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30.57KB ,
资源ID:1039874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3987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十二章心理健康教育分解.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十二章心理健康教育分解.docx

1、第十二章心理健康教育分解第九章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掌握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掌握心理评估的基本方法、心理辅导的途径与基本方法;学会有关个体心理健康维护的知识。【教学重点】心理评估的基本方法;个体心理健康的维护【教学方法】讲授法与自学法【教学时数】6课时教 学 过 程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的含义(一)心理健康1健康的含义健康指的是有机体的一种机能状态,一般指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健康包括的内容: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2、”也就是说,健康包括三方面: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等。 2心理健康的定义1946年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指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其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调和;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 ;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经常保持心理处于最佳发展状态。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

3、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是人类个体对其生存其间的社会环境的一种高级适应状态,它是人类个体对社会影响所作出的一种调节功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我们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遇到快乐和各种烦恼,但有的人对烦恼的事情能处理得

4、很好,有些人就处理不好,甚至一直闷在心理,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有的一时想不开,甚至去做一些傻事。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马加爵连杀四位同学,其事件起因很小,就是因为四位同学爱拿他来戏耍,开他玩笑,让他在很多时候下不了台,所以,他怀恨在心,在2004年2月10日因打牌发生争执,他随即凶残杀死了四位同学,其中还有一位与自己平时关系很不错的同学。我们认为,马加爵有心理缺陷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没有能够处理好身边的烦恼。如果他的心理能够得到及时的疏导,我想,这些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可见,只有排除自己的烦恼才能真正获得心理健康,使自己生活得更加愉快。心理健康对我们的学习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5、许多同学都有这种感觉,就是一遇到烦心的事情就学不进去。比如,有一位学生王某,从高一到高二,他都在全年级前五名之内,许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是重点大学的苗子。但在这个时候,他飘飘然了,他和本班的一位女同学谈起了恋爱,后因一位男生对这个女生说了一句不敬的话,使他很恼火,于是整天算计着如何教训这位男同学。为此,他接触上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闲散人员,拉帮结派,拜把兄弟,最后终因和这个学生在校园内打群架,而被学校给予留校查看处分,虽然没有被开除,但因为他天天无心学习,终于名落孙山,后来他连续复习了1年,最终他还是没有考上大学,我们可以看出,他为此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价。心理健康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杭州有

6、个9岁的孩子,小学三年级,学习优秀,班长,兼少先队中队长。有一天上午,他被全票通过评为“三好学生”。当天中午,姐姐把茶话会上的4块糖果带回家,分给两块,留给妈妈两块,可不干,坚持全要,并大发脾气,踢姐姐几脚之后,跑到楼上,反锁在屋内,并用红领巾将自己吊死在窗框上。还有四川大学的一名女大学生,在小学和中学一直都是班上的尖子,考入大学后,发现自己很难再拔尖,无法面对现实,痛苦万分,留下了遗书,匆匆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些事例虽然属于特例,是极个别现象,但心理疾病在目前的社会中却是极为普遍的。心理疾病挑战全球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心理疾患已成为社会熟知的疾病。在美国纽约:每年精神病发病率平均为8.3,同时

7、每年还以0.6的速度在递增。在这个美国,有30的人曾经接受心理治疗。近50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89的人经历过沉重的心理压抑。在我们中国,由于社会的转型,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疾病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1992年在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危机干预自杀研讨会”上,中科院一项调查批露:中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14至16万,平均每天400人(当然,这个数字不包括自杀未遂的,更不包括曾有自杀意图的)。2005年国家教委的一份报告:对全国12.6万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疾病患病率达30.23。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44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深圳市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3

8、.2,但如果把心理问题达到临界程度的考虑为需要心理干预,则需要个别心理指导的学生达到32。听到这些数据,可能有些同学会问,什么样的心理才算是健康呢?二、心理健康的标准1标准马斯洛在变态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10条标准:(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美国学者堪布斯认为一个心理健

9、康的人应有四种心理特质:(1)积极的自我观念;(2)恰当地认同他人;(3)能面对现实和接受现实;(4)主观经验丰富,能对自己周围的事件及环境有清楚的认识。一般认为,心理健康有以下八大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积极稳定(3)意志健全(4)人格完整(5)自我评价正确(6)人际关系和谐(7)适应能力强(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我国教育者提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对自己有信心;(2)对学校生活有兴趣:(3)喜欢与人交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4)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根据研究者不同观点归纳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

10、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2理解与把握此标准应考虑的问题 首先,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其次,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心理健康有高低层次之分。高层次(积极的)心理健康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而且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从事具有社会价值和创造性的活动追求高层次需要满足,追求生活的意义。再次,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最后。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三、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1、适应问题。适应的本意是指人们对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刺激在持续不断

11、的影响个体时,所产生的感受能力。如果适应不良,它将会降低人们对刺激的承受心理,使人与周围环境不能相对平衡。适应不良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初一和高一年级,尤其是初一。因为,进入中学后,他们会发现中学的学习生活与小学是完全不同的:其一,由一个学校到另一个新学校,环境发生了变化,许多地方都相对陌生。其二,中学的学习内容明显大增,课业负担重,难度也加大了,而且学习方式肯定与前一阶段的不同,所以,刚上初中或高中的学生在这方面也可能不适应。其三,人际关系的变化,新的人际圈需要自己去建立,对于不善交际的人来说,又会感到困难。因此,适应不仅是指要适应新学校的新环境,它还包括适应完全不同于小学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

12、更包括人际关系的适应。新生往往会被这一问题困扰,而感到烦恼,要么是学习跟不上,要么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好。 但是,这样的问题大多在第一学期后会得以解决。而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有严重的心理压力,导致情绪失调,重则会诱发为心理疾病。2、情感问题。对于中学生而言,情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亲子沟通和异性交往。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这个年龄段正是主观需求欲望比较多、比较强烈的时期,而家庭、学校和社会又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欲望和要求,于是必然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抑郁、暴躁等。他们的这种不满往往直接指向父母。进入中学后,他们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得以发展,自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了,不想让父母过多地管教

13、,最易产生逆反心理,往往采取与积极向上相对立的行为方式,带着偏激、盲目的色彩,或以极端方式发泄。久而久之与父母在感情上出现裂痕,不愿与父母沟通等,这必然会给他们带来苦恼,带来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在情感上,中学生难以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异性交往。13、14到17、18岁的少年正是情窦初开的时期,他们对情爱都充满美好的向往。因此,这个时期,容易出现令老师和家长害怕的“早恋”问题。其实异性吸引以致于异性间的单独交往也属正常,只是交往双方,无论他们是不是真的在恋爱,都会遭到教师、家长以及周围人的压力和反对。而他们自己也面临着以学业为重,还是以感情为重的选择,于是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困惑、矛盾和痛苦,出现问题在

14、所难免。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同学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你不让我谈,我偏要谈给你们看看,从而把自己逼上了绝路,荒废了学业,耽误了一生。有的同学为此很烦恼,整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心理十分压抑。3、学习问题这是作为一个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中都存在的问题。有的学生学习刻苦,态度端正,智力发展正常,可学习效率低下,他们要么是学习技能障碍,要么是方法欠缺,长期失败使学习自信心丧失。 高三的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心理问题尤为严重。据调查,高三学生中,相当部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考试焦虑,甚者会失眠、患神经衰弱症。这对他们考试时正常水平的发挥,乃至今后的成长都是不良的影响。4、行为障碍,或称不良行为。中

15、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行为有:多动症,攻击行为,破坏行为,懒散,对抗行为等。这些多见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群体。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下,追求虚荣,追星族心态和迷恋电脑游戏的不良行为快速上扬,有人将网络为精神毒品,这足以看出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危害。我们都知道网络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对我们有利,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许多有用的东西,但另一方面网络上面鱼龙混杂,由于青少年的辨别能力不强,容易被网上的一些游戏及不良内容所诱惑,一旦染上网瘾,那和毒瘾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国家为了保护青少年,专门在网吧门口强制性地悬挂着“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的标志,由此足以看出网络对青少年的精神毒害之严重性,所以,如果你

16、真的想进网吧,你就在网吧门口默默地念几遍这几个字,然后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悬挂这个标志,也许你从此就改变了你自己。5、人格偏离。人格也叫个性,是一个人具有的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人格偏离主要是个体人格发展不健全,性格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中学生中常见的人格偏离有:(1)自我意识偏差,特别是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但自我认识和评价不全面、不准确,因而抑郁、闭锁。(2)自我中心倾向,他们只考虑自己,较少考虑他人的感受。(3)自卑心理。(4)嫉妒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是心胸狭窄、好表现。这些不良心理品质不仅会让自己生活无乐趣,还会阻碍自己健康成长(二)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以下几种:1、焦虑

17、症(1)含义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2)症状 表现出紧张不安忧心忡忡集中注意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作过度反应,难以做决定。在躯体症状方面,有心跳加快、过度出汗、肌肉持续性紧张、尿频尿急、睡眠障碍等不适反应。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 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3)学生焦虑症产生的原因学生焦虑症状产生的原因是学校的统考升学的持久的、过度的压力;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学生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等。(4)焦虑品质某些人具有容易诱发焦虑反应

18、的人格基础:遇事易于紧张、胆怯,对困难情境作过高程度估计,对身体的轻微不适过分关注,在发生挫折与失败时过分自责。这些人格倾向可称做焦虑品质。(5)矫正办法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2、抑郁症(1)含义 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2)症状表现一是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二是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三是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四是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3)产生原因抑郁症是由心理原因造成的。(4)矫正方法首先要注意给当事人以

19、情感支持和鼓励;以坚定而温和的态度激励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积极行动起来,从活动中体验到成功与人际交往的乐趣也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变学生以习惯的自贬性的思维方式和不适当的成败归因模式,发展对自己、对未来的更为积极的看法。服用抗抑郁药物可以缓解症状。3、强迫症(1)含义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2)原因A有人认为,强迫观念与强迫动作是我们无意识地防止具有威胁性的冲动进入意识的一种替代方式。B强迫症与一个人的人格特点有关,有些强迫症患者人格上有这样一些特

20、征:主观任性。过分爱干净,过分谨慎,注意琐事。拘泥于细节,生活习惯刻板,往往有强烈的道德观念。C成人禁止子女表达负面的情感也是强迫症产生的一个原因。(3)矫正方法日本的森田疗法 强调当事人力图控制强迫症状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导致的对症状出现的专注和预期,对强迫症状起维持和增强作用。另一种有效的方法是“暴露与阻止反应”。4、恐怖症(1)含义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对一件具体的东西、动作或情境的恐惧)、广场恐惧症(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荡荡的街道)和社交恐怖症。(2)中学生社交恐怖症症状表现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在会场上讲演、在公共场合进餐时交谈),

21、担心自己会因双手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19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3)原因精神分析源观点认为恐怖是焦虑的移置,即个人将焦虑转移到不太危险的事物之上,从而避免了对焦虑来源的忧虑。行为主义观点认为恐怖是学习得来的,或者由直接经验中学习得来或者由观察学习得来或者由信号学习得来。认知派心理学家则认为恐怖症源于个人对某些事物或情境的危险作了不现实的评估。(4)矫正方法系统脱敏法是治疗恐怖症的常用方法。想帮助学生克服学校恐怖症父母要有坚持性和耐心,要坚决而友善地要求孩子回到学校,习惯学校生活。另外,改善班级中人际关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校氛围。适当减轻学习

22、压力,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对于克服学校恐怖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5、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1)含义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人格障碍一语多用于成人。对于l8岁以下的儿童与青少年的类似行为表现,通常称做人格缺陷、品行障碍或社会偏差行为。(2)类型与症状表现人格障碍有许多类型,依赖型人格障碍者有被动的生活取向,不能决策和接受责任,有自我否定的倾向;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与关心,二是缺乏羞耻心与罪恶感。(3)原因人格障碍是个体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的产物。早期失去父母的爱;从小受到溺爱而缺乏惩戒或

23、受到不一致的惩戒;一直受到保护、从未受到挫折,因而没有能力体验与同情他人的痛苦;父母提供的不正确行为范例等都是影响人格障碍形成的重要因素。(4)矫正方法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原理。为有人格障碍的人提供良好行为的范例,奖励他们对良好行为的模仿,促使他们将社会规范与外部价值纳入到自我结构中,对于矫正他们的反社会行为有一定作用。6、性偏差(1)含义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不良适应,一般不属性心理障碍。(2)纠正方法对不适应行为,应给予有效的干预。对于过度手淫则要采取转移注意、转向于参加文体活动的方法予以纠正。7、进食障碍(1)进食障碍的类型 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贪食和异食癖等。(2)神经性厌食的含

24、义神经性厌食是一种由于节食不当而引起的严重体重失常。凡是由于患者厌恶进食而导致正常体重骤然下降25者,即被视做厌食症的症状。神经性厌食症多发生于女性。(3)神经性厌食的症状对食物极端厌恶、甚至恐惧,四肢无力,女生则有的出现闭经。由于家庭不断施予压力,当事人有可能变得脾气暴躁。(4)神经性厌食的原因神经性厌食的形成,可能与青少年担心发胖而极度限制饮食的错误做法以及父母过分关注孩子体型或姿态的态度有关。(5)神经性厌食的矫正方法神经性厌食可采用行为疗法、认知疗法予以矫正。8、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包括失眠、过度思睡、睡行症、夜惊、梦魇等。考试/大/失眠可能由压力事件、脑力或体力劳动过度引起,也可能是神经

25、症的伴生物。夜惊可能与儿童发育阶段精神功能暂时失调有关。梦魇与学生日间情绪压力有关。可采用肌肉松弛法来治疗失眠。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三)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学生心理素质,可以为有效实施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心理辅导 主要传递预防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及技术。 (二)心理咨询传递治疗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及技术。 (三)心理治疗用各种心

26、理学方法及技术,以消除心理患者的各种心理疾病。第二节 心理评估一、心理评估及其意义(一)心理评估的含义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二)心理评估的方法心理评估可采用心理测验等标准化的方法,也可以采用非标准化的方法。(三)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架构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正常学生(包括有轻、中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正常学生)为主,心理评估应重视对学生发展潜能、自我实现程度的正向评定。现有的评估手段是在两种参考架构的基础上制定的: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疾病模式的心理评估旨在对当事人心理疾病的有无以及心理疾病的类别进

27、行诊断。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旨在了解健康状态下的心智能力及自我实现的倾向。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关注的是人的潜能、人的价值实现的程度,人的心理素质改善的程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受到高度重视。(四)心理评估的意义1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制定正确的辅导与咨询方案,首先必须正确找出个体的问题症结,了解他所处的环境的特征。准确地把握他认识世界的独特的观念。2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如何,只能从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症状减轻、心理素质的改善来加以确认。二、心理测验(一)含义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测验是一种特殊的测量,是测量一

28、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的程序。测验通过测量人的行为,去推测受测者个体的智力、人格、态度等方面的特征与水平。(二)分类心理测验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可把心理测验分成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认知测验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包括多项人格调查表、兴趣测验、成就动机测验、态度量表等。(三)心理测验注意事项教师在选择测验时,必须充分考虑测验的意图、测验的适用年龄、测验的方式和性质等,特别是在对测验结果的解释上,应当把测验看成是一种检测学生某个方面特点的工具。三、评估性会谈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教师通过会谈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也可以对学生的

29、认知、情绪、态度施加影响。(一)会谈的分类及优点会谈可分为评估性会谈与影响性会谈。会谈法的优点是:在会谈中可以当面澄清问题,以提高所获得资料的准确性,通过观察会谈过程中双方的关系及学生的非言语行为可以获得许多重要的附加信息。(二)会谈的技术1倾听倾听是专注而主动地获取信息的过程。倾听时应取开放态度,考/试大同对方保持目光接触,注意获取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信息。倾听是建立良好辅导关系的手段。2鼓励在会谈中,辅导教师可以向对方提供鼓励信息。3询问不要提过多的问题,少提封闭式的问题,多提开放式问题,不但要问事实,还要问看法与感受。4反映反映就是辅导教师将受辅导学生表达出的思想、观念或流露出的情绪,加

30、以综合整理,用自己的语言再表达出来,以协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5澄清辅导教师可把当事人的不连贯的、模糊的、隐含的想法与感受说出来,帮助对方在混乱的思想中理出眉目。6面质会谈中向受访者提问,以协助当事人弄清自己的真实感受。四、其他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直接观察学生个体的行为表现,对所观察的事实加以记录和客观的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一种方法。记录方式通常有以下三种。1项目检核表 将要观察的学生各项心理特质或特征性行为作为项目列于表上2评定量表将欲观察的特质或行为列于表上,研究者将被观察学生的表现与表中项目相对照,并根据符合的程度进行等级评定,评定等级通常分

31、为3级、5级或7级。3轶事记录轶事记录是教师对学生观察后,及时对所观察到的重要事实,以叙述性文字所做的一种简明的记录。(二)自述法自述法是通过学生书面形式的自我描述来了解学生生活经历及内心世界的一种方法。日记、周记、作文、自传、内心独白都是自述法的具体形式第三节 心理辅导一、心理辅导及其目标 (一)心理辅导的含义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理解这一定义,应注意:1学校心理辅导强调面向全体学生。2心理辅导以正常学生为主要对象,工作重点是预防和发展。3心理辅导是一种专业活动,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二)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