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99.91KB ,
资源ID:1044381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4438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课程与教学论各章节练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课程与教学论各章节练习题.docx

1、课程与教学论各章节练习题课程与教学论各章节练习题第一章 绪言一、填空1.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 与 ,其宗旨或任务是( )、( )和( )2.人类早期的课程与教学思想,主要是基于( )提炼出来的3. 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 。5.教学论学科的形成,大概在 世纪。1632年,捷克人夸美纽斯的 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6.1806年赫尔巴特的 的发表,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发展成熟的标志。7.“传统教学论”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流行于世界各地的 教学理论;而“现代教学论”则以 教学理论为代表。8.人们常把杜威教学理论的特点概括为( )、( )和(

2、 )。与此相对,赫尔巴特教学理论的特点是( )、( )和( )。9. 20世纪50、60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人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其中,有代表性的教学论流派有:美国斯金纳的( )、布鲁纳的( ) 、布卢姆的( )、罗杰斯的( )以及新近流行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苏联赞科夫的( )、巴班斯基的( )、阿莫纳什维利等人的合作教育学;德国瓦根舍因的( ),等等。10.20世纪初期,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课程论应运而生。一般认为,美国学者( )1918年出版( )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11. 泰勒总结了“八年研究”的成果,于1949年出版 ,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基本问题,即(

3、)、( )、( )和( ),建立起了著名的课程编制的泰勒原理,即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1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是( )。二、简答题1.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2.简述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第二章 课程的基本理论一、填空1. 在英语国家,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 一文中。2. 美国课程论专家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实施有五个层次,即( )、( )、( )、( )和( )。3. 最早的教育内容是原始社会人们( )和( )的诸项内容。4.在我国,古代课程一直延续到( )。5. 我国带有现代色彩的课程最早是在( )里诞生的6. 现代课程的两个基本类型包括( )和(

4、 )。7. 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的角度而划分的课程类型包括( )和( )。8. 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包括( )、( )和( )。9.( )主要指正式课程以外的任何一种或全部的教育活动,比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班级活动等。10. 将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综合设置为一个学科的课程,就叫( )。11. 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包括 、 、 。12.西方古代主导课程是古希腊的“七种自由艺术”,即 、 、 、 、 、 、 。13. ( )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所谓悟性或理性能力、思维能力。14.( )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应当是教给学生对生产、生活实际有用的知识,至

5、于能力的培养则是不太紧要的事情。15.( )主要指正式课程以外的任何一种或全部的教育活动,比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班级活动等。16. 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 )年间。 17. 学生必须接受“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受过这种教育的人因为有广博的知识和理性的能力,将来也是适应力最强的、对未来作了最充分准备的优秀公民和劳动者。秉持这种观点的人在课程类型上倾向于( )。18.倾向于从知识本身的逻辑出发,突出强调知识自身的需要和价值的课程类型是( )。二、简答题1.什么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内容(组成部分)有哪些?2.影响课程发展的内部因素是什么?三、论述题1.什么是课

6、程?你如何定义课程?2.试述课程计划。 3.试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含义与优、缺点。第三章 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一、填空1.( )价值取向的课程目标主要反映学科的固有价值;( )价值取向的课程目标主要反映课程促进个体成长的价值;( )价值取向的课程目标主要反映课程的社会性价值。2. 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认为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主要有四种类型,即( )、( )、( )和( )。3. ( )是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对课程进行总括性和原则性规范和指导的目标,对各门学科都有普遍的指导价值。4.( )是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自身所

7、发生的行为变化。5.( )是指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课程目标。即目标不是预定的,更关注过程。6.( )是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的个性化表现,追求学生反应的多元性,而不是反应的同质性。7.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包括( )、( )、( )和( )。8.施瓦布把( )、( )、( )和( )看作课程组织的四大要素。9.课程内容组织的取向可分为( )、( )、( )和( )。10.当代课程改革越来越倾向于采取( )的课程组织方式。11. 泰勒提出了“怎样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问题,确定了课程内容组织的基本标准与规则,即( )、( )和( )。12 ( )又称纵向组织、序列组织,是指

8、将各种课程要素按纵向的发展序列组织起来。这是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组织原则,强调学习者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13. 泰勒认为,( )的基本标准是“连续性”和“顺序性”。14.( )就是把一门课程的内容采取环环紧扣、直线推进、不予重复的方式进行排列15.( )又称圆周式,是针对学习者的接受能力,按照繁简、深浅、难易的程度,使一门课程内容的某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螺旋上升。16.课程结构的( )是当代小学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的最明显特色。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小学阶段以( )为主。18.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是( )。二、简答题1. 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2.

9、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包括哪些?第四章 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一、填空1. ( )就是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执行、开发和维护的动态过程。2. 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包括( )、( )、( )和( )。3. ( )取向的特点是完全信任课程专家的学术权威,认同课程计划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无条件地接受方案,不假思索地忠实执行方案。4. ( )取向把课程实施视为一个连续的动态发展过程,是课程设计者和课程实施者互动协调的过程。5. 持( )取向者认为课程实施是师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共同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计划是创生经验的工具或参照系。6. ( )取向的特点是对课程计划的重要性和意义持怀疑态度,对新课程

10、计划的预期目标缺乏信心,具体教学行为游离于新课程计划之外,你改你的,我教我的。8. 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是( )。16.( )是在课程实施之前,为预测学习者已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准备程度而做的评价。17.( )是指搜集数据资料,采用教育测量与统计、模糊数学等方法,用精确数字进行描述从而对评价对象做出结论的评价。9819.课程评价的对象包括( )、( )和( )。21.( )是教科书的主题核心部分。第五章 校本课程开发一、填空1.( )是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在我国,特指在国家基础课程计划中预留出来的、允许学校自主开发的、在整个课程计划中占(

11、)的课程。2. 泰勒提出了一个简洁明了的确定目标的理论学说。有学者将其概括为:“三个来源”、“两个筛子”。其中,“三个来源”是指( )、( )和( ),“两个筛子”则是指( )和( )。3.在对泰勒的目标模式进行分析和批评的基础上,斯滕豪斯提出了课程开发的 。4.在施瓦布的课程开发的实践模式中主要运用的课程开发的方法是 。二、简答题1.简述泰勒的目标模式。三、论述题假设某小学要求你给学生开设一门选修课,你将会怎么做?第六章 教学的基本理论一、填空1.( )就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2.教学的基本要素包括(

12、)、( )和( )。3.现代学生观包括( )、( )、( )和( )。4.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 )。5.现代教学最初萌芽于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在(19)世纪形成基本体系。6.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了 ,首次描述了现代教学的基本形态。7 我国现代教学体系的创建,始于 ,最初是从西方引进过来的。二、简答题1.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三、论述题1.什么是教学?你如何定义教学?2.试述教学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第七章 教学目标一、填空1.( )是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标准和任务的规定或设想2.教学目标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实现的共同目标,既是( ),又是( ),最终表现为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学

13、生身心的预期变化。3.布卢姆于1956年出版专著 。4. 布卢姆认为,各种意识水平都可用行为形式表现出来。他把意识水平区分为三个领域:( )、( )和( )。5.认知领域的目标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分为六个层次,即( )、理解、( )、( )、综合和( )。6.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它由教育宗旨决定,包括学科目标、( )、课时目标、( )四个层次,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7. 在宏观上,与课程目标相对应,一般教学目标的编写有三种表达方式:即( )、( )和( );在微观上,则呈现为( )教学目标。8.内容点教学目标的编写,首先要搞清楚内容点教学目标模型,其次要对( )。二、简答题1.内容点教学目标

14、设计的基本步骤?2.小学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哪些?3. 教学目标设计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三、案例分析案例1:花的勇气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大片大片的草地上,只是绿色连着绿色,见不到能让人眼前亮起来的明媚的小花。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我对驾车同行的小吕(l)说:“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ln),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小吕听了,将车子停住,把我领到路边一片非常开阔的草地上,让我蹲下来扒开草好好看看。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l)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

15、使劲儿,就会齐刷(shu)刷地冒出来“什么时候才能冒出来?”我问。“也许过几天,也许就在明天。”小吕笑道,“四月的维也纳可说不准,一天一个样儿。”当天夜里,冷雨伴着凉风下了起来。后来的几天,雨时下时停,太阳一直没露面儿。我很快要离开维也纳去意大利了,小吕为我送行。路上我对小吕说:“这次看不到草地上的那些花儿,真有点儿遗憾,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小吕驾着车没说话,大概也有些为我失望吧。外边毛毛雨把车窗遮得像拉了一道纱帘。车子开出去十几分钟,小吕忽然对我说:“你看窗外”隔着雨窗,看不清外边,但窗外的颜色明显地变了,白色、黄色、紫色,在车窗上流动。小吕停了车,伸手拉开我这边的车门,未等我弄

16、明白是怎么回事,便说:“去看吧你的花!”迎着吹在脸上的细密的、凉凉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p)满了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资料来源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要求:请编写本课的教学目标。案例2:(资料来源:北师大版

17、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二年级上册)要求:请编写本课的教学目标。第八章 教学模式一、填空1. 教学模式是西方在20世纪70年代后兴起的一个术语,以1972乔伊斯和韦尔出版 为标志。2.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创造了一种以对话为主的教学实践形态,一般称之为( )。3.夸美纽斯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策略和原则上强调( )、( )、启发儿童的学习愿望与主动性原则和巩固性原则。4.赫尔巴持的教学摸式在教学程序上,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理论,认为教学有四个基本阶段,即( )、( )、( )和( )。5. 杜威的教学摸式在教学程序上,强调完整的教学过程需要经历五个具体步骤,即( )、确

18、定问题、提出问题、( )和( )。6.当前值得关注的几种教学模式包括( )、( )和( )。7.教学模式项城的途径包括 和 。二、简答题1.教学模式的结构与特点是什么?2.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第九章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一、填空1. ( )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2. 语言性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谈话法、( )和读书指导法等;直观性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和( )等;实践性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 )、和( );研究性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发现法和( )。3.( )是历史最悠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4.(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给学

19、生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以此使小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5.(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6.( )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方法。7.( )是指师生教学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设备。8.根据教学手段作用的感觉通道分类可以将教学手段可分为( )、( )、( )和( )。9.以人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手段包括( )、( )、( )和( )。10.以物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手段包括( ) 、( ) 、( )和( )。11.

20、发现学习法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12.斯金纳题材股的教学方法是 。13.魏书生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的一中语文教学方法是 。二、简答题1.选择教学手段应遵循的原则?三、案例分析案例1:例如,有位教师在讲导管功能时,他事先把带叶的枝条插入红色溶液里,放在温暖而有阳光的地方晒几个小时。上课时,将枝条一段一段剪下来,分到学生手里。他一边讲、一边提问;学生一边剥、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回答。他们观察到枝条的皮没有变红,中间的髓也没有变红,而是木质部变红了。学生看了书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木质部里有导管,能输送红色溶液。有的同学还看到叶子也变红了。这样,学生就搞清了导管有输导水和无机盐的功能。

21、问题:请问教师在这节课中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这样做效果如何?案例2:例如,有一位教师进行植物的果实的教学。课前曾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是果实的带到教室里来。学生带来的有梨、苹果、香蕉、花生、核桃、葵花籽、胡萝卜等。上课一开始,学生就对胡萝卜是不是果实,进行了激烈争论,双方谁都说服不了谁,气氛异常活跃。教师因势利导指出:“当你对一个事物拿不准的时候,你就幸一个和它相类似的东西和它比较,看它们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答案就容易找出了。他拿起一个苹果和一个梨,问道:“它们有哪些地方相同呢?为什么都叫它果实呢?” “都能吃。”一个学生回答。“能吃,对。但不一定所有的果实都能吃。”教师说。 “都是树

22、上长的。”又有一个同学说。“苹果和梨是树上长的,但不是所有果实都长在树上,花草也有果实。”教师说。“都是开完花结的果。”又一个同学说。教师立即加以肯定。“都有核”一个学生猛然想起,脱口而出。“是吗?那就要观察它们的构造了。”教师说:“好,切开来研究研究。”切开后,教师问:“那核儿是什么?知道吗?” “是种子。”同学们回答。教师说:“它的内部构造都有种子,种子是繁殖后代的。那么种子以外这一大部分叫什么呢?”“叫果肉。”一个同学答。这时,教师总结:“对,平常我们叫它果肉,最外面一层叫皮。但科学的叫法,把种子以外的都叫果皮。我们都知道开花结果,果实都有两部分,就是果皮和种子。是不是果实,主要看里面有

23、没有种子。”又问:“胡萝卜里面有没有种子呀? “没有种子,不是果实。”学生回答。问题:请问教师在这节课中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这样做效果如何?第十章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评价一、填空1.( )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2. 最早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3. 17世纪,教育家( )总结了前人和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在 中第一次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为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4.( )通常称作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我国

24、目前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国际上最通用的教学组织形式。5.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主要是:( )、( )、( )、( )和( );而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看,教学工作包括( )、听课、( )、练习和( )等基本环节。6.( )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关键。7.根据教学任务不同而把课区分为( )和( )。8. 一般来说,综合课的结构大体如下:( )、( )、( )、( )、布置课外作业。9.( )是依据一定标准,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10.根据教育评价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把教学评价分为

25、( )、( )和( )三种类型。11.( ) 一般在教学前进行,目的是分析学生的起点行为,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12.( )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进展情况的重要方式,又称诊断进步评价或进展评价。13.根据评价标准的不同,可以把教学评价分为( )和( ),前者以评价对象所处的群体为参照系,后者是以理想或固定的目标为参照系。14.( )又称为自然主义评价方法,是通过自然调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的评价方式。二、简答题1.什么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与不足表现在什么地方?三、论述题1.备课的意义及基本要求?2.一节好课应具备哪些基本要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