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125.43KB ,
资源ID:104060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4060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矢网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矢网分析.docx

1、矢网分析实验 矢网分析(注:此份作业之前由同学代为提交,但不确定那位同学是否投至正确信箱内,故保险起见重新打印提交一次。因而如有重复提交,请忽略此实验报告。谢谢!)一、实验目的1. 了解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操作和使用。2. 掌握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s参数的原理和方法。3. 掌握传输/反射法由s参数计算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过程和方法。二、实验原理矢量网络分析仪能够对网络参数进行全面测量,它既可测量网络的幅频特性,又可测量网络的相频特性和群延迟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天线和雷达散射截面RCS测量,发射/接收(T/R)模块测量,介质材料特性测量,微波脉冲特性测量,光电特性测量和低温电子测量等领域,是相控阵雷达、精

2、密制导、电子对抗、隐身和反隐身技术、微波通信和卫星等电子系统的科研、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测试设备。 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工作原理:矢量网络分析仪的信号源产生测试信号输入到被测件,当测试信号通过被测件时,一部分信号被反射,另一部分信号则被传输,那么反射和传输信号就携带了被测件的特征信息,矢量网络分析仪通过测量反射和传输信号得到被测件的特征参量。矢量网络分析仪AV3629用于测量器件和网络的反射和传输特性。整机主要包括45MHz40GHz合成信号源、53MHz24GHz本振源、s参数测试装置模块、幅相接收模块、数字信号处理与嵌入式计算机模块和液晶显示模块。合成信号源产生45MHz40GHz的测试激励信

3、号,此信号通过整机锁相电路与本振源同步扫描。s参数测试装置模块用于分离被测件的入射信号、反射信号和传输信号。当源在端口1时,产生入射信号R1、反射信号A和传输信号B;当源在端口2时,产生入射信号R2、反射信号B和传输信号A。幅相接收模块将射频信号转换成固定频率的中频信号,由于采用系统锁相技术,本振源和信号源锁相在同一个参考时基上,保证在频率变换过程中,被测件的幅度和相位信息不丢失。在数字信号处理与嵌入式计算机模块中,将模拟中频变成数字信号,通过计算得到被测件的幅相信息,这些信息做各种格式变换处理后,将结果送给显示模块,液晶显示模块将被测件的幅相信息以用户需要的格式显示出来。实验中待测样品材料通

4、过同轴波导转换器接在矢量网络分析仪端口1和端口2之间。根据微波网络理论,本实验实际上是测量一个二端口网络的s参数,如图1所示,a1、a2和b1、b2分别是端口1和端口2的内向波和外向波;T1和T2分别为端口1和端口2的参考面;V1,I1和V2,I2分别端口1和端口2的归一化电压和电流。图1 二端口网络外向波与内向波和s参数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其中,s11表示端口1的反射系数,s12表示端口2到端口1的传输系数,s21表示端口1到端口2的传输系数,s22示端口2的反射系数。 本实验两端口网络具有对称性,因此有s11=s22,s12=s21。根据传输/反射法,在矩形波导传输线中包含样品时,微波在空

5、气介质界面要发生反射和透射,s参数与反射系数和传输系数有关,可以得到:其中,Tl表示待测样品的传输系数,c表示待测样品的反射系数。 由上述两式,令可以得到其中号的选择依据是满足|c|时,传播常数有多个解,在式中需要对Tl取自然对数,设Tl=Tej,则有 由于n可能取多个不同的值,值存在多个值,因而得到的介电常数可能存在多值。三、实验仪器测试系统如图2所示,主要仪器是高性能微波一体化矢量网络分析仪。图2 实验系统示意框图四、实验内容1. 打开矢量网络分析仪,预热60分钟。2. 测量待测材料厚度,波导板的厚度和波导尺寸(多点平均法)。3. 在矢量网络分析仪上根据波导尺寸设置好扫描频率、点数和扫描时

6、间。4. 根据波导尺寸,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标准件(开路器、断路器、匹配负载、直通)和自带的校准程序对测试系统进行校准:(1)打开校准菜单选择校准向导,选择校准类型,点中全双端口SOLT(忽略隔离),然后选择测量机械校准,选择标准件开始进行校准。(2)将两转换头波导口对接,进行直通校准。(3)在两转换头波导口分别接上短路板,进行短路校准。(4)在两转换头波导口分别接上四分之一波长负载进行偏移校准。(5)在两转换头波导口分别接上精密波导负载进行负载校准。(6)点“确定”,矢量网络分析仪自动记录校正信息。5. 在测试程序界面建立四个窗口,分别测试s11,s12,s21,s22。6. 将待测量的微波

7、材料接在两个转换器之间,测量此时的s参数。因为本系统是对称的两端口网络,因此测得的s11=s22,s12=s21。7. 把测得的结果存成数据文件。8. 利用s参数编程计算微波材料的介电常数r和磁导率r随频率的变化。五、数据记录与处理图3 s参数的实部随频率的变化曲线1. 绘制s11,s21,s12,s22的实部随着频率的变化曲线。2. 同样地,s参数的虚部也可以被绘制出。图4 s参数的虚部随频率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到,s参数实部和虚部并不能够严格满足前述s11=s22,s12=s21的对称性条件(由本身的条件限制),但是在数量级和变化趋势上能够保持相对一致。在接下来的计算中,为了方便,我们取s11

8、与s22的平均值,以及s12与s21的平均值,代入后续公式。图5 c的实部和虚部随频率f的变化算得的c和Tl的实部和虚部分别如图5和图6所示:图6 Tl的实部和虚部随频率f的变化 可以明显看到c和Tl产生明显波动的区域出现在11010Hz左右。 最后可以根据进一步的公式求得相对磁导率r和相对介电常数r。两个参量随着频率的变化,分别绘制于图7和图8中。 (测得的样品厚度为l=,波导的截止波长为c=2a=)图8 r的实部和虚部随频率f的变化可见在这两个参量的是不和虚部中,几乎无一例外地在10GHz处出现了大幅振荡。这很有可能是未考虑到厚度的谐振问题和多值问题导致的;当然也有可能是被测样品本身的r,

9、r特性(如在某一区域产生强烈共振等)。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做详细分析。六、思考题1. 本实验测得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其主要误差来源是什么答:主要的误差来源有以下几种:(1)多值问题未被计入考虑范围之内,导致在多种可能的解中只选取了相对合理的一组;(2)校准过程及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非理想情况而产生的偏差;(3)在厚度和波导尺寸上产生的测量误差;(4)对s11与s22,s21与s21之间的不同,未做认真分析处理,而是简单地取了平均值;(5)对谐振问题也没有进行分析处理。2. 微波材料的隐身特性与材料的涂覆厚度有关,试计算本实验测得的微波材料涂覆在金属平板上,微波垂直入射时反射系数随材料厚

10、度以及频率的变化,考察材料厚度对隐身性能的影响。答:对于涂覆在金属平板(假定其为理想导体)表面的单层吸波材料,空气与涂层界面处的输入阻抗为:其中,是自由空间波阻抗,为电磁波在涂层中的传播常数,如公式所示,l为吸波涂层厚度,r,r分别为涂层的相对介电常数和磁导率。 当电磁波由空气向涂层垂直入射时,在界面上的反射系数为:将之前求得的r,r值代入该公式,使得为厚度l和频率f的函数,并对结果进行三维绘图,则可得到图9所示的实部和虚部简图。图9 反射系数的实部和虚部随频率f和厚度l的变化 可以看到,在低频段,随着厚度的增大而发生剧烈变化;而高频段则相对平缓。而随着频率的增大,也普遍体现出在f=10GHz处发生突变的现象。七、参考文献1李宗谦、佘京兆、高葆新,微波工程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周清一,微波测量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643 K. Q. Zhang, D. J. Li, electromagnetic theory for microwaves and optoelectronics M. New York: Springer, 1988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