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7 ,大小:62.59KB ,
资源ID:1046882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4688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西南师范大学.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西南师范大学.docx

1、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大学生读书学习心得体会汇编阅读与思考西南师范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办公室二四年十二月前 言当今社会,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这当然是可喜的。但人们的精神家园却未必充实,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未必协调。无论从人的精神生活的需要,还是从科技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来看,倡导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倡导阅读文化经典,倡导读书学习,都是十分必要的。文化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巨大的感染力和丰富的创造力。中华文化经典凝聚着中华民族高超的智慧和伟大的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深邃的思想。中华文化有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中华文化以其强大的生命力

2、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阅读文化经典,正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自开展经典阅读以来,读书学习已逐渐成为大学生的时尚。同学们博览群书,阅读思考,写出了不少读书学习的心得体会。这些文章虽短,却也相当可贵;虽属个人认识,但也可供参考。因此,我们将之编印成册,让点点滴滴汇合成涓涓活水,在充满书香的校园长流不息。 西 南 师 范 大 学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办公室 二OO四年十二月目 录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刘婷婷(1)传统文化简谈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武海花(2)中华传统文

3、化的基本精神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申亚兰(3)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教育科学学院 王晓庆(4)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文化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袁静壑(5)弘扬传统文化与学习外来文化相结合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陆 琴(6)读论语首段感言教育科学学院 甘 溦(7)论语学习心得二则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邹木英(9)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育科学学院 王树涛(11)由论语中一句话所想到的化学化工学院 刘咏晨(13)大学生论语三省吾身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陈 旭(15)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科学学院 贺婷婷(17)我对“孝道”的认识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李忠明(19)从孟子的“仁政”看秦朝的覆亡 史文化与旅游学

4、院 邓绍兵(20)老子一章析教育科学学院 王巧慧(21)以柔克刚老子的决胜之道教育科学学院 吴弟灵(23)谈老子的“以退为进”文学院 李彦君(24)浅论“无知无欲”思想的社会影响教育科学学院 谢 佳(26)庄子逍遥游读后生命科学学院 王燕平(28)读尚书有感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张梦玥(29)经典与感性美 文学院 蒙 丽(30)守住心中那片蓝 化学化工学院 龚 玉(32)弄花香满衣 资源环境科学学院 黄 彦(34)感受杜甫 生命科学学院 喻 丹(36)清 欢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龙 娟(38)读“黛玉之死”有感 生命科学学院 黄丽晖(40)学习鲁迅感怀 文学院 倪 裳(41)重读背影生命科学学

5、院 徐文珍(42)我和我的父亲 生命科学学院 幸奠艳(43)我看蘩漪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何君容(44)围城内外的悲喜资源环境科学学院 万 雪(45)智者的沉默安静资源环境科学学院 谭 妍(47)走西口读后物理学院 郝旭东(49)读王安忆小说长恨歌文学院 柯传洋(51)我看梦里花落知多少外国语学院 李佳翼(52)水煮三国读后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李海燕(53)经典的魅力 化学化工学院 秦庆伟(54)读麦琪的礼物有感外国语学院 李 瑾(56)回首往事 外国语学院 胡 娜(57)我读光荣与梦想外国语学院 符馨文(58)老人与海的感人力量文学院 舒 航(60)读书无限 快乐无限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6、 唐利花(62)持之以恒地读书学习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周伟明(63)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刘婷婷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十分丰富。诸子百家和历代众多名家的著作是传统文化,各地民风民俗是传统文化,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可以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有成文的和非成文的,成文的浩如烟海,世代相传,影响深远。有些非成文的传统文化给下一代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对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充分重视,认真学习。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说到糟粕,我们不难想到长期的封建统治思想遗留下来的种种恶习,还有古代图书中的一些消极因素。而传统文化积极的一面,尤为值得我们珍视。诸子百

7、家的一些言论,在如今的做人、为政、管理等方面都可以运用,当然也应有所创新。历代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经典著作,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还有我们祖先一直保持的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正直、勇敢等品德,均为世界瞩目。正是 由于这些优良传统,支撑着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桑,支撑着中华民族依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弘扬传统文化,建设先进文化,这正是我们大家的责任。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该认真读书学习,努力参加实践,在弘扬传统文化和建设先进文化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传统文化简谈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武海花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丰富的内容、辉煌的成就闻名

8、于世。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骄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汇聚了世世代代勤劳、勇敢和智慧的中国人民无穷的创造力,展示了中华民族对整个世界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因此,我们应努力发掘和研究宝贵的文化遗产,用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从远古时代到五四运动以前上下五千年历史在全国范围所形成并发展、成熟起来的文化。就传统文化从古到今发展演变的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出独创性和兼容性、悠久性和内聚性、统一性和多样性等基本特征,而这也正是由中华民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所创造的。 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融铸了大量的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要素。似

9、江海,因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如高山,缘不辞抔土,方能至其高。中华文化形成了包罗天地、蕴涵人生的科学体系,并且历久不衰,至今仍以顽强的生命力发展着、绵延着和创造着。弘扬传统文化,意义十分重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申亚兰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基本精神是:第一、人文精神。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产生和中国历史的演进是同步的。人文精神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培育了中华民族的美德:积极进取,坚忍不拔,敬老养老,救济孤残,勤俭节约等。这些美德是我们宝贵的 精神财富。第二、“自然”精神。中国古代各个学派都从不同的 方面探讨人和自然的关系,即所谓“天人”关系。“自然”精神推动了中国

10、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天文历算、农学和中医学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不仅在于人类社会要从自然界取得生活资料,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人们从自然界吸取美感,以自然界的某些现象作为原型,进行艺术加工,给生活带来美的享受和高雅的情趣。这些我们从古代器物,特别是书法、绘画、文学作品、饮食文化以及园林建筑等方面可以看得十分清楚。第三、“会通”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内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结果,同时也吸收了外国的优秀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是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文化,她善于学习各种文化体系的长处,又能加以消化吸收,用以丰富自己,这就叫做“会通”精神。以上几个方面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1、。传统文化是我们进行创造的依据。当我们在探索的羊肠小道上行进,以往的文化创造给我们点燃了智慧之火。但前进道路上的披荆斩棘就要靠我们的毅力和勇气,而要顺利地走上坦途,则更要靠我们新的创造。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教育科学学院 王晓庆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令世人惊叹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习惯及文化积淀,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而长期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又以儒家文化为主,直至现在仍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不同系统的文化发展总是遵循这样一个规律:在历史发展的源头里,寻找自身发展的精神源泉和动力。所以,历史的实质就是以某种方式活在今天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儒家文化,它就具有了现代价值

12、。这就涉及到了现代化的问题。 现代化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有两个层面:一是物质和经济层面,另一个就是精神和生活层面。从前者来看,现代化和全球化表现都很明显,城市的发展变化尤为突出。重庆从被设置为直辖市这几年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而从后一个层面来讲,现代化则表现得异彩纷呈。全球化进程中,物质和经济方面的变化大抵趋于雷同,而在精神和生活方面则各有千秋。不同民族、不同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化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可喜的迹象,说明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比如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保护古建筑,而不是以牺牲古迹来换取城市面貌的现代化。有的地方还成立了孔子学会,研究新的道德规范;有的农

13、村制定了乡约乡规来调节邻里关系这些都说明人们意识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文化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袁静壑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不同历史时期关于伦理道德学说的理论以及种种道德规范。这些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的影响,而且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所谓“仁”,一方面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想要的,就不要加给别人);另一方面则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行得通。)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可以说是“仁”的主要内容。孔子和儒家都

14、把做人的道德品质摆在重要的地位。几千年来,多少民族英雄继承传统美德,谱写了无数壮烈的诗篇。伦理道德精神渗透于中国文学、史学、哲学和一切人文文化之中。在21世纪,人们可以看到东方文化中这些方面的影响。中华文化在新世纪昂扬,其长处将为世界所吸收,伦理道德文化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当今社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多,正确认识人对社会的责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都越来越重要。信誉,诚信,责任心,传统文化中都有明确的论述。作为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伦理道德文化的建设十分重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弘扬传统文化与学习外来文化相结合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陆 琴中国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十分丰富的

15、。通过经典阅读,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我们的传统文化是辉煌的,灿烂的。但是世界文化史告诉我们:越是古老的文明,就越有更新的必要。我们要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我们要认真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中国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保护遗产是我们的神圣职责。但我们又不能固步自封。不可否认,在传统文化的作用下,中华民族坚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我们还应当虚心学习外来文化中有益的东西,以充实我们的文化宝库,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世界迅速发展。要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就必须重视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此,把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与引进外来文化结合起来是十分必要的 ,把中

16、国传统的研究方法与西方的一些科学方法结合起来,也是十分重要的。读论语首段感言教育科学学院 甘 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孔门弟子的言谈举止、论学历事,与其他著作相比具有绝无仅有的直接性。而“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古语,则在另一个层面反映了世人对于论语的推崇。以上这段是孔子在论语开宗明义第一段的话语,代表了孔子自己的思想,也即是儒家核心思想观念和处世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说学了,要经常实践,这样不也很高兴吗?这句话中的“说”通“悦”,表示高兴。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又学些什么呢

17、?这里有三个重要的字学、时、习。要注意广义地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待人处事的道理、日常生活的技能都应包括在内。所以,广义的习应该包括实习、演练、实践。我们要把学习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让知识成为我们内心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有许多人只是“占有”知识,而不是“拥有”知识,“知识”不内在于他的心灵深处。这也就是有的人虽学富五车而道德卑下、言行不一的根本原因所在。天地万物的道理、做人的道理我们都应该尽力去认识、了解,而且还应该把学来的东西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之中,这样才能体会到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充满人情味、充满中国味的话浅显中蕴含深刻,平淡中孕育真情。在孔子的教

18、育哲学里面,“师”、“朋”相与为一本来就是没有分开的,而自远方而来的“朋友”,并不是那种有一面之缘、可以随便打打招呼的“熟人”,而是可以“师”之的同道。在孔子的时代,信息的交流当然不像现在这样方便,亲朋好友之间要相会,都是靠走路的。所以,朋友要相见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儒家思想注重入世为人,多交善友有助于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孔子说有远方的朋友来相会,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一是因为我对“仁”的努力追求感染了他人;二是因为有朋友从远方来,正是提高自己的好机会,更加体现出良师益友对增进一个人道德学问的重要性。最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句也是一种快乐境界的描述。这句话按字面上解释应为:如果我能

19、做到别人因不了解我的学问或为人甚至因此而冒犯我时,我都不会生气,那就已经接近君子的境界了。“人不知而不愠”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并不是要学给别人看的。此外,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也是学习的结果。因为我学习的东西是我所坚持的东西,是我认为正确的东西,所以不管别人的态度怎样,都不能左右我。况且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而从学习中又能获得无穷无尽的乐趣,所以就算有冒犯了自己时,其所带来的不悦与所得自学习中的乐趣相比,根本无足挂齿,与其要生气,不如把时间及精力花在学习上,以求得更大的快乐。如果真能做到这个境界,必定早已对学习有了深刻的了解并能身体力行,离君子之道就真的不远了。因此这最后一句“

20、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但也是人生一大乐事,更是 学习的目的和结果了。以上是我对论语开篇的一点浅显的认识。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只要我们坚持学习,坚持不断地充实自己,一定都会成为真正的“君子”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论语学习心得二则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邹木英论语是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对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记录,其核心思想是“仁”。论语中的学而篇就向人们讲述了关于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特别论述了怎样做人的 为人之道。在论语学而篇的学习中,我颇有感受。“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在生活中,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设身处地

21、多为别人考虑,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问题、做事,我想许许多多的矛盾、纠纷甚至悲剧都不会产生。然而,当利益冲突一旦出现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为什么今天的我们想问题总是忽略了它呢?还记得刚买电脑那阵儿,本来狭小的寝室一下子多出了五台电脑,每个人都想把爱机放在自己的最方便、最安全的地方。而每个人对电脑的使用时间和方式都各异,为此寝室里经常发生冷战,电脑布局模式不断更改,弄得寝室没有一丝“温暖”,闷得人难受。后来我们冷静了下来,试着为对方考虑,大家彼此道了歉,都做出了让步,最后寝室形成了统一的作息时间,为了共同目的,我们终于和好如初,又是好姐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22、,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是危险的。论语中这句格言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和牢记。学习型社会不但要求我们终生学习,更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在大学四年里,我们或许学习了较多的理论知识,但我们学习中的思考却不够,对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的探索更相当缺乏。我想我们大学生需要用更多的实践来检验我们的知识。今年暑假,我随着我院三下乡队伍到了开县(全国的贫困县之一)。尽管只有短短的七天时间,在那里的每一幕都牢牢留在我心里,让我真正看见了贫困山区的经济、教育现状。有一个乡教学设施极差,没有书桌、椅子、图书,教师缺编严重达200余人,有些学生上学每天要走四五个小时。有的村小每学期只能上一次计算机课,有些孩子每一次都会走上半天的山路,

23、学习三节课后再走回去。他们中不少孩子因为贫困等原因而辍学。在返程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山里的孩子小学毕业或是初中毕业后,他们就面临着劳作或打工就业呢?当地的学校教育又能给他们提供些什么呢?而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论语就是文化经典之一,学而思,思而学,必定有益。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育科学学院 王树涛论语中有一句著名的关于“仁”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关于这样的话,论语卫灵公中也有。据论语卫灵公记载,子贡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乎?”孔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24、,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西方商人所看重,称此话为生产经营的“黄金法则”、人们行为的“伟大法则”、人类“永恒的法则”,是“无法抗拒的力量”,是金字塔的“最高点”。他们认为,遵循这个“终身行之有效”的黄金法则,就可以逐步登上成功的高峰,立于不败之地。反之,违背它,就会遭挫折,遭失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曾被写入世界人权宣言中,它不仅是商贾之道,亦是为人之道。这实际上体现了孔子为人思想上追求“仁”的极致。它强调人在道德方面的主观自觉,强调通过不断地反思、对照而形成一种坚强的内心信念。正是由于它是一种坚强的内心信念,所以

25、它能进而使人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在于促成自身与环境的一种外部协调,在于具有博大的胸怀和健全的人格,在于在“仁”的实践中追求一种“双赢”的价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接触到社会的本质,而这种社会本质也是孔子“仁”的思想的基础。人是生活在社会关系中,因而必须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为此就必须“克己”、“爱人”。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就是“克己”、“爱人”的最好体现。中庸曾引孔子的话,说:“仁者,人也。”也就是说“仁”必须是每个人所应有的品德,而要具备这一品德,就必须了解别人的所爱进而克制自身,而这种了解又往往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推理,由“己所不欲”延伸到“他所不欲”,进而“爱人”,“勿施

26、于人”就是“爱人”的具体体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爱人”为第一要义,它是从人己同类这个观点出发的。既然人、己同类,就决不能将己之所不欲强加于人。总之,在社会生活中,人与己是相对而言的,具有同样的性质、要求、愿望、尊严,因此要像对自己一样给他人以同情、关心、爱护与尊重。由论语中一句话所想到的化学化工学院 刘咏晨夜读论语,在卷一的学而中读到这样一句话: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即是说,孔子认为一个人不必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只须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读到这里,我的脑中立即闪现出一个故事:在一次美国南北作家聚会上,一位男作家很看不起他旁边一位衣着朴素的女士,于是对她夸夸其谈,不断炫耀他

27、自己写了多少部短篇小说,多少部中篇小说以及多少长篇小说,一副洋洋自得的样子。那位女士一直微笑着耐心倾听,最后男作家好奇地问一句:“你写了多少小说?”女作家缓缓地说:“不多,只有一部,那就是飘。”男作家没料到大名鼎鼎的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就在自己面前,顿时窘得无地自容。是呀,那位男作家惟恐别人不知道自己,拼命炫耀自己的成果。殊不知他那“累累硕果”竟抵不上玛格丽特的一部作品。时至今日,那位男作家的姓名、作品已被人们忘记,而玛格丽特却凭借她的传世之作飘在文学史上享有盛名。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像那位男作家的人并不算少,他们沾沾自喜,狂妄自大,但赖以吹嘘的资本却不值得一提。他们为了显赫的名望费尽心机,

28、却往往事与愿违,得不到所期望的结果。所以,我认为孔子教给了我们一种正确的人生观。我们只应当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向比自己强的人学习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而总是担心自己的成就是否为人们所知,整日聒噪,结果反成笑柄。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场面:“三脚猫”学徒向大师傅炫耀自己的技能;成绩不怎么样的学生向教授显示自己的学识;初学者向舞蹈家展示自己的舞步这样的行为,实在是班门弄斧!人们常常为自己取得的点滴成绩而洋洋得意,忘乎所以地向别人炫耀,但常常料想不到自己炫耀的对象乃是该领域的专家。真正有所建树的人是不屑于炫耀的,他们的内心往往保持着谦虚谨慎,他们的全部精力往往投注在自己的工作上,至于自己名气有

29、多大,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往往不是他们所关注的。正因为他们心无杂念,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这样的成就举世瞩目,无经炫耀便已光彩夺目。我们须知,举世闻名的山往往高大雄伟,低矮的小土坡再怎么炫耀也只是一个小土坡,永远无法与伟大的高山相提并论。大学生论语三省吾身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陈 旭大学,一个美好而博大的名词;大学,一个为万千学子所追寻的梦想;大学,一个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那么,大学生的状况怎样呢?好的和比较好的当然不少;但是,目标的真空者有之;不学无术者有之;肆意挥霍青春和金钱者也有之。其它不良现象和风气不一而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正确的引导,而最关键的却是个人的自省。论语学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

30、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三省吾身”的精神的确是中国传统文化留给今日炎黄子孙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未来高级人才的大学生正应该吸取这种内省的精神品质来塑造自己的人格,陶冶性情,发现缺点,发扬优点,完善自我,努力成为高素质人才。曾子的“三省吾身”的主要内容是协调人际关系,为人诚信以及勤奋学习。今就出现的问题发问:大学生,你的生活有目标吗?你的学业有长进吗?你的生活有规律吗?先说生活目标。论语泰伯中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目标远大、心胸宽广、为人刚强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孜孜一求的精神境界。薪火相传,今日的知识分子也应秉承这种优良的传统。个人失去有价值的生活目标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大学生的目标志向应该清晰远大,富有生机与活力。目标有大有小,是一个完善的系统,其评价的核心是有无价值。在目标的导引下,加以计划、行动和自制力的有机组合,个人才能有所成就。现代大学生需要学习古圣先贤的树立弘毅目标的精神并实践于自身,而绝不应让空虚、寂寞和无聊充斥自己的生活,整天只会谈情说爱、吃喝玩乐、无所事事而误入歧途,荒废生命。再言学习。论语学而中子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