统的富民、安民工程。我们不断领会中央的决策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农民的利益实际入手,从解决突出问题开始,明确方向,把握重点,注重实效,认真研究落实方案和措施,制定了“四点一线”的工作思路。即突出重点,着力研究和解决产业发展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主攻难点,解决农民增收瓶颈;善抓热点,有序推进关系农民生产生活的水、电、路、医疗、教育等事业的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打造亮点,紧密结合十三陵实际,有特色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将党委、政府和群众的积极性和创

13、造力,紧密结合在建设一线,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发展中要坚持以下原则:(一)坚持壮大主导产业,做优做精其它产业,促进经济加速发展的原则。加快十三陵生态镇的建设,加大品牌意识,创出十三陵的地区和果品知名度。产业发展坚持“强三兴一优二”的发展战略,即加强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以果品生产为基础,发展产、供、销、加等产业,与第三产业结合,振兴农业;以规划中的涧头工业小区为基地,优化高新技术产业。(二)坚持社会、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原则。“十一五”期间,围绕公园式生态镇的总体目标,充分运用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这一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推动我镇精神文明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二、发展目标在“十一五”

14、期间,我们要通过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调动一切力量,采取一切可行的办法,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建设富裕、宜居的新农村,打造十三陵公园式生态镇,构筑充满活力的和谐村镇。(一)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保持经济平稳发展,使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达到28472万元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达到4834万元以上。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出旅游业的优势。(二)新农村建设水平逐步提高落实5个试点村(其中德胜口村是区级示范村)的建设工作,包括村级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投入、生活条件改善、文化设施建设、组织建设等具体项,并逐

15、步推进其他各村的新农村建设。推进土地流转。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完善生态园功能配置,增加农民收入和集体经济实力。(三)人民生活品质逐步提高农民人均劳动所得年均增长8%。城镇社保征缴率保持在95%以上。全面完成饮水工程;有序推进街坊路建设。促进农民文娱协会的成立,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逐步实施村级数字影院建设工程,积极筹措乡镇宽带建设。(四)增加就业,构筑和谐村镇建立农民培训长效机制。拓展培训内容,逐步培育出一批适应十三陵发展要求的资深农民,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调动全镇群众热情,增加就业,促进我镇的新农村建设事业。(五)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建立镇级服务体系。构筑市场平台,探索观光旅游业发展

16、方向。建立健全民情资源体系。对镇域内所有群众的信息,均录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使政府能够随时掌握每一位农民的基本情况、实际需求和思想动态,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信息保证。(六)“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农民人均劳动所得年均增长8%左右。社会商品零售额年均增长8%左右。企业总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企业总利润年均增长8%左右。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左右。工业利润年均增长8%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社保征缴率保持在95%以上。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2以下。小学入学率保持在99.9%以上

17、。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安全饮用水达标率达到100%。20112020年,经济增长速度计划年均增长10%。第三部分 区域空间和产业空间布局根据目前已经形成的村庄体系和产业发展格局,规划未来五年以至更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一、区域空间布局全镇的空间布局大致为:两线三区,以点带面,共同发展。两线即110、108国道两条线。壮大以“采摘、休闲”为特色的果品旅游产业;结合我镇大面积的优良果园,大力发展果林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旅游休闲产业,力争35年内,打造一批精品观光休闲园,打出我镇休闲产业的特色品牌。

18、三区即沟崖自然风景区、十三陵水库体育休闲区和新镇区。以沟崖风景区和十三陵水库休闲区为基础,发展观光旅游业;以新镇区为中心,发展综合服务业。二、产业空间布局按照“两线三区”的区域空间布局,结合全镇的产业分布状况、资源分布状况和各自的优势,全镇的产业空间布局安排如下:两线:以昌赤路和110国道为两条主线,将全镇的产业划分为东部的观光采摘休闲区,以满足全年旅游采摘需要为主,形成果品观光、采摘、休闲、住宿、餐饮等综合服务的区域;西部的优质果品生产区,以苹果、柿子为主,生产优质果品,并逐步全面实施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德胜口果庄原始山果生产区,以山区生态建设、保护传统果树品种和发展山区经济为主,达到富裕农民

19、的目的。三区:即沟崖风景区、十三陵水库体育休闲区和新镇区。沟崖风景区以发展旅游业带动的民俗旅游业为主;十三陵水库体育休闲区以体育休闲项目为带动的相关服务业的聚集发展;新镇区待规划审批后,主要发展综合服务业。重点发展的产业聚集区还有:有机农业示范区:在有条件的区域内建有机农业生产示范基地,生产有机果品,逐步在108国道以东形成有机农业生产聚集区。涧头南小区: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轻工业。第四部分 主要任务一、全面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一五”期间,全镇新农村建设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上要坚

20、持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位,壮大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全力改善村容村貌;加强人才储备和制度建设,促进民主管理;以宣传和培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制定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规划,确定相应的发展模式、发展方向和重点,充分体现其特色。试点土地流转,促进经济发展。以示范村和试点村为带动,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分批分期推进,不搞一刀切,依靠产业项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经济实力壮大: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率保持在8%左右;成立果林和旅游服务组织;建成西部果品生产基地,东部果品观光休闲基地;民俗村总数达到8个,

21、发展200个民俗旅游户,逐步形成特色优势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人均劳动所得年均增长达到8%以上;农民消费结构变化明显,教育文化娱乐消费不断增长,基本家用电器和电脑逐步普及。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贴标准逐步提高,保障能力增强。文明程度得到明显提升:农民思想观念解放、道德情操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农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邻里互助友爱,社会和谐稳定。村庄体系布局更合理:研究农村翻建规划,为农民提供有本地特色的民居图纸,力争在十年内将民居改造为清一色的明代建筑,使全镇能够形成建筑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仿古建筑群和

22、世界文化遗产交相辉映。居住环境明显改观:农村街道整洁,基本实现绿化、美化;安全饮用水达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污水处理率达到7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农村街道全部硬化;配网建设;有线电视光缆、移动通讯实现全覆盖;固定电话入户;宽带网入户。社会事业秩序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建标准化卫生室或卫生服务站;强化远程教育和成人职业教育,培养新型农民;建文化活动场所,满足农民精神需求。民主管理进一步提高: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村民自治机制更完善,民主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主要做

23、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加快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根据我镇确定了“强三兴一优二”的发展战略。积极引导产业发展,限制发展养殖等高能耗产业。通过加强果品基地建设,建优质果品基地13000亩;扩大果品观光休闲产业,促进新型一、三产有机结合,建规模生态观光园11个,同时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俗旅游产业,在现有民俗旅游户73家的基础上,2006年发展20家;2007年再发展25家;到2010年,达标民俗户达到200家。新发展民俗村2个;2008年前重点发展2个民俗村争取成为“北京市示范民俗村”。(二)加强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建设和谐宜居新农村1.强化水环境建设:加强水源、供水等环节基础设施

24、建设,确保农村供水安全;建污水处理厂,逐步使污水无害化排放。2.加快路网及村内街坊路建设。在村村通油路的基础上,基本实现村内街坊路、通往产业区和景区道路全部硬化。3.强化农村环境整治。继续坚持“村收集、镇运送、区处理”的农村垃圾销纳工作机制,同时重点对卫生死角垃圾进行收集;对乱堆乱放的现象集中整治,并做好空闲地的绿化。4.加快生态节约型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沼气、太阳能等绿色环保、可再生的能源。镇政府将制定相关政策,积极鼓励农民建设沼气池、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搭建节能吊炕等,尽量减少煤炭、秸秆、木材等燃料的使用量,以减少废气的排放量,同时推广农村水冲式厕所,节约水资源,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

25、目的。(三)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1.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农村教育事业投入,改善农村教育环境和办学条件,继续执行镇制定的教师、学生奖励政策;大力发展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形成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结构相适应的农村教育体系。2.发展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建立健全医疗康复系统,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职能,逐步实现农民“小病不出村”的目标,完成农村卫生室药品统一配送工作,建立农村药品监管机制,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药。3.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重点建设农村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并配备健身器材,同时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建设,恢复传统特色文体活动,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4.完善农村社

26、会保障体系。重点建立健全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使我镇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贴标准逐步提高,保障能力逐步增强。(四)建立培训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民就业增收1.通过技能培训和政策安置双管齐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发就业岗位,安置农民就业。2.进一步健全培训机制,深挖培训内容,开展特色培训,要逐步培育出一批适应十三陵发展的资深农民。3.充分发挥新型农民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全镇群众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事业,切实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五)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深化农村改革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继续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形成“

27、以政风、促党风、带民风”的良好氛围。2.继续认真落实关于加强村级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完善和落实镇、村工作责任体系,坚持镇领导干部联系村、村干部和党员联系户制度。3.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推行“双挂双训”制度,要继续实施以下机制,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培养:一是引进上级下放干部挂职锻炼,为农村队伍建设注入新作风。二是从机关选派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同志下到农村任职锻炼,规范农村组织行为。三是从农村抽调优秀中青年到机关培养锻炼,为农村培养后备干部。四是选聘大学毕业生到机关学习锻炼,为农村储存后备力量。二、强化主导产业,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按照“强三兴一优二”的产业发展战略,旅游服务业以民俗旅游为主,发展观光

28、采摘、餐饮住宿和户外休闲,以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开发为基础,发展相关服务业;农业方面在110国道以东的8000亩,以明御果文化园为示范带动,逐步将此区域建成品种多、档次高、服务多样的观光采摘休闲园集中区;在110国道以西的7000亩,主要引进新品种、更新改造果树、完善果园基础设施,全面提高果品质量;在德胜口、果庄对6000亩的原始山果进行更新改造、采用相应的综合配套技术,进行生态林的经济栽培;推广果树新技术和产供销服务体系。以上措施的实施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农业休闲、旅游景区建设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是打造公园式生态镇的必要条件。积极进行产业引导,限制发展高能耗产业。根据

29、建设公园式生态镇的发展目标,十三陵镇确定了“强三兴一优二”的发展战略。“十一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坚持“生态立镇”的发展理念,对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特别是工业项目进行严格限制,将涧头南小区作为工业聚集区主要发展无污染、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将现有的一些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的企业逐步置换出去。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现代农业有机结合的新型一、三产业,顺利实现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和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双重目标,为世界文化遗产明十三陵服好务。三、地区生态建设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水土保持、泥石流易发区险村险户搬迁、清洁小流域治理、排水沟整治、荒山绿化美化等,使我镇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30、不断完善公园式生态镇的建设。在2005年实施的农业节水灌溉和农村饮水管网改造的基础上,完善配套设施和相关用水措施,扩建十三陵水厂,增加集中供水的覆盖面,增强节约用水意识和普及节水器具,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科学节约用水的目的;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果庄实施险村险户搬迁;启动果庄清洁小流域的治理和排水沟的整治,发展荒山绿化美化,加快公园式生态镇的建设。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通过普及科学知识,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通过扶持农民自发的文娱组织,形成良好的村风民风;健全医疗系统建设,使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寻医问药安全放心舒心;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成人的技术培训,使教育普及到社会的各个年龄段;加强社区建设,并逐步建立健全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使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五、新镇区的建设待镇域规划审批后,尽快启动新镇区的建设。第五部分 2020年远景目标展望一、2020年远景目标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地区经济总量力争保持10%左右的增速,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合理,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作用突出。一三产业形成规模,在经济总量中占较大比重。通过推广有机栽培技术,到2020年,果品生产全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区域环境良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