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6 ,大小:80.25KB ,
资源ID:1050370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5037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东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东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

1、广东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016-2017广东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教案第1单元:生物的生长1种番茄一、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1)知道用花盆进行简单种植的基本方法。(2)知道番茄种子发芽后的种植管理方法。2. 科学探究(1)以一种常见的种子植物为例,能用花盆等简单工具进行种植活动。(2)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植物种子发芽后的管理。3. 科学态度能坚持进行对植物种植活动的观察和记录。二、教学指引1. 活动安排思路课程安排活动题目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活动1 在花盆里播种观察番茄种子的外形。以番茄为例用点播法在花盆里进行种植活动,了解简单的种植方法观察、参与、合作活动2 播种后的管理

2、学习种子发芽后的种植管理,如浇水、施肥、除草等,确保番茄幼苗健康生长观察、参与、体验2. 活动指引任务驱动页生活情境:两个小朋友在学校的生物园里准备开展种植活动,生物园里有很多已经凋谢的盆栽植物和一些种植工具,他们手拿番茄种子和种植工具,正在交流。产生问题:我想种番茄,应该怎么播种呢?学生在生活中、在户外见过很多植物,包括盆栽植物,但不一定懂得播种的方法。另外,学生平时我想种番茄,应该怎么播种呢?如果很少参加种植活动,也不知道种植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这个问题,驱动学生思考种植活动有哪些科学的方法。驱动任务: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温度和湿度等自然条件适宜植物的生长。通过思考番茄的播种方法,学习简单的

3、盆栽种植方法和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法等,并进行长周期的种植观察活动,为后续的观察活动做准备。活动1 在花盆里播种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我们可以尝试在花盆里种番茄。(图片说明:三位小朋友手拿花盆(装有土壤)、小铲、花洒等种植工具准备播种活动。)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动植物繁殖的季节。本活动是单元起始课,在驱动页提出问题后直接引出种植番茄的方法。为了便于活动的开展,本活动采用盆栽的方式。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准备好种植工具及种植场地。要提醒学生尽量挑选完整、饱满的番茄种子。在准备好工具与材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展开种植活动。工具与材料花盆、小铲、土壤、喷壶、番茄种子(图片说明:上面是种植示意图和点播法的播种方法。

4、)本活动介绍的是点播法的播种方法,该方法简单,适宜在盆栽种植活动中使用。教科书要求学生按照图中的播种方法进行种植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的种子进行种植,建议选择生长周期较短、直立茎的植物进行种植,例如黄豆、辣椒等。在组织学生用花盆种植番茄时要讲清以下几点:(1)根据花盆的大小,选择23粒饱满的番茄种子准备种植。(2)在花盆中按压23个浅浅的小穴,约0.5厘米深,如过深会导致幼苗难出土。每两个穴之间要间隔开来,避免幼苗出土后挤在一起没有足够的生长空间。(3)将番茄种子放入小穴后,轻轻地覆盖一层薄薄的土壤,不要按压。(4)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每颗种子都会长出幼苗吗?播种方法:1松土

5、:用铲子铲松土壤。2播种:在花盆中按压一个小穴,将种子放入小穴中。3铺土:在种子上覆盖一层薄薄的土壤。4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活动2 播种后的管理播种后要做好下列管理工作:(1) 播种后,先要掌握好合理浇水。浇水要均匀,保持土壤湿润,稍现干燥即用花洒喷水,不可使土壤出现过干、过湿等现象。播种初期可稍湿润一些,确保种子发芽,发芽后浇水量不可过多。注意不要在太阳光较强的时候浇水,尽量在早上或傍晚浇水。有杂草长出来时要及时去除。(2)播种后,要经常检查出苗情况,发现种子已经发芽出苗,应将覆盖物揭去,使幼苗逐渐见到阳光;花盆尽量放置在室外,如是在室内种植的,由于趋光性作用,幼苗会向光线强的一方倾斜,为此

6、每隔数日就要转动花盆,以保证幼苗直立生长。(3)种子发芽出苗后,要逐渐减少浇水,大雨期间注意防雨。在幼苗长出12片真叶后,可开始施肥,但施肥不宜过勤,以免烧坏幼苗,建议每周施肥一次。种植活动需要持续不断的管理,如在学校种植,建议教师将学生分成管理小组,排出轮值表格,督促学生及时、科学地进行管理。不同的植物种子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种植吗?教学反思:2专题探究:种子发芽了一、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1)知道种子的萌发顺序是先萌发根,后萌发芽。(2)知道观察种子萌发实验的方法。2. 科学探究(1)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等方法,记录不同种子的萌发过程。(2)会用放大镜对植物种子萌发过程进行细致观察。3.

7、科学态度通过实验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二、教学指引1. 活动安排思路课程安排活动题目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环节1 提出问题提出研究的主题:在种子萌发时,是根先萌发还是芽先萌发归纳和概括环节2 做出猜想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假设和猜想猜想和假设环节3 实验方法学习设计有效的实验方法,观察不同种子的萌发过程讨论、合作环节4 进行实验按照设计方法进行种子萌发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种子的萌发过程实验、收集整理环节5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记录, 形成结论:在种子萌发时,先萌发根,再萌发芽归纳和概括2. 活动指引任务驱动页种子发芽了,根也长出来了。是先长根还是先长叶?生活情境:两个小朋友在学校

8、的生物园观察已经萌发的番茄幼苗。叶芽长在土壤外部,根长在土壤内部。产生问题:种子发芽后,学生容易观察到幼苗出土,也会发现土壤下面长有根。因为没有观察到根萌发的真实情况。自然会产生问题:是先长根还是先长叶?驱动任务:植物的种子是播到土壤里的,观察植物的种子在萌发时,是根先萌发还是芽先萌发,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方法。环节1 提出问题在种子萌发时,是根先萌发,还是芽先萌发?由任务驱动页的情景导入本课的探究主题。教科书把探究的任务具体化、清晰化。(图片说明:教科书中呈现了四种常见的植物种子。由左向右依次是绿豆、花生、黑豆、黄豆。)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植物种子的萌发顺序。环节2 做出猜想让学

9、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绿豆、花生、黑豆、黄豆种子的萌发顺序进行猜想。绿豆、花生、黑豆和黄豆种子都是学生生活中所熟知的,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还没有学习种子的构造,对种子的内部结构没有完整的概念。绿豆花生黑豆黄豆我的猜想:因此学生在没有做萌发实验前,往往只是猜测。有部分学生在家中种过绿豆芽,知道绿豆芽是先萌发根后萌发芽,但其他种子是否也相同就不清楚了。这部分的猜想活动重点引导学生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验收集证据。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种子,选择容易发芽的种子。除以上四种外,还可以选择豌豆、蚕豆等。环节3 实验方法验方法本环节是在学生对四种常见种子的萌发顺序做出猜想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10、方法的设计。这不是对比实验,不需要思考常量与变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时重点放在设计实验步骤上,如何提供有利的条件使种子萌发,以及如何设计实验装置便于观察。同时指导学生持续地观察并做好记录。(图片说明:四个玻璃杯中填满纸巾,在每个杯子与纸巾中间放有一粒泡大的种子,由左向右依次是绿豆、花生、黑豆、黄豆。)实验方法:(1)将植物的种子浸入水中半天左右,使其膨大。(2)准备四个透明的玻璃杯或者塑料杯,在杯子里面填满纸巾或者棉花。(3)小心地将一粒泡好的种子放入玻璃杯内壁和纸巾中间,尽量放置在中间的位置。将种子塞到杯壁与纸巾之间,保持纸巾湿润。按照实验方案,选择几种种子进行观察,连续观察一周,并

11、记录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变化。(4)用水淋湿杯中的纸巾,当纸巾干燥时要及时淋水,但不要在杯底存有过多积水,保证种子既能吸收到水分,也能与空气接触。(5)连续观察一周,用简单的图画和文字进行记录。环节4 进行实验观察四种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由于这是一个需进行持续观察的实验,在课堂上完成实验装置的准备后,学生要将实验装置带回家后连续观察。教师应布置好观察记录的填写说明,并讲清楚实验的注意事项。环节5 得出结论从种子的萌发实验活动中,学生发现了种子萌发的规律是:根先萌发,芽后萌发。这部分活动是对前面的探究活动的小结,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述自己的观察记录,再将一般现象归纳为规律。发育成熟的大豆种子,在适大豆种

12、子的萌发过程观察记录种子名称萌发过程不同种子的萌发过程一样吗?我的结论:宜的环境条件下开始萌发。经过一系列生长过程,种子的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主根。与此同时,胚轴的细胞也相应生长和伸长,把胚芽连同子叶一起推出土面,胚芽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子叶随胚芽一起伸出土面,展开后转为绿色,进行光合作用,如棉花、油菜等。待胚芽的幼叶张开进行光合作用后,子叶也就枯萎脱落。至此,一株能独立生活的幼小植物体也就全部长成,这就是幼苗。常见的幼苗主要有两种类型:子叶出土幼苗和子叶留土幼苗。子叶出土的幼苗双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如大豆、棉花、油菜和各种瓜类的幼苗,以及双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如蓖麻,都属于这种类型

13、。这类植物的种子在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伸入土中,形成根系,然后下胚轴加速伸长,将子叶和胚芽推出土面,所以幼苗的子叶是出土的。子叶留土的幼苗双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如蚕豆、豌豆、荔枝、柑橘,和有胚乳种子如核桃、橡胶树,以及单子叶植物种子如小麦、玉米、水稻等幼苗,都属于这一类型。这类种子萌发的特点是上胚轴伸长,而下胚轴却不伸长。所以子叶并不随胚芽伸出土面,而是留在土壤中,直到养料耗尽而死去。如蚕豆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出种皮,向下生长,形成主根,由于上胚轴的伸长,胚芽不久就被推出土面,而下胚轴的伸长不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豌豆种子的萌发过程大,所以子叶不会被推出土面,而始终埋在土里。教师可以在教科书的

14、基础上选择两种不同出土情况的植物种子进行萌发实验活动。不同的种子萌发时有什么不同呢?教学反思: 3探究技能:长度的测量一、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1)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2)学会使用仪器测量植物生长过程中植株高度、茎的周长等变化。2. 科学探究(1)能利用简单表格等统计方法,整理番茄从幼苗到长大的相关资料。(2)能用不同的方式交流表达自己在校园里的发现。3. 科学态度能坚持进行对植物种植活动的观察和记录。二、教学指引1. 活动安排思路课程安排活动题目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活动1 认识测量仪器认识常见的测量仪器直尺、三角尺、软尺等。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同尺子的长度单位不同。知道常用的

15、长度单位观察、比较活动2 测量方法学习使用直尺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方法模仿、测量活动3 使用仪器测量以番茄植株为例,使用仪器测量番茄植株高度及番茄茎的周长。持续测量并记录测量、记录2. 活动指引生活情境:两个小朋友在教室里打算用直尺测量番茄苗的高度。产生问题:在种植番茄的过程中,幼苗逐渐长高长大。由此提出问题:长高了多少呢?引出本节课要掌握的探究技能:长度的测量。番茄好像长高了。长高了多少呢?驱动任务: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习测量的方法,在本单元有大量的测量活动。掌握科学的测量方法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该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测量的方法。活动1 认识测量仪器(图片说明:图中呈现的是测量长度的常用仪器。

16、第一行由左向右分别是三角尺、软尺、皮卷尺;第二行是直尺。其中直尺、软尺、三角尺的最小单位是毫米;皮卷尺的最小单位是厘米。)、本活动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测量长度的仪器。直尺、三角尺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它们的常用单位是厘米,用字母cm表示,最小单位是毫米,用字母mm表示。许多学生家里也会有软尺,软尺的常用单位是厘米,最小单位是毫米。对于学生来说皮卷尺比较少见。皮卷尺可测量的长度较大,最小单位是厘米。大多数软尺的两面分别以厘米和英寸为单位,测量时要提醒学生观察单位的标识。测量方法要准确测量长度,就需要借助测量仪器。常见的测量仪器有直尺、三角尺、软尺、皮卷尺等。你认识这些测量长度的仪器吗?常用的长度单位:米

17、、厘米、毫米。活动2 测量方法(图片说明:图中用直尺测量水杯高度。如果尺子的起点不是零,要注意提醒学生从刻度0的位置开始进行测量。)在这部分活动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为后续的测量活动收集准确数据打下基础。要准确测量长度,不仅要选择恰当的测量仪器,还必须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总会有些差异,这种差异叫作误差。引起误差的原因很多,如测量仪器不够准确、测量方法不够完善、人的观察不够细致等。误差和错误不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想办法减小误差。为了减小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活动3 使用仪器测量要看清楚长度单位。用

18、直尺测量物体时,零刻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并紧靠被测量的物体。试着用直尺测量身边常见物体的长度。(图片说明:左图为用细绳测量茎的周长;右图为用直尺测量番茄植株的高度。)番茄种子萌发后会快速生长变化,如植株长高、长粗等。我们可以用仪器测量长度并记录。这里介绍两种测量方法,可用来指导学生对番茄植株进行测量。第一个测量活动是测量番茄茎的周长,指导学生借助较细的棉线进行测量。由于番茄的茎比较细,用软尺较难测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棉线(如上图)绕番茄茎底部一周,在棉线上做好标记再用直尺测量棉线的长度,该长度就是番茄茎的周长了。第二个测量活动是测量植株的高度,指导学生用上面学过的方法测量番茄的植株。上面介

19、绍的方法是用直尺测量规则形状的物体,而番茄幼苗的形状不规则。教师要注意提示学生以土壤和番茄茎的交界处作为起点,植株的顶芽为终点,两人合作完成测量任务。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学会长度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并尝试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际测量活动。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被测物体,指导学生多次练习。教学反思:4开花结果一、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1)知道植物幼苗生长一段时间后会开花结果。(2)知道植物的生长通常经过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2. 科学探究(1)能持续观察植物花开过程并记录。(2)能持续观察植物从结果到果实成熟的过程并记录。3. 科学态度能坚持进行对植物种植活动的观察和记录。二、教学指引1

20、. 活动安排思路课程安排活动题目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活动1 开花了持续观察番茄等植物的开花过程,描述并记录。了解植物开花大致经历的过程持续观察、描述、记录活动2 结果了观察番茄等植物的果实及成熟过程,描述并记录。了解番茄果实从花谢结果到成熟的过程持续观察、描述、记录2. 活动指引任务驱动页这个是番茄的花蕾吗?盆里番茄的生长变化。琪琪发现在叶子中间长出了一个小芽,与刚长出来的叶芽形态不同。产生问题:“这个是番茄的花蕾吗?”当植物长到一定程度时会开花结果,这在学生心中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番茄的花朵很小,也很少有人在家中种植,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见过番茄的花开过程。因此当学生见到花蕾时,

21、并不能判断长出来的是花蕾还是叶芽。驱动任务:进一步采用持续观察的方法,观察记录番茄花开的全过程。与更多植物的开花过程进行比较,发现植物开花过程的规律。活动1 开花了(图片说明:三幅图由左向右分别为番茄的花蕾、盛开的番茄花、凋谢的番茄花底部刚刚结出的果实。)本活动是在上一课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持续测量番茄长高长壮的过程后,进一步观察番茄植株的新变化。因为学生还没有学习过花的构造,不了解花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名称,因此以观察完整的开花过程为主要任务。描述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开花,花朵在开花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观察番茄的开花过程,并描述现象。花谢了,下面像个果子,要结果了吗?关键词:颜色变化 花

22、蕾 盛开 凋谢当学生观察了一个开花周期后,在同一株番茄植株上,可以看到番茄的花蕾、盛开的番茄花、子房膨大形成果实这三种状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描述番茄花的开花过程,尝试从颜色的变化、花蕾的张开到花朵盛开,再到花朵凋谢等方面描述植物花开的大致经过。(图片说明:学生在校园里观察紫荆花的开花过程。)植物营养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开始生殖生长,也就是开花结果。 首先由芽分化形成花芽,在植物的花蕾发育成熟后,花被渐渐张开,雄蕊的花药裂开,花粉散出落在雌蕊的柱头上,逐渐萌发形成花粉管伸向子房的胚珠,并释放出精子。胚珠的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作用完成后,花朵凋谢并形成果实。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只需观察更多

23、的植物,发现植物大多数都要经历开花这一过程就可以了。当学生完成对番茄开花过程的观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其他植物的开花过程。学习过程可以分成以下步骤:(1)说一说最近看到哪些植物开花了,口头描述一下花开的过程。(2)到生物园实地观察其他植物的开花情况,找出不同时期的花朵并记录(用简单的图画和文字记录)。(3)整理记录,归纳小结。(4)说一说其他的发现。观察其他植物的开花过程,并简要记录下来。番茄花朵较小,学生容易混淆花蕾和凋谢的花朵,教师要帮助学生区分花蕾和凋谢的花朵,并引导学生正确地描述。在观察不同植物的开花过程时,学生可能会发现花凋谢后会有个小果子,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观察、记录。教师

24、可在生物园内多种植一些生长周期短、果实容易观察的植物供学生观察,如茄子、辣椒等。如果受场地限制,可以通过视频、连贯性的图片等介绍其他植物的开花过程。活动2 结果了(图片说明:三幅图由左向右分别为刚刚结出的番茄果实、长大的绿色番茄、成熟的红色番茄。)本活动是在上一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番茄果实的变化过程。从子房发育成果实到果实成熟是一个较长的时期,教师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教学:花凋谢以后,结出了果实。观察番茄果实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植物的生长通常经过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其他植物的果实也会发生这些变化吗?(1)观察、描述刚刚形成的番茄果实。(2)推测番茄果实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可

25、以用简单的图文表示。(3)引导学生持续观察番茄果实的变化并作记录。(4)提示学生在观察番茄果实的同时,可以观察身边常见的其他果实的变化。引申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植物开花后都要结果呢?教学反思:5 养蚕一、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1)知道蚕卵在孵化成蚁蚕过程中的变化。(2)知道蚕的饲养方法,了解蚕幼虫阶段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规律。(3)知道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着特征。2. 科学探究(1)能用科学的方法对蚕的身体变化进行比较和测量,并进行记录和描述。(2)能用简单的工具观察蚕的形态变化,并通过文字、图画、照片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3. 科学态度能坚持进行对养蚕活动的观察和记录,养成珍爱动物的意识及责任心

26、。二、教学指引1. 活动安排思路课程安排活动题目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活动1 观察蚕卵和孵化观察蚕卵的孵化过程,了解蚕卵孵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知道蚕的饲养方法观察、描述活动2 蜕皮长大观察蚕幼虫阶段的生长过程,记录蚕生长过程中体长变化的数据,知道蚕每次蜕皮后体长有明显的变化观察、测量、分析2. 活动指引生活情境:教室里,两个小朋友在观察纸板上的蚕卵。琪琪手拿一纸板的蚕卵给波波看,波波仔细观察蚕卵的外形。这是妈妈在养蚕中心拿来的蚕卵。真的会变成蚕宝宝吗?产生问题:“真的会变成蚕宝宝吗?”对于没有饲养过蚕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了解动物变态发育的过程。即使在电视上或生活中见到过个体较大的蚕

27、幼虫,也极少见到蚕卵。看到一粒粒个体较小形似小米的蚕卵,学生很难想象到蚕卵会变成蚕宝宝,激起了学生强烈的观察欲望。驱动任务:使用放大镜观察蚕卵,记录蚕卵的外部特征,持续观察蚕卵的颜色和形态变化,以及蚕卵的孵化过程。活动1 观察蚕卵和孵化(图片说明:上图为蚕卵,下图为蚕孵化的过程。)刚产出的蚕卵是淡黄色的,形状是略扁的球形,蚕卵很细小,直径约1毫米。蚕卵快孵化时,颜色逐渐变成紫黑色。刚孵化出的蚕宝宝像小蚂蚁,我们称之为蚁蚕。它体小而黑,长约3毫米,身上长满细毛,会咬破卵壳钻出来,吃嫩桑叶。本活动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了解蚕卵的一些特点。从三年级上学期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观察并记录蚕卵孵化前颜色和

28、形态的变化,以及孵化的过程蚕卵变色了。开始,教科书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让学生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借助直尺测量蚕卵的长度,并尝试记录蚕卵的外形特征。学生观察蚕卵时应该会有很多发现,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其发现先归纳后汇报,以提高学生的描述能力。蚕卵的孵化过程需要几天时间,因此,学生只能在课后完成观察任务。在课堂上,教师主要是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记录,也可以选择视频短片或连续性的图片呈现蚕卵孵化的过程。引申的问题蚕卵在什么环境下才会孵化?(图片说明:在纸盒中饲养的蚕幼虫。)从卵孵出来的蚁蚕,是幼虫阶段的开始。我们可以把蚕放在纸盒里饲养。刚孵出来的蚕要用切碎的桑叶喂养。纸盒盖上开几个

29、透气孔。1 桑叶要新鲜、干净,洗过的桑叶要晾干。2 每日清洁养蚕的纸盒。3 发现病蚕要及时隔离。4 防止老鼠、蚂蚁和蟑螂等动物伤害蚕。提示观察活动后,向学生介绍养蚕的方法。科学的饲养才能保证蚕宝宝的健康生长。当蚕卵孵化之后,教师要及时讲解蚕的饲养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醒学生遇到问题要及时与教师交流。饲养的要点有:(1)桑叶要新鲜、干净,洗过的桑叶要晾干。如附近没有桑树,可每次采摘多些,把桑叶洗净,晾干表面水分,用湿毛巾包住后装入塑料袋密封,或者把桑叶放置于冰箱冷藏室(5 )中,可保鲜几天。(2)每日清洁养蚕的纸盒。及时清除盒内的蚕粪及不新鲜的桑叶。建议学生用透气较好的纸盒饲养,如用塑料盒饲养可先在

30、底部垫一张纸板,便于清理。(3)发现病蚕要及时隔离。受天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饲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病蚕,要提醒学生将病蚕及时隔离出来,移到独立的盒子里,但不要随便丢弃。(4)防止老鼠、蚂蚁、蟑螂等动物伤害蚕。用有小孔的透明盖子完全覆盖在纸盒上。为了便于学生观察,除引导学生在家中饲养之外,建议教师在科学室同步饲养,便于学生在学校的课间休息时间进行观察。活动2 蜕皮长大(图片说明:由左向右依次为蚁蚕、二龄蚕、三龄蚕、四龄蚕、五龄蚕。)出于天性,大部分孩子都会非常喜欢养蚕,但是要把养蚕作为一项科学研究工作,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没有试过。蚕的生长过程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值得探究。教材中选择蚕的体长变化作为研究

31、的内容,是由于三年级学生刚刚学习了长度的测量方法,对于这个内容比较容易掌握,完成蚕的体长规律的研究应该是可以实现的。待学生基本完成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后,蚕体长的变化规律也就很容易被总结出来。(图片说明:该图的设计目的是方便学生记录蚕幼虫期的体长变化,以画图的方式进行记录。图中范例为刚刚孵化的蚁蚕,纵轴为蚕龄,横轴为体长,最小单位为毫米。)用直观的画图方式进行记录比较适合三年级的学生,该活动要求学生简要画出不同时期蚕的外形特征,图中蚁蚕的示范就是引导学生如何简要地画。要提醒学生蚕宝宝的体长是十分重要的信息,一定要准确测量并记录。蚕宝宝身体柔软,要提示学生小心测量,不要伤害到蚕宝宝。(图片说明:上图为蚕幼虫蜕皮前,蚕幼虫正从头部开始蜕皮;下图为蚕幼虫蜕皮后,蜕皮后的幼虫体后为蚕蜕。)蚕抬着头,不吃也不动,称为“眠”。蚕脱皮从头开始慢慢向后脱落,乍看之下,好像两条蚕接在一起。蚕在第一次蜕皮后,每隔六七天“眠”一次,每蜕皮一次,食量就会增加,身体也会变大,蚕在幼虫期蚕幼虫的身体结构蚕在每次蜕皮前后有哪些变化?蚕宝宝蜕皮后长大了很多。观察记录蜕皮前蜕皮后蜕皮前蚕宝宝不吃也不动了。蜕皮前蜕皮后体长毫米其他变化“眠”了四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