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表格式 科学 教 案 苏教 版六年制 三 年级 科学学科 第 一 册学校 教师 海安市城东镇南屏小学 年级 学科集体备课组2018年9月第 一 册 科学 学科全册备课(教学计划)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在科学探究的对象上以认识事物的现象和事物的变化为主,在过程与方法上以观察与测量为主;在探究水平上以引导性裸究为主。根据标准的内容要求,安排了如下几个主题单元: 一、我们都是科学家 二、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三、生命之源水 四、它们是什么做的 五、提出问题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是起始年级的课,以一种新的面貌呈现给学生科学学习,这将是一个什么样的课程呢?我们应牢牢把
2、握住一个宗旨每一个孩子都是科学家,要让他们亲身经历科学的发现,动手做科学,动脑思考科学,动口表达交流自己对科学的理解。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事事通明皆科学。不仅要了解科学的结论,更要重视研究科学的过程,从过程中悟出科学的真谛。 第一单元只有两课:第1课“科学是”从课题上就可以看出是让学生回答“科学是什么”的问题,对这样的问题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回答,学生们也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说明。教材的意图是通过一个“吹肥皂泡”的游戏,让他们首先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认识到科学无非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对“科学”最简捷、最概括的解释,科学家们整天干的事也就是这些。第2课进一步引导学
3、生理解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的故事为例,知道科学家是怎样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并通过玩玩具训练学生学会提问题,初步了解从提出问题到得出结论的简单过程。所以第一单元的任务就是从提问题开始把学生带人科学的殿堂: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这一单元是根据标准中关于“生命世界”的内容标准的相关要求编写的。使学生关注身边的有生命的物体留心观察,进行比较,把有生命的物体与无生命的物体加以区别,从而理解生命的本质、生命现象的意义。同时认识周围更多的动植物,感受生物的多姿多彩能进行简单分类。在这一单元里,我们渗透了“相似理论”,这是中科院著名科学家张光鉴研究员创建的科学教育理论,以提高小学生
4、的科学意识和思维能力。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这一单元是根据标准的“物质世界”中关于“水”的内容标准编写的。让学生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水域污染的主要原因,并且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 本单元共有4课。 1生命离不开水 2观察水 3神奇的水 4地球上的水 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这一单元是根据课程标准“物质世界”中关于材料的内容标准编写的,要使学生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材料制成的,如木头、金属、塑料、纸、纺织品等,并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地发明新的材料。知道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
5、认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自觉做好物资回收工作。教学目标这一册的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教材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注意选择对学生发展具有更大意义的典型经历活动,并且再活动方式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也注意了典型性,使学生再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可获得更大的发展。同时,这册的教材更注重整体效益的结构,更有利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探究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教材强调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1、 初步体验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活动。2、 培养学生对科学观察的理解。3、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4、 发展学生科学的判断能力。5、 写好观察记录和撰写报告
6、。6、 学生能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7、 积极地把学生学习科学的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科学的实践活动。8、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并养成积极探索科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措施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还是比较小,他们虽已初步学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但自制力较差,学得快,忘得也快。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他们来说更为重要。首先要培养他们听的习惯,包括听老师讲和听其他学生讲的习惯。其次要培养他们说的习惯,包括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再次要培养他们作业的习惯,包括认真按时地完成作业、书写端正、不懂就问。2让学生学会观察
7、。该册的教材最主要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学生能在平时的观察活动知道科学的观察的步骤,在观察中慢慢的积累观察的经验。例如第一单元的观察活动主要定位在对观察活动的初步体验、扩展学生的观察内容和方法,并促进他们能动地观察。第二单元是让每个学生尝试性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和运动速度,在发现观察对象更多的观察内容方面、描述的重点方面有所发展。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这一册的科学活动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很多,虽然不需要学生操作很复杂的东西,但也要求学生能完成一定量的操作过程。在让学生完成观察活动的同时,也逐渐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是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动手操作的。4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逐渐
8、培养创新的思维能力。这册的教材不仅注意从小学生的现有经验出发,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喜欢科学课,建立起学生科学的信心。同时在平时的观察活动中,要慢慢逐渐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的思维能力。学情分析研究性活动专题综合科评价改革实验综合科作业评价改革实验20112012学年上学期教学进度安排表周次教学内容及活动课时数1第一单元1、科学是222、做一位小科学 23第一单元讲评第二单元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24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2.3)252、校园里的植物3、校园里的小动物264、植物动物人 27第二单元讲评第三单元 1、生命离不开水282、观察水3、神奇的水294、地球上的水 210
9、第三单元讲评第四单元1、常见材料2112、纸3、纺织材料2124、金属2135、塑料214第五单元1、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2152、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216准备期末测试217单元备课第一单元课题:我们都是科学家第 页至第 页单元分析我们都是科学家单元从“理”和“行”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在认识活动的基础上认识科学,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经历科学探索的历程,使学生在理性上知道什么是科学,在感性上感悟科学。本单元第一部分侧重于理,第二部分侧重于行。第一部分从理性上引导学生懂得科学的外延,打破科学的神秘感,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感觉到科学其实并不遥远,科学就在他们身边。要让学生在接触这门课之初就能初步感知科学是什么
10、,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为后续整套教材的学习打下基础,起始一个科学探究的良好发端。第二部分指导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体会科学的外延,从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动手实践到得出结论,使学生感悟到,“我们也能做科学”。从这一单元开始,学生们将带着成长过程中已有的一些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进入到科学学习当中。他们对科学是什么也许还不是很清楚,但是每个孩子在刚刚懂事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他们充满好奇心,缠着大人问这问那,不断地提出问题。想要了解事物是如何发展变化以及这个世界的存在方式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在最基本层次上,科学讲的就是这个。科学家只不过是一些专业人员。科学家的内心活动实际上与孩
11、子们的一样。他们所从事的研究,孩子们都能够自然地做出来。因此,本单元以儿童自身发生的“小”事情为切人点,以“我们都是科学家”为题,通过“小实验”、“读科学家的故事”让孩子们热爱科学、喜欢科学,喜欢科学课。教学目标我们都是科学家是科学课学习的绪论单元。本单元教学内容是依据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关于“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的相关要求而设计的。第一课是科学是什么,是学生对科学是什么建立感性认识的第一课。科学是什么,因为我们要讲的是科学课,那么首先要给孩子解答一个问题,或者孩子们脑子里会想到一个问题,科学是什么,什么是科学。对于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我们要给
12、三年级的小学生要讲科学是什么,要用非常浅显的、学生可以理解的、最简单的一种解释。科学无非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我们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所做的事情无非是他们提出个需要探索需要研究的课题,或者说问题。问题提出以后,科学家会对这个问题作出各种各样的分析与假设,提出各种各样预想或猜测,根据这些假设与猜想,科学家所做的大量工作就是收集资料,搞试验,搞观察,搞研究。这一系列活动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科学家要拿出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对这个问题给予解答,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所以我们分析科学是什么,无非就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重点难点教学措施第一部分:强调以亲身经历来理解科学。第一个问题将学生带入情
13、景,让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打破科学的神秘感,从而亲近科学。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看插图,打开思路。学生说得不够准确,教师可以告诉他们。学生可以说教材上的内容,也可以说自己有关部的故事经历,重点引出他们的好奇心。教材上给出好多画面,这个图画是启发孩子,这些都是科学。比方说,科学家用显微镜观察啊,有的科学家在农田里观察,进行科学研究,医生给孩子看病,其实这里面就有科学,象人造卫星的发射,这一系列,是引发孩子的一个话题,问题是让孩子自己去充分的发散,让他去联想,还有哪些是科学,还有哪些里面包含着科学,第二部分:做类似科学家曾做过的实验,读科学家的故事,进一步理解科学是什么。领会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领会科
14、学是什么。教师讲清如何操作,介绍视觉暂留的意义。通过让孩子们回忆自己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动手做小实验、阅读琴纳和牛痘的故事,打破科学神秘感,拉近科学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从内心深处感觉到科学其实并不遥远,科学其实就在身边。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就是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分析与解释,交流与质疑,结论与拓展的过程。第一节课教学内容不多,但是引发孩子兴趣,提高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是这节课的重点。第二节课我们可以让他进一步去体会科学是怎么回事,第二课的课题是“做个小科学家”, 这样我们就让孩子亲手经历一次象科学家那样研究科学,让孩子知道每一个同学都是科学家,并不是说大科学家是科学
15、家,让他知道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学习当中、游戏当中,里面也有科学。计划用课时及课时安排: 5 课时 第 一 课时 课题科学是课型新授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2、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教学方法演示法 讲解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活动准备课本图片活动过程导课: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科学”课。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板书课题)一、讨论“什么是科学?”二、图上的科学家正在做研究
16、。那么是否做研究只是和科学家有关系?三、提示看课本第三页,利用学生们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并引导学生的研究意识四、琴纳和牛痘的故事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寻找证据得出结论讨论找一找我们身边哪里还有科学?小结:谈谈收获讨论“什么是科学?”(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翻开教科书开阔一下视野)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通过故事讨论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 活动拓展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说说科学是什么板书设计科学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寻找证据得出结论教学反思 第 二 课时 课题科学是课型新授第2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2、小组合作,
17、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教学方法演示法 讲解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活动准备课本图片活动过程导课:今天我们也学着科学家一样,来做一个科学家曾经做过的实验。将实验材料分发给每一位学生。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将教材第6页中的小人画到纸张上。学生作画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两张纸上的小人的大小、动作要基本保持一致,并且脸部表情对比要强烈。发现小人的脸部表情不断变化,就像会动,在做鬼脸一样。原理解释:1824年,英国医生罗吉特通过类似的实验研究,发
18、现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电影就是根据这一发现的原理制作的。三、探究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学生绘画完成后,按照书上所说的游戏方法,动手实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现在你对科学有什么想法? 活动拓展板书设计科学是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做一名小科学家课型新授第3课时教学目标能够从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活动中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 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受自己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研究活动的相似之处。教学难点:找出降低重心使物体平
19、衡的方法。教学方法演示法 讲解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活动准备曲别针、卡纸等。剪刀、彩笔、夹子等;课前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科学家的资料。活动过程(一)、会站立的纸鹦鹉导入:1、教师出示会站立的纸鹦鹉。2、谈话:今天科学课老师带来了一只纸鹦鹉,它能够站立在老师的手上。好玩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呢?(二)、探究活动:活动一、制作纸鹦鹉,探究其中的奥秘。1、教师介绍做纸鹦鹉的材料。4、引导学生思考:鹦鹉为什么能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怎样才能让鹦鹉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 新课标第一网 5、分组试验,商量可行办法。(提示:把想到的办法简单记录在活动记录纸上。) 6、分组汇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简
20、便性。 7、教师做整个活动的总结。活动二:想办法让更多的东西“站在”手指尖上。 1、提问:除了让纸鹦鹉站在你的手指上,你还能让其他东西(比如:铅笔、尺子等)也站在你的手指尖上吗?3、谈话:别上回形针试试,换作夹子试试。4、交流发现,寻找相似之处。(1)、提问:刚才大家在研究其他物体是否能站立时有什么发现呢?(3)、谈话:同学们想想看今天我们科学课上是如何去研究的?课后继续研究怎样让更多的物体站起来。(三)、总结拓展。1、讲述:科学研究是个复杂的过程,有些结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出的,有些甚至到现在都内有得到准确的答案。比如:2、谈话:运用大家发现的原理,可以让许多物体“站”起来,你能利用这个原理
21、制作一个玩具吗?3、你们准备怎么做?做之前需要准备些什么?4、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巩固课中的学习发现。 2、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指导。3、尝试:让纸鹦鹉站在自己的手指或是纸环上。(或成功或失败) 2、学生分组活动。 (2)、学生交流、汇报。 活动拓展下节课把制作好的玩具带到班上来,交流大家制作的方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单元备课第二单元课题: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第 页至第 页单元分析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这一单元是根据标准中关于“生命世界”的内容标准的相关要求编写的。使学生关注身边的有生命的物体留心观察,进行比较,把有生命的物体与无生命的物体加以区别,从而理解生命的本质、生命现象的意义。同时认识周
22、围更多的动植物,感受生物的多姿多彩能进行简单分类。在这一单元里,我们渗透了“相似理论”,这是中科院著名科学家张光鉴研究员创建的科学教育理论,以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思维能力。教学目标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知道常见
23、动物的名称。了解更多的动物种类,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能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认识几个大类动物的特征,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并能根据这些特征,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归类。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有生命物体具有的共同特征。初步了解植物在形态方面的一些特征。概括小动物的特征。教学难点:在寻找到的物体中找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找出植物的相同之处;围绕小动物如何开展探究性活动找出植物、动物、人的相同与不同。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教学措施计划用课时及课时安排: 8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第二单元 我眼里的生命世界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课型新授第6课时教学目标知
24、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新-课-标-第-一-网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有生命物体具有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在寻找到的物体中找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教学方法演示法 讲解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活动准备1、教师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校园内)。2、观察记录纸。3、调查用的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活动过程引入:你喜欢
25、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想去观察吗?怎样观察一棵大树。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三、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四、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一、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
26、,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活动拓展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板书设计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小鸟、蚂蚁、青苔、小草、大树等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2)课型新授第7课时教学目标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
27、世界。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有生命物体具有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在寻找到的物体中找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教学方法演示法 讲解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活动准备纸、拓印捡来的树的果实活动过程导课:上节课我们一起到校园中观察了生物,同学们主要对大树进行了观察,大树的树干上、树枝上、树叶上、树根下,各个地方都有生物,我们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一、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用动作比划树冠的形状。用手比划树干有多粗。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二、观察、
28、描述树的其他方法你看到的树皮是怎样的呢?你用什么办法把树皮给同学展示一下。教师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小结:用画画,拓印做记录,搜集实物标本等方法,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三、大家都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 告诉同伴你观察到的那棵树是怎么样的? 画一画,你所观察到的树的叶子,大树。展示一下你捡来的树的果实。学生到校园内拓树皮。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 活动拓展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 三 课时 课题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3)课型新授第8课时教学目标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29、。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有生命物体具有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在寻找到的物体中找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教学方法演示法 讲解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导课: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观察大树和讨论,大家对于大树这种植物已经了解得较为透彻了。下面请大家说一说你在校园内的观察中,还看到了哪些生物?讨论我们观察到了这么多的动物和植物,大家为什么认为它们是有生命的呢?生物名称发现地点青蛙、蚂蚱校园围墙边 它们能长大。它们的生长都离不开水。它们都需要养料。它们都对刺激有反应。生物体有生命特征和生命需求两类,引导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