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4.43KB ,
资源ID:104868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4868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规范便查.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规范便查.docx

1、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规范便查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规范MT/T 10442007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的性质、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 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 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Z/T 0033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DZ/T 0215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3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的内容和用

2、途 3.1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的内容煤炭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说明煤炭地质勘查项目的目的、任务、勘查方法、勘查类型、勘查工程布置、 勘查工程质量,阐述勘查区地层、构造、煤层、煤质特征和开采技术条件,描述煤炭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 质量、数量,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评价其经济意义等内容的文字说明和图表资料,是地质勘查项 目勘查成果和研究成果的总结。 3. 2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的用途 3. 2. 1 勘探报告可作为矿井设计和建设的地质依据,详查报告可作为矿区总体规划的地质依据,普查报 告可作为煤炭工业远景规划的地质依据, 预查报告可为地质勘查规划提供地质依据。 在资源条件好的地区, 普查报告也可作为矿

3、区总体规划的地质依据。 3.2.2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其他方式融资,以及矿业权转让 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的依据。 3.2.3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资料。 4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4. 1 煤炭地质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 4 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后,应编写相应的地 质勘查报告。合并或跨越勘查阶段的勘查项目,应在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地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项目因 故中途撤销、停止地质勘查工作的,应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地质勘查总结。 4. 2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地反

4、映地质勘查工作所取得的各项资料和成果。地质勘查 工作必须符合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及其他有关规范、规程对各勘查阶段的要求,做到勘查手段选择 科学,勘查工程运用合理,勘查程度满足地质任务要求,勘查工程质量可靠。勘查工作中要坚持“边勘查 施工、边整理资料、边修改勘查设计”的技术工作原则,确保地质勘查工作的有效性。在勘探阶段还要加 强与勘查投资人、 煤矿设计单位的联系,确保地质勘查工作满足矿井设计的要求。 在地质勘查中必须取全、 取准第一手资料,对各项资料和成果必须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4. 3 煤炭地质勘查及其报告编制应与煤炭资源开发规划、矿山建设、煤矿安全生产紧密结合,特别是勘 探阶段及其勘探报告编

5、制,应满足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对可能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开采技术条件所 规定的勘探程度和研究程度。 4. 4 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与项目可行性评价应紧密结合, 勘查地质报告中应包括地质勘查和可行性评价工 作。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的,由勘查单位直接编入报告;可行性评价程度为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的,应在勘查报告中引述该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 4. 5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做到数据资料准确无误,研究分析简明扼 要,结论依据明确可靠。资源储量估算采用计算机技术者,所采用的软件应该是成熟的并经过有关部门认 定的。 4. 6 各阶段勘查工作中所发现

6、的有一定前景的煤层气资源和其他各种有益矿产, 均应在地质勘查报告中 加以评述。对证实具有开发前景的煤层气资源和其他有益矿产,必要时应提交专门性地质资料。 4. 7 本标准所附 煤炭勘探报告编写提纲 适用于煤炭勘探报告的编写。 煤炭预查报告、 煤炭普查报告、 煤炭详查和露天勘探报告的编写提纲,可在煤炭勘探报告编写提纲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减、 取舍。但所取得的勘查数据资料及有关文件必须全部编入报告,不得遗漏。 5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要求 5. 1 煤炭地质勘查野外工作结束前,应按照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和勘查设计的要求,由勘查投资 人或勘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对地质勘查工作程度和基础性资

7、料的质量进行野外检查验收。检查验收 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责成勘查单位在报告编写前解决。 5. 2 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中的测量、地质填图、地震、电法、测井等勘查手段的野外工作由勘查工作的主 承担单位组织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编制专业总结报告。经勘查工作的主承担单位审查合格的专业总结报 告资料才能在煤炭地质勘查报告中使用。 5. 3 在煤炭勘查地质报告编写前, 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应结合勘查工作区实际情况以及勘查项目的勘查 阶段具体要求(煤炭勘探报告还应听取矿井设计单位的意见),以本标准附录 A 为基础进行增减、取舍,拟 定切合实际的报告编写提纲。 5. 4 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根据拟定的报告编写提纲,制

8、定出工作计划,组织编写工作,并在执行过程中 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报告编写按时完成。报告编写中,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对需要研究 的各类问题,应及时组织讨论,统一认识,将结果准确、客观地反映在报告中。但属于学术上的不同观点 不需在报告中论述。 5. 5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应由报告正文、附图、附表、附件 4 部分组成,其中附图中的钻孔柱状图原则上 只附本阶段施工钻孔的柱状图。矿业权人为保守商业秘密或适应政府的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需要,可酌情 将正文内容合理分册编写,每册单独装订。 5. 6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名称统一为省(市、自治区)县(市、旗或煤田)矿区(井田、勘查区) 煤炭(勘查阶段名称)

9、报告。报告附图的图式、图例、比例尺等按照有关技术标准执行。 5. 7 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中形成的原始资料,由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组织,按照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与煤 炭地质勘查报告、专业总结报告同时立卷归档。立卷归档的煤炭地质勘查原始资料、煤炭地质勘查报告、 专业总结报告由相应承担单位资料馆保存。煤炭地质勘查项目原始资料、地质勘查报告、专业总结报告除 建立、保管纸介质资料档案外,必须同时建立、保管电子介质资料档案。 5. 8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按照政府有关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的规定, 经初审后送交相应储量评审机构评 审备案,并由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按照评审中提出的修改意见组织对报告的修改。 5. 9 煤炭

10、地质勘查报告经评审备案后,应将评审备案文件作为附件附于报告中。 5.10 评审备案后复制的煤炭地质勘查报告,按照政府有关地质资料汇交的规定进行汇交。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煤炭勘探报告编写提纲 A.1 绪论A.1.1目的和任务简述勘查项目来源。叙述勘查项目的目的和地质任务以及投资人、矿井设计单位对勘查工作的具体要 求。扼要叙述勘查工作经过及其有关情况。 A.1.2 井田位置、交通 说明井田边界的经纬度、地理位置、行政隶属、勘查边界、四邻、长、宽、面积,以及勘查深度。 叙述矿业权设置情况。 说明第一水平(先期开采地段)和初期采取区(首采区)范围、面积或露天拉沟位置等。 简述经过井田或邻近城镇

11、现有的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线,以及距井田最近的车站、 码头、机场的里程(直距、运距)。 A.1.3 自然地理、经济状况 概述井田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水 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 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勘查区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雨季、冰冻期和冻土层深度等。 说明区内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概述区内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情况。 简述井田所在地区的经济概况,包括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工业、农业、牧业、人口等。 应说明供水水源地、电网名称,矿区距水源地、电网距离

12、以及供水、供电满足程度。 A.1.4 生产矿井与采空区 叙述井田内生产与在建矿井(露天)及小煤窑的建设、生产、资源利用以及其他有关情况。 叙述井田内已关闭矿井、采空区、废弃小煤窑以及其他有关情况。 A.1.5 以往地质工作 扼要叙述煤田发现以来到本次勘查期间进行的各项地质勘查工作,包括历次地质勘查单位、时间、性 质、内容、使用的方法手段、主要工作量及质量、主要成果、地质报告审批、利用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和现时的评价等。 A.2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简要说明本次勘探工作的起止年月、简要经过、投入资金总额、完成的各项实物工作量和任务完成情 况。 A.2.1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叙述井田地形地质特

13、征和物性条件,叙述本次勘探所采用的勘查方法。 叙述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与勘探类型的确定及其依据。 叙述工程间距的确定和勘查工程布置原则。 叙述各项勘查工程的施工原则和相互配合等。 A.2.2勘查工程质量评述A.2.2.1 测 量 工 作 简述控制测量的等级,起算数据,使用的仪器、方法,采用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完成工作量并对 其质量进行评述。简述地质勘查工程测量使用的仪器、方法,完成工作量并对其质量进行评述。 简述地形图的比例尺、来源。叙述地形图野外测量和室内成图时间,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方法。简述 地形图验收情况并对其质量进行评述。 A.2.2.2 地质填图 简述地质填图的比例尺、范围、

14、面积。 叙述填图区的地表地质条件、地质填图方法和采用规范。 叙述完成工作量及其质量。 简述地质图验收情况并对其质量进行评述。 A.2.2.3 地面物探 简述地球物理特征、采用的物探方法、工程量布置和工作流程。 叙述地面物探野外工作采用的仪器设备、参数选择、完成工作量及其质量。 叙述室内资料处理方法、采用仪器设备、软件、完成工作量及其质量。 叙述地质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和成果精度。 简述地面物探专业地质报告的提交和验收情况。 A.2.2.4 钻探工程 简述本次勘查工作钻探工程设计工程量。 叙述本次勘查工作完成钻探工程量、钻探全孔质量、综合全孔质量、钻探煤层质量和综合煤层质量。 简述本报告使用全部钻

15、探工程量、钻探煤层质量、测井煤层质量和综合煤层质量,钻探全孔质量、测井全孔质量和综合全孔质量,以及本报告对以往钻孔成果的利用情况。 叙述本次勘查工作钻孔的封孔层位、封孔段距、封孔材料及比例、封孔方法、封孔取样检查和透孔质 量检查等。简述勘查区内以往各次勘查钻孔的封孔情况。对勘查区内所有钻孔的封孔质量作出评述并指出 存在的问题。 在文字叙述的同时,可插人相应表格。 A.2.2.5 测井 简述井田煤层及岩石物性特征,测井参数、方法及相关技术数据、仪器设备和刻度测试情况。 叙述本次勘查工作完成的测井工作量。 叙述煤层、岩层、含水层、断点破碎带的定性、定厚解释原则及提交成果采用的方法。 叙述本次勘查工

16、作煤层测井成果质量、测井质量。 叙述本次勘查工作中井斜、井温和井径等测量完成的工作量及其质量。 简述井田内以往各次勘查工作的测井情况、完成的测井工作量及其质量。 A.2.2.6 水文地质工作 简述本次勘查工作中的水文地质填图及其质量评述。 简述本次勘查工作中钻孔简易水文观测。 叙述井田水文地质勘探类型、本次勘查和以往勘查工作中水文钻孔布置、完成水文地质孔的工程量 和质量。 叙述本次勘查和以往勘查工作中水文地质孔止水和抽水试验使用的材料、设备、方法、完成工程量 和质量。 叙述地表水和地下水动态观测等水文地质工作的工作方法、工作量及质量。 A.2.2.7 采样与测试 叙述本次勘查和以往勘查工作中各

17、种煤样、水样、岩土样、有益矿产样、瓦斯样等样品的采取方法、 数量和质量。 叙述承担各种样品测试鉴定分析的实验室的资质,分析测试的内检、外检情况,完成测试鉴定分析样 品,项目的数量及质量评述。 A.2.2.8 地质编录和资料综合整理叙述钻孔、探槽和地质剖面观测等地质编录的方法、过程和质量;叙述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的方法、过 程和地质研究程度;叙述各种原始资料、样品和岩芯的保管及处理情况。 A.3 区域地质和井田地质A.3.1 区 域 地 质 特 征A.3.1.1 简述井田所处区域地层区划和区域地层 A.3.1.2简述井田所处大地构造单元和区域构造特征A.3.1.3岩浆岩A.3.2 井田地质 A.3.

18、2.1 井 田 地 层 自老而新叙述井田地层层序、时代、厚度、岩性及古生物组合特征。 叙述井田内含煤地层的划分。 详细叙述含煤地层各段的厚度、岩性、古生物、沉积特征及其变化规律。A.3.2.2井田构造详细叙述井田的基本构造形态、地层产状及其变化。叙述井田内各种构造发育的一般规律,评价井田 构造复杂程度。 逐个叙述井田内主要的褶曲、断层(包括井田边界断层)和陷落柱的基本特征、延展情况、控制程度和 查明程度。 A.3.2.3 岩浆岩 叙述井田内岩浆岩的时代、岩性、产状、分布规律。 叙述岩浆岩对煤层、煤质的影响。 A.4煤层A.4.1 含煤性叙述含煤地层中煤层的分布及其组合特征,煤层的层数、总厚度、

19、含煤系数、煤层间距及其变化特征; 可采煤层的层数及可采总厚度。 在叙述时可插入煤层(全部编号煤层)发育情况表, 插表内容包括煤层名称、 煤层厚度(两极值/平均值、见煤点数)、煤层间距、煤层稳定程度、煤层可采程度、煤层结构和煤类等。 A.4.2 可采煤层 自上而下逐层描述可采煤层的层位、间距、厚度(全层厚度、可采厚度)、结构、可采范围、可采程度、 稳定程度和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其变化等。 对煤层可采程度和稳定程度进行评价并作出结论。 应以定性为主, 尽量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评价煤层稳定程度和可采程度。 为直观表现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及可采范围,可插入主要煤层分布范围及厚度等值线图,对煤层间距

20、变化大和合并分叉煤层可插人煤层间距等值线图。 A.4.3 煤层对比 详细叙述煤层对比的方法和依据。 逐层描述所采用的对比标志。 评价各可采煤层的对比可靠程度。 对于复煤层,还要叙述其分层对比的依据及其对比可靠程度。 A.5 煤质A. 5.1 煤 的 物 理 性 质 和 煤 岩 特 征 叙述各可采煤层物理性质、裂隙、结构和构造等。叙述各可采煤层的宏观煤岩组分及宏观煤岩类型,显微组分及显微煤岩类型。 叙述煤的变质阶段、变质类型及变化规律。 A.5.2 煤的化学性质 叙述各可采煤层原煤、浮煤的工业分析结果(水分、灰分、挥发分),阐述煤的元素组成,评价煤的全 硫、形态硫、磷、砷等有害元素含量及水平方向

21、和垂向上的变化规律。 在文字叙述的同时,应插入煤质分析成果表,列出各指标的两极值、平均值和采样点数,灰分、硫分 等煤质指标变化较大时,应插入煤质指标等值线图等插图。 A.5.3 煤的工艺性能 叙述各可采煤层发热量、黏结性、煤的二氧化碳反应性、热稳定性、抗碎强度、煤灰熔融性、灰黏度、 结渣性和焦油产率等项目的试验结果并进行评价。 在文字叙述的同时应插入相应的图表。 A.5.4 煤的可选性 叙述可选性试验成果并进行评价。 在文字叙述的同时应插入相应的图表。 A.5.5煤类叙述各可采煤层的煤类及其确定依据,叙述各煤层各煤类分布范围和煤类变化界线确定原则。A.5.6 煤的风化和氧化叙述确定煤的风、氧化

22、带的方法,风、氧化带煤的一般煤质特征,煤的风、氧化带的分布范围。评价 风、氧化带煤利用的可能性。 叙述煤层自燃及其煤层自燃对煤层、煤质的影响程度,评价燃烧残留煤的煤质特征和可能用途。A.5.7 煤的工业用途评价 对各可采煤层的煤质进行总结评价。对煤的工业用途和综合利用前景作出评价,指出煤的最佳利用途 径。 A.6水文地质A.6.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扼要叙述井田所处水文地质单元及其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等水文地质特征。说明区域内与 井田水文地质有关的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与煤层的相互关系,含水层的含水性、导水性、水量、水 质、水温等水文地质特征。 A.6.2 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叙述直接充

23、水含水层和间接充水含水层及有关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埋藏条件、分布范围及其变化, 裂隙与岩溶的发育程度及分布规律,含水层的含水性、导水性、水位标高、水量、水质、水温,地下水埋 藏类型、水力性质。评价隔水层的隔水条件。 叙述断层、破碎带的性质、富水性、导水性及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叙述地下水、地表水的动态变化,地下水、地表水与大气降水之间的关系,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 直接充水含水层补给途径和部位。 评价井田水文地质复杂程度和类型。 A.6.3 充水因素分析 根据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结合临近生产矿井(露天)的水文地质特征和充水因素,对本井田充水因素和 类型进行分析评述。 A.6.4 矿井涌水量 根据水

24、文地质特征和充水因素分析,叙述确定涌水量计算范围、计算方法、选择计算公式和确定参 数的依据,叙述涌水量计算结果并评述其可靠性。A.6.5 供水水源扼要叙述井田内及临近生产矿井的供水水源情况。对需要进行专门供水水源勘查工作的井田,应 指出供水水源勘查方向,并叙述可能作为供水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情况。评述矿井水利用的可能性。 A.7工程地质与其他开采技术条件A.7.1岩石工程地质特征收集并叙述井田内及邻区生产矿井(露天)、小煤矿有关井巷、煤层顶底板的工程地质数据和管理维护 现状。 叙述井田内松散覆盖层和各可采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节理裂隙及其他结构面发育情况、钻孔岩 石质量和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变化。

25、结合矿井可能的开拓方案,叙述水平运输巷、主要石门等可能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 评价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类型,针对可能出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意见。 露天勘探地质报告应详细叙述露天开采的最下一层可采煤层以上和其下 50 m 范围内岩层的岩性、厚 度、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叙述露天边坡勘查工程布置、完成工程量和质量,评价露天边坡工程地 质条件和影响边坡稳定的各种地质、水文地质因素;叙述露天剥离物工程地质特征,评价露天剥离物的剥 离难易程度;评述与开采工艺和设备选型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 在文字叙述的同时应插入相应的图表。 A.7.2 瓦斯 收集并叙述井田内及邻区生产矿井、小煤矿有关井下瓦

26、斯监测数据、等级和瓦斯管理状况。 收集并叙述井田内及邻区生产矿井、小煤矿发生瓦斯爆炸、煤层与瓦斯突出事故的数据资料。 叙述本次勘查工作中瓦斯地质勘查工程和采样点的布置、完成工程量及其质量。 叙述井田内瓦斯成分、分带及其在平面上、剖面上的变化规律。 叙述井田内瓦斯含量及其在平面上、剖面上的变化规律,在叙述时可插入瓦斯含量等值线图。 叙述煤层瓦斯(煤层气)的其他测试数据。 运用瓦斯地质理论论述地质因素对瓦斯形成、聚集、运移的控制,评述瓦斯对未来矿井建设和安 全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A.7.3 煤尘爆炸性 叙述本项目煤尘测试成果。 叙述井田内与邻区生产矿井、小煤矿煤尘的有关资料。 评价井田煤尘爆炸性

27、。 A.7.4 煤的自燃倾向 叙述煤的自燃倾向方面的测试成果。 叙述井田内与邻区生产矿井、小煤矿煤层自燃的有关资料。 评价井田煤层自燃倾向。A.7.5 地温 叙述井田内地温测量情况。 叙述井田内地温状况、恒温带深度与温度、地温梯度及其变化、高温区的分布范围与分级。 结合井田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地温背景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结合井田内与临近生产矿井、 小煤矿的有关资料进行评述。 A.8环境地质A.8.1井田环境地质特征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井田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叙述井田环境地质基本特征,初步评价环境地质现状,预测煤炭资源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A.8.2 地震与矿区稳定性 收集

28、叙述矿区及其附近地区地震活动历史、地震烈度、地形地貌条件及新构造特征,对矿区的稳定性 作出评价。 A.8.3 地质灾害 叙述自然状态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的分布、强度。 对煤矿开采中可能引起的山体开裂、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地表沉降和塌陷等地质灾害问题进行 预测评价,提出防治意见。 A.8.4 矿区水环境 叙述矿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开发利用状况和水质现状。 依据地下水、地表水资源分布特征,预测矿井疏排地下水对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植被、地表水及地下 水水质的影响,提出水资源保护建议。 A.8.5 矿区有害物质 叙述煤层和岩层中有害物质和有害元素分布特征,依据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采

29、矿活动中煤矸石堆放、 瓦斯排放、煤炭洗选等对地质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及破坏程度。 A.9资源/储量估算(露天勘探报告本章为:资源储量和剥离量估算) 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A.9.1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叙述估算资源储量的煤层。 叙述井田资源储量的估算边界、标高(垂深)和面积。 叙述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及确定依据。 A.9.2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从煤层的形态、产状及勘查工程的布置方式等方面论述所选择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并阐述该方法 的计算公式。 A.9.3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叙述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块段水平面积、倾角、厚度、视密度等参数的确定方法和依据。A.9.4资源储量估算块段划分原

30、则说明资源储量估算块段圈定及内插点、外推点的确定原则。A.9.5资源储量的分类根据煤层的勘查控制程度、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结果,对勘查工作所获得的资源储量进行分 类,说明各类型资源储量的具体划分条件。 A.9.6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叙述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并按煤层、煤类和先期开采地段统计和叙述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在叙述 时应插入相应的煤炭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表。 A.9.7 资源储量变动情况及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要说明的问题 叙述最近一次勘查报告的评审情况及其批准(备案)的资源储量。 叙述本次资源储量估算结果与最近一次勘查报告批准的资源储量相比,在估算范围内资源储量 变动情况及其变化原因。 叙述资源储

31、量估算中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A.9.8 剥 离 量 估 算 (露 天 勘 探 报 告 增 加 本 部 分 ) 叙述剥离量估算对象、估算边界和面积、估算方法、估算指标、估算参数及其来源。 叙述剥离量估算结果,并按上覆松散盖层、基岩、煤层之间岩层、煤层下伏岩层统计和叙述剥离量。叙述近似剥采比的估算情况与估算结果。 A.10 煤层气及其他有益矿产叙述井田内煤层气赋存的基本特征并对其进一步工作的前景作出评价。 叙述井田内其他有益矿产和稀散元素的赋存情况。分别叙述井田内品位较高和达到工业要求的各种其他有益矿产的层位、厚度、品位、赋存深度、实际 达到的勘查程度、资源储量枯算方法及结果。 评价井田内品位达到工业要求的各种有益矿产开发利用可能性,并提出进一步工作建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