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3 ,大小:147.82KB ,
资源ID:1041274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4127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经济增长理论综述.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经济增长理论综述.docx

1、经济增长理论综述经济增长理论综述年级 2008级专业 经济学姓名 郭转霞学号 00805027指导老师 赵海东摘要:经济增长理论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历程,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到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再到新经济增长理论。文章通过分析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揭示各个阶段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些典型特征。关键词:古典 新古典 经济增长理论 知识经济 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商品和劳务的潜在生产能力的扩大或商品与劳务产量的增加。经济增长理论最早出现在18一19世纪古典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又经历了资本决定论、技术进步论、人力资本论这样一个历程。在这一历程中虽然不乏有些经济学家对知识的重视,但始终未

2、有人将知识纳入其经济学理论体系之中。在这些主流的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的生产函数理论中,注重的主要是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至于知识和技术对生产的影响,一般只被看作是外生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知识经济的逐步兴起,强调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的“新增长理论”才将“知识”内生化,作为一个独立的要素纳入增长模型,从而使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现今经济增长理论最有影响的学派。一、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一) 威廉配第(William,Petty)英国古典经济学开始17世纪中叶,W.配第为其创始人。.配第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统计学家。他代表新兴产业资本的利益,著书立说,为统治者出谋划策。在研

3、究赋税时探讨了经济学的一些基本范畴。著有赋税论、政治算术、献给英明人士、货币战论等。主要贡献:1. 寻找不断变动的市场价格背后的基础,提出了“自然价格”。认为如果一个人生产一蒲式耳小麦所用劳动时间和从秘鲁银矿中生产一盎司(1盎司28.3495克)白银并运来伦敦所需劳动时间相等,后者便是前者的自然价格。这样配第成为近代最先提出劳动决定价值原理的人。2. 指出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但未能把价值、交换价值、价格等区分开来。3. 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他考察了工资、地租、利息等,并实际上把地租看作剩余价值的基本形态。政策主张:主张赋税要以地租及其派生收入为征收对象评价:配第没有一套

4、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他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建立所作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最先提出了粗糙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正是在这两个问题上,他把经济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他的论述并未形成完整体系,但在许多方面提出了开创性的见解。把分析从流通领域转向了生产领域,最终摆脱了重商主义的影响,奠定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二) 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理论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者。1776年他的国富论在全世界引起了很大轰动,被誉为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他一生都在思考着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对此他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亚当斯密被西方世界誉为“经济学之父”,是在现代经济发展理论

5、兴起以前,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经济发展问题的经济学家。1、主要理论:(1)分工理论: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力,获得报酬递增的重要途径;.分工有利于促进社会普遍富裕;分工起源于互通有无的倾向,从而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货币起源于分工的发展;资本是实现分工所创造的新生产力的物质条件;城乡在分工体系中相互依存,农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基础;绝对优势与自由市场经济。从个人交换到国家交换始终贯彻着后人称之为“绝对优势”的思想原则。(2)货币理论:货币的首要功能是流通手段,持有人持有货币是为了购买其它物品。当物物交换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后,商品的价值就用货币来衡量。这时,便产生了货币的另一功能价值尺度。亚当斯密也谈

6、到货币的储藏功能、支付功能。但是,他特别强调货币的流通功能。(3)价值论:亚当斯密指出,价值涵盖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前者表示特定财货之效用,后者表示拥有此一财货取另一财货的购买力。进一步指出,具有最大使用价值之财货,往往不具交换价值,水及钻石是其著名的例子。(4)分配理论:是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及土地地租自然率之决定理论。亚当斯密指出,尽管雇主拥有抑低工资的力量,工资仍有其最低水平,此一最低水平是劳动者必须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假定社会工人需求增加或工资基金提高,工资将高于最低水平。就另一角度言之,一国国富、资本或所得增加,将促使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则促进人口增加。地租系指对土地使用所支付的价格。亚

7、当斯密认为,地租高低与土地肥沃程度及市场远近有关。(5)资本积累理论:资本累积是大量进行分工必备的另一要素。分工的扩张与生产效率的提高跟资本的总额成正比。资本的累积必须在分工之前进行,因为分工需要使用许多特殊的设备与机械料,在在都需要以资本来购取。分工愈细,工具的需要愈多,资本愈显得重要。透过分工过程,可增加劳动生产量,提高国民所得,增强国民储蓄意愿与能力。(6)赋税理论 亚当斯密提出四大赋税原则,即公平、确定、便利、经济。2、政策主张主张自由交换,用“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经济,减少国家干预。尤其反对政府官员越位代替私人作出经济决策,认为这“是再危险也没有了”。3、理论评价:斯密的经济增长思想是

8、现代增长理论的重要基础,是经济增长研究不应该忽略的出发点。首先,斯密能成功超越重商主义等前辈学者,建立科学系统的经济增长思想体系,达到人类认识经济增长一般规律方面的第一个理论高峰, 与其经济分析重视从经济问题的本质关系出发, 重视对问题的系统全面考察是分不开的。在继承和发扬前辈学者正确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对社会经济问题全面系统分析。亚当斯密是把经济增长问题作为总题目来进行研究的第一人,他以经济增长为主线作出多方面的、相当深刻的分析。斯密的经济增长思想不仅在当时有很大影响, 而且对现在增长理论和经济学发展的影响也很大。斯密强调供给增长在当时环境下有科学成分,但也存在理论上的缺陷。斯密增长思想的局限

9、性,斯密对经济增长需求方面和人类主观努力重要性的忽视和认识不足,以及斯密对非物质产品的忽视等, 导致斯密增长理论存在严重局限性和影响经济增长理论发展。(三)大卫李嘉图(DRicardo)的经济发展观。李嘉图(17721823),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近代国际贸易理论的的奠基人。1809年匿名发表黄金的价格一文,1815年出版论低价谷物对资本利润的影响,1817年出版名著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李嘉图支持自由贸易和废除旨在保护英国国内农业的谷物法。主要的经济理论:1、劳动价值理论(1)对价值的概念作了更深入的分析。他说如果一种商品如果全然没有用处,就不具有交换价值。这认识到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

10、物质承担者。他提出,价值和财富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价值不取决于数量的多寡,而取决于生产财富的困难和便利。李嘉图实际上区分了价值和交换价值两个概念。他把生产商品说耗费的劳动称作绝对价值,把一商品所具有的能够换取另一商品一定数量的能力称作交换价值。(2)坚持价值取决于生产所必需的劳动量的原理。李嘉图认为,一种商品生产出来以后,它的价值可以在不同社会成员中进行分配,但不管价值怎样分割都不会影响商品价值量。劳动时间决定价值这一原理不会因资本与雇佣劳动者的交换而失效。(3)对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的性质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见解。首先,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是社会必要劳动。但他所说的必要劳动,是指在最不利的条件下进行

11、生产的人所必须投入的较大量劳动。其次,考虑了不同质的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如何决定价值的问题。最后,他区别了价值生产的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阐明了商品的价值包括工人直接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和由间接劳动所体现的旧价值的观点。 2、分配理论工资论:李嘉图认为,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劳动和其他在数量上可以增减的商品一样,也具有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李嘉图首次提出了相对工资理论。他认为,一国的产品要以地租、利润和工资的名义分配给三个主要社会阶级。产品在三个阶级间的分配比例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中是不同的。利润论:李嘉图注意到的只是关于利润量是如何决定的。他从商品价值由劳动决定的观点出发,指出商品的全部价值只有分成两部

12、分:一部分构成资本的利润,另一部分构成劳动工资。而地租则是一种超额利润,它可以被归结为利润这个基本收入。李嘉图在工作日的长度与劳动强度不变情况下分析了利润量变化的规律。这可以概括为三点内容。他还提出了利润率的平均化和利润率下降的趋势。地租(1)由于土地的肥力和位置不同,等量资本和等量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是不同的。(2)农产品的价格决定于劣等土地耗费的劳动量。(3)农产品的价格使耕种优等土地或中等土地的等量资本除足以补偿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外,还有一个超额利润。还提出了资本主义级差地租的两种形态。3、比较优势原理李嘉图提出了依照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而实行国际分工和贸易的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若一国的全

13、部生产物的生产成本都高于外国,则该国只有进口而无出口,反之亦然。在这种情形下,两国如何实现国际分工和交换呢?李嘉图认为,即使在这种情形下,只要每个国家专门生产自己在国内生产占相对优势的产品即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用以同别国交换,两国之间的贸易仍是相互有利的。4货币理论李嘉图在原理的前半部分,认为货币的价值是由生产中所耗费的必要劳动量决定的,货币价值的变动,在流通中就会相应地表现在商品价格的变动上面,这时为了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就要有数量不等的货币进入或退出流通。 他考察了货币与商品交换时量的比例关系,得出了一条极其重要的一国所需货币流通量的原理,即货币数量论但在该书的后半部分,却提出了货币数量论。

14、认为货币的价值决定于流通中存在的货币量,货币量如多余流通的需要,商品价格就会上涨,这时货币价值下跌,反之,则相反。评价:同劳动价值论的矛盾:劳动价值论货币作为商品,有其内在价值,由生产过程中的耗费劳动决定。货币数量论货币的价值决定于流通中的货币量。只有加入流通中,货币才有价值,商品才有价格。5、政策主张 李嘉图认为利己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力,通过市场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他认为,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保障私有财产、革除政治弊端和振兴教育上。稳定流通的方案:改革货币制度,实行稳定、健全的货币制度:(1)建立金本位货币制度。(2)用纸币替代金属币(3)发行银行券要

15、有十足的黄金储备,以便自由兑换。6、理论评价: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1、对斯密价值理论的批评(1)斯密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看到了二者的区别,但没有看到二者的联系,李嘉图纠正了斯密的这个不足,认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李嘉图批评斯密同时用耗费劳动和购买劳动两种规定说明价值决定,实际上是提出了两个不同的价值标准尺度。(3)批评斯密抛弃劳动价值论,用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2、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1)初步把价值同交换价值区分开相对价值的两种含义:一是指由劳动时间决定的交换价值,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李嘉图称“绝对价值”、“真实价值”、“实在价值”、“价值一般”;二是指一商品的交换价值

16、表现在其他商品的使用价值上。这是名副其实的交换价值,李嘉图称为“比较价值”。(2)分析了劳动量与商品价值量间的各种关系。指出商品的价值与投入它们的劳动量成正比。在劳动生产率发生变化时,商品价值的大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3)他在考察价值形成过程中区分了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他认识到商品价值包括工人直接劳动(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和由间接劳动(物化劳动)所体现的旧价值,并指出只有工人新加入的活劳动才创造新价值,机器等生产资料本身不创造新价值。局限性:李嘉图价值理论的矛盾第一、利润的存在和价值规律的矛盾李嘉图一方面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劳动,劳动是价值的尺度;另一方面又认为,人出卖的也是劳动(实为劳动力)

17、,工资就是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按照这种见解,如果资本和劳动相互交换,遵循价值规律,即按照等价的原则进行,则工人所付出的劳动的价值恰恰等于工资所表现的劳动的价值,这样,资本家就没有利润可得;如果资本家要获得利润,则必须使工资所体现的劳动的价值,小于工人所出卖的活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这样又违反了等价交换的原则,价值规律便遭到破坏。李嘉图及其学派未能解决这个矛盾。第二、等量资本提供等量利润与价值规律的矛盾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两个数量相同的资本,由于有机构成不同,从而所使用的活劳动量不同,那么它们就不能生产价值相同的商品,也就不能提供相同的剩余价值,或如李嘉图所说的利润,然而现实情况恰恰相反,在自由竞争

18、的资本主义社会,等量的资本,不论它们使用多少的活劳动,总会在相同的时间内提供平均的相等的利润,这样就和价值规律发生了矛盾。于没有区分价值和生产价格。李嘉图理论体系的根本缺陷是不懂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性,把资本主义制度看作永恒的自然的制度,把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当作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因此,他从不注意研究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的历史性和社会性,只研究经济范畴的数量关系,造成理论上不可克服的矛盾。李嘉图在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时,便吸收了马尔萨斯的上述思想。虽然土地不包括所有的自然资源,但李嘉图还是明确把农业土地放在了最为重要的位置。李嘉图的发展理念中,经济发展即生产的增长,而生产的增长主要看经济剩余的多少

19、。生产剩余多,用到再生产上的资源就越多,生产能力扩大就快,生产增长得也快。(四)H-O模型该模型建立在各国资源禀赋以及产品特性的基本差异上,Heckscher与Ohlin认为每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丰富程度并不相同,不同的产品生产时所需要的生产要素也不相同,在这种情形下,一国若是生产某种产品,其密集使用了国内较为丰富的生产要素,便可以在生产此种产品时拥有比较优势。1、模型假设世界上有两个国家,同时都生产两种财货X与Y,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要素(Labor, L)与资本要素(Capital, K)。相较于李嘉图模型而言,假定使用两种生产要素使得本模型有较为丰富的表现,其每个国家都会生产两种财货

20、的假定也与李嘉图模型的结论不同。两国的要素禀赋不同,在此假定A国拥劳动丰富国,B国资本丰富国 在这里所说的资本密集和劳力密集,乃是由两国的K/L比比较得来的,是相对而非绝对。两种生产要素在国内都可以任意的移动,但在国际间则不能移动,且生产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均为完全竞争市场。 此两国有相同的需求型态,且需求函数为齐序的。H-O模型强调各国所拥有的要素秉赋比例不同。2、模型内容:H-O模型预测当一国在国际贸易中拥有某中相对较丰富的资源禀赋时,生产使用该项要素较多的产品,将使该国在生产这项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 也就是资本丰富国在生产资本密集财上拥有比较利益,劳动丰富国在生产劳动密集财上有比较利益。根

21、据H-O模型的预测,拥有相对较多资本要素的国家当生产较多的资本密集财出口以获取比较利益,反之,劳动要素密集的国家则会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财。(五)马尔萨斯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年1834年),英国人口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以其政治经济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尤其在人口原理上和论断,使他在知识界久盛名。学术著作人口原理地租的性质和增长及其调节原则的研究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实际应用价值尺度,说明和例证政治经济学定义 。1、马尔萨斯的人口陷阱理论马尔萨斯的自然人口法则:人口增长必然受生活资料的限制;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不 移地增长,除非受到某种

22、非常有力而又显著的抑制力量的阻止;这种抑制全部归纳为道德的抑制、罪恶和贫困。有关人口问题的原理提出。这一观点至今也广为人们所接受。尝试对马尔萨斯体制的刻画依赖于两个主要因素,其一是只存在农业生产; 其二则是收入和人口的交替影响, 即人口增长率是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函数。我们可以考虑简单的新古典生产函数:即人均收入的增长率是技术进步增长率和新开拓土地增长率的增函数, 人口增长率的减函数。考虑到在低水平的发展阶段, 人均收入的提高往往会带来更多的营养和更好的医疗水平, 这将会提高婴儿存活率当人均收入开始增加时, 即 y t 0 时, c ( 1-) f ( y t ) , 但是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23、 由于f ( y t )是y t 的增函数, 这种负反馈效应将会使( 1 - ) f ( y t ) 迅速向c 逼近,并进而达到二者相等即c = ( 1 -) f ( y t ) , 从而使式( 7) 转化为( y t ) = 0, 即经济的增长陷入停滞。这很好的刻画了人类长时期所处于的马尔萨斯停滞的情况。根据Azariadis and Stachurski非常一般化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马尔萨斯体制是一个贫困性陷阱( poverty trap) 。值得注意的是, 上述对贫困性陷阱的阐述并不仅仅是地域性的, 它同样可能是种族性的, 宗教性的以及其他。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中, 第一次运用均衡理论,

24、说明了起飞前经济中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极端低下的原因,阐明了欠发达经济中最低生存费均衡理论。在他看来,欠发达经济中存在着四个基本特征:1人们从事着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 2 人们依靠农产品维持生计; 3 人均收入极其低下; 2、人口超过产品增长速度持续增长。马尔萨斯陷阱前提为:(1)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2)人口增加导致贫困化的机制;(3)最低生存费水平。其核心思想是由于收入水平低,无法进行资本积累,因而经济难以发展。马尔萨斯人口论的描述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即马尔萨斯人口模型和马尔萨斯陷阱。3马尔萨斯人口论的这两种表达式实际是统一的。如果满足limt (YtN t)= 0, 那么根据极限的定义,

25、对于任意的一个小正实数总有t使得YtN t0。这样随着t增长, 经济中人均产出就会下降, 直到突破满足人们基本生活底线的,从而引发人口增长。地理大发现与摆脱马尔萨斯陷阱的条件:以分工为媒介的经济增长模型限制。这个时候limt (YtN t)= 0过程被打断,YtN t恢复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如果经济没有根本的变化来影响N 的阶数和Y的阶数, 那么仍旧limt (YtN )t= 0。这样经济就会重复前面已经发生的过程, 不断循环往复, 从而使YtN t在0附近波动, 在长期呈现YtN t= 0。4、理论评价人口陷阱论的理论意义:如果发展中国家不顾资源约束,听任人口盲目增长,必将损害经济发展,即使

26、在某一个时期内经济增长率有所提高,但若不能有效地控制人口,经济就不可能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对人口陷阱理论的批评:其一,马尔萨斯及其追随者忽视或者没有考虑技术进步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其二,马尔萨斯的人口陷阱模型假定一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率与该国的人均收入水平相联系。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索洛模式以罗伯持M索洛(Robert*MSolow)等人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增长理论,不仅注意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而且注意劳动增长和技术进步等要素对于经济增长的综合效应。(一)阿尔弗雷德马歇尔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及至世界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主要著作对杰文斯的评论、关于穆

27、劳动力先生的价值论、对外贸易的纯理论与国内价值的纯理论、工业经济学、伦敦贫民何所归、经济学原理、经济学精义、关于租金 等等。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马歇尔也为后来增长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研究思路。1、马歇尔的分工与增长理论首先,与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一样,马歇尔认为分工可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其次,马歇尔用规模收益递增来解释经济的增长。在他看来,经济系统中导致收益递增与收益递减的因素是同时发挥作用的。与既定的投入量相联系,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起作用,而与生产能力相联系,则可以存在规模收益递增。在长期均衡过程中,代表性厂商主要表现为收益递减,而行业产出的变动则可以使得代表性厂商出现收益递增。

28、再次,Marshall还明确区分了厂商的收益递减与行业的收益递增。在他对完全竞争条件下代表性厂商和行业的均衡所惊醒的分析中,厂商主要表现为收益递减,其成本曲线成U型形式,而行业产出的变动则可以使得代表性厂商的生产呈现收益递增,进而使得长期供给曲线享右下方倾斜。一方面,行业的扩大可以借助于厂商的内部经济发挥作用,从而使厂商成本下降,呈现规模收益递增;另一方面,行业产出的扩大也产生外部的经济,也使得厂商出现规模收益递增,这便成了后来经济增长理论的“外溢”模型的思想渊源。 2、马歇尔外部经济理论中的报酬递增与竞争均衡马歇尔作为新古典经济学的开创者,试图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下处理报酬递增问题。马歇尔既不愿

29、意放弃报酬递增, 也不愿意放弃竞争均衡。他一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外部经济的概念。外部经济取决于产业、地区乃至整个经济世界的规模; 另一方面强调外部经济“有些决定于种类相近的生产的总量, 而有些尤其是与知识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有关的那些经济主要是决定于整个文明世界的生产总量”, 从而避免了因企业内分工所产生的内部经济之差异使竞争均衡不能维持的可能。马歇尔在工业组织的论题下, 阐述了分工和报酬递增问题, 通过代表性企业和外部经济的概念在竞争均衡的框架中处理报酬递增。3、政策主张自由放任经济学说,又称传统经济学。这种学说是建立在“自由市场、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动均衡”的五大原则基础上的,其核心

30、是“自动均衡”理论。认为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经济都能通过价格机制自动达到均衡。4、马歇尔经济学 - 相关评论阿弗里德-马歇尔,是西方经济学的奠基者之一,对其经典著作经济学原理进行学习和研究很有必要。马歇尔指出,经济学“是对人类一般生活的研究;是对个人与社会活动中获得和使用保证生活安康物质必需品的最密切相关的部分的研究”。在序言中指出:经济规律和推论只不过是在某种程度上用良心和常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建立可以指导生活的规则性的资料。马歇尔也重视道德与经济的关系,指出了“经济人”的完全利己主义假设在道德面前是不成功的,利他主义也是普遍的。尽管Marshall对规模收益递增给予了相当的关注,但他的基本

31、理论分析仍是静态的和局部的。所以,他更强调经济中规模收益递减现象,这与整个新古典理论相一致。虽然存在一些理论缺陷, 但在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的探索上却是迈出了重要一步, 为以后的经济学家将报酬递增与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结合起来提供了方法。马歇尔不完全赞同李嘉图的报酬递减规律,认为他所讲的情况是有条件的,是只限于一个古老国家的情况,并且低估了稠密的人口对农业所提供的间接利益。所以,他恢复了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关于报酬递增的许多理论。同时,马歇尔把知识和教育引入生产要素之内,认为知识促使经济增长。马歇尔还提出了教育投资的概念。他在论述“教育作为国家的投资”时说:“把公私资金用于教育之是否明智,不

32、能单以它的直接结果来衡量。教育仅仅当作是一种投资,使大多数人有比他们自己通常能利用的大得多的机会,也将是有利的。” (二)熊彼特熊彼特,J.A.Joseph Alois Schumpeter (18831950) 美籍奥国经济学家,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熊彼特对经济发展过程的分析独辟蹊径,为新增长理论中的技术创新模型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著作书目: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发展理论 、 景气循环论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 、经济分析史 。主要的经济理论:1、创新理论:熊彼特以“创新理论”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解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趋于灭亡的结局。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至高无上的作用。但在分析中,他抽掉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实质。按照熊彼特的观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