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95.21KB ,
资源ID:1038297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3829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版高考历史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1单元 第2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版高考历史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1单元 第2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docx

1、版高考历史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1单元 第2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第2讲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先秦思想文化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1春秋时期的大变革(1)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周王室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2)春秋争霸: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进行争霸战争,大国兼并小国,加快了统一中国的步伐,促进了民族大融合。2战国时期的大变革(1)国君公室的衰微:国君称“王”,卿大夫强宗崛起,并夺位政变。(2)变法运动的兴起:商鞅变法以后,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春秋战国时期是

2、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期,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民族融合不断;井田制日益瓦解,封建生产关系逐渐产生;宗法制、分封制趋于崩溃,大国兼并小国,奴隶社会日益瓦解,封建社会逐渐确立,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早期儒学(1)孔子主张:政治上提出了“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德治;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教育上开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地位: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儒学的“六经”。(2)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发挥孔子的“

3、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3)荀子:强调“天行有常”,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2其他学派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内容影响道家老子“道”是世界的本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老庄崇尚自然,其主张有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庄子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法家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法”“术”“势”合一,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了

4、重大作用;汉代以来,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墨家墨子“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汉代以后逐渐湮没教材拓展_儒家学派的历史观(1)“春秋笔法”:儒家思想只重视政治变迁而忽略社会经济基础。这就导致了他们不能正确认识封建王朝治乱兴衰的真正原因经济运行。(2)厚古薄今:孔子主张“厚古薄今”,他要求人们效法夏商周的奴隶制“法先王”,要人们“克己”以恢复夏商周三代的“礼”。(3)道德理想主义:儒家以仁、义、礼、智、信为个人道德修养的主要目标,以“内圣外王”为君主道德修养的主要目标,虽然严重脱离了社会实际,无法实现。但是,它却为一代

5、代儒家知识分子提供了批判现实的精神力量,使中国古代君主制带有“开明”的色彩。三、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夏朝出现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战国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2.汉字(1)起源:刻画在早期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2)成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3绘画(1)分类:以题材的不同,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在表现技法上,分为工笔与写意。(2)成就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4文学诗经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特

6、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丰富,语言质朴,现实感强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楚辞创始者屈原特点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代表作充满浪漫主义风格的离骚素养提升融会贯通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探究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史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史记太史公自序史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

7、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1)阐述史料一中司马迁的观点。(2)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1)史料一解读要分三个层次,分别从正反两个角度对儒、墨、法三家进行评价。根据句号分层概括,解读注意史料一中的关键词“不可易”“不可废”“不可改”的内涵。(2)史料二解读注意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解读史料的重要依据,依据史料中的分号划分层次可知,诸子百家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1)儒家的维护统治秩序“不可易”,墨家的“强本节

8、用”“不可废”,法家的“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2)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兼容并包”;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1)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2)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

9、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帝道”。探究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史料诗经反映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社会生活。硕鼠伐檀等诗讽刺了腐败的统治者,表达了人民反抗的心声;采薇君子于役等诗反映了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忧伤;七月等诗反映了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表现了天人和谐的意识。梁珂论文化的时代性依据史料概括指出诗经的文学特色。史料指出诗经反映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社会生活,并以硕鼠采薇七月等著名诗篇为例,指出了所描绘的社会现实。具有时代感和人民性(具有现实主义和关注百姓生活的特点)。诗经的地位和影响(1)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为后来的现实主义诗歌提供了范例。(2)赋

10、、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被历代诗人不断学习和发展,成为我国诗歌创作特有的民族艺术特色。(3)诗经中民歌作品的巨大成就,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以家国情怀感悟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材料一在政治上,“有道”代表了孔子的理想政治和基本政治原则。与之相对则称之为“无道”。孔子的“有道”具有两个特点:所有的人按照礼制规定,贵贱有等,上下有序;靠“仁”来实现和谐,具体表现为富民足君和先德后刑的政策。这一理论在当时以及其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都成为统治者自我认识、自我批评和自我调节的理论依据。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材料二面对当时的实际,墨家要求做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反对当时君主和贵族的奢侈无

11、度,以“去无用之费”。墨家还竭力宣扬天下如能“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由此出发,墨家反对当时以强欺弱的残酷战争。白寿彝中国通史思考:依据材料,说明儒、墨两家治理社会的方案,并加以简要评价。【提示】(1)方案:孔子主张“仁”“礼”结合;贵贱有序、富民足君和先德后刑。墨家主张官民无贵贱之分;提倡节俭,反对浪费;主张“兼爱”“非攻”。(2)评价:孔子主张实行“仁、礼”,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和维护社会秩序,为中国古代封建统治提供理想政治的标准和基本原则;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统治者自我认识与反思的理论依据。但在春秋后期奴隶社会逐步瓦解的时代背景下,这种保守主张不利于社会关系变革,无法实现其政治

12、抱负。墨家“节俭”“兼爱”“非攻”等主张反映了当时普通民众的愿望,有利于促进社会关系的缓和;但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难以实现。先秦儒家思想的内涵价值(1)仁爱思想:孔子主张“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统治者要爱民,得民心。(2)强调整体精神和群体意识:在儒家思想中,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民族利益和整体利益,都占有重要地位。(3)提倡人伦价值:孔子强调“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主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及其应尽的义务和权利。(4)注重社会秩序:孔子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复礼,齐之以礼。(5)

13、注重道德修养:追求精神境界和理想人格。儒家把“至善”作为最高的道德境界,把“圣人”作为最完善的理想人格。(6)强调修养践履的重要:儒家认为修身、躬行是提高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儒家关注现实政治,具有理性精神。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战国时期的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这两位思想家的相同之处是()A都重视对自身的反省 B都认为心是世界的本原C都体现民本主义主张 D都反映个人主义思想A孟子言论的意思是尽自己的善心,就是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苏格拉底强调人对自己的理性分析,二者都重视人对自身的分析和认知,故A项正确。2在春秋战国时期多数思想家看来,人类在宇宙中

14、有卓越的地位,“天地之性人为贵”;人有道德,是“天地之德”;人有知觉,是“天地之心”。这说明该时期()A道德认同意识增强B富有人文精神C现实功利思想浓厚D摆脱宗教束缚B材料“人类在宇宙中有卓越的地位”“人为贵”“人有道德”“人有知觉”说明了突出人性,体现了人文精神,故选B项;材料不仅强调人的道德,还强调人的知觉,故排除A项;“现实功利思想”与材料“人有道德人有知觉”不符,故排除C项;“摆脱宗教束缚”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D项。3(2019桂林一模)1926年,王国维先生作桐乡徐氏印谱序指出,近代出土的兵器、陶器、玺印、货币等古物上的六国文字(见下图),与殷周的古文、秦国的文字和秦统一后的小篆

15、不同,这实际是那时当地的通用文字。这反映出()A小篆是战国时期各国通用文字B战国文字存在多元化发展现象C夏商周历史都有传世文献可证D战乱导致了部分区域文明消失B由材料中“六国文字与殷周的古文、秦国的文字和秦统一后的小篆不同,这实际是那时当地的通用文字”,说明战国文字还未统一,存在多元化发展现象,故选B项;由材料内容可知六国通用文字是那时当地的文字,并非小篆,故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文字的不同,未说明夏商周的历史是否有传世文献,也未说明部分区域文明的消失,故排除C、D两项。4(2019武汉调研)在左传国语等文献记载中,楚人引用诗经的例子并不少见。其中,楚庄王引用诗经数量之多,尤为引人注目。由此可见

16、()A礼乐制在楚地广泛传播B楚文化体系完全形成C楚人华夏认同意识增强D楚文化神秘色彩浓厚C楚地本为南方楚文化,楚人引用诗经说明以诗经为代表的北方中原文化得到楚人认同,也说明文化的同一性增强,故选C项;礼乐制体现在礼记中,而不是反映民风的诗经中,因而材料中楚人引用诗经不能说明礼乐制在楚地的传播,故排除A项;楚人引用诗经只能体现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融合,不能说明楚文化体系的完全形成,故排除B项;楚文化多鬼神,而材料中楚人引用诗经只能体现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融合,无法体现楚文化中鬼神的神秘色彩,故排除D项。20152019年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考点卷别命题角度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先秦文化全国卷201

17、8墨子反映传统科技文化特点;2016儒家思想的历史传承全国卷2015儒学理想化的政治诉求全国卷2017汉字的起源与演变1从考查内容看:儒家思想是考查的重点。主要考查儒学思想主张及演变等,文字的起源也有考查。2从考查题型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主要是从东西方先哲中外对比角度考查。3从命题特点看:主要考查重要历史现象的特点及历史发展趋势的结论性认识。真题研练感悟考法还原历史情景教材主干知识常考常新练点1:春秋战国时期传统科技文化的特点(2018全国卷)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

18、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C由材料可知,墨子中关于古代科技成就的记载未涉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故排除A项;墨子并非古代中国科技方面的专著,它只是记载了一些具体的科技成就,谈不上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排除B项;墨家学派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所以墨子并不能体现贵族阶层的旨趣,故排除D项;古代中国的科技属于应用性科学,是对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项正确。练点2: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文字的变化(2017全国卷)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

19、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A文字的发展演变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春秋战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为了书写方便,人们对文字的丰富、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使文字由繁到简,故选A项。题号命题特点练点1传统文化对墨子中科技的考查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以此创设情境,体现了对考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练点2历史解释字形的书写由繁到简,体现的是文字使用的频繁,更深层地体现了文化交流的广泛挖掘历史题源学科考核目标活学活用练点3:古代儒家学者的政治理想(2015全国卷)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

20、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C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要求统治者对待百姓要实行“仁政”,不可过度压榨百姓,以达到巩固统治秩序的目的,材料反映了儒家的政治理想,故C项符合题意;儒家思想在汉代经过改造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故A项错误;儒家主张逐步改良政治,故B项错误;儒学以维护等级秩序为目标,故D项错误。题号命题特点练点3依托主干中国古代政治中的常见现象:儒者“厚古薄今”,即“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历史常识史论判断儒家“复古”精神的实质:对现实的批判,对理想政治和社会的追求新题快递自我评估1(2019河南六市一模)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

21、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A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 B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C有较强道义和责任感 D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C材料“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儒家有为而无求”说明儒家从社会实际出发,以入世的态度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道义和社会责任感,故选C项。2(2019安徽江南十校一模)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

22、流思想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D材料中“富民思想”是士阶层提出的一些思想主张,是对社会发展要求的反映,说明社会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故选D项。3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因社会发展较周边各部先进而自称为华夏。进入战国以后,内迁的各部逐渐与华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视为“蛮夷”。这一变化()A加速了社会转型 B冲击了贵族政治C促进了民族认同 D推动了战国变法C从“蛮夷”到“逐渐与华夏各部融合”的变化促进了民族认同和民族融合,故C项正确;社会转型是由生产力发展推动的,不是民族融合造成的,故A项错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转型和贵族政治的瓦解,与题目信息无关,故

23、B项错误;D项颠倒因果关系,战国时期的变法推动了民族融合,而不是民族融合推动战国变法,故排除。4春秋战国时代贵族教育的内容,如六艺之学,通过孔子这样的士人,传递到一般社会。“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让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贵族文化的下移()A反映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彻底结束B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D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D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教育的内容通过孔子等人传达给社会,贵族文化代表了社会文化的水平,贵族文化下移说明了传统文化通过民众传承发展,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世卿世禄制在春秋战国时期是走向瓦解,而不是彻底结束;生产力的进步引发社会大变

24、革是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新儒学,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故C项错误。5下面为有关甲骨文与金文相关信息的比较表。据此可知()甲骨文金文时间盘庚迁殷至纣辛亡国殷商晚期至战国末年识别字数一千多字一两千字用途占卜颂扬功烈庆赏,多有子孙永垂后世之意内容农业、畜牧、货币、交通、家族宗法、战争、国家起源、阶级关系、土地制度等祀典、赐命、征伐、契约、铭刻,结尾常见“子子孙孙永宝用”等语篇幅每篇一、二字到一百多字数十字到几百字A.甲骨文取代金文成为官方文字B文字作为载体具有历史意识C文字的发展体现出学术下移D中华文字不断发展完善B表格中甲骨文与金文的相关信息反映了一定

25、的历史信息,说明文字作为载体具有历史意识,故B项正确;A项从表格中反映不出来,故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学术下移”,故C项错误;甲骨文与金文属于不同的文字类型,各具特色,材料不能说明文字不断发展完善,故D项错误。6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这一成就()A推动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B促进了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形成C反映了较浓厚的迷信色彩D体现了我国古代科技的实用性D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小农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故B项错误;材料“二十四节气是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不是封建迷信,故C项错误;二十四节气是为指导农业而专门制定的历法,它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的实用性,故D项正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