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1.59MB ,
资源ID:1043000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4300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末章节测试习题9.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末章节测试习题9.docx

1、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末章节测试习题9章节测试题 1.【答题】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朝规定诸侯于宗庙祭祀时奉献一定量的黄金,称为“酎金”。皇帝坚持这项规定主要用意并不在予增加经济收入,而是要观察王侯们是否俯首听命、尊祖敬宗。所以,西汉政府对“酎金”的数量和质量有严格要求,一旦不足,“王削县、侯免爵”。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就出现了因为“酎金”不纯,106名列侯爵位被削夺的大案。摘编自郭献功汉代的“酎金”与“酎金案”(1)材料一中汉武帝制造酎金”案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相同的目的,汉武帝在政治上还采取了什么举措?

2、材料二:注:图1为西汉铜币五铢钱,字体清晰,重量实为五铢,不易盗铸。图2为西汉郡国齐国的铁官使用的封泥,是检验产品的证明。图3为西汉盐官、铁官分布图(2)根据材料二,简述汉武帝在经济方面的措施及其作用。材料三武帝是个雄才大略之主,很想内兴文治,外耀武功。于是立五经博士,表章六艺罢黜百家。又北伐匈奴,西通西域,南平阈越、南越,东北并朝鲜,西南开西南夷。一时武功文治,赫然可观。吕思勉给大家看的中国通史(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武帝在思想文化和军事上巩固“大一统”的措施。(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大一统”的理解。【答案】(1)目的:削弱诸侯国势力,减轻诸侯国对中央政府的威胁。措施: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3、;建立刺史制度。(2)措施:将地方的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株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铁官营、专卖。作用: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为汉武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3)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罢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安兴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为教材。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巩固了边疆安全,维护了政权稳定。(4)中央政府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各方面进行统一领导,形成高度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或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分析】本题是对汉武帝大一统的知识考查。【解答】(1)依

4、据材料一的“汉朝规定诸侯于宗庙祭祀时奉献一定量的黄金,称为酎金。皇帝坚持这项规定主要用意并不在干增加经济收入,而是要观察王侯们是否俯首听命、尊祖敬宗。所以,西汉政府对酎金的数量和质量有严格要求,一旦不足,王削县、侯免爵。”可以归纳出汉武帝制造“酎金”案的目的是:削弱诸侯国势力,减轻诸侯国对中央政府的威胁。为了削弱诸侯国势力,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还建立刺史制度。(2)根据材料二图片信息“图1为西汉铜币五铢钱,字体清晰,重量实为五铢,不易盗铸。图2为西汉郡国齐国的铁官使用的封泥,是检验产品的证明。图3为西汉盐官、铁官分布图。”可以概括汉武帝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有:将地方的铸币权收归

5、中央,统一铸造五株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铁官营、专卖。这些措施的作用: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为汉武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3)根据材料三的“于是立五经博士,表章六艺,罢黜百家。又北伐匈奴,西通西域,南平闽越、南越,东北并朝鲜,西南开西南夷。一时武功文治,赫然可观。”可以概括汉武帝在思想文化的措施是:接受董仲舒“罢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安兴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为教材。在军事上的措施是:派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巩固了边疆安全,维护了政权稳定。(4)依据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和作用,我认为

6、大一统的含义是:中央政府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各方面进行统一领导,形成高度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2.【答题】经济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汉书张骞传材料三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糸,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立了基础。材料四当时的江南地区,大量荒地

7、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进步。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紫荣。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材料三、四均摘编自统编七年级(上)教科书(1)分别写出材料一中两种农业生产工具的功能。(2)材料二中张骞“凿空”西域展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立了基础”?(4)分析材料四中江南经济繁荣的原因。(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古

8、代经济发展的因素。【答案】(1)图1楼车是汉代出现的播种工具,提高了播种效率。图2翻车是三国时改进的灌溉工具,可以连续将低处的水提升到高处,便利灌溉,还可以用来排水。(2)精神品质:为祖国建功立业的决心和有胆、有识、有行、有恒的个人素养;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直面国境,矢志不渝的坚强意志等。(意思相近即可得分)张赛出使西域使得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3)实现局部统一;各国重视经济发展;民族关系改善;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等。(4)原因: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江南优越的自

9、然条件;江南地区社会安定。(5)社会安定;统治者的重视;国家政策的推动;生产技术的提高;先进的生产工具;人口迁徙;劳动力增加等。【分析】本题是对经济重心南移和南方经济发展知识考查。【解答】(1)材料一中两种农业生产工具是耧车和翻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楼车是汉代出现的播种工具,提高了播种效率。图2翻车是三国时改进的灌溉工具,可以连续将低处的水提升到高处,便利灌溉,还可以用来排水。(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张骞“凿空”西域指的是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有:为祖国建功立业的决心和有胆、有识、有行、有恒的个人素养;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直面国境,矢志不渝的坚强意志等。

10、张骞出使西域使得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3)依据材料三的“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立了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蜀吴三国实现了局部统一,各国重视经济发展,注意改善民族关系;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等。这些都说明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4)依据材料四的“当时的江南地区,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也有很大的改进。”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江南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

11、带来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江南地区社会安定。(5)通过对江南经济繁荣的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促进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社会安定;统治者的重视;国家政策的推动;生产技术的提高;先进的生产工具;人口迁徙;劳动力增加等。3.【答题】我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大交融时期。请围绕“民族关系”这一话题,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任务一【解读历史现象】(1)阅读下面历史现象的描述,概括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都从事农耕,善于织

12、布,喜欢穿青绛色的衣服。西晋吋,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汉族人民也学习经营畜收业。任务二【了解历史事件】(2)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按要求在下面空白处填写相关内容。战役名称时间交战双方结果相关成语淝水之战383年是公元世纪年代前秦东晋东晋以少胜多任务三【阐述历史观点】(3)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孝文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请结合具体史实,说明孝文帝是如何使鲜卑族“整体的汉化”的?任务四【感悟历史规律】(4)民族交

13、融对国家发展起了什么作用?谈谈你对古代民族关系的看法。【答案】(1)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少数民族由游牧转入农耕,发展治铁、制陶、织布等手工业;汉族用少数民族的家具,也学习经营畜牧业等。(2)383年是公元4世纪80年代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投鞭断流。(答出任意一点得分)(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鮮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费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这些汉化措施从语言、文化、习俗以至于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反映了魏晋时期的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14、4)作用:民族交融推动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加快了局部统一,为全国的统奠定了基础;各民族不仅在经济上密切交往,而且文化上的频繁交流丰富了祖国文明成果,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等。看法: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的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上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虽有战有和,但民族和平友好是民族关系的主流等。【分析】本题是对我国民族大交融的知识考查。【解答】(1)根据材料一的“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都从事农耕,善于织布,喜欢穿青绛色的衣服。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

15、处,汉族人民也学习经营畜牧业。”可以概括出民族交融的表现有: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少数民族由游牧转入农耕,发展治铁、制陶、织布等手工业;汉族用少数民族的家具,也学习经营畜牧业等。(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淝水之战的时间是383年,按照公元纪年,383年属于公元4世纪80年代。出自淝水之战的成语有: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投鞭断流。(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鮮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孝文帝采取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费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这些汉化措施从语言、文

16、化、习俗以至于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反映了魏晋时期的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通过以上措施,孝文帝使鲜卑族“整体的汉化”。(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交融推动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加快了局部统一,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各民族不仅在经济上密切交往,而且文化上的频繁交流丰富了祖国文明成果,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古代民族关系的看法: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的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上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虽有战有和,但民族和平友好是民族关系的主流。4.【答题】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此原始人类是( ) A.

17、 元谋人 B. 半坡人 C. 北京人 D. 河姆渡人【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的相关知识。【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西南周口店一带的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化石,其中包括灰烬,烧骨等,据研究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留火种。那时的人们靠狩猎、采集生活,加之生存的环境险恶,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此,过着群居生活。故C符合题意;A项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B项半坡人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D项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5.【答题】南方地区气候潮湿闷热,在远古时代有哪一远古人群建造干栏式房屋,为自己提供

18、一个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遗址的相关知识。【解答】河姆渡人,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长江下游的古人类。他们过定居生活,住干栏式房屋,用船、筏载人和物、浮水采集,使用刀、匕、锤、铲、矛、碗、筒、小棍、器柄、纺轮、蝶形器等木器,栽培人工水稻,家养猪,狗和水牛等牲畜,还会挖掘水井。在河姆渡并出土了中国境内所发现最早的漆器,其陶器制作有一定的水准,估计最高烧成温度达1000摄氏度。所以答案选C6.【答题】2009年清明节,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率团专程从台湾到黄帝陵祭祖,这再次体现( ) A. 连战等人热爱家乡

19、 B. 国民党和共产党团结一致 C. 海内外华人都是“炎黄子孙” D. 国民党反对台独【答案】C【分析】本题是对“人文始祖”炎帝黄帝相关知识考查。【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所以,2009年清明节,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率团专程从台湾到黄帝陵祭祖,这再次体现海内外华人都是“炎黄子孙”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与题干描述不相符,排除,故选C。7.【答题】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反映的制度变

20、革是( ) A.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 禅让制取代世袭制 C. 察举制取代禅让制 D. 世袭制取代察举制【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解答】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可知代表的是禅让制;“天下为家”代表的是世袭制。“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说明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故选A。8.【答题】观察下图,这是我国商朝时期的青铜面具。它出土于( ) A. 河南安阳 B. 河南郑州 C. 四川成都 D. 四川广汉【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商朝时期“三星堆文化”知识考查。【解答】依据所学可知,商周时期,我国成都平原盛行着一种独特的“三星堆”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21、等。所以题干图片是我国商朝时期的青铜面具,它出土于四川成都,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9.【答题】下面图片中的历史文物上均有文字,这些文字( ) A. 完整呈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B. 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 C. 都体现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 D. 均以隶书字体进行呈现【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历史文物上文字的作用。【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委奴国王”金印是汉朝与日本友好交往的见证,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题干三幅图片和甲骨文无关,故完整呈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的说法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司母戊鼎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的高超技术。“汉并天下”瓦当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

22、天下,建立汉朝而作,能印证西汉的建立和统一。“汉委奴国王”金印是汉朝与日本友好交往的见证。故题干三幅图片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故B符合题意;司母戊鼎出现在商朝,那时还未创立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故C不符合题意;司母戊鼎上的字是金文,不是隶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答题】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下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民族关系的发展【答案】A【分析】本题是对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考查。【解答】根据题干的关键信息“春秋战国历史”和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

23、鞅变法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铁器、牛耕的使用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的变革;百家争鸣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的变革。所以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B项统一国家的建立指的是秦汉时期;C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指的是隋唐时期;D项民族关系的发展指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所以A项符合题意,故选A。11.【答题】观察下图,该殉马坑全部殉马600多匹,目前实际出土334匹,它反映了春秋时期哪个诸侯国强盛的国力?( ) A. 晋国 B. 秦国 C. 齐国 D. 楚国【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地理位置。【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山东临淄春秋殉马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4、东周殉马坑是一处春秋时期的齐国君主和大贵族墓地。齐国经过管仲改革,实现了国富兵强,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所以题干说明了齐国国富兵强,C项符合题意;晋国、秦国、楚国的地理位置均不在山东境内。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2.【答题】“以德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哪家学派的观点?( ) A. 道教 B. 儒家 C. 法家 D. 墨家【答案】B【分析】本题是对儒家思想的相关知识考查。【解答】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由孔子弟子整理的论语

25、记载了孔子的言论,所以B项符合题意;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提倡“法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3.【答题】战国时期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下列哪一诸侯国境内( ) A. 秦国 B. 楚国 C. 齐国 D. 赵国【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都江堰的相关知识。【解答】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14.【答题】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秦朝的统治( ) A. 赋税沉重

26、 B. 徭役繁重 C. 兵役繁重 D. 法律严苛【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秦朝的相关知识理解。【解答】“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说明秦朝时期律法严重,很苛刻。所以答案选D15.【答题】“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制定这项规定,民心安定,喜得天下的历史人物是( ) A. 项羽 B. 刘彻 C. 刘邦 D. 刘秀【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刘邦“约法三章”的相关事迹。【解答】依据“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分析可知,制定这项规定,民心安定,喜得天下的历史人物是刘邦。刘邦入咸阳后,废秦苛政,“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

27、罪”,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赢得了民心。秦灭亡后,从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项羽战败,刘邦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所以“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与刘邦有关,C项符合题意;项羽没有约法三章,刘彻是汉武帝,实行的是大一统措施,刘秀是东汉光武帝。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6.【答题】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归纳法的理解。【解答】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西汉汉武帝推进了大一统格局,秦汉时期阶段特征是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项符合题意;“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指的是夏商周时期,A项不符合题意;秦朝和汉朝是统一的政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与秦汉时期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指的是隋唐时期,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7.【答题】如表列出了东汉后期几位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种现象造成了( )皇帝和帝殇帝冲帝质帝少帝即位年龄1012814寿命(岁)27239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