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109.93KB ,
资源ID:1036846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3684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我意识情绪.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我意识情绪.docx

1、自我意识情绪 自我意识情绪目 录1 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 - 4 -1.1 自我意识情绪的定义 - 4 -1.2 自我意识情绪产生的条件 - 5 -2 自我意识情绪的功能 - 6 -2.1自我调节功能 - 6 -2.2 个体社会化功能 - 7 -2.3 道德功能 - 7 -2.3.1 道德内化功能 - 7 -2.3.2 道德反馈功能 - 7 -2.3.3 道德动机功能 - 8 -3 自我意识情绪的发生和发展理论 - 8 -3.1 自我意识情绪发生的递进模型 - 8 -3.2 自我意识情绪发展的动态网状模型 - 10 -3.2.1 动力组成系统中的个主要的成分过程 - 10 -3.2.2 动态情绪

2、家族的自我组织 - 10 -3.3 自我意识情绪的加工模型 - 11 -3.3.1 生存目标关联(survival goal-relevance) - 11 -3.3.2 对自我的关注:自我表征激发 - 12 -3.3.3 身份目标关联(identity-goal relevance) - 12 -3.3.4 身份目标一致性 - 12 -3.3.5 内归因:事件的发生是否与我有关 - 13 -3.3.6 稳定的和整体的归因 - 14 -4 自我意识情绪的种类 - 14 -4.1 自豪 - 14 -4.1.1 自豪的定义 - 14 -4.1.2 自豪的结构 - 15 -4.1.3 自豪的发展阶段

3、 - 17 -4.1.4 自豪的任务范式 - 18 -4.2 羞愧 - 18 -4.2.1 羞愧的成分和概念 - 18 -4.2.2 羞愧的发展阶段 - 19 -4.2.3 羞愧的任务范式 - 20 -4.3 内疚 - 20 -4.3.1 内疚的概念和理论 - 21 -4.3.2 内疚的发展阶段 - 21 -4.3.3 内疚的任务范式 - 22 -4.4 尴尬 - 22 -4.4.1尴尬的概念 - 22 -4.4.2尴尬产生的理论模型 - 23 -4.5 内疚、羞愧、尴尬的区别 - 24 -4.5.1 内疚和羞愧 - 24 -4.5.2 羞愧和尴尬。 - 26 -4.5.3 内疚和尴尬。 -

4、26 -5 自我意识情绪的表现 - 26 -6 自我意识情绪的研究方法 - 27 -6.1自我报告测量 - 27 -6.1.1 典型的情绪量表 - 27 -6.1.2 自我意识情绪的自我报告法 - 29 -6.2 非言语行为编码技术 - 30 -6.3 言语报告和行为测量相结合的编码技术 - 30 -6.4 脑神经成像技术 - 30 -7 自我意识情绪的实证研究 - 31 -7.1 儿童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 - 31 -7.2 自我意识情绪与归因、成就动机 - 31 -7.3 自我意识情绪的跨文化差异 - 32 -7.4 国内自我意识情绪研究现状 - 33 -7.5 国内外自我意识情绪研究新动态

5、 - 33 -8 研究局限与展望 - 34 -自我意识情绪情绪是日常屡见不鲜并亲身体验的一种心理活动。它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满足,又使人不可避免地遭受苦恼和折磨。随着语言交际,人际间进行着感情交流,无论是外显鲜明的彼此沟通,还是内隐含蓄的互相感染,通过面部表情、声调和姿态动作表达的情绪都能被人所理解。那么,什么是自我意识情绪呢?自我意识情绪(self-conscious emotions,简称SCE)也称为自我意识评价情绪(self-conscious evaluative emotions),是个体情绪系统的重要方面。相对于基本情绪(basic emotions)(如快乐、悲伤),自我意识情绪是

6、在近些年才得到研究者越来越多关注的一个课题。自我意识情绪在个体的社会行为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对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功能、发生发展理论、种类、自我意识情绪的表现、目前的实证研究和研究方法等研究现状予以总结,并对未来研究趋势予以展望。1 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James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将自我划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两个部分。前者是个体经验、知觉、想象、选择、记忆和计划的主体;后者是个人认识的客体或对象。客体我又分为身体我、社会我和精神我。随后,很多心理学家提出了自我的概念,但共同之处是:自我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自我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它具有内容。自我可以在意识和无意识

7、中存在,一些社会化情绪在个体的产生必然受到自我的折射。这些情绪被命名为自我意识情绪。自我是某些复合情绪(包括自我意识情绪)产生的中介,每一种自我意识情绪都被自我通过蕴涵着自我的认知评价所确定,确定其性质、体验、表现和在个体生活中的作用,也就是,确定它是自满或内疚,羞耻或窘迫,嫉妒或同情。 1.1 自我意识情绪的定义自我意识情绪,又被称作自我意识评价情绪,次级情绪(相对于初级情绪)、复合情绪的一种(相对于基本情绪)、他人意识情绪(强调对他人做出情绪反应的重要性)。Darwin早在1872 年人类和动物的情绪表达(The expression of the emotions in man and

8、animals)中指出:“儿童在三岁左右就会出现自我意识,害羞、内疚和羞耻等情绪伴随着意识的出现而产生。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人类情绪的反应,更是对他人是如何看待我们自身这个问题的一种反应。”Lewis(1997;2003)认为自我意识情绪是近年来情绪研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主题,它与基本情绪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同基本情绪相比,自我意识情绪更加复杂,是一种对自我逐渐产生认识,并通过自我反思(self-reflection)而产生的情感,它在情绪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Tracy和Robins(2004)认为自我意识情绪是将自我卷入到情绪中的一种特殊情绪类型,它包含内疚(guilt)、羞耻(shame)、

9、尴尬(embarrassment)、妒忌(jealousy)、自豪(pride)等。冯晓航和张向葵总结认为,自我意识情绪是由自我(self)参与的一种更高级的情绪,这些情绪关系到对自我意识的伤害或增强,因此统称为自我意识情绪。自我意识情绪在调节和激发人类思想、情感和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儿童心理手册的第六版,对儿童自我意识情绪也有部分介绍。提出了他人意识情绪。在情绪交流发展的到第四个阶段(阶段1:对情绪信号的初始反应;阶段2:参照前交流;阶段3:行为调节和参照性交流;阶段4:他人意识情绪的出现)的时候,婴儿对他人情绪信号的反应能力有两个重要变化。第一,对于同样效价的不同情绪信号,婴儿形成不同

10、的表达和工具性行为。第二个重要变化是“两人关于第三事件的交流”即我们通常称作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如羞愧、内疚、自豪),对于此种情绪,他们更愿意称之为他人意识情绪,以强调对他人做出情绪反应的重要性,这些情绪要靠个体探测到别人对他的行为的反应才能产生。总之,自我意识情绪是一种更高级的情绪,和自我意识情绪相联系,是一种对自我逐渐产生认知,形成自我表征,并通过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而产生的复合情绪,因为这些情绪与自我意识相联系,故被称为自我意识情绪。自我意识情绪有两个层次,即初级自我意识情绪和次级自我意识情绪,初级自我意识情绪包括同情、尴尬和嫉妒。次级自我意识情绪需要自我评价的参与,故被称为自我意识评价情

11、绪,包括尴尬、羞愧、内疚和自豪,国外过于自我意识情绪的具体研究主要集中在自我意识评价情绪上,即尴尬、羞愧、内疚和自豪。1.2 自我意识情绪产生的条件首先,自我意识情绪产生的最重要条件是要有自我表征(self-presentation)、自我觉察( self-awareness)和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过程的卷入。尽管基本情绪,如害怕、悲伤等也能并经常有自我评价过程的卷入,但并不是必须的。而自我意识情绪则要求必须要有这些过程的参与。当人们能觉察到他们的行为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或没有遵守规则进行时,人们才会体验到自我意识情绪,如自豪、羞耻。如果事件没能激发出自我评价过程,这时可能

12、会产生基本情绪,但不会有自我意识情绪的发生。如一个人中了彩票大奖或赢得了运动比赛的冠军,他都会感到快乐。但前者不会引发自我评价的过程,而后者将会引发自我评价的过程(如我所取得的运动成就,是对我的能力水平的一种认可)。那么,后一事件即在运动方面的成功,将会使人产生自我意识情绪,如产生自豪感。因此,自我意识情绪产生的主要特征是具有稳定的自我表征能力,并对这些表征进行关注(如自我觉察,自我反思),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自我评价。其次,自我意识情绪产生的另一个重要的条件是情绪的自我归因(self-attribution)。自我表征被激活后,引起了自我的关注,接下来就要对情绪进行归因,判断被引发的情绪是受

13、个体内部,还是外部因素的影响。当情绪事件被个体归因为内部因素,即指向自我时,自我意识情绪就产生了。Heider、Peterson和Weiner等人研究已证明自我归因在人际交往、成就领域中对人类行为、认知和情绪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自我归因和自我评价相互作用,自我归因对自我意识情绪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Kemeny和他的同事认为只有当观众(他人)在场,个体的社会地位或社会接受(social acceptance)受到威胁时,自我意识情绪才会被引发。Tracy 和Robins等人则认为,即使没有公众的威胁,自我意识情绪也是能够发生的。事实上,目前研究证明当个体独自一人时,自我意识情绪是能够发生

14、的。Leary 指出在这种情景下, 因为假想观众(imagined audience)的存在,引发了自我意识情绪,如某人考试得了较低的分数,即使没有他人在场,但因为假想观众的存在,也会使他对自己的考试成绩感到羞耻。2 自我意识情绪的功能2.1自我调节功能个体在进行社会行为时,自我意识情绪能够帮助个体识别和改正他们的错误。当个体内在的特定目标、期望或标准违背了社会的规则时,自我意识情绪就会提供反馈信息,社会规则的违背可能就会导致内疚、羞愧、尴尬等自我意识情绪的发生 。同时,不同的自我意识情绪的外在表达具有不同的调节功能。自我意识情绪的外在表达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信号,它对社会交往中出现的危机起着调节

15、的作用。Sabiston等人2010年发表的研究表明与身体相关的无羞愧的内疚与外在的、整合的、被识别的调节显著相关;与身体相关的无羞愧的内疚与外在的整合的调节呈显著正相关;与固有的调节呈负相关。另外,自我意识情绪的表达可以对他人的情绪和行为产生补充的作用,从而减少社会侵犯行为的发生。Beer和Heerey等人的研究己证明了自我意识情绪所具有的调节功能。积极的自我意识情绪对自我健康更有利。2.2 个体社会化功能自我意识情绪的产生主要是服务于个体的社会需要。自我意识情绪,如羞愧、内疚和自豪,驱动着人们在成就领域和任务领域中努力地工作,使人们以一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社会适应的方式进行人际交往,从而与

16、他人建立密切、良好的关系;同时自我意识情绪帮助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得以生存,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被他人接受,这是人类能够生存和繁衍的关键。正因为自我意识情绪的存在,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个体能够拥有“自我”、“同一性”等。同时,自我意识情绪能帮助个体增强和保护这种同一性 。正如Kemeny指出:“羞耻、自豪,这样的自我意识情绪,可能是个体感受社会地位的一种方式。”2.3 道德功能2.3.1 道德内化功能自我意识情绪通过驱使人们去做有社会价值的事来指导个体的行为。为获得成功,成为一位“很好的人”,我们努力奋斗或者很好地对待他人,因为这样做,使我们对自己感到自豪;反之没有这样做,我们内心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内

17、疚或羞愧。简而言之,社会告诉我们应该成为一名什么样的人,人们通过自我表征的形式内化这些观点,含有自我表征的自我意识情绪激发行为活动,促使我们完成目标任务。所以,通过加强亲社会的行为,鼓舞人们进行利他的行为活动,促进社会接受,自我意识情绪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互惠。消极自我意识情绪的社会意义更大。2.3.2 道德反馈功能自我意识情绪是由自我反省或自我评估唤起的情绪,自我是自我意识情绪的主要目标。个体在评价现实的道德自我是否符合内化的道德标准时,会产生自我意识情绪,而这种情绪的结果为个体是否被社会道德标准所接受提供了重要的即时反馈,通过反馈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惩罚、弥补或强化 。例如,当个体侵犯了他人

18、利益或有了过失和错误,会立刻产生令人厌恶的内疚、羞耻或尴尬情绪,这些情绪反馈具有自我道德净化的作用,促使个体审视道德上的理想自我,并进一步调整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距离。当个体做了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事情,积极的自我肯定及自豪情绪就会产生,从而强化个体再次产生类似行为。因此,自我意识情绪不仅是对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关系的重要情绪反馈,而且会激发个体提升现实自我的动机。2.3.3 道德动机功能 Tangney等认为,人们的道德决策和道德行为动机取决于道德认知、道德推理和道德情绪。其中,个体对道德情绪体验的能力对其行为倾向的影响要更大、更直接。在面临道德问题时,个体会根据以往的自我意识情绪经验决定采

19、取何种行为,如有内疚经验的个体会产生利他动机,把移情作为内化的道德取向,抑制了侵犯以及反社会行为冲动的表达;有适度羞耻经验的个体,会根据社会标准约束自己的道德行为选择和道德价值取向 。随着时间的增长,这些自我意识情绪体验所形成的有意识的积极行为倾向,会使人表现出道德的敏感性,从而形成社会责任感和无意识的行为动机,按照社会标准或道德准则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可见,自我意识情绪对道德行为有着动机功能,尽管这些行为不一定总是发生,但是自我意识情绪可以让个体进入某种动机以及认知状态,增加了个体从事相关行为的倾向17,协调着个体的人际关系行为和亲社会行为。3 自我意识情绪的发生和发展理论 关于自我意识情绪的

20、产生和发展,心理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发展模型,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递进模型和动态网状模型,之后,又有学者提出了自我意识情绪的加工模型。3.1 自我意识情绪发生的递进模型Izard(1977) 认为,自我意识情绪是在初级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并不是由初级情绪组成的,自我意识情绪具有初级情绪的某些特征,但高于初级情绪。Izard 仅仅提出了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趋势,并没有提及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过程。在Izard 的基础上,Lewis和Michalson (1983) 进一步认为,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首先要得到一些认知技能的支持。第一,个体必须内化一系列标准、规则和目标;第二,个体必须具有自我意识;第三,

21、个体还必须将自我与这些标准、规则和目标作比较,以决定自己的成功与否。Lewis 等人(1984)根据认知能力的发展提出了自我意识情绪发展的递进模型。他们把儿童情绪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产生初级情绪;第二阶段,产生自我参照行为,会出现尴尬、同情、嫉妒等情绪;第三阶段出现次级情绪(自我意识情绪),会出现尴尬、羞愧、内疚、自豪情绪。如图1所示:图1 自我意识情绪的一般发展模型在第一阶段,初级情绪出现。兴趣、快乐、痛苦和厌恶一般在出生后的短时间内即可出现,愤怒一般出现于4个月,而惊奇则于6个月时出现。当给予合适的诱发环境,惊奇、愤怒、恐惧和悲伤在出生10周的婴儿中出现。第二阶段,自我参照行为

22、出现。自我系统在出生后的两年内发展起来。先是出现自我与他人的区别认知,随后是8个月左右出现的客体永恒认知,这种客体永恒认知一般到18个月时达到稳定水平。自我餐周行为具有一定的发展脉络,并于15-24个月时产生。这些认知技能的产生和巩固为第三个阶段的出现做好了准备。自我意识情绪是以自我参照行为为特征的一组情绪。自我参照的认知能力发展了,才能产生第一级自我意识情绪,包括尴尬、同情和嫉妒。这些情绪大概在24个月时出现。同时,儿童认识到了社会世界的其它方面,包括情绪图示和行为准则,这时,第二级自我意识情绪产生,包括尴尬、自豪、羞愧和内疚。3.2 自我意识情绪发展的动态网状模型Mascolo和Fisch

23、er等人(2002) 近期回顾了许多人的研究,提出了情绪发展的动态网状模型。他们认为情绪的发展并不是阶段性的,而是动态的,类似于网状地向前发展。3.2.1 动力组成系统中的个主要的成分过程Sroufe(1996)提出情绪是由多种成分过程组成的。情绪的发展、变化是由组成系统的各成分之间相互关系的改变所引起的。这三个主要的成分过程包括评价、情感以及外显行为过程。评价过程是情绪体验的组成部分,其本身也包括多个子成分。情感过程在这里主要指生理的过程。行为倾向包括想做什么事的倾向,以及在特定的评价事件背景中产生某种具体行为的倾向。3.2.2 动态情绪家族的自我组织Fischer 等研究者认为,在特定的社

24、会文化背景中,情绪状态和情绪的体验都是由于个体内部的成分系统和个体间的相互协调,而且成分系统不是单一的,情绪事件的自我组织是通过成分系统的相互调节来完成的,生物和文化因素会限制成分系统的相互作用。根据动力学的理论,自我意识情绪的状态是评价、情感和行为成分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三个成分系统中任何一个系统发生改变,都将可能导致自我意识情绪的状态改变,而且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也可以被认为是生物的、个人的和文化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任何一种情绪的发展,都不是阶梯式的、单一的顺序,而是网状式地向前发展,比如,羞愧和自豪可能就是沿着不同的途径发展的。对于情绪的体验,尤其是自我意识情绪,并不需要儿童的认

25、知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他们认为婴儿就已经产生了自豪情绪,只不过婴儿还没意识到,还不会表达。自豪感的产生并不是以自豪情绪的理解和表达为前提的,相反,前者要早于后者,随着儿童社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儿童自身的各种能力也在不断地发展,因而对情绪的意识、理解也在不断地细分。根据这个观点,Mascolo 等人提出了情绪的不同等级。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是遵循不断细分的规律,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情绪开始不断地细分,不同文化背景又使得他们的自我意识情绪向着不同的方向,或沿着不同的途径向前发展。因而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是多个因素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过程。此外,儿童在某个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所表现出来的自

26、我意识情绪也是由评价、情感以及行为三个成分系统动态的相互协调的结果,其中一个成分系统的改变,或某个成分系统的子系统发展改变,或成分系统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都将带来情绪状态的改变。3.3 自我意识情绪的加工模型自我意识情绪的加工模型建立在归因和情绪研究,认知评价和情绪研究,内疚、羞耻、骄傲和自我评价过程研究的基础上。该模型侧重于反应自我意识情绪产生的归因认知过程。这个模型的优点在于提供了一套具体的、可以检测的假设。如图2所示:图2 自我意识情绪的加工模型3.3.1 生存目标关联(survival goal-relevance)生存目标关联指的是事件是否与生存和繁殖相关。预测1:当事件评价为与生存

27、目标有关时,产生一个基本情绪。如图2所示,第一个模型中的评价为:事件是否与生存和繁殖有关。与生存目标有关的事件包括对健康有直接即时影响的事件,如毒蛇的突然出现;与生存目标有关的事件也包括影响健康的速度比较慢的事件,如等待一项医学检查的结果。根据基本情绪加工的评价和机能主义理论,当事件评价为与生存目标有关时,会产生一个基本情绪。当事件与生存目标无关时,不会产生任何情绪,除非与身份目标有关。3.3.2 对自我的关注:自我表征激发预测2:自我意识情绪需要针对客体我的关注,随后激发自我表征。根据图2所示,模型的第二个认知加工就是关注。许多事件引起对自我的关注,而不是对外部环境的关注。这种关注产生的结果

28、状态就是自我觉察(self-awareness)或者自我注意。这是注意的特殊形式,主体我(I)在注意稳定的自我表征(me)。这种自我注意的状态和相应的自我表征的激活使个体能够做出反思性自我评价(reflexive self-evaluations)。个体稳定的自我表征可能包括真实的或当前的自我表征(我是独立的)、理想的或希望的自我表征(我希望更加地独立),以及应该努力履行职责和义务的自我表征(我父母希望我能更独立)。这些自我表征可能关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自我,也可能涉及个人和公众方面的自我(人际的、社交的、集团的自我),而这些方方面面的自我表征构成了一个人的身份。根据模型,自我意识情绪的产生必

29、须有自我表征的激发。当注意指向自我,激活自我表征,个体能够比较这些表征和外部情绪诱发事件。这些比较式自我意识情绪的必要条件。相反,当个体的注意是完全指向外部环境时,妨碍了自我表征的形成,从而使个体无法体验自我意识情绪。3.3.3 身份目标关联(identity-goal relevance)预测3:身份目标的评估是自我意识情绪产生所必要的。当注意指向自我表征,就可以评价事件是否与身份目标相关。这种评价关注的是事件对一个人是谁,以及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人,有没有意义。一般说来,当事件与重要的自我表征相关时,通常认为与身份目标相关。相反,当事件与个体最根本的适应相关时,被认为是与生存目标相关的。根据

30、这个模型,与身份目标相关的事件会激发自我意识情绪,也能产生基本情绪;而与身份目标无关的事件则不会产生自我意识情绪。3.3.4 身份目标一致性身份目标一致性是指事件是否与自己是谁,以及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相一致。预测4:积极自我意识情绪,如自豪,可以有身份目标一致的评价而引发,而消极自我意识情绪,如羞耻、内疚和尴尬,则可以由身份目标不一致的评价引发。当事件被认为与身份目标相关时,接下来的步骤就是判断事件与目标一致还是不一致。这些评估决定了产生情绪的效价。积极快乐的情绪由目标一致性事件引发,而消极情绪则由目标不一致事件引发。那么,个体是如何判断事件是否与身份目标一致的呢?如前所述,对身份相关的评估会

31、激活当前的自我表征,可能与个体稳定的身份的多个方面相联系(即真实的、理想的、应该的自我,过去的、现在的或将来的自我,个人的或者公众的自我)。例如,考试失败会激活当前的自我表征,“失败的学生”。要确定目标一致性,那么当前的自我表征就与稳定的自我表征相比较,包括现实的或者理想的自我等。在这种情况下,个体会发现当前表征和现实或理想表征间的差距,然后判断为目标不一致,最终导致负性的自我意识情绪,如羞耻或者内疚。相反的,好的成绩会激活“好学生”的自我表征,从而判断为一致性,产生自豪的正性情绪。3.3.5 内归因:事件的发生是否与我有关预测5:自我意识情绪需要内归因,而基本情绪不需要。当事件做出身份目标一

32、致性或者不一致的评价后,接下来的步骤是判断事件的起因。事件是由个体引起的,还是个体外因素引起的?这个问题可以用更通俗的话来表达,“我需要对这件事情负责吗?”“这件事的发生和我有关系吗?”关于事件的归因是多样的,可以从重大考试的失败,到受到陌生人愤怒的注视。在情绪评价理论中,这种判断与赞扬自我或者谴责自我有关。如图2所示,当个体对事件做出内部归因时,发生自我意识情绪 。Heider,Peterson和Weiner等人研究已经证明自我归因在人际交往、成就领域中对人类行为、认知和情绪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自我归因和自我评价相互作用,自我归因对自我意识情绪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Kemeny和他的同事认为只有当观众(他人)在场,个体的社会地位或社会接受(social acceptance)受到威胁时,自我意识情绪才会被引发。Tracy和Robins等人则认为,即使没有公众的威胁,自我意识情绪也是能够发生的。事实上,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