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32.27KB ,
资源ID:104861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4861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docx

1、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改变心理学的0项研究.xt熬夜,是因为没有勇气结束这一天;赖床,是因为没有勇气开始这一天。朋友,就是将你看透了还能喜欢你的人。生物学和人类行为研究1 一个脑还是两个脑?研究2 丰富的经历更大的大脑?研究 人的本性是天生的么?研究4 小心视崖第二章 知觉和意识研究 所见即所学研究6 睡眠,毫无疑问会做梦研究7 梦,并不浪漫研究8 行动,如同被催眠了一样Niha Spaos认为催眠不过是一种提高了的动机状态。一 理论假设二 方法 没有介绍某个特定实验,而是总结了多人研究。三 结果和讨论催眠术中两个关键因素使人们相信其是一种被改变了的意识状态:被催眠的被试认为起行为是不随意的被

2、催眠的被试会产生某种期望四 研究发现的意义:人们不可能在违背自己愿望时被催眠已经被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五 近期应用: 1支持者: 反对者:3另外一种观点:催眠的反应是一种条件反射。行为塑造。第三章 学习和条件反射研究9 不只限于分泌唾液的狗Pvlov经典条件反射研究10 情绪化的小艾尔伯特华生基本目标:1证明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起源于学习和条件反射2证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行为来自于无意识是错误的。批评:1该研究的伦理道德 怀疑华生关于这些恐惧会无限持续下去的假设。“消退”应用:广告近期研究指出恐惧症中,家庭在生理方面的作用比环境方面的影响要大的多。研究1 敲敲木头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情境行为

3、结果强化=学习 惩罚=不学习理论假设:迷信行为:敲打木头,忌讳从梯子下面走,携带一枚硬币非关联性强化,这种强化与特定行为间并不一一对应,但人们却相信因果关系的存在。方法:斯金纳箱中的鸽子结果:鸽子变的“迷信”了讨论:迷信的消退非常难人们的期望值很高批评和后继研究:卡尔 罗杰斯人本主义近期应用:人们在睡觉时可能比清醒时更迷信 2检验了强化对注意缺陷性障碍/多动症的作用讨论:迷信行为有其积极的功能(从事危险职业的人比其他人更加迷信)研究12 观察到攻击行为作出攻击行为班杜拉 模仿一理论假设:1观察到攻击行为的被试无论榜样是否在场,都会模仿成人做出类似的攻击行为 2对于观察到非攻击行为的被试的儿童,

4、他们的攻击性不仅比观察到攻击行为的儿童更低,而且也明显低于无榜样的控制组儿童。3“模仿同性榜样的行为远远超过异性榜样的行为”4“由于在社会上,攻击行为主要是一种机典型的男性行为,所以男孩比女孩更倾向于模仿攻击性行为,尤其是在给被试呈现男性榜样时差异更明显”二 方法:三结果四 讨论:成人的行为向儿童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即这种形式的暴力行为是允许的,这样就削弱了儿童对攻击行为的抑制。五 后继研究:在特定的条件下榜样的暴力影响可以被改变:奖励/惩罚六意义:1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儿童的新行为是怎么样通过简单的模仿成人而习得的,甚至成人可以不真正出现。 2为数百项关于人或媒体暴力对儿童的影响的研究奠定了基

5、础。(htt:/ww.shpedu/cgreebanrahml)第四章 智力、认知和记忆研究13 期望导致结果自我预言实现 罗森塔尔 聪明鼠/笨老鼠 双盲实验学校教学一 理论假设:“皮格马利翁效应”二 方法:橡树学校的学生三 结果四 讨论: 教师对学生行为的期望转化成了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预言。低龄儿童的可塑性一般比高年级的儿童强2小学低年级学生还未能在教师的心目中形成牢固的印象3 在教师把对学生表现的期望传递给学生时候,他们不经意间使用的微妙方式更容易影响和带动低年级的学生 低年级教师对学生传递期望的方式与高年级老师不同。五 研究意义:激起人们对IQ测验进行争论。六近期应用:人际期望理论研究1给

6、别人留个好印象阿希 人是怎么样在心理或者认知上组织各种互不相连的特征,并产生一个完整的印象。一 理论假设 假设人有5种不同的特征,A,B,,D,。理论一:印象的形成就是把这些特征简单相加的结果:理论二:一体化模式,每个个性特征之间是彼此关联的。 他所关注的是个体在对他人形成某种整体印象时的认知过程。看中的不是印象中的情绪成分,而是认知成分。“热情冷酷”研究二 方法10项实验报告研究 “核心”特征 “边缘”特征 在每项研究中,两组被试除了在形容词表中有一个词有不同以外,其他情况都相同。“热情冷酷” “有礼貌粗鲁”三 结果 测量:1被试对被描述者所写的简介2 计算不同组的被试从18对形容词中选择每

7、个词的人数的百分比。 “热情”组的选择褒义词的百分比高的惊人。 但“有礼貌粗鲁”两组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四 讨论 观点:某些性格特征扮演着核心特征的角色,而其他性格特征则属于边缘特征。 2 个体的思维过程中这些性格特征是彼此相互关联的。五 批评以及影响 1批评: 不是对真人进行评价,只是围绕着对人的描述来进行的。 凯利在真实生活中重复了该实验。“热情冷酷”的教授。验证支持阿希的实验结果 影响认知心理学六 近期应用对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有深远影响。1 后继研究证明虽然“热情冷酷”的教授在受学生喜爱方面会有差异,但并不影响学生对老师教学效果的整体评价2 选择朋友,约会对象,合作者和雇员时,除了约

8、会对象外,人们更注重人格品质而最少关注外表。男性比女性更加注重外表信息(特别是选择约会对象时),而女性而更注重人格品质方面的信息。3 网络人际关系的独特之处,改变了印象形成的规则:人们在彼此认识之后仍能够保持长时间的匿名状态 B 外表对亲密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影响大大减少C 在人际关系中形成的身体距离的作用显著降低D 个人对新人际关系的发展速度的控制力远远高于现实生活中的。 研究5 心中的地图托尔曼 Tolman “认知行为主义”一 理论假设1如果不对刺激和反应同时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进行考察,就不可能充分理解学习的本质及其复杂性。2尽管内部认知过程无法直接观察到,但可以通过分析可观察的行为而客观的

9、,科学的推断。二 方法和结果1 “潜伏学习实验” 3组小白老鼠 A 控制组B无奖励组C延迟奖励组2 “空间定向”实验 训练老鼠走迷宫,然后将原路堵住,老鼠最总选择距先前食物出现位置最近的路线,而不是刺激反应理论应该选择的路线三 讨论对社会环境所形成的综合地图对人类而言是有益的,内涵单一的序列地图有可能使人陷入消极状态之中。当老鼠有过分强烈的动机(过于饥饿)或者受到过多挫折时,倾向于形成内涵单一的序列地图。四 后继研究和应用1影响了认知心理学2环境心理学(规划环境使之与人类认知地图想吻合)3旅游领域用托尔曼的思想来检验那些到尚未开发的崎岖的旅游的人是怎么对那些地区形成认知的。4 有关网络心理学的

10、研究:上网时的“心理地图”研究16感谢记忆罗夫特斯oftus 目击证人的证词可靠性一 理论假设探讨含有假定前提的问题对改变人们关于事件记忆的作用。二 方法和结果1 实验一 观看短片提问A组“轿车闯过停车路标的车速多快?”B组“轿车右拐时车速多快?” 最后提问“轿车前面是否有停车路标?” 两组的回答有显著性差异。 实验二 延迟记忆测验 问题的措辞改变了被试关于目击事件的记忆。3实验三 提问中的一些错误假定的前提是否会使目击者在重建对某事件的记忆时,把未曾出现的事件中的物体包括近来。两组的差异显著。4 实验四 进一步验证实验三,仅仅提到某物,(你是否看到谷仓?)是否可以使被试把它补充到记忆中去。直

11、接提问组和错误假定组的差异存在显著差异。在直接提问组与控制组之间也存在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性。三 讨论记忆存在重构四 近期应用目击证人领域 Lofts也研究被压抑的童年记忆第五章 人的发展研究 爱的发现哈罗一理论假设幼猴除了基本的饥饿,干渴等生理需求以外,应该还有接触柔软物质的需求。二方法1代理母猴:木制母猴与铁丝母猴2“矿场研究” 把小猴子放到陌生的环境中,设置三种情况:A仅出现木制母猴B仅出现铁丝母候两者都不出现 观察小猴子的反应。 最后探索小猴子和代理母猴之间的依恋关系是否具有持久性。三 结果 偏爱木制母猴,甚至由铁丝母猴喂养的小猴子,与木制母猴呆在一起的时间也比与铁丝母猴一起长。 “旷场

12、研究”进一步证明小猴子对木制母猴的依恋,3 依恋的持续时间很长,寻找安全感的需要比探索自然的趋向更为强烈。四 讨论接触安慰对小猴子与母猴之间的依恋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这项研究所得的结论与当时流行的行为主义的观点背道而驰。改变了心理学。五 批评与研究发展的意义1 批评 人类与猴子的依恋过程是否相同? 拿小猴子做实验的伦理原则2 意义 对福利院的孩子的照顾仅满足生理需求是不够的 B鼓舞了希望成为好家长的男性看护者。3 待儿童问题进行了解释:那些被虐待的孩子似乎很爱甚至依恋那些那对其施加虐待的父母如果依恋是最强烈的基本需求,那么它的作用可以忽略虐待。再次用猴子实验证明该解释。六 近期研究1跨文

13、化研究2母婴之间的肌肤接触对早产婴儿的存活和发展以及母婴之间亲密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3 适用与心理治疗机构。然而也引发了有关咨询师与当事人之间触摸的新伦理问题。研究 看不见不存在皮亚杰Piaget 观察研究一 认知发展阶段:感觉运动阶段(0-岁) 客体永久性概念开始形成 前运算阶段(2-7岁) 自我中心思维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守恒概念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抽象概念1每个阶段的年龄值是近似2每个阶段的发展顺序是固定不变的3 阶段性的变化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发生的4进入一个高阶段后,前一阶段有关的行为并没有完全消失。二 批评与应用批评1 发展应该是连续的而非阶段性的2 特定的能

14、力将出现的年龄段并不正确,有些特定的能力(如客体永久性)也许在出生时就出现了。应用:幼儿的发展研究1 先出生的孩子更聪明么?桑琼Zajonc一 理论假设随着家庭成员的增加,家庭的平均智力环境水平呈下降趋势。二方法和结果伯尔蒙特和马罗拉的数据大部分数据都验证了该理论,但在荷兰的一种特殊的“独生子”现象与理论不符。(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会在最高的智力环境中成长,但所得数据中独生子的得分仅相当于有4个孩子的家庭中第一个孩子的得分。三 讨论该理论模型解释了在伯尔蒙特和马罗拉的数据中反映出的出生顺序效应与家庭规模效应。基本观点:没出生一个孩子,他所进入的智力环境水平就比前一个低。自第五个孩子以后,平均得分

15、开始上升,并且随着孩子的增加而继续增长。对此他们的解释是,先出生的孩子成长到一定程度后,成为提高家庭智力环境水平的力量。对理论模型的质疑:1 独生子的得分较差 无论家庭规模如何,最后出生的孩子在得分上与前几个相比下降幅度很大,而倒数第二或第三的孩子的得分会与前面的孩子持平,甚至有所上升。 对此他们给出的解释是:这两类孩子处于同一环境中,永远不可能成为老师。四 批评与应用1 批评:A第一个出生的孩子与后来出生的孩子在智力测验上的得分差异是否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B资源稀释理论认为随着家庭规模的扩大,孩子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人际关系和经济方面的资源就越少,所以,后出生的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的智力增长的机

16、会就越少。(如何解释后来出生的孩子有回升的现象?)研究2 让你愉快的控制力Roin 一 研究假设当我们拥有控制力时,更快乐更有成就。选择的机会和个人的控制力能产生积极的作用。二 方法1 被试 :养老院老人 责任提升组(有选择的机会)对照组(只接收信息) 测验结果:问卷及行为测量三 结果问卷调查中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行为测量中有差异但却未达到显著四 意义及后继研究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自我批评:应该在实验后保持被试的控制力,若不能,则实验组的老人可能老的更快。五 应用及结论 养老领域及慢性病治疗 个人力量和控制力不仅影响着人的愉快心理,而且还影响着健康。第六章 情绪和动机研究2 性动机Mster Jo

17、hsn 一 理论假设 为了理解人类的性活动,我们必须研究人们对性刺激做出的真实反应,而不是仅仅由人们自己报告他们的性经验。目的之一是为了心理治疗。研究22 我能读懂你的面部表情Eman艾科曼一 理论假设 基本情绪的特定表情应该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二 方法 与世隔绝的民族 情绪匹配三 结果 6种基本情绪:愉快 愤怒 悲哀 厌恶 惊奇 恐惧在情绪辨别能力上既不存在性别差异,也不存在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差异。 在辨别恐惧和惊奇时,出现了较多的错误。 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被试与没有受到影响的被试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四 研究结果的意义和近期应用先天和后天之争。在一大堆照片里,人们寻找愤怒照片的时间要短于寻找愉

18、快的照片。这也许是这种表情所传递的信息与生命息息相关。注意障碍多动症的青少年在对6种基本表情进行辨别的任务中得分很低。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研究3 生活,变化和应激HOLES霍尔姆斯 根据临床经验,编制了一个由43项生活事件组成的量表。“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RRS SR作为一种检验应激与疾病之间关系的工具为很多研究者所使用。批评: 表中既包括积极的生活事件,也包括消极的生活事件,而且包括无法控制的事件和可以控制的事件。有研究表明,那些属于突发性,消极性,不可控制的生活应激事件对疾病更有预测力。 2 没有考虑不同人对某一特定生活应激事件会有不同的解释。 量表得分与疾病相关的方法也受到了置疑。 除了

19、使用简单明了的生活变化单元量外,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一些其他因素也应加以考虑:1 过去,你曾经经历过多少应激事件。应对技巧:在生活应激阶段,你的心理防御能力如何。用于抵御你无法在心理上应对的应激事件的生理系统如何。你是如何面对你的疾病的。研究24 认知失调FSTINER费斯廷格 与态度不符的行为解释该行为的理由充足轻微认知失调态度改变较小 与态度不符的行为解释该行为的理由不充足严重认知失调态度改变较大 库柏和费兹奥还提出了认知失调所引起的态度改变所必须的四个必要步骤: 1 这种与态度不符合的行为必须导致你不乐于接受的消极结果。 个人必须对消极的结果承担责任。 生理唤醒也是认知失调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20、组成部分。 4个体必须意识到自己所体验到的唤醒是由自己所做的与态度不符的行为引起的。第七章 人格研究25 你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么罗特Rotter 外/内控制点一理论假设1人们能够编制出一个测验,可靠的测量出个体在生活中对控制点的解释,内/外控倾向的程度。 2.假设人们在同一情境中对强化原因的解释将呈现出稳定的个体差异。二 方法 IE量表(包括很多陈述句) 想证明内/外控人格特征能够准确预测人们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三结果 1赌博:内控个体倾向于对有把握的事情下赌注,并且相对于小概率事件而言,他们更喜欢中等概率。外控更倾向于“赌徒的谬论” 2政治活力:参与游行并加入民权组织的大学生具有更多的内控倾向

21、。 3劝说:内控个体劝说其他人更成功,并且更不愿意在态度方面受他人的影响。 4吸烟:吸烟者更倾向于外控。那些接受烟盒上的警示并戒烟的个体倾向于内控。 5成就动机:成就动机越高的人越倾向于内控。 从众:内控个体更少从众。四 讨论 形成内/外控个体的原因:文化差异,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以及父母养育方式的差异。 R做出以下假设,那些内控的人更可能1为了改进自己将来在一些特定情景或类似情景中的行为而尽力从该情境中获得更多信息2更主动的改变生活状况看重成就和内在技能4更能抵制他人的影响。五后继研究 1 控制点与人体健康:研究以发现,内控个体一般应激水平较低,而且很少患与应激有关的疾病。 关于教养方式与控制

22、点存在相关的假设已经得到了部分验证。 研究证明控制点的概念可能预示着社会问题或灾难。具有内控倾向的人更积极的对待社会问题和灾难。 六 近期应用 1控制点和抑郁症 2宗教信仰问题 一项研究发现,内控分数高的被试在上帝控制纬度上也可能得到高分,对此的解释是,一个经由罗特量表测量具有外控倾向,但这种外力是至高无上的神灵,则他也不大可能陷入由外控倾向性带来的一些典型问题。 3 大量跨文化研究依赖于控制点这个人格纬度。 虽然内控水平高的人可以更好的自我调空以适应生活。但当确实存在个体以外的力量控制着行为的后果时,最现实健康的是采取外控点的态度。研究26 你的品德如何ohlberg 道德标准研究一 理论假

23、设道德的形成遵循一定的发展阶段1每个阶段都有一种独一无二的道德思维方式,而且不是对成人道德概念理解的逐渐深化 各阶段总是以固定的顺序出现,不能跳跃,也不可能倒退3 阶段具有优势性,即儿童理解所有处于他们现有道德阶段以下的道德判断。规则:无论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经验和文化上的差异,发展阶段都是具有普遍性的,而且他们以固定的顺序向前发展。二 方法 两难问题 道德发展阶段无法预测一个儿童对真实的两难处境时采取的特定行动,但却能预测该儿童在决定一个行动所进行的推理过程。三 结果 六个发展阶段 三种道德水平 水平一 前道德水平 阶段1 惩罚和服从的定向(行为的后果作为是非标准) 阶段2 朴素的利己主义的定向

24、(以个人需求的满足与否决定事情的好坏) 水平二 习俗角色遵从的道德 阶段3 好孩子定向(取悦鄙人就是好) 阶段4维护权威的定向(维护现有的法律和社会秩序,尽职尽责就是好的) 水平三 自我接受的道德准则的道德水平 阶段 墨守法则和契约的定向(社会价值和个人权利作为是非标准) 阶段 个人的良心和原则的定向(是非是一种个人依照普遍原则所确立的哲学)四 讨论 儿童不仅仅是在学习道德标准,而且是在建构道德标准。五 批评意见以及近期应用 1即便关于道德判断的观点是正确的,也并不意味着这些判断能被运用于道德行为。 2 批评针对的是道德六阶段的普遍适用性。(只符合西方的个人主义社会) 吉利根认为女性和男性思考

25、道德问题时所用的方式并不完全相同。应用: 1 法律和犯罪审判领域使用了该模型:人们能够从逻辑上推测具有较低道德发展水平的人的道德推理水平。研究发现,这些罪犯实际上具有很高的道德推理水平,但他们在行为异常和偏执的变态人格测验上所得的分数也很高。 通过考察成人旁观者如何影响儿童和青少年对做坏事的情绪判断来修改Kolbrg的观点:年龄在2-7岁的儿童的道德判断受成人旁观者对错误行为的反应的影响相当大。10岁以上的则较少受影响。 “儿童很可能会抛弃那些低于他们道德发展水平的道德推理,他们也同样无法同化那些远远超出其道德发展水平的道德推理。”研究2 和心脏赛跑Frdmn弗里德曼 和Rosnma 罗斯曼

26、型人格一 理论假设 什么样的人更可能患上心脏病二方法 设计了两种外显的行为模式模型:A型1一种要达到个人目的的强烈而持久的内驱力2在所有情况下都有一种热中于竞争的倾向一种对得到别人的承认和不能超越自己的持久的欲望4 不断卷入有最后期限的事物之中 5 习惯中风风火火地完成各种活动6心理和生理上的过分敏感。 型 相反 首先,研究者用访谈的形式来了解被试父母的冠心病的既往病史,被试自己心脏问题的既往病史,每周的工作,睡眠和锻炼的时间以及吸烟,喝酒和饮食习惯。 其次,要求所有的被试用日记方式记录自己在一周时间内的饮食情况。再次,对每名被试进行抽血以测量他们的胆固醇水平和血凝时间。最后,通过检查被试眼睛

27、的照度来确定被试的角膜弓(由血液里的脂肪堆积而导致的在眼角周围形成的一个不透明环壮物。三 结果 与研究人员所勾勒的两种行为模式的轮廓吻合。四 讨论 作者的结论:A型行为模式是冠心病以及与此相关的血液异常的主要原因。(或许是A遗传,或许是B吸烟导致了冠心病)对B种原因的否认:他们发现A组中吸烟少和吸烟多的被试患冠心病的人数一样,其次,B组中吸烟多的被试患冠心病的人很少。对A种原因的否认:没有特定证据,到现在我们还不清楚遗传因素到底是心脏病的致病因素还是产生某种遗传的行为模式的一个因素。五 研究发现的意义 意义:1该研究是最早的系统探讨并提出个体的某些特殊行为模式能大大增加某些严重生理疾病患病率的

28、研究之一。 2开创了探索行为与冠心病关系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3 开创了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健康心理学。 型行为者面对应激事件时,易于在生理上变得异常激奋,身体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等激素,提高了心率和血压,久之,会损害到动脉并导致心脏病。研究2 个人和集体Tiadis川迪斯个人主义文化/集体主义文化一 理论假设 当我们按照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模型对文化加以界定和解释时,这一模型能够说明我们所见到的表现在人类行为,社会交往和人格中的大部分差异。二 方法 三项独立研究: 第一项研究:被试:全是美国人 设计使用美国被试来定义个人主义的概念 第二项研究:比较个人主义文化(美国)和集体主义文化(日本和波多黎各

29、) 第三项研究:检验如下假设:集体主义文化中的成员觉察到自己获得更好的社会支持,且一贯享有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而个人主义文化中的成员则报告他们常常感到孤独。 所有数据都是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的。 研究1 被试的回答50%的变异能够用三个因素解释:自信,竞争,与所在团体的亲疏关系。14%的变异可以用“对团体的关注”解释。 研究2 问题“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们是否更乐意使自己的个人需要服从于集体主义的要求?” 研究混杂着两种不同的数据:一种数据结果支持个人集体主义理论,而另一种似乎与之矛盾。例如集体主义中只注重自己所在团体的利益等。(有结果表明,随着集体主义文化变的更加丰富化和西方化,集体主义正经历向个人主义转变的过程。) 这些矛盾的结果为什么能支持川迪斯的理论?川迪斯把结果解释为一种警示,有关集体主义文化和个人主义文化的结论不应该过分概括化,而必须仔细分析并有选择的应用于特定的行为,情境和文化之中。 研究 对研究的核心加以限制和细化。拓展了此前的研究成果。结果清楚的表明,集体主义与社会支持存在正相关。三 讨论 证明了两种文化类型处于一个连续体的两端,而社会则处于中间某个点上。四研究发现的意义 在有关文化对人格和社会行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