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64.78KB ,
资源ID:1045173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4517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社会公平我国城市住房政策走向的伦理解读最新年文档.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社会公平我国城市住房政策走向的伦理解读最新年文档.docx

1、社会公平我国城市住房政策走向的伦理解读最新年文档社会公平:我国城市住房政策走向的伦理解读内容提要:城市住房政策作为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对现代政治价值的依赖而使得这一政策理应具有公平、 正义 的价值追求,实现公民基本权利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 由于住房政策价值偏离、 调控对象扭曲、 相关制度伦理缺位等因 素,致使我国的住房政策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后果。为此,政府应 从关注利益分配, 培育公民参与, 加强制度伦理建设等方面入手, 促使我国城市住房政策回归其应有的价值。文献标识码: A任何一个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 要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都 具有一些建立在共同价值基础上的伦理规范和一些共同

2、的规范 性道德标准。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人们逐步意识到 住房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国家有义务保障个人最基本的居住条 件。这不仅是人们追求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实现公平、 正义的需要。 基于此, 本文探讨我国城市住房政策的相关伦理问 题,就是探讨公共政策的价值内涵社会公平实现的问题。、城市住房政策是现代政府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执行符合特定社会需要的公共政策是现代政府的基本 职能。任何一项公共政策都涉及社会地位、财富、机会等价值的 权威性分配。一方面,公共政策具有公共性,另一方面,它具有 权威性。戴维 - 伊斯顿在政治系统一书中的观点认为,公共政策就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

3、威的分配。 而托马斯戴伊的观 点则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内学者对公共政策也有自己的理解。 张金马认为,公共政策是政 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 南。学者陈振明的定义为:公共政策是政府、政党及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内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目标,采取的政治 行为或者制定的行为标准,是一系列谋略、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从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理解可以看出, 国外学 者强调了公共政策的价值性和目的性, 而对比中西方学者对公共几乎政策的定义可以看出,国内学者更多的是强调国家权威性, 不太涉及公共政策的公共性质。 如果说市场是实现现代社

4、会效率 价值的基本载体,那么作为具有公共性和权威性的公共政策, 然负载着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伦理价值。城市住房政策作为一种公共政策,不应脱离公共性和价值 性,应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体现公共政策的价值内涵,实现 社会公平。同时,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生存条件都能够得到满足, 这样的公平可以说也才是正义的。 住房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应该体 现出公共性的特征。而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概念本身就凸显了个人权利的重要。公共政策的核心价值是基于个人权力之上, 实 质则是体现其政治价值,譬如现代政治价值公平、正义在公共政 策中的体现。西方近代社会契约论中论述的现代政治价值及价值 理念,强调对政府进行伦理制约, 政府制定

5、公共政策的目的不仅 是为了自身,更是为了全体公民及公共利益, 在这种价值理念的 指导下,公共政策的价值就在于能够体现公平、 公正的价值追求, 保障个人权利的实现。在现实中,虽然价值多元化使得一些现代 政治价值的含义不尽相同, 然而任何一种公共政策价值体系, 果其精神实质与现代政治价值相背离,则其存在的合法性必然受 到质疑。所以说,任何一种公共政策的伦理体系,如果离开了它 最基本的现代政治价值,则其“公平、正义”就无从谈起。住房政策过多关注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弱化了社会公平需求,就会造成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缺少权利保障的问题。 正是在这个意义 上,我们认为从伦理的角度审视城市住房政策问题,其对公

6、平、 公正价值的偏离不言而喻。我们把住房政策理解为政府通过国家公权力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规范与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的过程。 它的实质是通过探讨 当今住房政策存在的问题,以及规范城市住房政策来调整与实现各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并进行权威性分配。 也就是说,城市住 房政策要体现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以实现对公民权利的有效 保障。二、伦理视角下的我国城市住房政策的变迁住房政策作为一项公共政策,首先要诉诸的是一些典型的现 代政治价值。无论从伦理的层面,还是从公共政策的价值层面, 在不同时期,住房政策都会体现出自身的政治价值。(一)计划时代城市住房的行政分配19491978 年,政府为了解决城镇居民的住房需求

7、,建立 了城镇职工住房福利分配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 学习效仿苏联模 式,进行城镇私有住房公有化改革,完全福利化政策。住房问题 由政府全面负责, 政府通过给单位划拨土地的方式建房解决城镇 职工住房问题。 这一时期住房政策的特点是“住房共有、 低租金 使用”。 城镇职工所有人的住房问题全部依赖于政府来解决, 行 政大包大揽。但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国家住房 建设发展的总体趋势在不断变化。 20世纪 50年代投资超过 100 亿元, 60年代超过 75 亿元, 70年代超过 250亿元。城镇居民人 口增加的数量远远超过城镇居民住房投资增加的数量。 导致城市 人均居住面积从1949年的4

8、.5m2下降至1978年的3.6m2。一方 面,城镇职工住宅楼破旧不堪,人均住房面积狭小,两代或三代 人拥挤在四五十平米的小房子,居住环境比较差,另方面,单 位内部的住房条件存在差异, 住房分配过程中甚至出现了权力寻 租、以权谋私等现象,造成住房分配人为不合理,其结果是城镇 居民的住房并没有因政府的大包大揽而改善, 反而是住房分配不 公平现象比比皆是,且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也不能令人满意。按理说,政府通过行政手段,给企事业单位划拨土地,进行 基本建设投资,建造住宅楼,解决城镇职工住房问题,是社会主 义优越性的体现,人人拥有平等的、公平性的、公正的权力,享 受政府提供的福利房分配政策。 但是, 由

9、于受到我国行政文化传 统的影响, 公共政策的公平在不经过充分内化的过程中, 过分强调国家权威性, 尤其是缺乏自由裁量权, 使这一时期实施的城镇 职工福利房分配政策的公平性大打折扣, 再加上受到狭隘的部门 保护主义、 单位保护主义以及地区保护主义的影响, 致使政府实 施的城镇职工福利房分配政策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差异化。二)市场取向的城市住房体制变革伴随着我国城市居民数量的急剧增加, 城市居民住房严重短 缺。根据资料统计, 1977 年全国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仅为 3.6m2,比解放初期的居住水平还要低,住房难逐渐成为社会关 注的焦点。 这种状况表明, 政府依靠行政手段不能解决我国城镇 职工的住房问

10、题。 在这种状况下, 政府开始对住房政策进行改革。1978 年,以城市住宅建设工作会议为标志,开始了我国城镇住 房制度改革。 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理论和 实践探索,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不同的阶段:房改探索、提租补 贴、公房出售、建立住房公积金以及住房分配货币化等。第一阶段: 19791985 年,我国城市住房“改革探索”阶 段。1978年,福利性公共住房分配制度逐步转向商品化的住房 分配制度, 一是通过公共住房商品化政策的出台, 体现住房的商 品属性; 二是兼顾住房商品化和福利化, 逐步让居民接受住房政 策的变化。 1980年 4月,邓小平曾就住宅问题发表谈话,“关 于住宅问题

11、,要考虑城市建筑住宅、分配房屋的一系列政策。城 镇居民个人可以购买房屋, 也可以自己盖。 不但新房子可以出售,15 年付清。住宅出售以后,房租恐怕要调整。要联系房价调整 房租,使人们考虑到买房合算。因此要研究逐步提高房租。房租 太低,人们就不买房子了。将来房租提高了,对低工资的职1984工要给予补贴”。为我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提出“城镇住宅建设要进一步推进商品化 试点,开展房地产经营业务”, 基本上确定了住房商品化和市场 化的价值取向。第二阶段: 19861991 年,我国城市住房“提租补贴”阶 段。1986年,国务院成立了“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和“领 导小组办公

12、室”, 确定将住房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作为今后一个 时期住房改革工作的重点。 1987年 7月,选择烟台、蚌埠、唐 山等城市进行“提租发券, 空转起步”试点改革, 在大幅度提高 租金的同时,给予相应的住房补贴政策。 1988 年,在试点城市 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印发了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 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确定了住房改革的总体目标,标志着我 国住房分配制度改革进入了“提租补贴”阶段。公房租金从 0.08 0.13 元 /m2 提高到 1.2 元左右。这项改革方案使得价格机 制对需求调节的作用得以显现。 经过提租改革, 出现了单位多占 住房者退房, 大房换小房和小房换大房等现象, 市场

13、机制的作用 开始凸显。第三阶段: 19921997 年,我国城市住房进入“公积金制 度”阶段。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确定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城市住房分配制度的市场化改革也日趋明显。同年, 国务院制定和颁布了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 对企业住房进行市场化改革, 减轻企业社会负担, 使企业能卸掉 包袱,参与市场化竞争。 1994 年 7 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 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 ,提出要建立以中低收入对象为主 的经济适用房供应体系和以高收入对象为主的商品房供应体系。1995 年,政府推出安居工程,关注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利益, 全国许多城市普遍建立, 住房自有率

14、迅速提高, 我国的住房市场 体系开始出现端倪。第四阶段: 1998-2003 年,我国城市住房进入“货币化” 分配阶段。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 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完善住房商品化、市场化体系,建立 多层次的城市住房供应体系, 彻底结束了福利分房时代。 住房分 配走上了市场化轨道,经济适用房制度及廉租房制度也开始建 立。 200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 知中提出,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要求调整住房供 应结构, 加快商品住房发展, 逐步实现多数人购买或承租普通住房。自此之后,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住房价格上涨过快,尽管 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对

15、住房市场进行供需双向调节, 力图减少住房 政策异变带来的负面效应, 但收效甚微。 从这一阶段的城市住房 政策的变化分析, 在我国社会体制转型过程中, 城市住房政策在 总体上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第五阶段: 2003 年至今,加强宏观调控,建立与强化住房 保障制度阶段。针对房地产市场过热、房价飞涨的现象, 2005 年,国务院 先后出台了关于切实稳定住宅价格的通知和对房地产行业 调控的八点意见,并称“新老国八条”,开始对楼市进行宏观 调控。至 2007 年,政府注意到房地产需求旺盛的关键环节在于 银行贷款, 采取了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 作为对房地产的主要 调控政策, 使得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明显调整。

16、 但通过事后分析发 现,导致这次市场调整的原因除了政策作用外, 国际金融危机的 影响也是重要因素。 2005-2008 年,各收入群体解决住房的主 要途径只有商品房一种选择, 既忽视了中低收入及以下家庭的住房问题, 也没有考虑到全体居民的利益, 政府将城市居民住房纳 度市场化形成以后,城市住房政策逐步转变成为一项经济政策, 背离了作为公共政策的核心价值取向。然而,我国城市现有的住房政策由于过度重视对经济增长的 贡献率,忽视公共利益,背离了住房制度改革的公平价值,没有能够满足社会公众对改善住房权的需求, 从而带来一系列负面效 应。三)住房政策变化中的伦理问题在 1978 年实施住房制度改革之前,

17、住房一直被视为一种福 利政策, 以实物方式近似无偿地分配给城市职工使用。 由于城市 居民对住房的需求基本不受支付能力的制约, 20 世纪 80 年代以 来,城镇居民人人申请住房,似乎是公平的、平等的,但其实存 在着明显的差别。 比如,有人要,能得到房; 有人要,得不到房; 有人占据三五套住房,有人老少三代同居一室。非但如此,在统 收统支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各企事业单位可供分配的住房数量主 要取决于住宅建设资金的多寡, 而各单位的住宅建设资金的数量 取决于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 由于政府拨给不同单位的住宅建设 资金差距较大, 也造成了职工住房苦乐不均, 既有悖于政府实行城镇职工福利住房政策的初衷,

18、 又有失公平、 合理的城镇职工住房政策的经济效应, 而弱化了社会公平需要, 社会财富在房价的 驱动下不断向富人聚集,从而加剧贫富分化的程度。据统计, 2000-2009 年,我国基尼系数突破 0.4 的警戒线,从 0.412 逐 步增大到 0.458 ,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2008-2009 年, 20%的最低收入者、 20%的中等偏下收入者和 20%的中等收入者的 房价收入比都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房价收入比, 特别是最低收入者 的房价收入比达到 20:1 左右,也就是说,这部分人要花 20年时间来购买一套商品住宅。 与最低收入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高 收入者,这部分人群平均只要 35 年

19、时间就可以购买一套商品 住宅。在此种状况下,富人占有大量的住房资源,而这些住房资 源往往是空置的, 出现了严重的浪费, 不仅造成了住房资源分配 实际上的无效率和不公平, 而且与建设节约型社会也是背道而驰 的。在住房市场化政策的影响下, 公共政策的公平价值严重缺失, 一方面,政府、社会只注重当前利益,导致住房政策的分配偏重 于富人住房水平的改善, 而忽视了弱势群体的利益, 公共政策的 服务对象发生错位, 进而出现很多负面效应, 造成社会贫富差距 逐步增大,给社会稳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政府、社会只注重 于当代人的利益, 而忽视了后代人的利益, 剥夺了后代人与当代 人平等享有住房资源的权利,这对后

20、代人来说,是不公平、不合 理的,造成了代与代之间的不公平。住房政策的市场化改革,政府财政拨款并没有取消。 1995加到 774.8 亿元, 15 年间增加了 712.5 亿元。住房分配不公平 还体现在各级财政拨款的差异, 单位可供分配的住房数量主要取这是决于住宅建设资金的多少及政府的财政拨款, 这也造成了职工在 住房问题上的分配不均, 有悖于政府住房政策的公平标准。住房分配制度改革没有预料到的一个后果。三、和谐社会建设中城市住房公共政策的伦理回归公共政策的伦理缺位是指在公共政策中蕴含的自由与权利、民主与法治、正义与公平、责任与服务等的伦理价值没有在政策 中充分体现,公共政策中的某些伦理、道德的

21、要求没有到位,从 而造成政策伦理缺失,如地方政府为了弥补税收不足, 将土地出 让视为其“第二财政”,扭曲了政府的政策导向,造成政府信任 缺失。而公民参与渠道不畅,信息传递“失真”,更难以反映公民的真实意愿,进而导致公共政策的公平价值受到挑战。 中央对 这些问题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 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实现着城市住房政策向公共政策的伦理回归。在今后的城市住房公共政策改革中, 必须进一步体现社会 公平正义的原则,实现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为了实现这一 目标,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必须受到关注。(一)始终关注利益的公平分配,实现公共政策价值追求罗尔斯认为,公平、正义实质上

22、是一个社会的基本结构问题,是一个社会合理分配权利和价值的基本原则。 住房政策追求的价 值本应是对社会期望的适当回应,在其制定过程中应当体现公 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同时考虑到住房政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 问题,公平分配社会财富。对于公共政策来讲,因政府对社会公 共事务的管理,手中掌握着巨大的权力,享有对社会资源的支配 权,且由于权力本身的扩张性,公共政策存在着恣意的可能性,因而现代社会需要对这种权力进行适当限制, 尤其是公共政策所 做出的具体决定直接针对特定的个体, 其决定势必直接影响到个 体权利。所以说,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利益分配应按照不 同原则和方式进行。当人们的利益关系得到满足或者包含

23、的一切 合理要求有实现的可能性时, 人们就会感觉到公正;当人们的利益关系能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动力时, 这种政 策在客观上也就实现了公共政策的公平、正义。因此,应发挥住 房政策及其土地资源的引导、分配、协调和控制等功能,使政策 对住房市场的利益调整与协调机制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二)培育公民的公共伦理,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公民伦理是以民主参与、多元融合与平等商谈为特征的现代 公民社会的产物。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目标,以现代政治国家为背景和基础的一种公共生活中的伦理规范。 它是人们在公共生活或公共交往中提出的那些有效性要求。 随着公共利益外延 的不断扩大,公众政治参与日益成为行政决

24、策实现公共利益的基 础。因此,要保证和实现住房政策的公共性,在保障和实现公共 利益价值取向的同时,还须有效提升住房政策决策过程中的民主 参与,使社会公众逐步融入政策过程中, 保证住房政策符合全体 公众的价值追求,这既是住房政策公共性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同时也是培养公民伦理的有效途径。 根据目前我国的国情,公民 参与意识不强,多元参与机制不健全,参与渠道不顺畅,因此政府和社会应积极培育全体公民的参与意识, 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与话语权,并且建立低收入群体的政策参与保障机制, 让全体公民 能够通过更多更灵活的方式,参与到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评估过程中,这既是住房政策公共性价值的体现, 同时也保障了全体公

25、民参政、议政、监督政策的实现。(三)加强制度伦理建设,建立富有弹性的住房政策体系所谓制度伦理,是指在制度中蕴含的民主与法制、 自由与权 利、正义与公平、责任与服务等伦理理念在制度安排中的充分体 现,并使这些制度伦理规范、道德要求服务于政策体系。现实中 住房政策的价值目标应当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即在经济增长、 社会贫富差距拉大时,住房政策应向公平目标回归, 能够考虑到 全体公民的利益;在经济低增长、社会贫富差距较小时,住房政 策应向积极效率目标回归, 保持经济发展的速度,促进城市居民 住房水平的提高。因此,住房政策应在统筹考虑效率与公平双重 价值的基础上,完善动态的住房政策调节机制, 适应社会发展的 需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