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0 ,大小:90.44KB ,
资源ID:10465805      下载积分:1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4658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建德市地名总体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建德市地名总体规划.docx

1、建德市地名总体规划建德市地名总体规划2009-2020(审议稿)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为适应建德市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地名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实效性,提高地名管理与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地名服务的需求,依据国家有关地名规划、管理的法规,结合建德市的实际,编制本规划。 第2条 本规划适用于建德市域范围,作为确定道路、桥梁、隧道、广场、公园、绿地、居住区、专业市场、台、站、港(埠)、场及其它大型标志性建筑物、构筑物、各类自然地理实体、风景名胜、古迹、纪念地等名称的依据和规范。 第3条 规划指导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按照建德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基本精神与有关地

2、名管理的要求,反映建德城乡“一主四团” (“主”:主城区;“四团”:乾潭组团、梅城组团、寿昌组团、大同组团)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定位;构建本市科学合理的地名体系,增强地名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稳定性,充分体现建德地名特色,方便社会使用。 第4条 规划范围 根据建德市城市总体规划,本次地名规划的范围,为全市行政管辖范围,围绕已形成的“一主四团”格局,总面积为2321平方千米。 第5条 规划期限 近期:2009 2010年。 远期:2011 2020年。第6条 规划目标近期:调查现行地名,分片、分类编制地名词库;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各级地名管理工作机制;完成地名总体规划;建立全市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和地名

3、信息公共发布系统;完善地名申报、审核、公示、论证、审批、公告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类地名标志设置;逐步纠正不规范的派生地名;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建立地名标志的长效管理机制。远期:全市各类地名全面实现层次化、系列化,形成有序布局,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构建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建设“特色山水旅游城市”、打造“特色经济强市,文化生态名城”,体现建德悠久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地名体系。组织力量开展地名文化研究,理清建德地名的文化特色和发展脉络,编撰出版建德地名故事、建德地名辞典、建德地名文化史、和新的建德地名志等地名学著作和地名知识普及读本。在地方媒体开辟地名文化宣传园地,在市委党校和各级学

4、校举办地名知识讲座,宣传普及地名知识。绘制分级(如乡镇、村)、分类(如商贸购物、风景旅游等文化专业图、河流山脉图)等地图。推动地名文化的深入发展。第7条 规划原则1地名的标准化、规范化原则。体现地名依法管理和科学管理的要求。2地名服务与城乡规划同步原则。充分体现地名规划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的配套和协调功能。 3地名整体性、层次性、系统性原则。提升和加强城乡地名管理,强化地名指位、指向和服务功能,方便社会使用。 4体现建德特色原则。延续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特色,体现地貌特征,慎用企业名称。反映建德历史、文化、地理和经济特征。挖掘、保护和使用老地名,地名用词贴切,雅俗共赏,易找好记。 5地名可持续发展

5、原则。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体现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创新元素,展示时代精神,保持地名长期稳定。第8条 规划依据1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国发198611号)。2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民政发199617号)。 3关于开展城市地名规划工作的通知(民发200565号)。4浙江省地名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第56号令)。 5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浙地委E20053号)。6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地名规划工作的通知(浙民政2007)162号)。7浙江省城市地名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浙民区200669号)。8杭州市地名管理办法(杭州市人大常委会2001年7月1日公布)。9杭州市住宅地名称及大型建筑物名称管理办

6、法(杭地委20002号)。10杭州城市地名总体规划(杭政函2006108号)11建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2建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13关于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实施意见(建地名委2005112号)。 14其它相关政策文件。第二章 地名系列分区总体框架第9条 划分地名系列分区的主要因素自然地理与人文环境特点:本市的地理形态是东西长、南北窄,人口、居民点、产业分布、交通干线均呈轴向集聚;行政区域的历史沿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布局日渐优化,已形成“一主四团”的总体格局。城乡统筹发展的空间架构“一主四团”是本市地名系列分区的宏观框架。按“一主四团”进行地名系列布局

7、和地名采词的科学引导,有利于综合考虑地名的历史沿革、地名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布局、区域与城镇功能定位、市域内地名共性与区域差异性、地名的可持续发展等多种因素。第10条 不同区块地名系列化采词的重点以“一主四团”为重点,“城区”注重新旧地名的协调,提升地名网络的有序性;新城区以全面层次化、整体化、系列化为目标,体现地名布局规律;“四组团”的中心城镇在注重地名指位功能的前提下,以提高地名文化品位,巩固和弘扬地名文化、反映当地地名特点为主。第11条 实施地名系列分区划分和采词导向的要求在地名总体规划基本原则指导下,地名采词全市统筹,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纵向具有层次性、横

8、向具有地域差异性;老地名保持稳定性,新地名体现文化继承和地名词义的时代性;对功能相近、相同的,应避免地名系列用词雷同。 第12条 主城区地名系列布局与地名采词导向城区范围地名采词总导向,突出以建设“特色山水旅游城市”为基调;体现“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品位;打造“特色经济强市、文化生态名城”的目标;弘扬“严州文化”的传统文脉;反映“锦绣新安江”的优美自然地理环境。坚持“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东扩南拓西进,沿江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方向。将我市建设成现代山水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的定位。作为我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城区,由于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短暂,历史遗产缺乏,文化底蕴浅薄,采取借用和移植方法,将本市境内适

9、用于道路名称的历史文化遗产的词语,尝试选用于城区道路名称,既弥补了城区历史文化缺陷,又使全市境内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均能在城区得到体现和宣传。中心城区:建设已经成型,不可能大面积开发,保持现有地名的稳定性,提升部分地名的文化品位,局部区域的改造尽量挖掘和保护古地名、历史地名和历史名人名称。 城东区块(含洋安片):是城市东扩的主区域,兼有工业、商贸、行政、居住、交通枢纽、教育集聚地等多功能。作为城区的次中心,要东西 (东部新区与西部老区) 相协调、南北(江北洋溪与江南洋安片)相呼应。可用“建德”主地名派生地名,并结合当地的地理、人文和经济发展特征为重点采词导向,注意吸收朱买臣遗迹文化为采词导向

10、,弘扬其刻苦好学、穷且益坚的艰苦奋斗精神。形成工业、商贸、行政、居住的地名系列。城东区块洋安片,按“打响新安江城市品牌和旅游品牌;以综合娱乐休闲度假的定位;坚持山、水、城互相渗透的的设计理念”。按城市规划的行政和居住区功能,以我市境内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地名采词内容。溪头区块:城市规划以旅游休闲、居住为主,按照“引水入城,引车入地,打造清凉、清静、亲水生态型的城区客厅综合体”的规划建设要求和在市政设施中设立历史人物的配套。做好“以山为景、以江为轴、以水为魂”的文章。突出建德旅游景点、著名历史人名和描写新安江山水风光的诗文采词,形成反映旅游景点、优美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地名系列。同时,注重挖掘和

11、保护老地名。叶家区块(含城西):城市规划以居住为主,突出反映新安江、寿昌江汇合处宜人的人居环境,地名采词以体现田园风光和城市郊野为主线,形成江水、田园和郊野的地名系列。城西蕴含着紫金滩、铜官峡、千岛湖的历史、地理和文化,地名采词以体现区域山水特色为导向。城南区块:是实现城市建设“东扩南移”战略中商贸和物流的主战场,又是新安江更楼工业功能区所在地。地处江南,保持同白沙等地名相协调,充分利用现有地名向外延伸,并与寿昌镇地名主线相呼应。地名采词突出历史上已经形成的“仁”、“汇”、“丰”、“和”、“源”、“昌”等商贸文化因子进行派生为主。形成特有的商贸、物流、工业等文化地名系列。主城区周边区域:下涯镇

12、:现已成为城市东扩区域;集镇部分区域已经是城市总体规划范围;新安江两岸优美风光集中于该镇黄饶、山边、西岸等沿江地带,规划为建德市休闲度假区;境内有相传唐农民起义领袖陈硕真牺牲后,化为凤凰隐栖于此地的落凤山,纪念朱买臣流落于此的招贤桥、招贤里、朱池岭等古地名。地名采词内容丰富,要与主城区融为一体。形成既以新安江的“江、“水”为主,又反映当地历史、文化、地理特点的地名系列。莲花镇:位于中心城区之北,境内山水环境优美,特色鲜明,“莲花”名称就是自然环境的体现。有“新安江后花园”之称。地名采词可以“莲花”为主词形成区域内自然山川地名系列。 第13条 梅城组团地名系列布局与采词导向梅城组团包括梅城、杨村

13、桥、三都、大洋镇,即“环三江口经济圈”范围。地名系列布局与地名采词导向既要体现四镇各自特色,又要重视“环三江口经济圈”一体化,使四镇的地名采词相互协调。 梅城镇:梅城镇北枕乌龙山,南临三江口,山川雄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一个千年古镇。自三国吴黄武四年(225)置县,唐武则天(697)置州(睦州,宋宣和三年改严州)以来,作为县治已有1700余年历史,作为州治也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钱塘江中游的水运枢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州治,历史上曾有许多名人在此仕宦、游历,留下许多诗文古迹,对此应予特别关注。梅城是钱塘江特有的九姓渔民最大的聚居地,其历史至少600余年,已经形成特有的文化习俗。建

14、国后,九姓渔民彻底改变了苦难的命运,融入社会,其文化特征也逐渐浮消失,以留下历史痕迹,体现地方文化特色。抗战时期浙大西迁在梅城留下遗迹、遗事,也应予以重视,加以反映。地名采词重点突出严州历史文化,挖掘和保护历史地名;同时要体现三江口秀丽的自然风光。形成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风光秀美优雅、特色产业强势明显的地名系列。杨村桥镇:交通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境内有万亩大棚草莓景观,是浙江省优质高效草莓示范基地,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草莓之乡”。“观莓、品莓、咏莓”的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业别具一格。地名采词要突出体现农业科技品位、旅游观光农业的特色。三都镇:位于新安江、富春江、兰江相接处,水陆

15、交通方便、历史悠久,发展观光休闲旅游业的环境条件优越。地名采词以自然山水休闲旅游于一体,突出三江口风光的独特地理区位优势。形成体现山、水、村、特色农产品的特色地名。大洋镇:大洋为建南重镇,系严郡南部门户。现在的大洋镇包括原大洋、三河、麻车三个乡镇。曾设有三河戍和三河驿,是严州古代的三大驿站之一,既是一处重要的军事关卡,也是一处交通咽喉,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战斗,留下了将军岩、将军庙这样军事色彩浓烈的地名。唐代诗人刘长卿等人曾在诗文中多次写到三河戌。章家村不仅是远近闻名的水果村,以产优质的白枇杷驰名,还是清代著名学者章燮的故里。章燮是著名的唐诗研究家,著有唐诗研究多种,其中唐诗三百首

16、注疏一书驰誉古今,为唐诗学界公认的名著,风靡全国,不仅在浙江多次翻印出版,北京、上海、安徽、湖南等地也纷纷出版此书,有很大的影响。章家村现有章氏宗祠、章燮故居、章燮墓道等古建筑,保存完好,已列入建德市市级文保单位。大洋镇原杨村(现新源村),系元建德路总管(相当于严州知府)鲁祖后裔聚居地,鲁氏家庙、宗谱皆保存完好。鲁祖因军功封轻车都尉、建德路总管,其子鲁显、孙鲁宝皆继任,总计长达67年,几乎与严州元代史贯穿始终。鲁氏三代为缓和民族矛盾、减轻人民负担,安定一方社会都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值得肯定。大洋镇原下徐西坞村是范仲淹后裔聚居地,明初建村,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宗祠、宗谱保存至今,自然环境十分优美,经

17、村民们的努力,其影响日益扩大。原麻车乡高垣村,是杭州宗文中学(校长是著名教育家钟毓龙)抗战时期的内迁地,文化积淀十分丰厚。三河戍、将军岩、章燮、鲁祖、范仲淹、宗文中学,这些历史文化内容都应予以关注,列为词库备用条目。境内还有著名的小洋摩崖石刻,西湾坑休闲度假村。曾是中共浙江省委在此地领导农民运动的主要区域,革命历史为秀美风光增添了新光彩。地名采词必须彰显“红色”主线,形成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特色产业、休闲旅游等地名系列。第14条 寿昌组团地名系列布局与采词导向寿昌组团包括寿昌、大慈岩和航头镇。寿昌镇:寿昌古名新昌,与建德同年诞生,有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出现过叶义问、胡楚材等著名人物,并有传

18、统的“寿昌八景”传世,名人姓名、封号及八景景名皆可采入词库。寿昌镇是省级经济开发区,交通四通八达,拥有公路、铁路、航空三大立体交通网络。在较多地名中都体现“万松抱治、青龙绕城”的历史文脉和优美环境。地名采词既反映当地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以“寿昌”两字派生,又体现开拓创新、和谐兴业的主题。形成历史与现代并重的地名系列。大慈岩镇:大慈岩镇地接杭金衢三市,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大慈岩镇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文化保护区,主动对接“义乌经济卷”,实施“经济强镇,旅游兴镇”的发展战略。古村落较多,其中新叶和泉山(今名双泉)都是千年古村。泉山系诸葛亮后裔南迁最早之聚居地,村中尚

19、保存着两座诸葛宗祠,一宋一明,历史十分久远。同时还有三件躲过“文革”劫难的明代文物:泉麓诸葛氏宗谱、诸葛氏子系图和赠诸葛宗礼序,皆为手写本,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世称“泉山三宝”。泉山与同为狮山脚下的周围村落里叶、陈店、邵山庄等都有栽莲的传统,而且全部引用狮山泉水灌溉。泉山的两座诸葛氏宗祠及“三宝”中有着十分丰富的莲文化因子。莲花和诸葛亮构成了泉山独特的文化特色。新叶系省级文化保护区,是一处传统农耕社会、宗族文化的活化石,有着强烈的典型意义。其各祠堂的名称如有序、崇仁、双美等,以及重乐书院之名,透露出浓郁的儒家文化气息,这些文化因素都应该充分吸收到市、镇两级的地名词库中去。地名采词以挖掘历史文化

20、和体现经济特色为重点。航头镇:航头是寿昌往龙游入福建、往长林入江西的要道,是古代通商行军的官道,其与龙游交界处的梅岭是古代屯兵之所,为梅岭驿,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历代以来,一些往南方的战事都与这里有关,有着极其丰富的军事、经济文化资源。航头是唐代诗人翁洮的故乡,曾有“航头八景”之称,这些历史文化信息都应该在地名词库中得到适当的反映和表现。 第15条 乾潭组团地名系列布局与采词导向乾潭组团包括乾潭镇和钦堂乡。乾潭镇:乾潭在历史上为建北重镇,古名胥村,宋代曾于此设胥村驿,是严州三大驿站之一。因为距下游杭州较近,往往得风气之先。建德(严州)近代史上第一所现代性质的学校建北小学即于20世纪初创办于乾潭

21、。乾潭在近代史上涌现出了包宗经、包汝羲、王韧、邵延焘这样的民主革命先驱和近代教育先驱者,其影响十分巨大而且深远。原下包乡的胥岭村,因相传伍子胥经此而得名,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近年来已成为文学创作和摄影爱好者的创作基地。乾潭原安仁乡名之“安仁”一词,语出论语里仁篇:“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有仁德的人安于仁,聪明人利用仁。)又论语宪问篇:“君子修已以安人”,都是歌颂仁德的美好语言,体现了浓郁的儒家文化气息。现并入乾潭的原姚村乡梓州村,有纪念为民而死的清代严州知府王光鼎的王公祠(分祠,主祠在府城梅城东门街),清装而赤脚,极有特色。清末大学者俞樾在春在堂随笔中对之作过记载,大加赞美。姚村还有建于南宋

22、的条框式结构石桥西山桥,此种桥梁结构见于北宋清明上河图,为木构件,此类木桥浙南泰顺尚多,但宋代石构桥浙江仅存两处,因此十分珍贵,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技术价值,堪称一宝。 按照“生态立镇、工业强镇、旅游兴镇”的发展战略,地名采词以反映文化、生态、环境、创业为主题,形成“乾潭文化”地名系列。 钦堂乡:钦堂乡名,以元初皇帝赐“纯爱堂”而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地名采词可以“纯”、“爱”派生,还可从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系列产品品牌派生,形成历史和现代有机结合的地名文化。第16条 大同组团地名系列布局和采词导向大同组团包括大同镇和李家镇。大同镇:镇北有蛟溪自西向东横贯,东南有自西南向东北斜穿

23、的大同江,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大同”是地理实体名称,也是丰富的文化内涵的集中反映,“大同”一词出自儒家经典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在这社会里,“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谓大同”。天下大同为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是儒家的“共产主义”。类似的思想,道家也有(庄子在宥:“颂论形躯,合乎大同。” )。大同思想有着浓厚的中华文化色彩,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大同曾经是三国新昌(后改寿昌)县县治,历史十分悠久,有古城山、古城畈、劳村四门、柳城等古地

24、名留传至今,溪口万福寺建于唐初贞观年间,历史悠久。著名历史人物有宋代的胡国瑞、叶三省,明代的胡同文等。胡国瑞为官清正,至死不忘收复中原,遗表呼吁高宗“登忠臣,斥奸回”,勿忘“中兴之业”,其忠直之气,溢于纸上。地名采词以当地的历史文化、名川大山、自然资源和经济特产中优选,形成大同特色的地名系列。 李家镇:是浙江省省级文保单位“建德人牙洞”所在地,唐代著名诗人李频的出生地,其梨山古庙足迹至犹存。除了诗人李频以外,李家的历史名人尚有南宋的叶义问,官至枢密院副使(最高军事副帅),是一个坚定的抗战派,曾支持虞允文取得采石矶大捷,乃南宋初年岳飞之后不多的抗金大捷。为官清廉,不置私产,退休后客死衢州西安僧舍

25、。境内还有龙、凤、龟、麟四山奇特的自然地貌。矿产资源丰富,是市重点发展的轻质碳酸钙及下游产品和建材业基地。地名采词以地理、文化和经济为主。 第17条 各分区地名词库为满足今后使用新地名的需求,在编制地名总体规划的同时,根据地名命名原则,以体现、反映辖区的历史、文化、地理、经济等特征为主。采集整理了全市范围内的地名词库。 第三章 地名通名规范 第18条 地名通名要语词简约、通俗易懂,与实体的类别、地理位置、规格、规模、景观等相适应。选用新产生的通名须通过严格论证,经市地名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 第19条 按地名通名的规范用字要求,使用相应的通名,不得随意更改或与其他类别通名混用。不符合本规划地

26、名通名使用规范的,须在城镇建设发展中,有计划的逐步调整、纠正、理顺。第20条 城乡居民点通名城乡居民点的通名是指乡镇(街道)管辖的“社区”、“居民区”、“行政村”和“自然村”。通名的称呼,依据相关业务部门规定。第21条 道路通名1本规划所指的道路,包括城镇地下(含隧道)、地面和高架等交通道路。 2道路通名,分为:“大道”、“大街”、“街”、“路”、“巷”、“弄”;“高架”、“隧道”等。3地面道路通名分三个等级:大道(大街):道路红线宽度在45米,长度在5000米以上者(杭州市规定:宽度在60米,长度在6000米以上,根据建德实际,条件适当放宽)。根据建德小巧玲珑的特点,控制使用“大街”、“大道

27、”作通名。路(街):其道路规格在大道(大街) 和巷(弄)之间者。巷(弄):用于生活便道,道路红线宽度在6米,长度在300米以下者。4地面道路通名使用的基本原则。应遵守统一的道路通名等级划分规定。现有道路通名以稳定为主,维持现状,新建城区内的道路通名须统一。 5地面道路分段原则 大道(大街)、路(街)长度在4000米以上的,可以根据方便社会使用和编制门牌号码的需要进行分段,分设东、西、南、北、中方位进行分段,方位词应排在专名和通名之间,如“新安东路”。采取统一的相交道路为界;主城区内原已分段的道路维持现状不变;对确需进行统一调整分段的,应从实际出发,逐条提出调整方案。第22条 对外交通设施通名

28、对外公路线通名:对外公路线有“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通名。 。 快速发展的汽车客运须在市内设汽车客运站,其通名一般称“汽车站”;如有多个汽车站,一般在专名与通名之间加方位词,如“XX汽车东站”、“XX汽车南站”。 桥梁通名:桥梁通名为“大桥”、“桥”、“高架桥”或“立交桥”。本规划中的“大桥”通名,专用于新安江、富春江、兰江上及公路建设中具有相当规模的大型桥梁。第23条 居住区通名1居住区是指相对独立的住宅地,按建筑面积分三个等级:建筑面积在8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生活居住区,配套服务设施基本齐全的,以“住宅区”、“小区”作通名;建筑面积在28万平方米的居住区,用“园”、“苑”、“庄”、

29、“庭”、“府”、作通名;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下的居住区,可选用“家”、“墅”、“居”、“庐”、“舍”、“宅”、“楼”、“座”、“寓”、“邸”、“阁”、“轩”、“屋”等作通名。 2根据居住区的环境、景观和设施水平、档次等特点,具备相应条件的允许在通名前加一个修饰字词,以丰富通名的意境,如花园、花苑、山庄、别墅等。 花园:绿化面积需占总用地面积的40%以上,具有规定的建筑规模,集中休闲绿地面积不得少于2000平方米;别墅、山庄为低层高级住宅地,具有规定的建筑规模,绿地面积不低于总用地面积的50%;园、苑绿地面积不低于总用地面积的30%,依山而建的可称山庄,一般应地处市郊。3居住区通名使用的基本原

30、则 不允许无通名或重叠使用通名;通名应置于专名之后,不能倒置或夹于专名语词之中;通名须有明确的类别含义,并与居住区的规格、规模相等;不使用变异或名不符实的通名。第24条 商用楼盘(群)通名商用楼盘(群)是指大型、高层、突出或醒目地段的有方位指向和定位作用的独立商用楼盘(群)建筑物。按其建筑规模可用“城”、“中心”、“大厦”、“大楼”、“商厦”作通名。第25条 商用楼盘(群)通名及其相应条件城:可有控制地用于占地面积在4万平方米以上或建筑面积在8万平方米以上的,封闭半封闭式的大型楼宇(群)。中心:其功能在一定的范围或行业中居主导地位地位、且具较大规模的楼宇(群),其占地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或建筑

31、面积在6万平方米以上。大厦:大厦是指高层或大型楼宇,其建筑高度在10层以上或总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方可用“大厦”作通名。大楼:达不到大厦标准,而在当地又属突出建筑物,并具有地名意义的建筑可称大楼。 商厦:基本达到大厦标准的又属突出建筑物,并以商贸功能为主或低层为商场、高层为办公用房的楼宇,可称商厦。商用楼盘(群)不以“广场”作通名。第26条 公园、广场通名 公园、广场是指城镇建设中供市民休闲和娱乐的,具有特定环境、景观和有3000平方米以上整块公共活动区域的开放式场所。以“公园”、“广场”、“园”作通名。 有特定功能的“园”,应在“园”的前面加定性词,如“动物园”。 第27条 风景名胜区、风景区、旅游度假区的通名 风景名胜区: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集中区域,可供人们游览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风景区:以自然景物为主体,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游览观赏休息的地区。 景点:单一的、范围较小的人文景观、古迹或自然景观。 旅游度假区:既有吸引人们游览的景观,又有住宿、餐饮设施,可供人们逗留休闲度假之地。 第28条 地理、地貌实体的通名 山的通名:山的通名层次系列:“山脉”、“山”、“峰”、“尖”、“岭”、“岗”、“顶”、“坪”、“岩”等。 山谷通名:比较通用的为:“坞”、“湾”、“垄”、“源”、“坑” ;少数为:“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