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动解剖学知识点绪论运动解剖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的规律。是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2.人体的标准解剖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掌心向前。3.人体基本面:矢状面、冠状面(额状面)、水平面(横切面)。矢状面是指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切面。冠状面是指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切面。水平面是指横切身体,与地面平行的切面。4.人体基本轴:矢状轴、冠状轴(额状轴)、垂直轴。矢状轴:为前后方向并与水平面平行的轴。冠状轴(额状轴):为左右方向并与水平面平行的轴。垂直轴:为上下方向并与水平面垂直的轴。运
2、动系统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2.运动系统功能:支持、保护、运动。第一章 骨与骨连结1.骨组织由骨细胞、胶原纤维、基质等构成。2.骨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长骨:分布于四肢,呈长管状,分为一体两端。短骨:一般呈立方形,多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有一定灵活性的部位。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籽骨:位于肌腱内的小骨,其体积较小,在运动中起减少摩擦和转变肌力牵引方向的作用。3.骨由骨质、骨膜、骨髓构成。骨质:有骨组织构成,它是骨的主要成分,按结构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性较大,配布于骨的表层。骨松质:呈海绵状,
3、由许多片状的骨小梁交织排列而成。4.骨膜: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包括骨外膜和骨内膜。骨外膜:被覆于新鲜骨表面,含有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对骨的营养、再生、感觉起重要作用。 外层厚而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定于骨面。内层疏松有成骨和破骨细胞,具有产生新骨质,破坏旧骨质的功能。5.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松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含有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其他幼稚型的血细胞,有造血功能。 黄骨髓脂肪组织。6.长骨的动脉:滋养动脉、干骺端动脉、骺动脉、骨膜动脉。成分占比重组成物理性质处理后处理后性质有机物28%骨胶原纤维束、粘多糖蛋白弹性、韧性脱钙骨柔软有弹性无机物72%
4、水、钙盐坚硬挺实煅烧骨脆而易碎7.骨发生于中胚层的间充质,从胚胎第八周开始,分为膜内成骨、软骨内成骨。8.膜化骨常见与扁骨。软骨化骨常见于长骨、短骨和不规则骨。9.骨的生长是骨的破坏和建造两过程对立统一的结果,生长过程中建造占优势。影响因素:内因:种族、遗传、激素。外因:营养、维生素、机械力、体育锻炼。10.骨增粗:以膜内成骨为主。长长:软骨内成骨为主。11.骨龄是骨骺和小骨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及骨干与骨骺愈合的年龄,它常用来确定人的生物年龄。12.骨的功能:支持保护运动造血储备钙和磷。13.影响骨生长发育的因素有神经、内分泌、营养、疾病、及其他物理、化学因素。14.骨连结: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
5、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按骨连结形式不同可分为直接连结,间接连结。15.直接连结:(1)纤维连结韧带连结 缝(2)软骨连结(3)骨性连结16.间接连结:又称关节或滑膜关节,是骨连结最高分化形式,骨与骨的相对面间无直接连结,相对骨面相互分离,其间有充以滑液的腔隙,其周围借结缔组织相连接,有较大的活动性。 17.关节面及关节面软骨是参与组成关节的各相关骨的接触面。18.关节囊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囊,附于关节面周围的骨面并与骨膜融合,密闭关节腔。关节囊分内外两层,内层纤维层,外层滑膜层。19.关节辅助结构:韧带 关节面软骨:关节盘、半月板 关节唇 滑膜襞和滑膜囊20.关节面的形态决定运动轴的多少和方
6、向,并决定关节的运动形式和范围。21.运动形式:屈伸:运动环节在矢状面内,绕额状轴运动。两环节之间在腹侧角度变小的运动称为屈。内收和外展:运动环节在额状面内,绕矢状轴运动。运动时环节向正中矢状面靠拢称为内收。回旋(旋转):运动环节在水平面内绕其本身的垂直轴旋转,由前向内的旋转称为旋内。环转:运动环节绕额状轴、矢状轴、垂直轴和他们之间的中间轴做连续运动,环转运动实际上是屈、展、伸、收依次结合的连续动作。水平屈伸:上肢在肩关节或大腿在髋关节外展90,绕垂直轴在水平面内向前运动,为水平屈。22.关节分类(1)按关节运动轴的数目和关节面的形态分为三类单轴关节:屈戊关节(滑车关节) 指关节 车轴关节 桡
7、尺远侧关节双轴关节:椭圆关节 桡腕关节 鞍状关节 拇指腕掌关节多轴关节:球窝关节 肩关节 平面关节 腕骨间关节(2)按构成关节的骨的数目可分为以下两类单关节:由两块骨组成的关节,即一个关节头和一个关节窝,如肩关节。复关节:由两块以上骨构成,被一个关节囊包裹,其中每一块骨都能独立活动,如肘关节,膝关节。(3)按关节运动方式可分为两类单动关节:能单独进行活动的关节,如肩关节。联动关节:只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独立的关节,在运动时需要绕共同运动轴进行活动。如桡尺进侧关节与桡尺远侧关节。23.关节运动幅度是指一个动作从开始到结束时,某以关节处相邻两环节之间的运动范围的极限角度。影响因素:构成关节的两关结面
8、面积大小的差别:面积差大的,灵活性大,稳固性小。 关节囊的薄厚及松紧度:关节囊厚而紧张的灵活性小,坚固性大。 关节韧带的多少与强弱:韧带多而强的,稳固性大,灵活性小。 关节周围肌肉的状况:肌肉力量强,伸展性及弹性差的,稳固性大,灵活性小。 关节周围的骨突起:关节周围的骨突起常阻碍环节的运动,影响关节的运动幅度。另外与年龄、性别、体育运动等有关。24.椎骨:由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椎弓组成,两者围成的孔称为椎孔,各椎孔相连构成的管称为椎管,容纳脊髓和被摸。椎体:位于前部,呈短圆柱形,是构成脊柱的基础,也是椎骨负重的主要部分。椎弓:位于椎体后方,呈弓形板状结构,由椎弓根和椎弓板构成。颈椎:横截面呈椭圆
9、形,椎体较小,颈椎的横突孔上有圆形小孔,称横突孔。寰椎: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由前后弓和侧块构成。 齿突凹枢椎:有齿突。隆椎:棘突特别长,呈水平状,末端不分叉,形成结节。25.胸椎:椎体后外侧面的后方上、下各有一浅凹,称肋凹。横突末端前有一凹面,称横突肋凹,与肋结节相关。26.腰椎:椎体粗大,横断面呈肾形,椎孔呈三角形。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上下关节面呈矢状位,便于腰椎做屈伸运动。27.骶骨:由五块骶椎融合而成,上承腰椎,下接尾骨,呈扁平的倒三角形,构成骨盆后壁,为椎骨中最大部分。28.胸骨:为长方形扁骨,上宽下窄,位于胸前壁正中,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29.肋:由肋和肋软骨组成
10、,共12对。1-7对肋前端与胸骨相连称真肋;8-10对借助软骨与上位软骨相连,形成肋弓,称假肋。30.椎间盘:23个,中央部为髓核,由柔软而富有弹性的粘液状胶体物质构成,周围部为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环按同心圆排列组成,富于坚韧性,牢固连结相邻两个椎体,保护髓核并限制髓核向外膨出。31.生理弯曲:颈、胸、腰、骶。先天胸,骶。32.脊柱功能:脊柱是构成人体躯干的中轴和支柱,具有支持负重的功能。 脊柱起到杠杆的作用。 脊柱生理弯曲可以增大脊柱的弹性,缓冲和分散了承载的重力。 脊柱的椎管容纳了脊髓,保护作用。33.胸廓:由12对肋、12块胸椎、1块胸骨组成。肋椎关节,胸肋关节。胸廓功能有保护、支持和
11、容纳脏器。 胸廓运动参与呼吸。34.颅骨分脑颅骨和面颅骨。脑颅骨:成对顶骨,颞骨。不成对额骨、枕骨、筛骨、蝶骨。面颅骨:成对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不成对下颌骨、梨骨、舌骨。锁骨:横架于胸廓的前上方,上面光滑,下面粗糙,形似长骨,无骨髓腔。肩胛骨:贴附于背面的外侧上方,位于第2-7肋骨之间,呈倒三角型,底部向上方,尖部向下方可分为两面、三缘和三角。肱骨:典型长骨,分为一体两端。尺骨:位于前臂内侧,属长骨,分一体两端。桡骨:位于前臂外侧,属长骨,分一体两端。手骨: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35.上肢带骨连结:胸锁关节,肩锁关节。36.上肢骨连结:肩关节,肘关节,桡尺连结,桡腕关节,手骨间连结。髋骨
12、:位于躯干下端的两侧,属不规则骨。分髂骨、耻骨、坐骨。股骨:人体最长骨,其长度约占身高的1/4,分一体两端。髌骨:位于股四头肌腱内,是人体最大的籽骨,上宽,下尖,前后扁,前面粗糙,后面为光滑的关节面,与股骨膑面相关面。胫骨:位于小腿内侧,为粗大的长骨,分一体两端,是小腿主要负重骨。腓骨:位于小腿外侧,细长,分一体两端,上端稍膨大称腓骨头,有腓骨头关节面与胫骨相关节。跗骨:共7块,属短骨,前中后三列,构成足的后部,不仅负重而且传递压力。37.下肢带骨连结:骶髂关节,耻骨联合。38.下肢骨连结:髋关节,膝关节,小腿骨连结,骨骼肌人的肌(占体重40%)根据分布、结构和功能特性的不同可分为平滑肌、心肌
13、、骨骼肌。平滑肌:主要分布于内脏的中空性器官及血管壁,收缩缓慢而持久。心肌:心所特有,构成心壁的主要部分,收缩有节律性。骨骼肌:分布于躯体,收缩快速有力,但易疲劳。横纹肌:心肌,骨骼肌。不随意肌:心肌,平滑肌。肌根据其外形分为长肌、短肌、扁肌、轮匝肌。肌的辅助装置:筋膜、滑膜囊、腱鞘、腱梭、籽骨。协调肌的活动,保持肌的位置,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和保护等功能。筋膜:是包被在肌外面的结缔组织,分深浅筋膜。腱鞘:包在长肌腱外面的双层长管状鞘膜,外层为纤维层,内层为滑膜层。籽骨:由肌腱骨化而成的小骨,通常位于肌腱与骨之间,有减少腱与骨面间的摩擦,改变肌拉力方向,增大肌力臂等功能。肌的附着起点:靠近身体正中
14、面或肢体近侧端的附着点。止点:远离身体正中面或肢体近侧端的附着点。 肌的起止点固定不变。肌的工作定点(相对固定的附着点)与动点(相对移动的附着点)。近固定与远固定:四肢肌工作时,定点在近侧称为近固定。上固定与下固定:躯干肌工作时一般称为上下固定,肌上端的附着点相对固定时称为上固定。肌的物理性质:伸展性与弹性,粘滞性。影响肌力发挥的解剖学因素:肌的生理横断面积,肌的初长度。在运动解剖学教学实践中,主要是采用扪触法,分析推断法。在科学研究与实验中,还可采用肌电图、电刺激、临床观察法。发展肌力量的练习原则:超负荷原则、专门性原则、练习顺序原则。发展肌伸展性的练习原则:动静结合、时间效应。根据肌群在完
15、成动作中的作用,可将各种肌群分为原动肌、拮抗肌、固定肌、中和肌。原动肌:在运动中主动收缩发力,直接参与完成动作的肌群。拮抗肌:位于原动肌相对一侧,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固定肌:固定原动肌定点附着骨或环节的肌群。中和肌:为了保证原动肌能按照动作的要求,有效地发挥与动作相关的功能,参与抵消原动肌其他(与动作无关)功能的工作肌群。肌的工作性质动力性工作:向心工作 离心工作静力性工作:支持工作 加固工作 固定工作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及其应用主动不足:指多关节肌收缩时,若已作用与其跨过的一个关节,则对其他关节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现象。被动不足:指多关节肌在其跨过的一个关节被伸展拉长后,在其他关节不能被充分
16、伸展拉长的现象。关节运动及其原动肌分析可采用文字描述与列表两种形式。文字描述有利于结合专项动作的要领与要求,适用于分析连贯性强的动作阶段。列表分析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适用于分析结构层次较分明的周期性动作。 内脏内脏指大多数位于胸腔,腹腔内,并凭借一套完整的管道与外界直接或间接相通的器官,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代谢和繁衍后代。消化系统:从摄入的食物中吸取营养物质,并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除体外。呼气系统:从空气中摄取氧气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泌尿系统:把机体在物质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物,特别是含氮的物质(如尿素、尿酸)和多余的水、盐等形成尿液
17、排出体外。生殖系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并进行生殖活动,借以繁殖后代。内脏分为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中空性器官管壁由内向外依次为:(1)粘膜粘膜上皮 粘膜固有层(2)粘膜下层(3)肌层(4)外膜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基本功能摄取食物,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最后将食物的残渣形成粪便并排出体外。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是指消化管对食物的机械运动包括咀嚼、吞咽及各种形式的蠕动运动,以减小食物的体积,有利于消化液与食物充分混合。并推动官腔内容物前移等。化学性消化是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如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多糖分解为单糖,脂
18、肪分级为脂肪酸和甘油,这些分解后的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液或淋巴。口腔,咽还与呼吸、发音等功能活动有关。消化管是一条从口腔到肛门的粗细不等的消化道,从上至下依次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口腔是消化腺的起始部,以骨性口腔为基础形成,具有感受味觉、咀嚼消化食物和发音等功能。口腔被上下牙弓分隔为前后两部,前部为口腔前庭,后部为固有口腔。口腔前庭分为口唇、颊、牙。牙:第一组乳牙20颗,第二组恒牙23颗。在外形上,牙分为牙冠、牙颈、牙根。牙由牙釉质、骨质、牙质、牙髓组成。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牙龈。固有口腔分为腭、舌、口腔底。唾液腺位于口
19、腔周围,能分泌并向口腔内释放唾液,唾液具有湿润口腔,清洁杀菌等作用,唾液中的淀粉酶,能初步分解食物中的淀粉。咽是一个上宽下窄、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自上而下分为鼻咽、口咽、喉咽。咽腔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的通道。食管是一个前后扁平的肌性管状器官,位于脊柱前方。三处狭窄,第三狭窄处是食管异物容易滞留及食管癌的好发部位。胃是消化管各部中最膨大的部分,上连食管,下续十二指肠,容量1500毫升,胃除了具有收纳食物、分泌胃液和调和食糜的功能外,还有内分泌的作用。胃分四部:近贲门部位称贲门部,自贲门左上方膨出的部分称胃底,胃的中部称胃体,近幽门的部分称幽门部。胃壁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浆膜构成。小肠是
20、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成人全长5-7米。上端起自幽门,下端连接盲肠。小肠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十二指肠是小肠起始部,紧贴腹后壁,介于胃和空肠之间,呈C形包绕在胰头,分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十二指肠降部中份的后内侧壁上有一乳头状隆起,称十二指肠大乳头,为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胆汁和胰液由此流入小肠。空肠上端起自十二指肠空肠曲,下接回肠。回肠上接空肠,下端接续盲肠。小肠壁分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小肠功能: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糖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大肠是消化管的下段,长约1.5米,起自右髂窝,终于肛门,围绕与空肠、回肠周围,分盲肠
21、、结肠、直肠。结肠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大肠壁分四层,结肠和盲肠的粘膜无绒毛。大肠功能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维生素、无机盐,并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消化腺按体积的大小位置不同,可分为小消化腺、大消化腺。肝是人体最大的腺体,也是最大的消化腺。肝重1.5千克。肝外胆系统是指将肝细胞分泌的胆汁输送到十二指肠的肝外管道,包括胆囊、胆囊管、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总管。肝的功能:分泌胆汁参与物质代谢解毒作用防御作用胚胎期的肝是主要的造血器官。胰是人体第二大的消化腺,是一个扁长条形的腺体,质地柔软,呈灰红色,略呈三棱形。胰实质由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组成外分泌部占胰的绝大部分,由腺泡和
22、导管组成。腺泡分泌胰液。内分泌部又称胰岛,是分布在外分泌部的腺泡之间的大小不一的细胞团,没有导管。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是传送气体的管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呼吸系统具有气体交换功能,即吸入氧,排出二氧化碳。此外还有嗅觉、发音、内分泌等功能。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各级支气管。通常称鼻咽喉为上呼吸道,气管和各级支气管为下呼吸道。鼻由外鼻、鼻腔、鼻旁窦组成。喉既是呼吸管道又是发音器官。肺位于胸腔内,膈上方,纵横的两侧,左右各一。肺组织分实质和间质。肺小叶是肺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肺的导气部:从肺内的肺叶支气管分为肺段支气管(三级支气管),继而分为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到终末细支
23、气管,只输送气体而无气体交换功能,称为肺段导气部。肺的呼吸部:终末细支气管以下的分支称为肺的呼吸部,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气血屏障:毛细血管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与肺泡腔内的氧气进行交换需要通过的结构。肺的两套血管。一套是肺动脉和肺静脉组成的肺循环血管,是肺的机能血管,具有完成气体交换的作用;另一套是有体循环发出的支气管动脉,是肺的营养血管。胸膜是衬覆于胸壁内面、膈上面和肺表面的一层浆膜。纵膈是左右纵横胸膜间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胸膜腔是指脏、壁胸膜相互移行,二者之间围成的封闭的胸膜间隙,左右各一,互不相通,呈负压。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泌尿系统
24、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以排除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水,调节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肾是成对的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位于脊柱两侧,右肾略低。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分肾小体和肾小管。集合小管可分为集合管和乳头管两段,有进一步重吸收水和离子交换的功能。输尿管是一对输送尿液的细长肌性管道。膀胱是储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其形状、大小、位置和壁的厚薄均随其所贮存的尿量及年龄、性别等发生变化。体育运动对内脏器官影响对肠道的影响:是胃肠蠕动增强,消化液的分泌增加,同时增加人体能量物质的消耗,提高消化和吸收机能。对呼吸系统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呼吸肌和胸廓得到良好的发
25、展,呼吸肌的机能得到提高,胸围明显加大。其次变现为呼吸加深,安静时呼吸频率降低,此外,呼吸与运动动作配合得很协调,呼吸机能出现节省化。对泌尿系统的影响:表现在对肾脏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短时间大强度运动后,肾小管上皮顶浆小泡增多,从而提高了肾小管对低分子蛋白质的重吸收机能,长时间大强度后,肾小球,毛细血管出现扩张和充血,内皮细胞吞饮小泡增多呈蜂窝状,基膜总厚度减少,从而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和部分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在原尿中出现尿蛋白。长时间运动还会导致尿量和尿液成分的改变,如尿酸尿素含量的变化。脉管系统脉管是分布于全身各部连续封闭管道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功能是将系统吸收
26、的营养物质和肺吸入的氧气以及内分泌器官分泌的激素运送到全身各器官、组织和细胞,供其新陈代谢;同时将组织和细胞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和尿酸等分别运送到肺、肾、皮肤等器官排出体外,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组成。心是中空性的肌性器官,是心血管系统的动力装置,并具有重要的分泌功能。动脉是运送血液离心的管道,由心室出发,在行程中不断分支,愈分愈细,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动脉壁承受压力较大,管壁较厚,分三层:内膜较薄表面是一层内皮细胞,光滑,能减少血流的阻力。中膜最厚大动脉以弹性纤维为主,中小动脉以平滑肌为主。外膜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特别是大动脉外膜内的胶原
27、纤维具有很强的抗张力,可以防止血管的过度扩张。毛细血管是极细微的血管,相互交织成网状,管径平均6-9微米,连于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毛细血管数量多,管壁薄,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组成,具有一定的通透性,血液流速慢,是血液中的营养物质与组织液中的代谢产物进行交换的场所。静脉是引导血液流回心房的血管。管径较大管壁薄,分三层,中膜弹力纤维和平滑肌均较少,收缩性和弹性均较小。静脉内膜向腔内突出形成静脉瓣,防止血液逆流。体循环特点路程长,流经范围广,以动脉血滋养全身各部,将其代谢产物运回右心房。肺循环特点路程短,主要是经过肺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转变成富含氧的动脉血。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层、心外膜构成。心纤维支
28、架又称心纤维骨骼位于左右房室口、肺动脉口和主动脉周围,由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质地坚韧富有弹性,提供了心肌纤维和心瓣膜的附着处,心肌运动中起支持和稳定作用。房间隔又称房中隔,位于左右心房之间,房间隔向左前方倾斜,由两层心内膜中间夹心房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房室隔又称室中隔,位于左右心室之间,室间隔可分为肌部和膜部。心传导系位于心壁内,有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其功能为产生并传导兴奋,维持心收缩的正常节律,使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收缩相互协调。心传导系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和浦肯野氏纤维。心的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感觉神经。动脉分布规律:多位于深部或肢体屈侧较隐蔽的地方。多与静脉和
29、神经干伴行。以最短的距离到达所分布的器官和组织。管径大小及配布形式与器官形态结构和功能相适应。大多数两侧对称。主动脉弓续主动脉升部,弓形弯向左后方,自右至左依次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体循环静脉分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心静脉系。体育对心形态结构与功能影响:外形增大,心室壁增厚,心肌相对重量和绝对重量增加。心肌细胞体积增大,心肌纤维直径增粗。心肌线粒体与肌原纤维的比值增大,线粒体产能结构也增多。心肌真毛细血管出现大量吻合,弯曲度增加。心肌收缩力量增大,心腔容量增大。心内分泌功能增强。体育对血管影响:使管壁中的,膜增厚,弹性纤维和平滑肌增厚,血管壁的弹性增强。改变毛细血管开放数量以及
30、新生血管增多,口径增大,容积和表面积增大,行程迂曲,分支吻合增多,改善器官供血,增强功能。淋巴系统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道、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淋巴管道分为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胸腺。脾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左季区。机能:产生淋巴,参与体内免疫反应,储存血液和调节血量,破坏衰老的红细胞,吞噬细菌和异物。在胚胎时期尚有造血功能。淋巴系统的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能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构成机体最重要的免疫防御体系。感觉器官感受器是指感受机体内外环境的相应刺激并将其转换为神经冲动的结构。感受器分四类:外感受器、内感受器、本体感受器、特殊感
31、受器。 眼 眼由眼球和眼副器组成。眼球由眼球壁和拆光装置两部分组成。耳位听器或前庭蜗器俗称耳。按其位置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内耳有感受声波刺激的蜗器和感受体位变化的前庭器,外耳和中耳有声波的传导装置。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鼓膜。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分为鼓室、咽鼓管、乳突小房。是传导声波的主要部分。内耳分骨迷路和膜迷路。声波传导途径:耳廓-鼓膜-锤骨-钻骨-镫骨-前庭窗-前庭X外淋巴波动-螺旋器(产生神经冲动)-经过蜗神经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嗅器在鼻腔的上部,即上鼻甲以及相对的鼻中隔部分。味器即味蕾。味觉刺激主要有酸甜苦咸。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皮肤功能:防止体内液体丧失防止体外物质如病原微生物、化学物质等的侵入,是机体免疫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