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造性使用教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几点浅见。 一、做好教学前的分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础是课程分析,课程分析主要是确定教什么,学什么,具体有:文本理解。即分析“课标”要求和先前的实践经验与反思,提出学生的学习任务,指出教材中的“十个着眼点”。 即内容的重难点,知识的生成点,培育的技巧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学生的质疑点,资源的开发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等。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建立精确的课程意识,发明性地使用新教材,切忌“教教材
2、”。课程开发。即教材文本的开发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媒体资源(含教具、学具)、生活资源、环境资源,特别要开发与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内容处理。根据文本理解和资源开发情况,提出对教学材料重组的设想。 学情分析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依据,学情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只有了解了学情,才能做到以学定教。具体有:了解学习起点。即学生的知识起点,包括能力起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等;了解学习需要。即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知晓如何建立最近发展区;了解学生特点。即思维特点、习惯特点、认知特点、差异特点等。 二、批判性地理解教材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大家对于语文“教什么”的问题有了更全
3、面、更准确的认识,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各种校本语文课程、教材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及城郊村野,但是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它仅仅是教学的一个依托和凭借,更为关键的在于教师拿到教材后“教什么”,其教学内容的“含金量”怎么样。同样的教材如何精选教学的内容,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达成度。身为语文教师,要增强对教材内容的批判性理解,而不能一味地把教材内容视作不容置疑的“圣经”;同时,还要对教材内容有所筛滤,要遴选出最有价值、最具生长力、最契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为教学内容,真正做到“用教材教”。 三、把文本作为课堂教学的“支点” 文本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支点”,是学生进行语文
4、学习、发展语文能力的“支点”,是教师设计学习活动的“支点”。任何学习活动的设计都必须以文本为依托,游离于文本之外的学习活动是舍本逐末、喧宾夺主的。要利用好这个“支点”就必须以一个语文教师的视野和责任来专业地解读这个“支点”,发掘出“支点”的教学价值。教师在与文本“亲密接触”的过程中,不仅要解读出文本本身的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还要把握住文本所承担的增长学识、发展能力、提升人格等方面的内涵,并把这些内涵转换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设计出有效的学习活动。语文教学内容即课文中存在很多空白和不确定性;不同教师从教学内容中挖掘出的内涵不同,教法也有所不同。 在教学内容的确立上,应“依标扣本”,即依据课程标准,紧
5、扣教科书。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教师对钻研教科书不够重视的情况,教师把精力放在收集资料和制作课件上,而顾不得认真研读教科书。事实上,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必须反复读课文,不仅要求青年教师这样做,有经验的老教师也要这样做。现在有些教师不大关注课文的内涵和意蕴,而是急于寻找参考资料,从网上搜寻现成的教案拼凑到一起,这是非常盲目且不负责任的。为此,教师一定要认真筛选教科书内容,要突出语言的训练;在理解课文方面不要低估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达到理解目标时不要脱离课文的语言而进行架空的分析;在筛选内容时,要少而精,要符合教学目标,做到难易适度。 四、准确地解读文本 阅读课教学的前提是准确地解读文本
6、。有人提出要从“普通读者欣赏性的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第一步,教师要作为一般的读者去赏读,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第二步,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第三步,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 五、基于教材,超越教材 语文教学既应该引导学生凭借教材这个“例子”,积淀语言,悟得规律,更应该超越教材,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文本以外的文章,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让学生举一反三,在大量阅读中实现
7、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李吉林老师在教学海底世界一文时,就巧妙拓展,将自己选编的相关内容与课文有机组合,形成具有聚合功能、集团优势的教学“块”。导入新课时,她将“补充阅读”上的人类的秘密仓库引进来,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认识海洋之大、海洋之深,激发了学生探索海底奥秘的热情。在精读课文时,除了纵向联系以前学过的富饶的西沙群岛,又自然插入海底的冷灯一文。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专业知识的支撑,强化了学生“为了研究一个问题,要去查找资料”的意识,更让他们学会了怎样阅读这类知识性的文章。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在不断地感悟、创新中真正转变“教教材”和“以教材
8、为本”的旧观念,确立“用教材教”和“以人为本”的新理念,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并掌握知识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途径。教师可以说是天天都在使用教材,凭借教材把点点滴滴的知识毫无保留地都传授给在坐的每一个学生,借助教材把各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都灌输给每一个学生。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中越来越符合时代的要求,越来越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越来越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相辅相成,越来越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教材编写者的良苦用心有没有让所有的语文教师都能有所体会与真正领悟呢?可是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仍旧只是照
9、本宣读,只讲教材,只读教材,仍然过分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各种能力的培养。这种“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其实早已跟不上课改的脚步,时代的要求,这种对教材的处理方法更是不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的。那么在当前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怎样创造性地去使用教材,尽量发挥教材的巨大作用,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深深思考。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把手中的教材作为传授知识各种知识的窗口,锻炼培养能力的依托,各种思维训练的纽带,让孩子们通过教材这一个“点”,相继走进生活语文学习的大课堂这一个“面”,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课内外结合,
10、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教材中课本知识的传授,而要设法向课外延伸拓展。为了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以课文内容为契机,逐步向课外延伸发展。比如在教完少年闰土后,我随机向学生们推荐了故乡这部小说;教完江姐时向学生提供红岩这本书。总之与课文有联系的同一内容的作品,同一作者的作品尽量推荐给学生,层层撩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上完童话课文后我把安徒生童话集这本书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在规定的的时间里阅读,并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童话,在家里练习讲述给爸爸妈妈听。熟练后我再在班上开展了一次“我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比赛。在此项活动中同学们个个热情高涨,都纷
11、纷作了精心的准备,最后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又比如在教完赤壁之战一文后,我又向学生们推荐了三国演义一书,班上的一些男同学兴趣浓厚,还出现了好几个“三国”迷。这样根据课堂上学的内容,向学生们有选择性地推荐一些与之相关的书籍,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可以增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他们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从而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课外知识也就越来越丰富了。二、抓住文中空白之处,引导学生自由发挥教材中常有一些课文描写留有一定的空白,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些空白之处,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来填补这些空白,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学闹花灯一课
12、时,抓住第二段中的省略号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课文是这样写的:“街上的花灯可真多呀!兔子灯地上跑,鸽子灯天上飞最有趣的是龙灯,只见一条长龙追着宝珠上下翻飞,全身的鳞片闪闪发光,龙的尾巴不停地摆动。”我让学生反复读了这段课文后,便问学生:“除了兔子灯、鸽子灯,大家想想大街上还会出现什么样的灯?”随机媒体出示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画面说说上面有哪些花灯?并说说这些花灯是怎样的?并逐步引导学生说清楚花灯的样子。最后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花灯说一说,写一写。结果有的学生写道:“街上的花灯多得数也数不清。瞧:灰色的不起眼的老鼠灯把一条小尾巴翘得老高,闪动着一双贼溜溜的小眼睛,大象灯
13、拖着一条长鼻子左右摇摆。最有趣的还是那盏红色的金鱼灯,它股着一对灯泡眼,甩着尾巴似乎在水中游动呢!”还有的学生写道:“街上的花灯可真多呀!皮球灯圆滚滚,星星灯亮闪闪。最引人注目的是荷花灯,只见一朵朵荷花张开了红艳艳的花瓣,好象在对人们点头微笑呢!”通过练习说,练习写,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这样在自由的空间里,学生的潜能就会得到最大的发挥。三、开放课文内容,激发探究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教材,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们在学完蚕姑娘一文后,对蚕一生奇妙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
14、是我提出一个问题:“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生物一生的成长过程也有如此奇妙的变化呢?”学生们立刻就讨论开了,但更多的学生紧锁眉头。他们的表情告诉我,他们不知道。于是我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回家查找资料或者向家长请教这一问题的答案,第二天交流。到了第二天,大家的积极性可高了!有的学生说:“蝴蝶的一生也有奇妙的变化。蝴蝶小的时候是毛毛虫,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变成蛹。再过一段时间以后,就会从蛹里飞出各种各样的蝴蝶。” 有的学生说:“青蛙的成长也很奇妙。小时候是蝌蚪,全身乌黑,大脑袋,小身体。过几天后便会长出后腿,接着会长出前腿,渐渐地尾巴也没有了。最后才变成了大肚皮、鼓眼睛的全身披着绿袍的大青蛙,为庄稼消灭害
15、虫,成了庄稼的卫士。”他刚一说完,其他学生都笑了。我问他为什么,他一本正经地说:“人一开始是猿猴,后来才变成我们这样的。”我及时帮他纠正了错误。虽然他的理解不够正确,但我还是表扬了他。这足以说明他动脑筋去思考了,而且还了解到了人的发展演变的大概过程,这种求知的精神是多么的可贵啊!通过这次小小的交流会,我深切感受到,仅仅教给学生书本中的知识是不成功的,也是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只有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能引导学生主动去寻求答案,才算是成功的教育。在教学实践我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创造性去使用教材,才能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只有开放教学的模式,不拘泥于教材,才能使学生能力的训练落到实处;只有以教材
16、中的知识点,辐射到各科知识的层面,以教材为纽带,才能引导学生真正走进知识的殿堂;只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去尝试,去探索,去实践,才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才能真正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点燃创新思维火花 (注:本文属本人的学术成果,未经本人同意,任何人不得抄袭与盗用) 进行创新教育,必须提供创新的条件。小学语文教材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条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广大教师提出的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指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
17、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联系的途径,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结合。 我校实验教师在参与课题实验中逐步形成了这种创新意识,并用它打造教学实践和教学行为方式,积累了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思路和经验把教材作为平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注重学生自主体验与探究,敢于挑战教材,挑战教师,能及时捕捉学生瞬间的灵感,善待学生的意外发现,点燃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 一、紧扣教材特点,挖掘教材的
18、创新资源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关键。 (一)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创新资源。 小学语文教材描写了大量创新性的“物”。这些“物”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赵州桥,有令人惊叹的“万里长城”,有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有适应社会和自然变化的各类“新型玻璃”,有现代化办公用具“电脑管家”等。这是人类创造的结晶,也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最有说服力的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已记叙了大量创新性的“事”。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怀丙和尚捞铁牛,田忌赛马,乌鸦喝水等等,每一件事充满了创造精神,必将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强烈的震撼。 小学语文教材歌颂了大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如草船借箭的诸葛亮,发明家爱迪生,音乐家贝多芬,药物
19、学家李时珍,科学家李四光,这些伟大的人物小时候并非都是天才,他们是凭着勤奋的工作,科学的态度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这些人的创造品质,必将在学生的灵魂深处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教材的模糊、空白处,往往具有丰富的内涵,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对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具有价值。如四年级语文教材她是我的朋友一文描绘了阮恒为朋友献血的过程,课文只具体描绘了阮恒献血时的动作和表情,至于阮恒为什么开始紧张地哭泣,后来又立刻停止了哭泣?课文没有直接阐明原因,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又如月光曲一文中,盲姑娘激动地说“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直接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
20、给您弹一首吧。”贝多芬没有直接回答盲姑娘的话,他是在故意否定还是默认呢?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些也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悟。类似的文章还有很多穷人一文以“渔夫拉开了帐子”为结束语,那么接下去渔夫一家的生活发生什么变化呢?西蒙几个孩子成长过程又是怎样呢?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具备这样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无字处读出字来,在简略处浮现出丰繁的内心想像。 小学语文300篇课文,每篇都是具有创新的“文”。无论是从选材、立意到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无不闪烁着作者创造思维的火花,认真挖掘,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创造性的表现形式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创新,对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理解和运用语言,进行创新思维大有好处。
21、 二、紧扣创新思维的特点组织教学方式,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有效方法。 人的创造性集中体现在思维、想象和完成任务的方式中,思维的新颖性、敏锐性、发散性、集中性、灵活性、分合性、形象性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实验老师根据这些特征,采取了创、增、组、挖、拓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达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 1、创:创设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活动情境)。教学活动是教师、教材、学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要力求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并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从面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如白杨中“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品格的那段话是全文的重点句,文章是用第三人称叙述的,为了激发同学
22、们与“爸爸”一样的崇敬赞美之情。实验老师黄丽燕老师创造这样的情境:“当你到新疆去旅游,坐着火车在那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大戈壁中行驶,这时,就在你的车窗前出现了高大挺秀的白杨,此时此刻,面对这戈壁滩的忠诚卫士,你会怎样高声地赞美它呢”在老师的激情感染和启发下,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变说道:“白杨树啊,你从来就那么直,哪儿需要你,你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你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上面的语段与原文比较仅仅是把“它”变换成“你”,这种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情感的自然流露,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增,增加
23、学生探索,创造的活动,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的脑、手、眼动起来。如设悬念、玩游戏、猜谜语、讲故事、演小品,做实验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如二年级雷雨一文在描写雨后景现时,许宝惠老师增加了这样一个活动场面:“假如你是一只蝉,或者是一只蜘蛛,或者是一只小蜻蜓,雨过天晴后是怎样出来活动的,谁想表演?”学生纷纷上来戴头饰边演边说。生1:“我是一只蝉,雨停了,我从树桐里爬出来,大声地喳喳地叫着”;生2:“我是一只蜘蛛,雨停了,我又爬到网上,准备捉虫子吃。”生3:“我是一只青蛙,雨停了我从池塘里扑通跳到荷叶上,大声地呱呱地叫着”。接着老师启发学生先想一想还有哪些小动物出来活动吗?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表演出
24、它的动作和声音。全班都参与了表演,这样的活动形式不但让学生体会雨后的美景和愉悦的心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思维。 3、组,重组教学内容,重组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独力思考、合作学习,质疑问题,自找答案,多种分析,不求统一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能力。这是有实验过程中教师们用得最多,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1)教师充分发挥创新精神、自主能力,取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重组,进行不同的演讲,跳出教材做课堂教学让人,而不是做教参教材的奴隶。如黄丽燕老师在执教蟋蟀的住宅一文时,自己设计了两篇“还原文”。如短文一:“蟋蟀巢穴在草地下
25、最多九寸深,一指宽的地方。洞口较隐蔽,洞口斜,排水性能好。蟋蟀常在洞口鸣叫。巢穴内部干燥、平整、洞壁光滑。”这段话除了课文中富有人情味的文学性描写,让学生通过比较还原文与原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发现课文的写作特点,感悟拟人手法的可处,变“讲懂”为“读懂”,变硬性灌输为学生自觉主动的探究体会。(2)教师因文而异,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摒弃形形色色“教师牵着学生走”的做法,创设自主、合作、开放的空间。“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三年级语文教材翠鸟一文第一自然段作者按照“翠鸟的爪子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眼睛嘴”的顺序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刚学完这一段就有学生马上质疑:“作者没
26、有按顺序写翠鸟的外形。”有不少同学同意这样的观点。看来这一质疑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思维及表达的欲望。实验老师石玉珠心里暗自高兴,这不正是拓展学生新思维的空间,加强口语实际训练的好契机吗?于是她启发学生:“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翠鸟,你会怎样介绍自己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拿着自己上了色翠鸟图,绘声绘色地进行了自我介绍。学生分别按“总分”、“上下”、“上下”顺序以“我”的口吻进行自述,同时还能添加一些内容如“你们喜欢我吗?”“我那么可爱你们想跟我做朋友吗?”“这么可爱的我,你们可要好好保护我喔!”这种比“照本宣科”的“复述”不是更有创意吗?但是作者这样描述的目的在于突出翠鸟是捕鱼能手,
27、因此教师又利用“导读”的方式让发散的思维集中起来,让学生体会这样的写作的合理性。 4、挖:挖掘教材内外可发展的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教学的真谛就在于引导学生走近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使生活成为语文的内容,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充满活力。如有叶心绿老师教林海一课,开课时是这样教的:师:在生活中,哪些东西多了也称为海?生:人多了称为“人山人海” 师:今天,我们一路过来,两旁金灿灿的菜花一望天际。生:(异口同声)花海!师:怪不得老金爷爷把看到的大片山林称作为 生:林海!这样,学生不仅真切体会到“林海”的意思,同时进行了词语的创造。 5、拓,开放拓展,让学生的学习走
28、出课本,飞向课外。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只围绕教材进行教与学的现象,创造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自我调节,变封闭为开放,多形多渠道地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如实验老师许宝慧在执教荷叶圆圆一文时设计了一个拓展练习。文中的荷叶没有开口说话,她就用口述小水珠和荷叶姐姐的对话。小水珠说:“荷叶姐姐,谢谢您,做我的摇篮”。荷叶姐姐说:“小水珠,我很乐意做你的摇篮,你也给我带了凉爽啊!”然后请学生想像小蜻蜒、小青蛙、小鱼儿和荷叶姐姐的对话。这个开放性的拓展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在对话中闪现出个性化的光彩和独特的感悟。对教材的延伸,对教材开放性的使用。加强了情感的熏陶。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不惟书。 小学语文所选
29、的文章多为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对课文的学习多以学习和欣赏为主,但也不能否认,一些文章在写法上或实际生活的表述上也会存在一些疵漏之处,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切莫惟书为是。语文的插图是最直观,最形象地向学生展现事物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手段,但翠鸟一文,却出现了图文不符的矛盾。课文对翠鸟的羽毛的描述是“翠鸟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但课文中的插图展现的翠鸟腹部的羽毛是黄色的。学生在读文作画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提出质疑:有的说课文的插图画错了,有的认为是作者观察错了;应该把“赤褐色”改为“金黄色”;有的干脆说“由于种类多,翠鸟腹部的羽毛有的像赤褐色的衬衫,有的像金黄色
30、的褂子。”最后一位学生在原文加上“由于种类多”、“有的有的”,由“衬衫”还能想象到“褂子”,我们暂不论其观点对与错,但学生的创新思维及遣词造句的能力是值得赞赏的,石老师对于同学们的不同观点不予否定,并且鼓励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寻找原因,或读少年科普书籍、或写信问问编辑叔叔阿姨们,激发了探索精神,保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实验老师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创新、活化教材、活化教学,展现了一个个焕发生命活力,个性飞扬的新课堂。孩子们不再沉默,他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课堂成了孩子们求知的乐园。二、教学过程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遵守两条原则:(
31、1)“信奉而不唯是”。(2)“遵循而有所立”。前者“信奉”强调对教材的态度,要相信教材是在国家课程标准目标指导下经教育专家编写的,反映国家对培养人才规格的要求,具有很强科学性,是教学的很好的载体,不要轻易否定。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编写思想、教材特色。“不唯是”即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教学。再好的教材也有需要改进、调整、重组的地方。教材不是圣经,要修改,要完善。后者是强调处理教材的行为,是指在用教材作为培养学生的工具时,要结合社会、学校、学生的情况而有所创新,即“超越教材”。超越教材就是基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从语文学习过程中积累文化知识,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要让教材“增值”。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认真地学习课本教材,做到科学地补充教材,准确地加工教材,独立思考提升教材。“口语交际”内容要更具挑战性、刺激性、新鲜感,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能“零起点”。现今课堂上最缺少的是“我认为”教师不说,学生更不会说。2、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依据: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1)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而定。课程标准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下编写的,是学科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体现学科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