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27.52KB ,
资源ID:1050037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5003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田家炳会考复习资料必修1.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田家炳会考复习资料必修1.docx

1、田家炳会考复习资料必修1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必修一)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1、西周分封制的实施(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扩展周的统治范围(2)主要推行者:周武王、周公旦(3)受封者: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大多数是同性子弟,他们多被分封到重要地区)(4)受领内容: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2、内部等级制度的形成(1)基础:(权力义务关系)诸侯的义务和卿大夫和士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2)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等级关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3、作用:(1)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2)西周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3)周天子具有

2、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4、分封制的衰落(1)原因:诸侯势力的壮大(2)表现:王权衰弱二、宗法制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实质:与分封制互为表里3、特点:用父系血缘的亲疏关系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4、内部关系(1)大宗和小宗(2)周王的地位: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5、作用: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皇帝制(1)定作“皇帝”为尊号。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

3、朝所沿用(2)总揽大权:任免官吏;调动军队(3)特征: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2、中央政权组织(1)三公九卿制(2)决策程序:朝议制度二、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郡县制的推行(1)春秋战国的郡县制(2)秦朝推行郡县制:李斯建立,全国推行;全国分36郡,中央政府直接管辖2、地方官僚机构(1)郡守(2)县令和县长3、作用:四、影响: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武帝颁布“推恩令”(1)背景:汉初郡县、封国并存(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

4、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统归郡管辖(3)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唐朝的三省六部制(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并完善: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2)影响: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3、科举制的形成、发展及影响(1)形成: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2)完善: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5、3)影响: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4、北宋中央集权发展的表现(1)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有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2)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3)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5、元朝的行省制度(1)行省制度的实施: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

6、行省或省。(2)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当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3)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1)客观原因:明初沿袭元朝制度,中央设立中书省,左右丞相统辖六部(2)主观原因:明太祖认为这种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2、废除宰相制度(1)以某犯罪诛杀胡惟庸(2)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3)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3、影响: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二、明成祖:明成祖在位时,选

7、拔翰林院官员作为大学士,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三、清朝军机处的设置(1)设立: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2)职能: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有皇帝裁决;草拟诏书皇帝审批3、作用:军机处的设置,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而且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梭伦改革的影响: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2、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影响: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3、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和影响(1)内容:成年男性公民可以

8、担任几乎一切官职。他们可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也进一步扩大。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为吸引公民观赏戏剧,还特意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2)影响:进步性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是雅典在精神文化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局限性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已,民主却是遥不可及。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 1、十二铜表法的地位:标志着成文法诞生。2、民法大全的地位: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

9、完成。三、罗马法的影响1、维系统治(1)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2)稳固了帝国的统治(3)维护了奴隶制度2、影响后世(1)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2)反对封建制度、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权利法案的内容和影响(1)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2)影响:君权神授遭到否定;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君主立宪制确立2、英国的责任内阁制(1)形成:多数党实际控制了政权;国王不再出席内阁会议(2)内阁制的特点:内阁:组

10、成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对议会负责;首相:产生多数党领袖被国王任命为首相;地位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又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与首相的关系: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1787年宪法的制定主要内容、特点(1)国家机构形式(联邦制):原则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分配联邦政府和各州;特点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2)政体(共和制):三权分立;作用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特点: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避免权力过于集中2、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和特点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1、法国共和政体

11、的确立的标志: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2、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的标志:德意志宪法颁布,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制。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1)割地香港岛;(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4)协定关税2、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灾难。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3、天津条约的内容: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

12、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4、北京条约的内容: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1、1851年金田起义2、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3、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1)内容:已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凡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1)进

13、步性: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2)局限性: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4、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1)内容:政治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教育开始新式学堂。(3)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1、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

14、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3、影响:马关条约是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新的通商口岸的开辟,是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3、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1900年4、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的影响(1)内容:(1)主要内容: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_和_作抵押;在_设立“使馆界”

15、,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_到_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惩办_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_,位居六部之上。(2)影响: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堕落为“_”,此条约的签订标志着_。第13课 辛亥革命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条件:(1)阶级基础清末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2)思想西方资本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3)组织以孙中山的兴中会为代表的民主革命团体建立2、同盟会成立: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16、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性质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二、武昌起义的时间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1、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2、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1、内容:(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2)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3)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4)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2、历史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

17、义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五四运动的时间及其历史意义1、五四运动爆发:1919年5月4日4、五四运动的意义(1)性质:是一次彻底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2)主体: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3)马克思主要传播(4)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二、中国共产党诞生(一)条件1、马

18、克思主义传播和工人运动相结合2、陈独秀和李大钊酝酿建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二)中共一大1、一大召开(1)时间1921年(2)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3)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2、内容:确定党的名称;通过党的纲领;决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成立党的中央机构3、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三、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191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形成四、北伐战争的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时间和领导人1、南昌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领导人周恩来、贺龙等;2、秋收起义:时间192

19、7年9月;领导人毛泽东二、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1、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2、意义: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三、红军长征的时间和历史意义1、长征开始: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2、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3、1936年,三大主力红军会师4、长征胜利的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红军长征一结束,革命新局面就开始了。四、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1、遵义会议

20、召开:1935年,贵州遵义2、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3、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第16课 抗日战争一、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时间、影响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东北三省沦陷2、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二、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1、抗战初期四次大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平型关战役;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2、相持阶段主要战役:百团大战;中

21、国远征军滇缅战场三、日军的滔天罪行(一)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二)潘家峪惨案(三)日军“七三一部队”暴行四、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第17课 解放战争1、重庆谈判(1)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压力,特别是内战准备尚未完成,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2)为争取和平,1945年,毛泽东等赴重庆(3)双十协定规定:和平建国,

22、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2、战略反攻开始的标志: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3、三大战役的名称及其影响:辽沈、淮海、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从战争的规模和取得的战果上看,在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4、渡江战役的意义: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人民期盼已久、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

23、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也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1)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2)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3、意义:(1)标志着马克思主要诞生(2)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二、巴黎公社成立的历史意义: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二月革命的性质、结果1、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结果(1)推

24、翻了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罗曼洛夫王朝(2)两个政权同时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二、四月提纲的主要内容: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本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三、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 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3)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4)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也为俄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1、新政协的召开1949年

25、9月,北平2、代表的广泛性3、内容(1)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2)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4、影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主要内容: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3、影响: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

26、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三、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及意义1、法律依据(1)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2)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3、意义(1)民族自治区的建立:(2)影响: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践踏的主要表现1、法律制度的破坏

27、2、社会秩序的破坏3、民主制度的中断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方针和主要成就(一)新时期法制建设方针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平凡冤假错案(二)全面立法工作开展1、全面立法工作的进行2、全国人大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一)两岸关系又敌对到缓和1、两岸隔离敌对状态2、告台湾同胞书(二)“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2、内容(三)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二、香港、澳门的回归的时间及意义(一)香港回归1、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

28、主权:1997年7月1日2、意义:(1)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2)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二)澳门回归:1、回归:1999年12月20日2、意义: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三)“九二共识”(1)九二共识的提出: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重要共识(2)意义:这话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3课 新中国的初期的外交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1、提出: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1、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补侵犯、互补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9、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二、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1954年日内瓦会议三、万隆会议(1)亚非会议的召开:1955年(2)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3)意义: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一、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一)背景:美国采取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二)26届联大: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三)作用: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

30、日建交(一)中美关系正常化1、背景(1)美国实行敌视中国的政策(2)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法2、中美关系正常化(1)1971年,基辛格访华(2)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3)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影响: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二)中日建交1、背景: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2、1972年,中日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三、新时期我国外交建树的主要表现(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二)多边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三)地区性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四)睦邻友好关系: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1、冷战的含义(1)主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2)对象: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3)方式: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2、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