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41.36KB ,
资源ID:1046336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4633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古代文学中国文学史第三卷课件上模板.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古代文学中国文学史第三卷课件上模板.docx

1、古代文学中国文学史第三卷课件上模板总论一、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1、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个时期。2、中国文学的思想基础在这个时期基本得以确立。发愤著书的传统、忧国忧民的传统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世纪至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1、魏晋开始文学进入了自觉时代,并在南北朝完成了这个自觉的过程。曹丕典论论文:“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刘勰文心雕龙鲁迅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

2、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自我意识增强,摆脱功利,关注人生、生命。2、诗、词、曲在这一时期得到长足发展并达到鼎盛。3、在小说方面,文言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具规模,到唐代传奇达到成熟,白话短篇小说话本在宋元时期得到长足发展,白话长篇小说在元明之际也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作品,这都为明清章回小说的繁荣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世纪至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

3、片战争()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古典与现代交叉,从古典到现代过渡的时期。明代中期以后文学创作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学的通俗化。2、创作主体个性的高扬。王学左派(王艮、李贽)汤显祖牡丹亭“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李甲、孙富)龚自珍、梁启超把文学作为社会改良的工具,救亡图存的意识比较浓重。三古、七段的划分方法主要着眼于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体现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所呈现出来的规律。一般教学中,则按照朝代划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四个部分。二、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意义1、对文学之美的理解和体悟鲁迅先生把中

4、国的语言文字概括为三美:意美以感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对人情人性的认识 儒林外史王玉辉红楼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3、对文学发展特点的认识文学发展不平衡1.文体的不平衡:2.朝代的不平衡: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传承性:梅花三弄主题曲“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出自金元好问摸鱼儿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

5、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出自明杨慎临江仙三、学习古代文学方法1、把作品放在一定的时代、历史背景中,一分为二评析(1)社会、政治、经济背景(2)创作主体作家的生平、思想、心态(3)作品核心(4)社会、宗教、哲学2、在弄清线索的基础上,注重艺术规律的探讨第一编 先秦文学绪论先秦,有广狭二义。广义的先秦,秦统一中国(前221)以前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从远古到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奴隶社会(夏、商、周、春秋时代)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狭义的先秦,主要指秦统一天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一、

6、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1、史前传说时期的文学文学形态主要有两类:歌谣和神话击壤歌、南风歌保存远古神话较多的古代文献有穆天子传、庄子、淮南子、山海经2、夏商文学商朝留存下来的文献主要有甲骨卜辞、周易中部分卦爻辞和尚书中的盘庚篇。巫、史3、西周春秋文学理性精神 敬礼重德诗歌:诗经散文:尚书中的周书、春秋和说理散文论语、墨子、老子。4、战国文学士历史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诸子散文:孟子、庄子屈原二、先秦文学的总体特点1、诗乐舞一体,文史哲不分吕氏春秋 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尚书尧典:

7、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乐记乐象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然后乐气从之。表现在散文上,就是文史哲不分。2、创作主体发生变化夏商王朝之前,巫觋是社会文化的主角。西周春秋,史官的地位上升,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春秋战国之交,士阶层3、成就辉煌,影响巨大风骚传统第一章 上古文学第一节 原始诗歌后代集中辑本有:清代沈德潜的古诗源,今人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录最为详尽。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帝力于我何有哉)!艺文类聚卷21帝王世纪)卿云歌(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见尚书大传)南风歌(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

8、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见孔子家语辨乐篇)一、原始诗歌的内容1、再现劳动过程吴越春秋中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2、愉快的劳动生活周易中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3、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礼记郊特牲中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伊耆氏,即神农氏,一说指帝尧。蜡,是古代一种祭礼的名称。周代在12月举行祭祀百神之礼,称为蜡礼,蜡礼上所用的祷辞,即称蜡辞。4、反映上古婚姻制度周易中屯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抢婚制5、与战争相关的作品周易中中孚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6、思恋之歌吕氏春秋音初篇中候人歌:候人兮猗。二、原始歌

9、谣的主要特征:1、综合性:诗、乐、舞的结合。2、大都采用二言的形式,语言朴素,节奏流畅。第二节 神话传说一、神话的概念及产生1、概念:神话是古代人民以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口头创作的神异故事,是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曲折反映和超现实的形象描述,表现了初民的原始理解力,是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并使之形象化的艺术结晶。2、神话产生的原因“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解释意义;礼仪规范意义;实

10、践意义。神话散见于各类书中,如经部中的诗经,史部中的左传、逸周书,子部中的穆天子传、淮南子,集部中的楚辞等等,而尤以山海经保存神话资料最为丰富。二、神话的类型1、解释和说明自然现象的神话对于世界的形成和人类起源的探索,也称创世神话,以盘古故事最具代表性:艺文类聚卷一三五历纪:“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教材35页)女娲造人:“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絚(絙)于泥

11、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絚人也。” (教材36页)女娲造人的神话最早见于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2、人类对自然斗争的神话女娲补天(教材36页、作品选284页)“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鲧禹治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教材37页、作品选283页)禹继承了鲧的遗志,开始也是采取“堙yin

12、”(堵)的方法,但仍难以遏止汹涌的洪水,于是改用疏导的方法。为疏通水路,禹不辞辛劳到处勘察河道、地形,在治水过程中,“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股无胈(b人身上的细毛),胫无毛,手足胼胝(pianzhi茧子、趼子),面目黎黑,遂以死于外。”(史记李斯列传)羿射十日(后羿射日)羿本来有两个,一个是帝尧时代以“射十日”的神性的羿,也称夷羿,另一个是夏朝太康时代人性的羿,又叫后羿。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

13、豨于桑林。万民皆喜。” (作品选285页)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教材39页、作品选282页)3、人类社会之间的斗争神话共工怒触不周之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作品选286页) 黄帝擒蚩尤:“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山海经大荒北经)(教材38页、作品选283页)三、神话的散失我国神话散失严重,其原因,一是

14、时代久远。二是古代学者对神话的曲解。司马迁:“其言不雅驯,缙绅先生难言之。”(史记五帝本纪)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神话的历史化:太平御览卷七十九引尸子记载:子贡问孔子:“古者黄帝四面,信乎?”孔子说:“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谋而亲,不约而成,大有成功,此之谓四面也”。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夔一足”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东经的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

15、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jue击打)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四、上古神话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影响了中国文学中民族精神的形成。忧患意识2、古代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第二章 诗经第一节诗经概说一、诗经的名称、分类和年代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笙诗”: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有目无辞)“诗”、“诗三百” “诗所谓人之无良者其羊斟之谓也,残民以逞。”(左传宣公二年)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余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史记

16、儒林列传)风、雅、颂十五国风,国,即地区,方域;包括周南、召南、邶、鄘 、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共 160 篇。(教材52页)雅,即正,朝廷正乐;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有诗105篇。颂:宗庙祭祀之乐,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有诗40篇。二、诗经的地域与作者三、诗经的编定1、“采诗”说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班固汉书艺文志) “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东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2、“献诗”说

17、“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国语召公谏弭谤作品选101页)3、“删诗”说 “古者诗三千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史记孔子世家)四、诗经的应用与流传应用:(1)实行教化的主要工具。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兴”,即“修身当先学诗。”(教育作用)“不学诗,无以言。”“兴于诗,立于礼。” “观”,即“观风俗之盛衰”、“考见得失”。(认识作用) “群”,即“群居相切磋” 。(聚集士人、交流思想的作用)“怨”,即“怨刺上政”。(

18、批评和怨刺统治者的作用)(2)赋诗言志断章取义流传:“四家诗”今文:鲁诗:鲁人申培,韩诗:燕人韩婴,齐诗:齐人辕固古文:毛诗:战国时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今文、古文的区别:今文,指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先秦古文字(如篆书、金文、甲骨文等)则是古文。今文经、古文经第二节诗经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一、讴歌先祖功业的诗篇(周民族的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教材53页)生民(作品选42页)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灾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

19、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糜维芑。恆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糜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艺术特点:铺叙手法,歌颂后稷功德。后稷出生、转弃、稼穑、祭祀过程,生动细致。传

20、奇色彩:履帝迹而怀孕,弃之见异,生而会立,天生知农,天降嘉种。二、描写农事活动的诗篇豳风七月(作品选21页)月 份 男农夫的劳动内容 女农夫的劳动 一之日(夏历十一月) 打狐、貉 “为公子裘” 二之日(夏历十二月) 会同练武、打猎、凿冰 一之日二之日 上入执宫功(乘屋修葺、于茅、索绹) 庭院内的劳动 三之日(夏历正月) 藏冰于凌阴、修耒耜 四之日(夏历二月) 春耕(四之日举耜) “饁彼南亩“ 三月(春日,蚕月) 在田野劳动 采蘩、采桑、修剪桑树 四七月 在田野劳动 八 月 在田野劳动 收萑苇作簿,纺绩,染色 九 月 摘麻籽(叔苴),筑场圃 “九月授衣”、“为公子裳” 十 月 获稻、纳禾稼、酿春

21、酒、杀羔羊 同上 七月写作特点:1 、赋的手法。2 、对比的手法。 3 、条理清楚。 诗歌共八章,一章总写农夫冬日的困苦与春日的农事生活;二、三章写妇女们的桑蚕纺织等劳动生活;四章写秋后狩猎;五章写岁末准备过冬;六章写农夫们的食物;七章写农事完毕还要服杂伇;八章写储冰、祭祀、收获、宴会。三、婚恋诗1、表现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情人的热切相思关雎 (作品选1页)主题:(1)歌颂后妃之德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毛诗序)(2)娱乐嘉宾(3)恋爱诗艺术特点: (1)起兴手法的运用。(2)重章叠句、反复

22、吟咏的手法。秦风蒹葭(作品选18页)蒹葭的艺术特点: (1)情景交融:情,是在追求仰慕的人而不得时产生的空虚怅惆。景,是由蒹葭、露珠、白霜、秋水组成的清秋萧瑟的景象。 (2)重章的运用。 2、表现青年男女对礼法压迫的反抗及其内心的创伤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鄘风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

23、,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毛序:“柏舟,共姜自誓也。卫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绝之。”3、弃妇诗邶风谷风(作品选4页)、卫风氓(作品选9页)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氓为盲昧无知之称。诗当与男子不相识之初则称氓;约与婚姻则称子,子者男子美称也,嫁则称士,士则夫也。” 四、战争徭役诗1、征夫之辞小雅何草不黄(作品选37页)、豳风东山(作品选25页)、小雅采薇(作品选28页)2、思妇之辞王风君子于役(作品选15页)、卫风伯兮(作品选13页)卫风伯兮的艺术特点:(1)诗人以“首如飞蓬”这个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展现出女主人公内心的痛苦。(2)巧妙地运用比

24、喻和反衬手法把女主人公思念的深情具体化。3、表现浓厚的爱国感情和英雄气概秦风无衣(作品选19页)五、讽喻诗和怨刺诗 “变风”、“变雅”(内容上反映丧乱、针砭时政。)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毛诗序)小雅节南山(作品选31页)六、燕飨祭祀诗 “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毛诗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

25、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色一、写实精神和自然朴实的艺术风格 诗经的创作,遵循“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精神,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泛,特别是“国风”中的作品,直接抒发劳动者对于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纯朴的乡土情调。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比、兴、风、雅、颂合称为“六义”。首先提出赋、比、兴概念的是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郑玄:“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

26、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朱熹诗集传) “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刘勰诠赋篇)诗经中,赋是一种基本的表现手法,是指铺陈直叙,即不借助其他的创作手法,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喻和比拟。用形象的事物来打比方,使被比喻的事物生动形象,增强诗的感染力。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教材62页)兴是一种凭借自然界的事物,先起个头,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内心感情的表现方法。多放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兴”的运用,有如下几个特征:(1)凡采用“

27、兴”者,文本中都有两种事物。对两事物的吟咏,一主一从,“主”为主旨、主题,是该诗所吟咏的主要对象、主要内容;“从”是次要的、另外吟咏的一种事物。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2)凡采用“兴”者,一篇之中或一章之中,在章法结构上,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有先后的顺序。鹿鸣(3)凡采用“兴”者,诗中两种事物之间,必然有或隐或显相类似的联系:或大小,或颜色,或数量,或动作,或情景,或外表,或本质,或行为状态,或地理方位,或风俗传说,或工具媒介,或相反相成。关雎三、优美和谐的语言艺术1、句式四言为主的句式。

28、四言诗的特点:节奏鲜明而迫促。2、章节的回环复沓复沓(重章叠句)重章:一首诗由若干章构成,章与章之间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地变换少数字词,反复咏唱。周南芣苢(教材63页、作品选4页)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王风黍离(作品选14页)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

29、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叠句”,是指不同诗章叠用相同的诗句。豳风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叠音词和双声叠韵词的使用。“叠音词”,就是叠字词,如“关关”、“夭夭”等等。(重言)双声词是由两个声母相同的字所构成的词,如“参差”、“踟蹰”、“栗烈”。叠韵词是由两个韵母相同的字所构成的词,如“窈窕”、“绸缪”、“辗转”等等。3、押韵方式隔句押韵。关雎句句押韵。如“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4、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第四节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参见教材65页)一、抒情传统二、风雅与文学革新“风雅”精神的内涵: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三、比兴的垂范第三章 先秦叙事散文第一节 散文的萌芽一、甲骨卜辞在兽骨龟甲上简略地记录了殷商王朝的占卜言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言、记事文字,也是书面文学的萌芽。占卜时间及主持者(叙辞)、占卜的内容(命辞)、占卜的结果(占辞)、事情在事后的发展(验辞)。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